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优秀男子手球运动员比赛跑动特征研究

2012-03-06 14:37程冬美
中国体育科技 2012年3期
关键词:手球中锋全场

张 强,程冬美,刘 丹

1 前言

手球比赛是在长40 m、宽20 m的场地内利用手臂传接球等规则进行对抗的集体性项目,从体能特征的角度讲,对抗、跳跃、转身、挥臂等消耗能量的动作负荷都是建立在运动员往返跑动的基础之上,所以,比赛跑动的能力也是决定比赛胜负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国内、外研究者还无法对手球比赛的移动距离、移动速度做出准确的判断,这对于认识手球项目的本质特征以及科学化训练都有较大影响。本研究利用SIMISCOUT技、战术分析系统通过对十一届全运会、2010年全国男子手球联赛以及第16届亚运会等大型赛事手球比赛部分运动员的跑动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较为全面地掌握了国内优秀男子手球运动员的比赛跑动状况,研究对我国男子手球运动的科学化训练和训练监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十一届全运会手球比赛冠军江苏队的部分运动员,2010年全国手球男子联赛冠军江苏队的部分运动员,2010年第16届亚运会中国队的部分运动员。

2.2 研究方法

2.2.1 比赛录像拍摄

跟踪拍摄十一运会、2010年全国男子手球锦标赛的所有手球比赛,第16届亚运会手球比赛中国队的所有比赛。具体方法为在比赛看台的最高处(同侧、同高度)将2台索尼HDR-XR100E型摄像机用三脚架分别固定放置于2个半场的中间,分别拍摄手球场的各半场,使手球场地的端线、边线、中线都完整放置于处在最小焦距的镜头中,并且在拍摄的过程中有专人看守避免镜头晃动,直到整场比赛结束(图1)。

图1 手球比赛场地摄像机定点拍摄机位示意图

2.2.2 场地标定

将拍摄的2个半场的比赛录像剪切到同步开始状态并输入到SIMI-SCOUT技、战术分析系统中,对2个窗口中的视频画面进行二维定标。定标是以场地中端线、边线、中线的焦点作为定标点,以画面中下方的边线为X轴,画面中左边的端线为Y轴建立坐标,软件可精确到cm,故根据手球场地的大小分别标定左边画面中的4个点为(0,0),(2 000,0),(2 000,2 000),(0,2 000);右边画面中的4个点为(2 000,0),(4 000,0),(4 000,2 000),(2 000,2 000)(图2)。

图2 手球场地标定示意图

2.2.3 视频分析

用鼠标点击运动员某一时刻在相应图像上的位置,就可以得到此刻的时间(ti)参数和在所建立的坐标系中相应的坐标参数(Xti,Yti),并可同时给出此刻运动员在球场示意图中的位置。所得到的时间和位置数据可输出到WORD和EXCEL中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

在解析得到运动员在(ti)时刻的坐标参数(Xti,Yti)后,根据两点之间的距离计算原理就可以计算运动员从ti-1时刻到ti时刻的跑动距离Si。

运动员运动的总距离Dtotal可由公式(2)计算得到

在计算运动员从ti-1时刻到ti时刻的运动距离Si后,可根据公式(3)计算得到运动员在ti-1时刻的位置(Xti-1,Yt-i)运动到ti时刻的位置(Xti,Yti)的平均运动速度Vi。

Vi=Di/(ti-ti-1)i=1,2,3,…n(3)[1]

2.2.4 数理统计

应用EXCEL表和SPSS 11.5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对所有跑动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2.3 跑动速度确定

由于手球比赛规则的特殊性,即换人没有限制,同时换人时也不需要裁判暂停比赛,所以,全场比赛换人较频繁(选取具体的研究对象按照位置来划分)。

利用SIMISCOUT技、战术分析软件,对近年来国家足球队、国奥足球队和国青足球队若干场次、若干名运动员的跑动速度和距离测试的基础上,发现运动员的最高跑动速度为9.21 m/s,即跑100 m的时间是10.85 s,同时结合Bangsbo对足球跑动速度的分类,得出不同速度的百分比(表1)。

手球速度分类标准的确定,在对十一届全运会、全国锦标赛,第16届亚运会的25场男子手球比赛和66名男子手球运动员跑动速度和跑动距离测量的基础上,得出男子手球运动员的最高跑动速度为9.17 m/s。结合足球速度划分的百分比,确定了男子手球运动员跑动速度的标准(表2)。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位置的手球运动员跑动能力总体情况

