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结构偏向对我国外贸竞争力的影响研究

2012-03-13 14:38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赵天行
中国商论 2012年22期
关键词:偏向财政支出外贸

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 赵天行

财政支出结构偏向对我国外贸竞争力的影响研究

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 赵天行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全球经济波动日趋频繁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对外贸易开展的规模也日益扩大,受到全球经济影响较深,外贸竞争力提升面临挑战。本文介绍了财政职能在经济活动中的基本效果,分析了我国当前的外贸进展,给出了财政结构偏向对于促进外贸竞争力提升的建议。

财政结构 财政偏向 外贸竞争力

1 对于我国对外贸易开展情况的现状分析

1.1 我国外贸开展在国际市场中的情况介绍

我国加入WTO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然而面对全球经济陷入不景气的情况,不稳定性概率加大,日益蔓延的欧洲债务危机更是使得这一形势雪上加霜,各种全球性问题使得我国外贸活动的正常进行受到一定程度的阻挠,顺差优势日益减弱,即便在保增长和稳定外部需求等一系列政策出台后,我国的财政对外贸易偏向依旧存在一些弊端,财政职能的进一步发挥和积极引导外贸竞争力的提升刻不容缓。

根据2011年我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书披露的内容来看,2010年全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达到22574.3亿美元,比2009年环比下降达到12.5%,贸易的平衡性问题进一步得到减轻,从季度性报告来看,2010年一季度,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后续影响,世界范围内的国际贸易开展依然处于衰退态势,我国面对的外部需求持续疲软,这也是导致我国的进出口额度不断下滑的主要原因。进入2012年以来,以美国和亚洲国家为代表的经济体针对经济危机的蔓延而采取的一系列财政和金融刺激计划逐步得到落实和生效,应该说世界经济有了回升的迹象,而作为国际贸易领域的后起之秀,我国稳定的出口供给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贸易对象国的外贸增长,温家宝总理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危机的措施,在2011年11月份开始,我国的出口情况开始转降为升,较2011年三季度增长近10%。2012年一季度,欧洲债务危机的持续蔓延不仅严重影响了欧洲经济的发展,而且作为我国的重要贸易出口地区,对于我国的外贸出口形势也造成困扰,因此,我国外贸竞争力发展与世界经济形势密不可分[1]。

1.2 “十一五”期间我国对外贸易开展的基本形势

首先,“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全球贸易份额发展较快,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相对欧美等国来说较小,整体规模有所扩大,从商务部的2005年进出口统计情况来看,进出口规模达到15261.6亿美元,占据全球贸易份额比例8.1%,而到了2009年,这一比例系数有所增加,达到9.6%,中国开始形成如今的“全球第一出口国、第二进口国以及世界第二贸易大国”的外贸经济框架[2]。

其次,我国的出口产品结构有所改善,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有所提升,面对金融危机,我国中央政府和领导人审时度势,加快出口贸易的产业升级,进行贸易结构优化,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提升核心科技研究水平,完善独立品牌,支持产业价值较高的企业发展,带动产业链的协同效应发挥,保障出口经济规模和质量的最大程度不受损害,在全球经济普遍陷入疲软的背景下,我国的外贸总额依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一批自护知识产权品牌得以建立,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得到了发展。

再次,相对于巨大的出口规模,我国的进口规模在这一期间也有所提升,贸易平衡性得到加强,进口产品的利用价值也得到提升,通过一揽子的进口贸易政策倾斜措施,例如减低关税、建立便捷服务机制等,巨额顺差态势得到遏制,而伴随全球新兴市场的快速崛起,贸易多元化趋势走强,我国与新兴经济体的贸易额幅度不断加大,贸易对象国数量增加,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以及巴西、南非等国加强经济往来,推动与印度、东盟国家的经济合作,优化与北美市场和欧洲市场的贸易摩擦,较好的保证了贸易的流出走向和分散了风险,整体上对于单个对象国的贸易依赖度有所降低。

