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城市职业女性健身消费与其他身体消费比较研究

2012-03-06 14:37:46唐吉平
中国体育科技 2012年3期
关键词:职业女性美丽身体

杨 斌,唐吉平

社会发展到今天,特别是近30年来,女性体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女性的健身活动是为了形体塑身而不是身体能力的时候,女性通常会有中途放弃运动计划的倾向。究其原因,不难发现,今天的大多媒介推出的女性美形象是“柔弱美”而不是“强健美”,清新充满活力的健壮女性运动形象难以寻找到持续的支持与鼓励,古希腊辉煌文化在今天女性身体美塑造中渐渐无语,尤其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层因素作用下的女性身体文化所表现出来的对女性身体审美与健康、女性价值,是建立在男性的鉴赏和认可的基础上,忽视女性发展的社会空间,严重阻碍了女性身心的健康发展。为此,本研究拟从女性身体美丽消费视角,立足于女性健康与美的需求与实际,对湖南城市职业女性的健身消费与其他身体消费进行问卷调查,旨在展现和反映女性追求身体美的现实态势和存在的问题。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湖南省职业女性,调查与访谈对象为长沙、株洲、湘潭3市1 200名职业女性。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

1.调查问卷的发放

调查地点选取湖南省长沙市市区、株洲市市区、湘潭市市区;在每座城市完成城市职业女性调查问卷400份,共1 200人(表1)。

表1 本研究调查问卷发放与回收问卷情况一览表

调查地点选取的理由:第一,城市化是我国发展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城市群是城市化的主体形态。第二,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特征,我国划分为东部沿海地区、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国家目前搞城市群建设,长、株、潭作为中部地区城市群的代表,有一定的说服力和代表性。第三,长、株、潭作为国家两型社会(资源友好型、环境保护型)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其肩负的重任和被赋予的历史使命具有国家层面的意义。两型社会的建设是要用科学发展观作指导,首先体现在5个统筹的问题,而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问题是经济发展的提质,是城市发展的提质,更是社会发展的提质。长、株、潭在国家层面上能反映经济、城市、社会的提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国家中一个整体层面的人的问题。

调查对象的选取标准:年龄标准60岁以下的有固定职业的女性。

2.问卷的效度和信度检验

为保证问卷的效度和信度,在问卷发放前聘请多年从事体育科学研究的专家对问卷进行了内容效度和信度的评价,结果显示具有可靠的效度和信度。

1.2.2 个案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主要针对在健身消费与美丽消费方面具有代表性或较为典型的湖南城市职业女性案例进行调查、收集材料,以加深对研究问题的认识。

1.2.3 访谈

在实地调查过程中进行,访谈对象主要是在每座城市随机抽取美容美体中心负责人、职员10人,共30人;健身俱乐部管理人员、教练员各10人,共30人进行访谈;同时还在每座城市任意选取8名退休在家的老年职业女性进行访谈,共24人。目的是考察社区、家庭及相关场所等对城市职业女性群体的身体塑造、身体消费等问题的认识和态度,社会的行动和举措以及存在的问题。访谈形式比较多样,有面对面、QQ聊、答卷等形式,正式访谈首先采用结构式访谈,事先拟定详细的访谈提纲,但也不限于访谈提纲范围,对于不同访谈对象有一些临时调整与补充。通过

对访谈资料的整理分析,并结合问卷情况,推论职业女性群体健身消费与身体消费的现状。

1.2.4 数理统计

问卷回收后经过初步筛选录入,并利用SPSS 17.0对问卷调查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湖南城市职业女性健身消费与收入情况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以及女性对健康、美、生活质量追求的不断提升,城市职业女性体育健身需求也在加强。

人的消费源于人的需要。在大众体育的蓬勃兴起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下,女性对健康与美丽的关注必然使不少女性也希望通过健身美体运动来达到健与美的目的。在实现这一目的的过程中,对于职业女性而言,肯定会产生健身消费行为,与此同时,职业女性通过这种生活方式来展现自我生存的价值。

2.1.1 不同年龄与文化层次职业女性的健身消费

调查结果表明:在被调查的湖南城市职业女性中,健身消费水平不高,有39%的职业女性没有健身消费,在50元以下的也占了16.1%。特别是相对于她们花在其他方面的美丽消费而言,更是少了很多;200元以下的就占了将近被调查女性的90%。从有健身消费的年龄层次看,4个年龄层次有健身消费的比例相差不大,分别为26%、26.7%、24.9%和22.4%(图1)。从文化层次看,大学专科和大学本科有健身消费的比例最高,占了被调查人数的76%,最少的是初中及以下的,只占11.9%,影响这个年龄层次健身消费的原因可能有收入的问题,也可能是理念的问题,两者都不排除。