由表3可以看出,不同位置的手球运动员冲刺跑动距离在14~85 m之间,不分位置的情况下平均为41 m;不同位置运动员高速跑动距离在164~454 m之间,不分位置的情况下平均为290 m;不同位置运动员中速跑动距离在401~598 m之间,不分位置的情况下平均为501 m;不同位置运动员低速跑动距离在472~603 m之间,不分位置情况下平均为517 m;不同位置运动员慢速跑动距离在557~709 m之间,不分位置情况下平均为639 m;不同位置运动员慢速跑动以下(或称走动)距离在2 145~2 328 m之间,不分位置情况下平均为2 261 m;不同位置运动员全场跑动总距离为3 951~4 552 m之间,不分位置情况下平均为4 249 m。

表1 足球运动员跑动速度标准一览表

表2 手球运动员跑动速度的划分一览表

虽然从上述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各位置运动员不同跑动速度下的跑动距离在数量上存在差异性,但是为了进一步验证在统计学检验上是否存在差异性,通过对不同位置运动员不同跑动速度在全场跑动距离的One-Way ANOVA Post Hoc多重比较检验发现,大部分比较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只有部分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表4)。

由表4可以看出,手球比赛不同位置运动员全场跑动距离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的位置分别是:右边位置和右内位置;右内位置和左边位置;中锋位置和左边位置;左内位置和左边位置。结合全场跑动总距离来看,跑动最多的是左边位置运动员,其次是右边位置、组织位置、左内位置、中锋位置,右内位置运动员跑动最少。

表3 手球比赛各位置运动员全场不同速度跑动情况一览表 (跑动距离:m;n=66)

表4 手球比赛不同位置运动员全场跑动距离多重比较检验一览表

续表4

不同位置手球运动员的全场比赛跑动总距离产生差异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各个位置分工的不同以及教练员部署安排的不同。在手球比赛中,边锋的主要职责是快速突破和防守反击,并且其直线活动的距离多于其他位置,所以,左、右2个边锋的跑动总距离是最多的,并且与其他位置相比较差异呈现显著性。组织、中锋、左内和右内跑动总距离差异性不显著,原因主要是由于处在这些位置的运动员的站位基本上处于同一水平线,其直线攻防跑动的距离低于边锋,并且在比赛中处于同时进攻和同时防守的情况,所以,这4个位置的运动员跑动总距离差异性不显著。

3.2 不同位置手球运动员在不同跑动速度下的对比

3.2.1 不同位置手球运动员无氧高强度跑对比

图3 不同位置手球运动员无氧高强度跑对比示意图

图3显示,手球运动在无氧高强度跑中,以无氧磷酸原供能为主的冲刺跑显著低于以无氧乳酸能供能为主的高速跑。在冲刺跑上,各位置运动员的全场跑动距离不到90 m。冲刺跑动最多的是左、右边锋,最少的是左内位置、右内位置和中锋位置。这是由于在手球比赛中,边锋的主要作用是进行快速突破和防守反击,并且,边锋的纵向活动距离达到30~40 m,在跑动加速后可以达到以磷酸原供能为主的冲刺跑的要求。而其他位置的运动员由于其纵向活动的距离比边锋短,仅仅只有10~20 m,并且其职责要求不能丢掉自己的位置以防被对方断球后给本方球门造成威胁,所以,这几个位置的运动员常常在获得球后首先给快速启动的边锋,所以无氧冲刺跑的距离较少。在高速跑方面,各位置运动员跑动情况与冲刺跑相比基本类似,以左、右边锋跑动多于中锋、左内和右内位置的运动员。主要原因是由于边锋在全场进行快速突破和防守反击的次数较多,其他位置的运动员由于获得快速突破和防守反击的机会较少而使得全场高速跑动距离显著少于边锋。

虽然从图3中可以看出不同位置的运动员其冲刺跑、高速跑的跑动距离在数量上有差异,但是为了进一步验证不同位置的运动员在不同跑动速度的跑动距离在统计学上是否存在差异性,通过不同位置运动员在不同跑动速度跑动距离的One Anova Post Hoc多重比较检验发现,大部分的结果不存在显著差异性,但是,也有部分结果呈现出显著性差异(表5)。

表5 手球比赛各位置运动员冲刺跑多重比较检验一览表 (n=66)

