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蕴
当前,众多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危机,为了改善生存境遇,中等职业学校努力在德育工作的各个方面予以应对。本研究选取北京某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甲校)为个案研究对象,主要从生源和就业两个方面呈现其具体的生存境遇,分析和评价其具体的德育教育应对措施,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存境遇
1.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存境遇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困境,而造成这种困境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政府支持和政策导向在教育实践中缺乏力度。中等职业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依然没有被充分认识,尤其是地方政府在具体的工作中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和支持,导致中等职业学校在经费和招生等方面的不利局面。二是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数量较少、质量较差。三是当前劳动力市场人才高消费现象严重,中等职业毕业生的就业难度较大,就业压力较大,就业质量较差。
2.甲校的生存境遇
甲校是一所有着40余年历史的省部级和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但近年来随着中等职业学校的衰落,甲校也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主要表现在招生和就业两方面。
(1)招生数量和生源素质都开始下降
甲校的新生入学人数在逐年下降,已从700余人降至100余人。生源质量也随着数量的下降而下降:新生的文化课基础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部分学生存在厌学心理;新生的个人素质较低,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组织纪律观念和遵纪守法意识较淡薄;新生的自我认知观念没有建立起来,比较缺乏自信,尤其缺乏对自我的认识和定位。
(2)只有少数毕业生能真正进入对口行业
就历年的统计数据来看,甲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每年都在92%以上,但是只有少数毕业生能真正进入对口行业,相当一部分学生毕业后从事的是底层的服务工作,且工作流动性较大。因此,甲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
二、德育教育应对
面临这样的生存境遇,甲校采取了诸多措施。在德育教育方面,针对学校的德育工作体制、德育课程、德育管理和德育活动这四方面进行了逐步改革。
1.明确和完善德育工作体制
在德育领导和组织方面,学校领导班子中确定专门负责德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副校长,負责制订德育工作计划,从全局角度规划和建设学校德育体系。
在德育副校长的领导下,德育工作处及其下属的班主任、团委和宿舍管理处承担主要的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对班主任的职责和任务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把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成效和教师的绩效考核直接联系起来,建立了班主任选拔、聘任、考核和奖惩的管理体系。除了德育处和班主任之外,其他部门和教职工都要担负起在各项工作中全面渗透德育教育的职责。
2.改革德育课程
(1)职业道德课程改革
由熟悉就业市场和招生情况的招生就业办的工作人员担任任课教师,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和活动性,更多地采取案例教学、模拟课堂的方法,整合职业道德和就业指导课程,使职业道德课程更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课程的开设时间由第二、三学年调整至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从学生一入校就开始培养他们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2)增设心理健康课程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辅导。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心理健康并不属于德育,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德育问题和心理问题往往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学校的教学大纲把心理健康归为德育课程。
3.量化德育管理
以德育工作处为领导,由班主任具体实施,实行德育量化管理。甲校对学生实施按月考核计分的办法,量化学生德育行为,统一操行评定标准,同时把考核成绩作为期末德育成绩评定、毕业和就业推荐工作的重要依据。
4.丰富德育活动
为了解决学生在行为规范、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等方面的问题,甲校组织了更多的学生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正面教育。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和积累,甲校德育活动的类型和形式逐渐丰富。例如,新生军训、新生入学教育、主题行为规范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月、职业技能大赛、心理健康月、英语艺术节、篮球活动月和法制教育月,等等。这些活动直接或间接,或多或少都对学生的品格发展、行为走向和精神面貌产生正面的影响。
三、德育应对效果及原因分析
1.德育教育应对的效果
(1)甲校的德育教育应对措施效果有限
根据笔者的调查和研究,甲校的德育教育应对措施效果有限,德育工作中的形式主义仍然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与新生刚入学时相比,学生在基本道德规范上有所进步,对基本的职业道德也有所认识和了解,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在这些基本的道德规范方面有所欠缺。