2.1.2 个人健身消费与收入比较

图1 本研究不同年龄层次职业女性健身消费情况示意图

从表2可知,个人收入在1 000~2 000元、2 001~3 000元之间的职业女性健身消费的比例最高,它们分别为43.5%和26.8%,排在第3位的是个人月收入只有1 000元以下的女性;而个人收入在中等偏上的女性的健身消费反而少,特别是收入高的一些女性几乎没有健身消费,这一现象说明什么问题?收入高的人群健康意识差?她们没有认识到女性美的重要性?也许这正是当今的真实写照。收入高的人,工作岗位和工作性质对她们的工作要求和压力大,为了能更好地工作和干出成绩,她们不得不更努力一些,花更多的时间在工作上,为此,也就忽略了她们的健康和美丽;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收入高的人群更注重被动运动的消费,如美体按摩、SPA等。收入低的人群,在现代社会中,工资低,为了生存,一方面,不能病也病不起;另一方面,工作相对轻松一些,闲暇时间相对多一点;同时为了给自己更大的生存空间,必须特别强调自身素养的保持和发展,因而,健身消费意识和行动表现相对突出些。

表2湖南城市职业女性每月健身消费与个人收入比较一览表

2.1.3 城市职业女性健身消费与家庭收入比较

调查表明,湖南城市职业女性的健身消费与家庭收入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家庭收入水平并不是影响女性健身水平的惟一因素(表3)。数据显示,家庭收入水平影响职业女性的健身消费,只有当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保障后,才会考虑精神上的享受。整体而言,家庭收入水平中等和中等偏上的女性健身人数较多,相反,家庭收入水平较高的女性健身人数很少,这与城市职业女性的双重身份有关。城市职业女性的健身消费主要是把对美的追求放在首要位置,然后才是身体健康和娱乐。从古至今,美丽已成为女性的一种文化符号,一种功用性存在。对女性而言,美丽如果不是自然形成的,就只有通过消费来塑造。在现实社会中,服装和体形成了美丽可见的标志,女性往往企图通过身体消费来提高自己的美丽程度。为此,多数女性参加健身活动是为了追求完美体形,也是为提高自身对美的占有,从而得到更高的社会认同,健身消费动机有其文化和性别的缘由。而对于那些收入高的女性,作为等价交换需要更多的时间在工作上,自然闲暇时间较少,在有限的休息时间里,她们有比健身活动更重要的事情。因此,收入高的女性,在有限的空闲时间里,很少甚至不太参加健身活动。另一方面,收入高的职业女性为了更高的追求,其压力比一般人大很多,健身活动已经无法缓解她们的精神压力,久而久之,她们更愿意选择其他直接的方式来达到满意的身体状态。

表3 湖南城市职业女性每月平均健身消费与家庭月均收入比较一览表 (n=1 133)

2.1.4 湖南职业女性在经营性健身场(馆)健身消费情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女性选择经营性健身场(馆)健身是从自身对生活的体验出发的,即为了更美丽和更舒适。调查反映出,职业女性有将近一半的人从来不去经营性健身场所,偶尔去的占了被调查人数的47%,经常去的只有3.7%,其中,41~50岁年龄阶段从来不去的比例在各年龄段中最高(图2)。为什么职业女性健身消费行为显示为不活跃?根据访谈了解到:一是,收入低的人群去经营性场(馆)消费不起,收入高的由于工作压力大休闲时间少,并经常为了工作要充电,也不能去;二是,很多女性去健身场(馆)积极健身的目的不一定是为了健康而是为了美丽和减肥,由于多种原因,当在短期内难以看到效果时,没有毅力坚持,也就不去了;三是,有一部分职业女性对科学健身不是很在意,也没有真正理解科学健身,因而也就不会在科学健身上寻求专业的健身指导,当然不会到健身场所去消费了。