从表5中可以看出,各位置运动员冲刺跑距离存在显著性差异是右边位置和中锋位置,右边位置和左内位置,右内位置和左边位置,中锋位置和左边位置,组织位置和左边位置,左内位置和左边位置;各位置高速跑距离存在显著性差异的位置是右边位置和右内位置,右边位置和中锋位置,右边位置和左内位置,右内位置和左边位置,中锋位置和左边位置,左内位置和左边位置。

通过以上多重检验比较发现,在手球比赛中,左、右边锋在无氧冲刺跑和无氧高速跑距离方面与左内位置、右内位置以及中锋位置的差异性显著。这是由左、右边锋位置的职责所决定的,边锋在手球比赛的进攻和防守当中需要快速的进退以保证既能突破对方的防线得分,又能保证自己的位置不丢失给对方造成进攻上的威胁。所以,在手球训练的过程当中应该对边锋位置的运动员进行无氧高强度跑的练习。

3.2.2 不同位置手球运动员有氧中强度跑对比

图4 不同位置手球运动员有氧中强度跑对比示意图

图4显示,手球运动在有氧中强度跑上,以高强度有氧供能和中强度有氧供能为主的中速跑和低速跑跑动距离在400~600 m之间。在中速跑方面,最多的是左、右边锋,最少的是左内位置、右内位置和中锋位置,这种情况与无氧高强度跑的情况类似,即在手球比赛中,边锋的主要作用是进行快速突破和防守反击,并且,边锋的纵向活动距离要多于其他位置的运动员,将全场多跑动的距离综合后显著高于其他位置的运动员。而其他位置的运动员由于其纵向活动的距离比边锋少,仅仅只有10~20 m,并且其职责要求在进攻中主要将球交给快速启动的边锋,所以有氧中速跑的距离较少。在低速跑方面,跑动距离最多的是中锋和组织位置的运动员,而边锋位置的运动员在低速跑方面最少。主要原因是由于中锋和组织在进攻的过程中需要左右来回不停地跑动、接球和传球,以给其他位置的运动员创造射门的机会,而在防守的过程中需要往返不停地低速跑动来盯防对方正对球门的运动员,以避免对方的中锋获得球后直面球门获得射门的空间。边锋在全场进行快速突破和防守反击的次数较多,所以,其低速跑动低于其他位置的运动员。

表6 手球比赛各位置中速跑多重比较检验一览表 (n=66)

虽然从图4中可以看出,不同位置的运动员其中速跑、低速跑的跑动距离在数量上有差异,但是为了进一步验证不同位置的运动员在不同跑动速度的跑动距离在统计学上是否存在差异性,通过不同位置在中速跑和低速跑距离的One Anova Post Hoc多重比较检验发现,大部分的结果不存在显著差异性,但是也有部分结果呈现出显著性差异(表6)。

从表6中可以看出,各位置中速跑距离存在显著性差异的位置是右边位置和右内位置,右内位置和左边位置,中锋位置和左边位置,左内位置和左边位置;各位置低速跑距离存在显著性差异的位置是右边位置和组织位置,右内位置和组织位置,组织位置和左内位置,组织位置和左边位置。

通过以上多重检验比较发现,在有氧中速跑方面,左、右边锋位置的运动员与左内、右内位置的运动员差异显著。这是由于两种位置的职责和纵向活动不同所造成的。左内和右内位置运动员的职责主要是盯防对方的运动员,进攻中只是起到传接球过渡的作用,其纵向活动距离每次只有10~20 m;而边锋位置运动员的职责主要是快速突破和防守反击,其纵向活动距离有30~40 m,在一次进攻后会快速的退防到自己的防守区域,所以,总的活动距离超过了左内和右内位置的运动员。在有氧低速跑方面,组织位置与左、右边锋位置运动员以及左、右内位置的运动员差异性显著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组织在进攻的过程中需要左右来回不停地移动以调动其他位置运动员进攻的配合,并且在防守的时候也需要在所处位置的左右不停的移动以干扰对方运动员获得面对球门射门的空间,所以,组织位置的运动员其全场低速跑动的总距离与其他位置的运动员相比较差异性显著。

