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的钾肥大合同谈判结果千呼万唤始出来,国内钾肥市场走势的 “脉络”也逐渐清晰。回顾2007年至今的钾肥谈判结果,对比国内外的钾肥市场价格,不难发现,我国钾肥谈判机制有序,同时较为灵活,政府指导、商会协调、企业联合对外的钾肥进口价格联合谈判机制起到了 “一个声音对外”的作用,避免了缺少政府主导和商会协调、易于被外方各个击破、趁机不断抬高进口价格的风险。加之国产钾肥“底气”渐长,因此,我国对进口议价权的掌握能力逐步加强,而国内市场价格的调整也在进口成本明朗的基础上逐步趋稳。
从进口价格来看,最终的谈判价格往往需要由全球经济背景、国际钾肥市场走势、农产品市场情况、国内化肥价格、国内钾肥供应量等多方面因素决定。多年来,不论谈判环境怎样变化,中国的钾肥进口联合谈判机制始终确保了我国钾肥进口全球市场价格 “洼地”的优势地位。
根据国家海关总署和商务部的统计,中国2007年进口钾肥平均到岸价格每吨243美元,同期印度价格为275美元、东南亚地区价格为350美元、巴西价格为350美元。2008年我国进口价格虽然每吨上涨到600-650美元,但也明显低于同期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进口价格,这些地区进口价格都超过每吨1000美元。2010年中国进口价格为325美元/吨,同期印度价格为460美元/吨。2011年1月联合谈判企业与供应商达成380美元/吨 (400美元-20美元及时装运返利)的半年进口合同,对印度进口带来一定压力,印度曾宣称在高价的压力下,印度将减少钾肥进口量;6月底签订的2011年下半年450美元/吨 (470美元-20美元及时装运返利)的进口价格仍是同期市场最低。
注:国内市场价格为合同签订前的当季价格数据来源:国家海关总署和商务部
对比国内外的钾肥价格,虽然不得不考虑国际钾肥价格的因素,但每年的大合同价格基本可以参照当季国内钾肥需求和价格走势。从每一次合同签订后一个月内的钾肥价格走势分析,2010年价格下跌 150元/吨左右,2011年上半年价格上涨100元/吨左右,2011年下半年价格略涨。分析今年的市场情况,可以看出,3200元/吨左右是市场尚能接受的较高价位,而与470美元/吨的成本价格的空间并不大。后市波动的振幅将非常弱,今年钾肥市场总体看稳,利于下游企业把握采购节奏。
从进口量和合同期来看,我国谈判的机制比较灵活,在国产钾肥产量的支持下,我国进口议价能力增强,能够根据国际市场走势的波动情况而选择合同供应期,同时根据国内需求调整进口数量。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1年我国钾肥产量达到385.61万吨(折纯),与上一年347.85万吨(折纯)相比,增长10.86%,再次刷新了国产钾肥量。据海关统计,去年我国钾肥进口总量为640.19万吨(实物),比 2010年增长了22.15%,其中,海运进口超过500万吨。进口数量之所以大幅度提高,一方面由于2009年没有签订进口大合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2010年进口到货量;另一方面是2011年上半年钾肥价格走势较好,以及大合同改为半年一签都扩大了钾肥进口签订量。据估计,2012年1-4月的生产量加进口到货量预计为94.5万吨(折纯)。
从目前签订的上半年进口合同来看,进口企业与主要供应商签订了100万吨左右的进口量,合同期在4-6月执行,但到货时间可能为5-10月。虽然对下半年的谈判情况无法估计,但四季度大量进口钾肥到货的可能性不大,因此估计全年海运钾肥进口量在 200多万吨 (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