图2 本研究不同年龄层次职业女性在经营性健身场(馆)健身情况示意图

2.2 湖南城市职业女性其他身体消费现状

2.2.1 个人身体消费情况

城市职业女性的身体消费主要是指个人的美丽消费,即城市职业女性以追求某种美为目标,围绕着个人身体全部或局部所进行的美容美发、瘦身健体,保健调养等“保美”、“变美”的消费活动。对职业女性身体消费状况的考察,指标结构分为两个维度,一个维度为被调查者身体消费的主观指标,另一维度为影响被调查者的身体消费的客观因素。调查表明,城市职业女性的身体消费主要在服装、化妆品、保健品、健身、整容等美丽消费上,而用于食用的基本消费是较低的,如低于每月600元的职业女性就占了总人数的90%。

被调查的城市职业女性平均每月的服装费为50~100元的占25%,101~200元的占34%,201~400元的占19%,401~600元的占8%,600~1 000元的占2%;职业女性每月的化妆品消费在101~200元之间的就占了总人数的31%,每月201~400元的占21%,即化妆品消费在101~400元之间的女性占整个人数的62%;每月的美容美发消费在50~400元之间的占69%;每月的保健品消费在201~1 000元之间的占了23%,50~200元之间占44%;而健身消费在50~200元之间的占50%,201~1 000元之间仅占11%;整容整形消费50~400元之间的占29%;相对90%的女性每月食用在600元以下的必须食用开支,城市职业女性的美丽消费成为了她们的最大个人支出。

图3 本研究职业女性身体消费情况示意图

2.2.2 其他身体消费与家庭收入

要剖析城市职业女性的身体消费情况,首先须了解她们的家庭收入状况,这是较好把握职业女性身体消费能力和水平的前提。家庭收入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女性身体消费的方式和消费层次。调查表明(表4),在被调查的城市职业女性中,并不是家庭收入高其身体消费水平就高,特别明显的是在4 501~5 000元这个相对收入较高的群体,女性的身体消费普遍少,尤其是在健身消费等方面是少的,平均仅占总人数的4.2%;而当家庭收入在5 000元以上时,女性的身体消费有明显上升趋势。在家庭月均收入1 000~4 000元之间的女性在女性美丽消费上占的人数比例最大,约占66%;从消费额上看,城市职业女性在服装的消费上月均消费101~200元所占的比重最大,为34.0%,每月服装消费为1 000元以上在被调查者中几乎没有;每月化妆品消费额在201~400元所占的比重最大,为31.2%;每月化妆品消费1 000元以上的也占了2.5%,由此可以看出,女性在外表修饰上还是很重视的。

表4湖南城市职业女性每月平均身体消费与家庭月均收入差异比较一览表

续表4

2.2.3 整容美体消费人群情况

从女性消费的内容可以看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女性消费方式发生了改变,如女性在美容、整形、化妆、服饰等方面的消费行为非常活跃,并已成为她们主要的消费内容。特别是在当今媒体的引导下,女性在消费上表现出的对完美的外表形象的渴望,以至于只要是能使女性迎合当代社会审美标准的服务和产品都是女性消费的热点。整形美容本身是个人在物质生活提高后的一种精神需求,是社会进步的标志,特别是近几年媒体的推波助澜,将丑陋—整容—美丽—成功公式灌输给大众,女性对美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需求越来越迫切。调查表明,职业女性为追求外在的形象美,参与各种形式整形美体消费的女性占了被调查者的近70%,从表4可知,无论哪个年龄段的女性都有整形美体消费现象,这印证了“爱美是女人永远的主题”;表现最为突出的是31~40年龄层次的女性(表5)。而从文化层次方面看整形美体行为,表现最为突出的是中专与本科层次的女性群体,占了被调查总数的76%(表6)。目前,我国整形行业在金融危机中逆势而行,还有深刻的文化因素。韩国、中国和日本同属“儒文化圈”,受儒文化的伦理观念影响,男权社会的特征尤为明显,女性在社会中对男性的依附性较之西方社会更为显著。这主要是源自女性身体的价值得到更多的认可,女性通过事业获得成就彰显自身的价值不易,也很少在事业上得到支持与鼓励,这就导致许多女性更多地去关注自己的身体,发掘身体这个天赋的资源。

表5 湖南城市职业女性整容美体消费对象的年龄分布一览表 (n=1 133)

表6 湖南城市职业女性整容美体消费对象的文化程度分层一览表 (n=1 133)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整体健身消费热情不高

在被调查的城市职业女性中,有39%的职业女性没有健身消费,50元以下极低消费的女性也占了16.1%,这也表明湖南省职业女性的健身消费水平不高,健身消费的热情也不高,特别是相对于她们花在其他方面的美丽消费而言,更是少了许多。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业女性个人认识层面的问题,当然,社会文化、社会舆论的引导与氛围的营造以及公共福利条件的改善也不可小视。