3.2.3 不同位置手球运动员有氧低强度跑对比

图5 不同位置手球运动员有氧低强度跑对比示意图

图5显示,手球运动在有氧低强度跑方面,以低强度有氧供能为主的慢跑距离最多的是组织和中锋,最少的是左、右边锋位置的运动员,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在手球比赛中,边锋的主要作用是进行快速突破和防守反击,而组织和中锋位置的运动员由于其主要职责并非快攻,并且纵向活动的距离比边锋要少,所以其慢跑较多。在走动方面,各位置的活动距离从2 100~2 300 m不等,距离最多的是左、右边锋位置的运动员和左内、右内位置的运动员,而中锋和组织位置的运动员最少。主要原因是由于中锋和组织在全场纵向活动的距离较短(10~20 m),并且其主要的职责是在原地进行干扰和防守对方的运动员,在快速反击中只需要将球掷给快速启动的边锋即可,所以总的活动距离较少。

表7 手球比赛各位置运动员慢跑多重比较检验一览表 (n=66)

虽然从图5中可以看出,不同位置的运动员其慢跑、走动的距离在数量上有差异,但是为了进一步验证不同位置的运动员在不同跑动速度的跑动距离在统计学上是否存在差异性,通过不同位置在慢跑和走动距离的One Anova Post Hoc多重比较检验发现,大部分的结果不存在显著差异性,但是也有部分结果呈现出显著性差异(表7)。

从表7中可以看出,各位置运动员慢跑距离存在显著性差异的位置是右边位置和中锋位置,右边位置和组织位置,右内位置和中锋位置,右内位置和组织位置。各位置运动员走动距离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右边锋位置和右内位置的运动员与组织位置和中锋位置的运动员在慢跑方面产生差异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右边锋和右内位置的运动员在进攻中跑动的次数多于中锋和组织位置的运动员,而职责与右内和右边位置相同的左内和左边位置的运动员在慢跑方面与组织位置和中锋位置的运动员差异性不显著的原因可能也与统计球队教练员的安排以及统计的结果有关,有待进一步探讨。

3.3 不同位置的手球运动员跑动范围特征

图6 手球比赛边锋位置运动员上、下半场跑动图

图7 手球比赛内锋位置运动员上、下半场跑动图

图8 手球比赛组织位置运动员上、下半场跑动图

图9 手球比赛中锋位置运动员上、下半场跑动图

从以上不同位置运动员的跑动图来看(图6、图7、图8、图9),手球比赛各个位置的运动员一般只在与自己位置相符的区域进行近似直线式的活动,但是,有时候也会由于手球比赛的特殊性而有所不同。由于在进攻的过程中手球运动员主要叫做锋,在防守的过程中主要叫做卫,所以,在进攻的时候某运动员可以是边锋,但是在防守的时候就变成了后卫,此时跑动的轨迹就会与之前有所不同,不是近似于直线式的跑动轨迹,而是会有变化的跑动轨迹。另外,由于手球比赛可以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换人,所以,新换上场的运动员可能会根据教练员的战术安排不在被原替换下场的运动员的位置上,而与其他位置的运动员进行调整,所以有时候也会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不同。

在手球比赛中,边锋常常是进攻的主要人员,往往在发动反击的过程当中充当先锋,守门员或者是后卫通过一次长传就能发动进攻,边锋此时的作用就是快速的插上接球突破射门,而其他位置的运动员几乎不需要跑动。从跑动轨迹方面来看,左、右边锋的跑动区域基本上就是在手球场地靠近边线的两侧在两条端线之间活动。两边的内锋由于在进攻的时候一般是站在原地接到组织的传球后再传给边锋,或者是进入到进攻区内背靠防守运动员拿球伺机转身射门,而在防守的时候是在自己特定的区域左右来回移动防止给对方运动员获得进攻的空间,所以其活动轨迹也类似于哑铃状。组织由于是全队的核心,在进攻的时候需要来回不停地跑动给各个位置的运动员传球以便寻找机会射门,而在防守的时候以直线的方式退回到进攻区外正中间的位置,并根据对方左右传球的变化而在防守区域左右移动,所以,组织位置的运动员其活动轨迹在图8中呈现出哑铃状图形。中锋的作用主要是在双方对抗的情况下接球转身射门或者是吸引对方注意接球后又传球给两边的边锋或内锋来进攻,所以,中锋在进攻中的活动区域基本上就是在正对球门的进攻区,而在防守的时候是以直线的方式退回到本方进攻区的正中间,所以,其活动轨迹也近似于哑铃状。

