分析喹诺酮类药品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

2012-03-14 06:50闻燕娜
当代临床医刊 2012年3期
关键词: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喹诺酮

闻燕娜

(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人民医院药剂科 202450)

喹诺酮类,又称吡酮酸类或吡啶酮酸类,是一类合成抗菌药。喹诺酮类药品作用于细菌的染色体,阻碍细菌DNA形成超螺旋的酶(称为DNA回旋酶),进一步造成染色体的不可逆损害,而使细菌细胞不再分裂,他们对细菌显于选择性毒性。本类药物与许多抗菌药物间无交叉耐药性[1]。喹诺酮类按发现先后及抗菌性能的不同,分为四代:第一代只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克雷伯杆菌,少部分变形杆菌有抗菌作用。第二代在抗菌谱方面有所扩大,对肠杆菌类、枸橼酸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沙雷杆菌也有一定抗菌作用。第三代 抗菌谱进一步扩大,对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也有抗菌作用,对一些革兰阴性菌的抗菌作用则进一步加强。第四代 此类药品在第三代的结构上加以修饰,引入8-甲基,有助于加强抗厌氧菌活性,C-8位上引入双氧环结构则加强抗革兰阳性菌活性,并保卫抗革兰阴性菌的活性,不良反应更小,但价格较贵。

目前大多数卫生院使用最多的是第三代的喹诺酮类药品,又名氟喹诺酮类药品,如: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左氧氟沙星等。此类药品因具有吸收迅速,分布广泛,抗菌谱广,半衰期长,疗效显著,使用方便,价格适中等特点,临床广泛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各种系统感染性疾病。[2]

喹诺酮类药品临床上主要使用于敏感病原体所致的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胃肠道感染以及关节软组织感染等,给药途径主要为口服和静脉注射,也有局部外用制剂。

该类药品由于在未成年动物中可引起软骨组织损害,在儿童中引起关节痛及肿胀,故不宜用于妊娠、哺乳期妇女和骨骼系统未发育完全的小儿[3]。关于喹诺酮类药品引起幼龄动物软骨毒性的机制还不十分清楚明确,可能与游离镁离子的减少有关,该类药品可与镁离子螯合,从而影响这些离子在软骨细胞代谢中的功能[4]。

喹诺酮类药品因有相似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因此不良反应也表现出多共同之处,主要的不良反应有(1)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不适、疼痛等;(2)中枢反应:喹诺酮类药品可通过血脑屏障,因此该类药品的神经/精神系统损害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震颤、失眠、抽搐、椎体外系外反应、幻觉等,严重者出现癫痫大发作、精神分裂样反应、意识障碍等。(3)泌尿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肾功能损害,包括尿频、少尿、结晶尿、尿液混浊、蛋白尿、面部水肿、肾炎,严重者出现肾功能衰竭。其中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的血尿报告较多。喹诺酮类药品在尿液中溶解度降低可结晶析出,引起结晶尿、血尿,严重者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故患者在服药期间应多饮水,稀释尿液,进水量应大于1200ml/日,避免与有尿碱化作用的药物(如碳酸氢钠、碳酸钙、制酸药、枸橼酸盐等)同时使用。(4)全身性反应光敏反应,少数药物如洛美沙星较明显,因此用药期间(包括使用数日内)应避免紫外线和热光照射。严重病例中,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和过敏性休克,多数经抢救或治疗后治愈。其他包括发热、寒战、多汗、乏力等,此类反应发生率较高。(5)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较为严重的皮肤损害包括:剥脱性皮炎、多形性红斑、大疱性皮疹、、光敏性皮炎等。不同喹诺酮类药品的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构成比存在差异。(6)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易致肝损害。(7)心脏毒性QT间期延长;(8)干扰糖代谢 糖尿病患者使用时应注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卫生院2010年1-12月份的门诊处方。

1.2 方法对其中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其中对氧氟沙星片、诺氟沙星胶囊、洛美沙星粉针、环丙沙星片、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氟罗沙星注射液的使用情况进行收集、分析、统计。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随机收集2010年3894张处方,其中处方用药总数:9437种,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数1215张。见表1。

表1 2010年3894张处方用药情况及百分率表

2.2 给药途径与不良反应发生在三种类型的给药途径中,静脉给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最大,占92%。见表2。

表2 不良反应发生与给药途径的关系

2.3 主要不良反应类型和临床表现266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13例,发生率为4.85%。见表3。

表3 不良反应类型和临床表现

3 讨论

由于喹诺酮类药品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抗菌谱广,已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在临床中的使用仅次于青霉素类和头孢类,位居等三。随着使用量的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在逐步上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给药途径有关,静脉滴注占92%,口服给药仅占8%。原因可能是由于静脉给药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快,给药量大等,易引起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

全身性不良反应为喹诺酮类药品报道最多的不良反应,占25% ~65%,最严重的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多数经治疗或抢救后治愈,发生率较低。不同喹诺酮类药品的比例略有差异,但均小于1%。精神/神经系统损害较为突出,其不良反应构成比多数居于等二、三位(8% ~24%),氧氟沙星的此类构成比相对较高,口服给药发生率较低。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发生率大约为7%~23%。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氟罗沙星的血尿报告较多等。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程度较轻,无严重后遗症。

发生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止用药,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治措施。在使用此类药物前首先应询问病人是否有过敏史;此为,在用药时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不要超适应症使用,更应避免无适应症使用;除有严重敏感菌感染必须采取静脉给药外,尽量使用口服给药的方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其中在静脉给药中应采取分次给药的方式,不要把一日量一次性给予,易发生不良反应;其次,滴注速度不宜过快,如氟罗沙星葡萄糖注射液(0.2g:100ml)

滴注时间至少为45~60分钟:另外,药品浓度不宜过高,如洛美沙星0.2g需要用250ml的注射液稀释,滴注时间应不少于60分钟。

终上所述,喹诺酮类药品在临床应用时应加强合理用药,严格遵守其注意事项及禁忌症,最大限度地避免可预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并能够在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治措施,明确其发生的机制,就可以使不良反应造成的损害将至最低,更好地发挥临床疗效,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等.新编药物学,等16版.

[2]五吴洁.氟喹诺酮类药物市场概览.世界临床药物,2004,25(11):703.

[3]陈新谦金有豫等.新编药物学,第14 版,1999,91 -94.

[4]林辉龙.药源性过敏性休克死亡例分析,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3):365.

猜你喜欢
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喹诺酮
新型Z型TiO2/Ag/Ag3PO4光催化剂的设计及其降解环丙沙星性能研究
牙膏中甲硝唑和诺氟沙星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40189-2021)
RP-HPLC法测定诺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中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的含量
磁性CoFe2O4/g-C3N4复合纳米材料对环丙沙星的光催化降解研究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服用诺氟沙星要多喝水
肠杆菌科细菌环丙沙星耐药株与敏感株耐药性分析
Co2+催化超声/H2O2降解环丙沙星
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研究进展
无氟喹诺酮:奈诺沙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