3.1.2 健身消费多少与收入高低并非呈正比

个人收入在中等偏上的女性健身消费反而少,特别是收入高的一些女性几乎没有健身消费,收入低的健身消费的比例相对高,这主要因为收入高的人群工作岗位和工作性质对她们的工作要求和压力大,为此,只想利用有限的时间去放松精神、放松机体,缓解压力,因此,更注重被动运动的消费;收入低人群,为了生存,为了给自己更大的生存空间,着重自身健康素质的保持和发展,健身消费意识和行动表现相对突出些。

3.1.3 健身消费注重趣味与实效

职业女性群体对健身消费有选择性,她们最在意的是健身消费项目的趣味性和实效性。这跟职业女性健身消费动机是一致的。职业女性是一个压力较大的群体,工作、家庭都要兼顾,复杂的人际关系要用心经营,因此,她们希望通过一种途径去缓解压力,调节精神状态,严谨、单一、枯燥的项目不能达到目的,只有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趣味性强的活动才能激发职业女性参与健身消费的兴趣。另一种消费动机是希望通过健身消费投资自我,更看重自我的生命质量,追求最大限度地表达自我选择的权利,因此,她们健身消费选择集中于自身的体验——为了更美丽和舒适。

3.1.4 美的现代标准下女性对身体不满加剧

爱美是人的天性,每一个时代都有对女性美的评价标准,但从来没有像当今社会这样,各种传媒都在那里争先恐后地告诉女性美的现代标准——苗条、骨感、曲线、弹性、活力等,特别是媒体宣传的美女形象,更使女性对自己体形不满度增加,自信度降低,为了达到理想标准,越来越多的女性不顾一切地踏上求美之旅。出现这种不正常现象的原因,除了以男性为中心病态文化引导和延续以及社会各方面给女人带来的生存压力外,女性也有自身的盲点。

3.1.5 美丽消费成为职业女性个人消费首选

当今城市职业女性身体美消费是以追求身体某种美为目标,而进行美容美体、瘦身健体、保健调养等“保美”、“变美”消费活动。从调查的结果看,湖南省城市职业女性的身体消费主要在服装、化妆品、保健品、健身、整容等美丽消费上,而用于食用的基本消费是较低的,相对90%的女性每月食用在600元以下的必须食用开支,城市职业女性的美丽消费成为了她们的最大个人支出。

3.1.6 “美女”行业走进大众生活

职业女性的外在美已不再是“父母遗传”,已经大踏步朝着“人工打造”的方向发展。调查表明,被调查的职业女性群体有38.6%的人崇尚纤瘦与骨感美,肥胖成为了职业女性心中的痛。最使女性无法承受之“体重”的还是在这笨重体重后面——男人的目光。男人借助眼睛完成对女性身体的塑造,成为女性自觉的选择。前些年仅仅是在影视歌坛前沿美女明星才有的“人工雕塑”痕迹,到如今已走进了普通大众的生活,被视为一种个人选择。

3.1.7 美丽消费使女性痛并焦虑着

美丽消费中“安全”是职业女性最为关注的问题。那些为了追求“挺好”却得到“挺惨”的现实,因整容而毁容的悲剧等,使女性感觉美丽消费不安全的问题无处不在。特别是如今打着“高科技”或利用高科技造成的消费不安全问题和因素,在因为众多原因去苟求外貌、把女性逼上整容整形的危途的同时,又给职业女性造成了新的心理压力,真可谓是痛并焦虑着。

3.2 建议

为促进女性的和谐发展,满足职业女性健身、健美、娱乐等多种需求,必须多视角思考,多途径与方式丰富和拓展职业女性健身健美体育文化,才有可能塑造真正健康意义上的女性身体美。

3.2.1 倡导人文精神,树立健康形象

如果不讲人的生命体的发展,社会发展就没有主体[1]。重视女性个体生命体的健康发展是关系到社会发展是否能健康前行的基础。为此,在构建和培育新时期的女性健身健美体育文化时,必须倡导人文精神,即以女性为体育文化发展核心、把女性作为主体存在[4]。作为职业女性,首先必须树立自我保健为主的健康观念;其次,就是要展示健康美形象;再次,提高健康素养。只有在女性健身健美体育文化的培育中倡导人文精神,努力使之成为提高人的发展能力、使女性积极地参与自身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并将其精神融进女性生活,才能使女性达到关爱自我,享受生活的目的。