3.4 不同位置的手球运动员跑动次数特征

表8是不同位置的手球运动员跑动次数特征。通过统计学的检验得知,手球比赛上、下半场无论是进攻跑动次数还是防守跑动次数,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即在手球比赛中上、下半场进攻与防守的跑动次数基本相同。手球比赛的纯比赛时间为60 min,根据上半场进攻跑动次数和防守跑动次数为72次,下半场进攻跑动次数和防守跑动次数总数为76次来计算,在手球比赛的纯比赛时间内每49 s内就会有一次进攻的跑动和一次防守的跑动。

根据表8中不同速度段的跑动次数结合手球比赛不同速度段的跑动距离来看,全场冲刺跑和高速跑平均每次跑动距离为16.55 m;全场中速跑和低速跑平均每次跑动距离为22.62 m;全场慢跑和走动平均每次跑动距离为45.31 m;全场不分速度的情况下平均每次移动距离为28.71 m。根据以上情况可知,在手球比赛中,我国优秀男子运动员无氧高强度跑的次数和距离均显著低于有氧中强度和低强度跑的距离,而结合国外优秀手球队的比赛情况来看,快速攻防的能力恰恰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建议在男子手球训练当中加强无氧高强度跑动练习。

表8 手球比赛不同位置、不同速度标准下运动员全场跑动次数一览表 (n=66)

4 结论

1.手球比赛中国队不同位置运动员全场跑动总距离在3 951~4 552 m之间,平均为4 249 m,跑动距离最多的是边锋,其次是组织和中锋,最少的是内锋,且不同位置运动员全场跑动总距离相互比较部分存在差异性。

2.以无氧磷酸原供能为主冲刺跑的距离在14~85 m之间,以无氧磷酸原供能为主高速跑的距离在164~454 m之间,冲刺跑和高速跑动距离最多的是边锋,最少的是中锋。

3.以高强度有氧供能和中强度有氧供能为主的中速跑和低速跑动的距离在400~600 m之间;中速跑动距离最多的是边锋,最少的是中锋;低速跑动距离最多的是中锋,最少的是边锋 。

4.以低强度有氧供能为主的慢跑距离在557~709 m之间;走动距离在2 145~2 328 m之间;慢跑距离最多的是组织,最少的是边锋;走动距离最多的是边锋,最少的是组织。

5.在跑动范围方面,左、右边锋以靠近边线的两侧分别在两条端线之间活动,内锋在靠近边锋的位置分别在2个进攻区域之间做直线式的活动,中锋和组织在2个进攻区域靠近正中间的轴上活动。

6.全场进攻和防守的跑动次数分别为70次和78次。全场平均每25 s会有一次跑动,全场冲刺跑和高速跑平均每次跑动的距离为16.55 m,中速跑和低速跑平均每次跑动的距离为22.62 m,慢跑和走动平均每次跑动的距离为45.31 m,不分速度的情况下平均每次移动的距离为28.71 m。

[1]崔守实编著.现代手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1-5.

[2]高斌,何丽娟.世界女子手球运动技战术发展动态初步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6(4)27-30.

[3]顾晓敏,刘丹.中国国家队女子足球运动员比赛跑动能力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8,4(4):66-69.

[4]李之文.我国手球运动技术水平初探[J].体育科学,1997,17(5):15-17.

[5]刘丹,曹晓东,赵刚,等.2007年女子足球世界杯赛运动员跑动能力研究[J].体育科学,2009,29(10):51-60.

[6]刘俊一,徐莹,张强.冬奥会前高原备战对国家女子短道队主力队员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1,47(1):107-111.

[7]师长青.对速度力量的基本训练方法与手段的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9(4)26-30.

[8]俞继英.奥林匹克手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9]张冰雨编著.手球运动[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4-8,183-195.

[10]张健.对2001年全国女子足球超级联赛运动距离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14(1):9-11.

[11]MOHR M.Match performance of high standard soccer player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development of fatigue[J].Sports Sci,2003,21(7):519-528.

猜你喜欢
手球中锋全场
观全红婵跳水
浅析手球运动训练中的问题及对策
爱逛超市的猫
中外萌娃T台走秀萌翻全场
我国高校手球运动发展策略研究
珠光宝气
A Contrastive Study of Progressive Aspect in English and Chinese
手球“获利”犯规
蔡中锋闪小说四题
蔡中锋闪小说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