2 财政支出结构偏向对于经济活动影响的体现

2.1 收入分配影响

国民经济活动中,财富和收入分配的不均匀主要是由生产要素的价格及其在经济中的投入来决定的,要素的投入和收入是一一对应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任何单个的分配主体所能提供的生产要素数量、质量以及对于拥有资源的稀缺程度都是有别于别的主体的,因此要素市场价格必然会有偏差,再考虑到各种非竞争因素的影响,分配主体的可获得收入与要素投入量出现不对称也是正常的,甚至不对称的程度还会加大,一旦收入差距超过既定程度,不仅经济上会出现问题,甚至是社会问题也会涌现。

2.2 资源配置影响

随着社会生产规模的不断加大,面对有限的资源,资源匮乏甚至枯竭只是时间问题,因此优化资源配置很有必要,财政的资源配置功能主要是依靠财政收支活动来对社会资源进行分配优化,弥补市场缺陷。在市场经济中,财政的资源配置功能发挥的标的物是全社会的资源,不仅仅局限于单一资源,既包括对于社会公共产品的分配,也涉及到对于外部效应的调整、自然垄断行业的控制以及稀缺资源的保护和替代能源的研究支持。

2.3 监督管理影响

财政政策监督管理职能的发挥主要包括对于经济活动整体的多样性、全面性以及约束性等客观功能的调节,通过跟踪和监测宏观经济,利用信息反馈来实现及时的调节跟进,立足点多数基于微观经济方面,发挥财政、税收的监督功能,目的在于经济秩序管理、市场竞争促进以及财政服务水平的提升[3]。

2.4 经济调控影响

市场经济区别于计划经济的根本立足点就是对于生产要素的调整和二次配置,社会的总供求不断处于新旧平衡的打破与再组循环中,市场经济的周期性现象非常明显。财政政策对于经济调控的影响主要是对于支出结构的不断调整,影响生产、消费、投资、储蓄等诸多领域,调整社会就业,稳定物价,平衡国际贸易收支,保障经济稳定,这也是财政结构偏向对于外贸竞争力的主要影响方式。

3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偏向对于外贸支持的存在问题分析

3.1 财政政策制定的不完善和不系统性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作为成员国而面对的外部生产贸易竞争压力日趋加大,经济增长急需一个更加稳定的环境支持条件,相对于发达国家的悠久发展历史,我国较为年轻的财政支出结构对于外贸的偏向还有待于在更加高质量的实践中加以成熟和完善,我国加入WTO不过十年,十年间的发展还不足以抗衡发达经济体,我国的财政支出偏向在促进出口方面的资金和政策制定上,往往会遇到不同国家的反倾销和反补贴制裁,截至目前,一个既能符合世贸规则,又能满足国情的财政政策尚未建立,完善的经济和法律体系的建立较为脆弱,政府的政策不完善性体现明显。

3.2 财政支出的外贸偏向力度不足

对于财政的外贸偏向,既包括国家为了支持出口企业而给予的各项直接的资金补贴,也包括相应出口贸易开展的出口退税政策,其目的在于对本土战略发展产业的扶持,使得其发展壮大和拥有较强的国际影响力,而我国目前在这一领域的财政政策明显存在着分配不均和重视不够的问题,财政支持力度相对于巨大的出口额来说相对欠缺,金融制度建设欠缺规范,资金服务效率低下,出口信贷、信用保险以及融资担保等出口支持发展水平低下,对于信息化条件下的财政资源共享建设不足,对于国企和民企的财政扶助力度存在歧视性,总的来说,巨大的外贸基数和有限的财政支持力度之间形成了明显的“倒挂”现象[4]。

3.3 多样化的外贸竞争力财政支出偏向手段较少

对于财政职能的资源配置影响,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实践中尚不能取得高效运用,通过财政收入调节对外贸易产值比重效果不理想,对于政府和社会的资源配置状况调控水平低,此外,我国的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在分配过程中欠缺计划安排,非常低效,在资源调整分配活动中,对于国家的发展战略领悟较少,对于主要支持领域的财政手段较为有限,资金的走向疏导出现偏差,中央和地方财政的依附关系处理不好,总体和地区间的财政偏向有失公允,常常出现沿海对外贸易发达地区的资金断流现象,因此,受限于财政实力和知识水平的束缚,有限的财政支持手段已愈发不足以应对多样化的对外贸易财政资金需求。