3.2.2 构建多元标准,塑造美丽女性

有一份《关于女性、美丽和幸福的全球调查》[7]研究表明,女性身体的美应该是多元和个性化的。女性不只是具有先天的生物性别的美,更重要的是具有后天社会性别的美[3]。为此,加强对女性美的再教育,构建多元化的女性美标准,显得尤为重要。用一种更加开阔、内容更加丰富的视角来看待女性身体的美,使女性身体的审美走出狭隘的传统标准的束缚,追求自立与个性,选择自然健康的美丽,不再为了取悦男人而压抑自己的个性与自然需要。女性身体审美文化也一样,更需大众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审美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女性美的多样性。

3.2.3 打造健康理念,引领科学健身

只有一个健康的文化发展氛围才能推动女性积极参与科学健身。第一,女性本身必须树立健康理念,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通过健身健美运动,维护身心全面健康,雕塑优美形体,享受快乐人生,它不仅是人类生物能量的开发和释放,同时,也是人的自身价值的体现和完美身心的展示,是个体人格和社会人格的和谐统一[6]。它是一种最积极、最健康、最有益、最愉快的生活方式,是实现高品质生活的重要途径。第二,社会环境、媒体舆论等的导向要有利于崇尚自然、崇尚健康氛围的营造。要通过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严加管理传媒话语权下的女性体育文化,出台相应的政策,如禁止片面或过分宣扬不切实际的运动功效(美容、瘦身、苗条等)[2]。第三,要利用全民健身的法律、法规、法令等,严格规范各种健身产业、健身文化的培育,使之能根据不同的女性群体的具体情况,最大限度地调动女性健身健美的积极性,以有效达到科学健身为目的而展开,通过制度引导和规范,使之有利于女性群体形成良好的健身氛围,特别是要重视制度实施细节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第四,各级体育管理部门应加大监管的力度,对女性健身服务体系必须实行等级评审制度、职业资格鉴定制度,同时,应对健身产品业的产品规格和价格等进行监控和调节。第五,创新和开发健身健美项目,引领女性科学健身,特别是要重视研制和开发简便易行的女性自我监测方法或仪器,注重健身健美效果的监测。

3.2.4 加大公共投入,改善健身环境

在构建用于大众健身、锻炼的场地设施时,应为女性创建一个便利、经济的运动空间,特别是要根据现代职业女性在社会、家庭中扮演多重角色所特有的心理需求,调整对女性健身体育经费的投入,有计划地修建一些实用、方便的公共健身消费活动场所,为女性健身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一是,要加强健身健美资料、图书、软件等方面的开发与创作,为女性自觉健身提供条件;二是,通过政府引导,有效配置公共体育资源;三是,成立专门的女性健身健美组织,通过项目协会来构建起女性健身网络,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促进氛围[5];四是,加强专业的女性健身指导员队伍建设。要能根据不同女性需求,在功能、目的以及层次上对指导女性健身健美体育活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有明确的分层与分类,并对其资质进行严格的认定。在加大对其进行培养培训力度和经费投入的同时,要有较完善的激励机制和长效机制,以此推动女性对健身健美体育的积极参与。

[1]韩丹.健康素质、体育与健育[J].体育与科学,2003,24(4):11-15.

[2]刘红.影响我国女子大众体育发展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西华大学学报,2008,(3):85-87.

[3]任一鸣.用社会性别视角审视女性美标准[J].吉昌学院学报,2004,(2):1-4.

[4]王锐生.社会主义:科学规律与“以人为本”的结合[J].哲学研究,2005,(5):24-26.

[5]吴丽华.现代社区健身文化建设若干问题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5,(10):10-11.

[6]肖焕禹,陈玉忠.体育生活化的内涵、特征及其实现路径[J].体育科研,2006,27(4):8-10.

[7]莊淑芬.美丽新宣言[EB/OL].http://www.eeo.com.cn/eeo/ceo/2006/03/31/41516.shtml.2006-03-31.

猜你喜欢
职业女性美丽身体
从蔡鸣喈之死看五四时期职业女性的困境
天中学刊(2022年5期)2022-11-08 08:18:47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我们创造美丽
我de身体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我们的身体
大灰狼(2016年9期)2016-10-13 11:15:26
身体力“形”
健康女性(2016年2期)2016-03-11 09:39:54
八闽职业女性制服秀
海峡姐妹(2016年5期)2016-02-27 15:19:03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 02:3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