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患者康复影响因素调查及护理干预效果

2012-03-12 07:16徐英美胡钱飞
东南国防医药 2012年3期
关键词:偏瘫康复训练康复

徐英美,王 莹,胡钱飞

偏瘫患者不仅躯体功能的完整性遭受破坏,还要忍受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的病痛,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同时还累及其家庭,为使偏瘫患者尽早康复,重返家庭和社会,我们对住院偏瘫患者康复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有助于制定康复护理方面的相应对策,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8 年4 月至2010 年12 月在本院进行康复治疗的280 例偏瘫患者,经CT 确诊,均诊断为脑血管意外;左侧瘫痪191 例,右侧瘫痪89 例;男203 例,女77 例;≤40 岁3 例,41 ~50 岁35 例,51 ~60 岁72 例,61 ~70 岁78 例,71 ~80 岁92 例,年龄(67±3)岁。

1.2 研究方法 采用自编的住院偏瘫患者康复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由患者、陪护或患者家庭主要成员共同填写,明显意识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者除外。对来院康复的符合调查条件的患者,在入院时填写调查表。住院期间,康复护理组针对患者个体情况制订康复计划,实施系统规范的康复护理。出院前再次进行问卷调查。

1.3 护理方法 一是心理护理。做好耐心、细致的疾病宣教及早期的康复指导,使患者及陪护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康复锻炼的重要性,从心理上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恐惧、害怕心理,重新树立面对现实生活的勇气,与患者共同制定康复计划,促使患者、陪护或患者家庭主要成员积极配合康复训练,既重视早期康复治疗,又有坚持长期康复的思想准备,最终达到理想的康复效果[1]。二是康复训练。①正确肢位的摆放:因为正确的卧床姿势可预防关节痉挛、变形,预防足下垂或足内翻。②被动运动:从入院时起,由康复护理组帮助患者做肢体无痛范围内的各个关节的被动运动。先由大关节开始,后顺序到小关节,多做肩外展、外旋、前臂旋后、踝关节背伸及指关节的伸展活动,每日2 次,每次10 ~15 min。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自助被动运动,利用健肢的力量和滑车、球竿棒等进行。在训练中避免体位频繁的变换,能在同一体位进行的运动尽量集中进行。③床上训练:在患者病情稳定,体力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床上翻身、半桥、全桥运动等抗痉挛训练。④与床上训练同步进行的坐位训练:开始时先取30 ~40 度位,后逐渐增大角度直至90 度。当达90 度时,患者有向患侧倾倒的趋势,因而尽量避免患侧上肢和髋关节负重。训练时可让患者慢慢倾向治疗者一侧,然后再返回中线,如此反复练习。症状较轻、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可进行肌肉按摩、早期的下床站立的训练等。以上康复治疗每次30 min,每天1 ~2 次,疗程为3 个月。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如果出现心悸、血压波动较大、明显疲乏及其他不适即暂停康复训练。三是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当患者坐位达到平衡后,同步进行健侧肢体自行吃饭、喝水、洗脸等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在此训练过程中,患者日常的生活护理由替代护理渐过度到患者的自我护理。四是训练指导。出院时再验证陪护或家庭主要成员是否真正掌握要领,由陪护或家庭主要成员独立进行操作,使患者的训练每日有计划不间断的进行,在不断的反复强化过程中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要求循序渐进、注意安全保护,避免过度劳累及意外跌伤[2-5]。

2 结 果

2.1 采取针对性护理前后相关因素改善率比较通过护理,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程度、对治疗训练的配合程度等项目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表1 采取针对性护理前后相关因素改善率比较[n(%),n=280]

2.2 康复前后患者等人员对疾病认识的比较 经过针对性护理,患者、家属及陪护人员对疾病的认识大幅度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表2)。

表2 康复前后患者等人员对疾病认识的比较[n(%),n=280]

3 讨 论

偏瘫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缓慢过程,家庭是偏瘫患者恢复期的主要生活场所,也是患者最大的支持点。家庭人员的积极态度能够调动一定的人力和物力,使患者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因此,当患者接受康复训练的同时,康复科的护士要向患者及家庭人员宣传康复护理方面的知识,传授自我保健、自我康复、自我护理的技能,充分调动家庭人员的积极性,使他们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参与患者的整个康复过程,陪护和家庭成员的积极参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直接的作用,并为日后患者回归家庭做积极的准备[6]。

本组病例提示,大多数患者对本病的认识不足,因此医护人员在给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要进行必要的健康知识指导,一是通过教育使患者及陪护掌握基本康复知识和训练技巧,懂得每一项训练的意义和重要性;二是让患者家庭人员介入训练,沟通患者和家庭人员之间的关系,为患者回归家庭创造条件;三是指导患者及家庭人员在训练中循序渐进,从易到难,不包办代替,不放任自流,逐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7]。所以,采取综合治疗措施,进行必要的健康知识的宣教,是提高护理质量不可忽视的工作。

综上所述,了解疾病知识,掌握正确的功能训练技巧与方法,主动投入康复训练,陪护的主动配合以及和睦的家庭氛围,对患者功能恢复有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家庭的参与,对提高康复训练的连续性、可靠性,对患者的早日康复、回归社会,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心理康复应贯穿整个康复训练的始终,护理人员要掌握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训练强度、患者接受率等,使患者由被动运动逐渐过渡到主动运动,由替代护理逐渐过渡到自我护理,最大限度发挥患者身体的残存功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赵 钛.现代偏瘫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312-313.

[2] 谢德利.现代康复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94.

[3] 周莘瑜,周艳丽.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分层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1(2):230-233.

[4] 王洪丽,高英杰,王天松.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24):85-86.

[5] 曾海辉,伍少玲,马 超,等.影响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预后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6):536-537.

[6] 孙 波,常俊玲.心理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的影响[J].现代康复,2000,4(1):36-37.

[7] 覃丽红,胡亚明.脑卒中家庭康复护理[J].现代康复,2000,4(9):1408-1412.

猜你喜欢
偏瘫康复训练康复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