(2)甲校的德育教育应对措施没能起到期望的作用
从就业上看,近年来,甲校毕业生在职业道德和基本素质方面较差,一部分毕业生没有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在实习中出现问题而被退回学校。这固然有生源素质下降的原因,但是也反映出在面对新情况时,甲校的德育教育应对措施没能起到期望的作用,学校的德育工作没有出现根本性的改变,对于学校改善生存境遇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
2.原因分析
(1)全员德育格局尚未形成
德育教育领导乏力,甲校领导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力度和执行力度较弱,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缺失,学生基础较差,课堂教学压力较大,教师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兼顾德育教育。甲校的教学改革成效甚微,加大了德育工作的难度。
(2)德育组织管理不力
德育工作组织管理的成效,一方面在于管理机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在于管理人员的水平,而甲校在这两方面都不尽如人意。
德育工作处仍然承担着其他工作,各项工作之间没有明确的职责范围划分,降低了德育工作的计划性、专业性和有效性。甲校的德育管理过严、过细,过于依靠制度和规定,缺乏人文关怀,学校氛围也不够人性化,教师缺乏向心力,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上缺乏积极性,学校、教师没有形成有效的德育合力。德育组织管理人事变动频繁,德育工作缺乏延续性和一贯性,朝令夕改使教师无所适从。
甲校的德育管理人员本身缺乏足够的系统德育专业训练和实践经验,在工作上经常依循惯例、经验和上级指示,缺乏对德育工作的深入研究和长期规划,其行政作为不符合教育规律,难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德育课程模式陈旧,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在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中,忽视了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培养,教师没有摆脱陈旧教学方法的惯性,面临新形势而没有及时地做出变革。甲校的多数教师都是近几年新招聘的青年教师,根据学校要求,这些青年教师基本都承担着班主任的工作。青年教师在工作能力和经验上与资深教师相比差距较大,而且学校也不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训。
四、对策和建议
1.注意德育教育的系统性和长期性
(1)在学校的生态系统中,德育教育无处不在
学校生态系统具有整体关联性,德育教育是无所不在的,课堂教学、学校集体生活、思想工作和管理工作等都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途径,这些应该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以共同的目标、主动的态度,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学校教育应当把这些渠道整合起来,形成有效的合力。
(2)德育教育需要长期的坚持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道德教育具有长期性,道德意识的培养和行为的改变需要长期的坚持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尤其是扭转一些不良行为,更需学校和教师长期、反复而耐心的正面引导和教育。笔者在研究中发现,甲校对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着清楚的认识,也采取了诸多应对策略,但在制订和实施的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很多方面。例如,德育方法的失当,人员组织的不得力,等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德育措施缺乏长期性,即一些针对学生某个问题的德育教育应对措施缺乏长期性。其实,学生职业道德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依靠一个学期的职业道德课程是不够的。
2.优化管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1)教师缺乏工作热情,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校德育教育的效果
教育是需要投入巨大热情和精力的事业,教师是学校教育任务的主要承担者。但是,在中等职业学校中,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教师缺乏工作热情,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校德育教育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学生不良的学习态度和紊乱的课堂秩序,等等。对此,许多教师感到束手无策,并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另外,德育课程的改革和德育活动的开展,都需要教师以热情认真的态度积极地投入工作,所以学校应该尽力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激发他们主动的德育意识。
(2)为了德育教育的有效展开,学校应成为教师的坚强后盾
一方面,学校应当从整体上进行科学、合理且合乎实际的德育教育总体规划,并在各个环节为规划的实施提供保证。另一方面,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专业咨询和培训的机会,能够为教师在德育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答疑解惑,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为了使教师全心投入德育教育工作,学校应关怀和重视教师的作用
在对教师的管理上,应该更加人性化,学校领导和管理层也要对教师付出真诚的关怀,重视普通教师的作用,使教师感到自己的工作能够为改善学校的生存境遇、促进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作用,从而更加全心地投入德育教育之中。
(作者单位:教育科学出版社职业教育编辑室)
(责任编辑: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