4 财政支出结构偏向对于外贸竞争力提升的策略

4.1 科学的对外贸易财政政策管理机制的建立

财政管理机制的建立是指构建一个立足于我国外贸竞争力客观现实的财政支持政策体系,辅之以科学的对外贸易管理方式,以此来提升我国市场经济的发育程度,还要转变财政职能,完善法律法规等政策体系,活跃外贸开展频数,协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全球贸易摩擦。此外,建立外贸财政管理机制还要懂得出口企业质量和服务的提升对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助力作用,引导更多价值,通过良好的财政来改善我国外贸竞争力,加强对于支柱产业的出口财政支持研究,强化管理水平,标定价值链竞争力提升,进而带动外贸竞争力的提升。

4.2 标定财政的外贸转型支持走向,提高出口竞争力

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的贸易对象国分布和价值再实现水平都较弱,自主品牌竞争力还无法与发达国家媲美,所出口的产品大多是初级产品或加工品,附加值低下,因此,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对于外贸的偏向要着重把握品牌和服务投入效应,制定有效的外贸转型策略,便捷金融服务支持,加大对品牌企业的财政选择性倾斜,标定出口企业的转型升级,在保证初级产品和加工品的一定国际占有量的情况下,大胆发展核心知识产权,瞄准科技第一竞争力,加快技术贸易的发展,引进和输出先进技术,获取更多产品附加值,改变单一的初级加工产品贸易现状[5]。

4.3 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加大财政贸易支持力度,引导可持续发展

在税收、国企收入以及转移支付方面有选择性的加大财政来源,保证资金实力,对外贸给予有力的资金支持,确保占有率,满足效益好、信誉高的出口企业的大部分资金支持需求,提供更多的针对企业的竞争力科研资金,建设风险分散和预防机制,应对资金流断裂的潜在问题,通过中央财政信息网及时公开市场需求,使得海外贸易需求信息透明,引导企业可持续发展,制定财政贴息备案查询计划,实施贴息效率评估机制以引导财政资金的后续投入重点,财政整体上开源,有选择性的加强外贸重点扶持。

4.4 营造积极的财政服务环境,建设财政贸易支持示范基地

对外贸易竞争力的提升要依仗财务信息透明和资金服务环境的完善,尽量减少政府的直接贸易干预,转而形成财政直接服务进出口企业的格局,实现资金获取的企业间公平竞争,力图完善资源配置和创造更多企业价值,还可以建立沿海贸易区经济示范基地来吸引外资,引进人才和外部资金,中央财政给予重点扶持,地方财政给予专项扶持,建立中央和地方的“双财政”支持示范基地的模式,无论如何,财政服务环境的改善和示范基地的示范效应的发挥都是对于贸易竞争力提升的软环境营造,这对于出口和进口的资金需求、信息需求以及政策倾斜和潜在争端的解决都是极大的利好。

[1] 王文平.财政支出,贸易条件和实际利率水平[J].南方经济,2011(12).

[2] 谢飞.贸易条件,技术进步和发展战略选择[J].商业时代,2010(4).

[3] 詹二珍.财政政策与经济发展的活力[J],管理视野,2009(5).

[4] 周启亮.我国出口商品的结构高度化和贸易条件恶化[J].财经科学,2012(3).

[5] 李城邦.中国对外贸易条件分析[J].商业时代,2010(8).

F724

A

1005-5800(2012)08(a)-228-02

猜你喜欢
偏向财政支出外贸
8~12岁儿童抑郁与认知重评的关系:悲伤面孔注意偏向的中介作用*
2021年上半年我国机电外贸运行情况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严格落实2020年省级财政支出预算管控清单的通知
“偏向”不是好导向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2020年财政支出预算管控清单的通知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两栖“大拿”跑外贸
煤炭供需总体偏向宽松沿海市场发挥主导作用
70年外贸大事记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