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洁云
(清新县人民医院儿科 广东清新 511800)
静滴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50例疗效观察
邱洁云
(清新县人民医院儿科 广东清新 511800)
目的 探讨静滴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00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人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疗效、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显效32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P<0.05。且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不良反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满意,患儿症状缓解快,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扩大使用。
人免疫球蛋白 小儿 毛细支气管炎 疗效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是小儿常见下呼吸道疾病,常见于2岁以下的小儿,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突起喘憋,有明显的毛细支气管阻塞现象[1]。我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人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00例,所有病例均经血、尿、大便常规, X线胸片,心电图和肝肾功能等检查,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排除严重的心、肝、肾及其他肺部疾病,排除先心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佝偻病、中度贫血,不伴有其他感染性疾病如肝炎、肾炎或肺部疾病等。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2~23个月,均为急性起病,发病≤3d,临床表现以憋喘为主要表现,伴烦躁,呼吸频率快,鼻扇,夜间不能平静入睡,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及细湿啰音。将该组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2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病程方面均具有可比性,P>0.05。
(1)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酸碱平衡、给予镇静、吸氧、炎琥宁抗感染、静脉滴注甲强龙,采用布地奈德悬液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生理盐水2m L+布地奈德悬液1m L(0.5mg)雾化+面罩吸入,每次10~15m in,2次/d,改善肺部微循环及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对合并细菌感染的使用抗生素。(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人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每次剂量为400mg/(kg·d), 1次/d,开始时以6~8滴/m in的滴速滴入,10m in后若无不良反应,逐渐加快滴速,在1h滴注完毕。2组均以7d为1个疗程。
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1)临床疗效[2]:①显效:治疗7d,临床症状消失,呼吸频率正常,心率正常,肺部罗音基本消失,咳嗽、呼吸困难、气喘、肺部啰音消失,血气分析及X线检查接近正常,精神、食欲正常。②好转:临床症状好转,呼吸频率减慢,心率下降,肺部啰音基本消失,咳嗽、呼吸困难、气喘、肺部啰音消失,血气分析及X线检查明显改善,精神、食欲恢复。③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
表1 2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32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P<0.05。见表1。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4.5±1.5)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6.5±2.2)d,P<0.05。2组患儿治疗前后呼吸、血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输液时未出现一过性头痛、心慌、恶心等不良反应,对照组未见不良反应出现。
毛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临床上较难发现未累及肺泡与肺泡间壁的纯粹毛细支气管炎,故国内认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炎,有人称之为喘憋性肺炎。北方地区冬春季节婴幼儿容易出现毛细支气管炎,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因病毒感染损伤呼吸道上皮,暴露了气管壁的胆碱能受体,使其易于与各种刺激物接触致副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气管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气道反应性亢进,同时炎症使气管粘膜肿胀,造成患儿支气管痉挛,出现喘憋和缺氧。有研究显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IL-2的量和NK细胞活性明显下降。毛细支气管炎由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引起,以喘憋、三凹征及喘鸣为主要特点。婴幼儿由于支气管和肺部的生长发育薄弱,呼吸道黏膜分泌不足,纤毛运动差,因而非特异性免疫防御功能差,受到感染后细小的管腔易因炎症分泌物、水肿和肌肉收缩而发生梗阻,引起喘憋、低氧血症,支气管和肺泡亦可受累[2]。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静滴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在临床疗效、住院时间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满意,患儿症状缓解快,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扩大使用。
[1]岳荣爵,齐素平.洙舒坦治疗蜜幼儿支气管肺炎的对比观察[J].实用医药杂志,2007,24(Ⅱ):1316~1317.
[2]辛加龙,曾双明.静注丙种球蛋白佐治要幼儿病毒相关性晴息的临床研究[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杂志,2007,14(1):30~38.
R562
A
1674-0742(2012)02(a)-0077-01
2011-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