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智,罗杰昌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60)
金盆互通立交位于花都—东莞高速公路(以下简称“花莞高速”)与北京—香港—澳门高速公路(即北京—珠海高速公路线位,以下简称“京港澳高速”)相交处,本立交的设置主要为满足两条高速公路之间的交通转换。
花莞高速公路为广州市公路规划“四环十六射十二条重要公路”的高快速路网系统中的第七条重要公路,起于广州市机场高速太成立交,经白云区人和镇、钟落潭镇,萝岗区九龙镇,增城市中新镇、新塘镇,最后至增城市石滩镇,接增莞深高速公路。花莞高速设计车速100 km/h,路基宽度为33.5 m,双向六车道。京港澳高速双向六车道,设计速度为100 km/h,路基宽度为33.5 m。本立交范围内,京港澳高速采用路基形式,平面线形由两个圆曲线(半径R分别为5 000 m和5 250 m)和一段直线构成。
立交中两相交道路夹角约为63.5°。
金盆互通立交用地条件复杂,多方面制约立交的布置形式。场地北侧(京港澳高速两侧)为军事用地;西南象限为金盆村,房屋密集区距立交中心不足350 m;村中有两处宗祠,其中一处为宋氏祠堂,均需避让;东侧为山体,与京港澳高速路面标高的最大高差为75 m,项目主线在立交范围纵坡为1.9%,与京港澳高速交叉处标高高18 m;主线南北两侧各有一座高压电塔(110 kV)位于山体上,路基挖方边坡将影响到电塔。
见图1。
图1 金盆互通立交2034年交通量(单位:pcu·d-1)
根据远景交通量预测结果,互通总的转向交通量为38 805 pcu/d。其中北京方向往返东莞的交通量最大,最大转向交通量为6 093 pcu/d;北京方向往返花都的交通量最小,最小转向交通量为3 208 pcu/d。
1)金盆立交西北象限和东北象限均为军事用地,立交设计应尽量避免占用军事用地红线范围。
2)金盆立交西南象限有两处宗祠,考虑到金盆村村民拜祭等因素,应尽量避免拆迁或者征用宗祠用地。
3)京港澳高速与村道相交处,现状设置有涵洞通道。本项目立交的建设,对该通道影响较大,立交的设置要考虑周边村民出行需求,结合匝道布置改造过路设施。
4)项目主线与该村主要的县级道路相交,同样需要考虑对县级道路的改造。
5)立交东侧为帽峰山,最高峰海拔534.9 m,是广州市老八区的最高峰,海拔200 m以上的山峰20多个,形成复杂的地形,山的绝对高度不大,但相对高差大,山坡陡峭,沟谷幽深,山势险峻。立交的设计应本着减少山体开挖、保护自然景观的原则,避免对山体造成破坏。
6)根据相交公路的等级和立交在路网中的功能,本互通立交不设置收费站。
7)从交通流量预测分析,立交匝道的布设,对于车速高、流量大的主流向应采用定向或半定向匝道,而相对车速低、流量小的次要方向则可采用环形匝道。当受到建筑物、山体、军事用地等限制因素影响,不能满足定向匝道设计标准时,在预测交通量满足小于匝道设计通行能力的前提下,可以改为标准较低的环形匝道。
在互通立交位置、主要设计原则、匝道选取形式确定的前提下,金盆互通立交的设计初步拟定了4个方案。
3.2.1 方案一(混合式)
如图2,方案一为东侧设置环形匝道的三层半混合式枢纽立交。本项目主线最高,位于三层半,上跨京港澳高速;两环形匝道,为最小的左转交通转向,且符合用地条件;其余两左转采用半定向,最小半径为120 m;避免匝道直接侵占军事用地,A匝道半径最小为100 m;避免拆迁宗祠,E匝道最小半径为80 m;立交高差较大,尽量减少匝道长度,出口匝道纵坡最大3%,入口匝道纵坡最大3.5%。改善环形匝道与主线相连时的行车变速条件,变速车道长度采用高一个档次(120 km/h)标准,渐变段暂不提高。房屋拆迁集中于西南侧金盆村。
图2 金盆互通立交方案一
本方案优点:避开军事用地及金盆村宗祠;布置环形匝道符合用地条件和交通量;立交形式紧凑规模小。
本方案缺点:线路穿越山体较高,挖方边坡高度约为66 m,金盆村拆迁量略有增加;立交层数为三层半。
3.2.2 方案二(混合式)
如图3,该方案为主线下穿京珠高速公路。受纵坡坡度控制,立交范围主线高差与东侧山体高差较大,故立交东侧主线为隧道方案。
根据交通流量预测,考虑到避让相关建筑物,在西北、东南两个象限设置环形匝道,立交共3层。
图3 金盆互通立交方案二
方案优点:降低了立交高度;减短了与主线相接匝道长度;除主线出入口匝道拓宽部分外,基本未占用军事用地面积,也避开了宗祠、电塔等建筑。
方案缺点:右转匝道线形较差;立交东侧路基段标高较低,同时,为满足匝道出入口与隧道洞口间距等规范要求,需将东侧山体开挖约520 m,平均开挖高度约60 m,最高开挖高度接近90 m;主线隧道段长约750 m,但其中有约260 m长范围的山体偏压段。本方案实施的代价较大。
3.2.3 方案三(全定向式)
如图4,该方案为全定向式立交,共四层,主线上跨京珠高速公路,位于最上层。
图4 金盆互通立交方案三
方案优点:与方案一、二相比,线形指标高,行车流畅;匝道布置明确,司机易于辨识车道;与方案二相比,无需开挖山体,景观较好。
方案缺点:因层数较高,受纵坡影响,立交匝道长,占地面积大。
3.2.4 方案四(部分定向式)
根据路网图(图5)分析,经过本项目起点太成立交的交通,往北可直接由机场高速北延线转入京珠高速公路,往南可通过北二环高速到达京珠高速公路;若本项目建成,可在拟建的太和立交处转入新广从路到达京珠高速公路。
图5 项目路网分析图
结合以上路网分析,在本立交线位处,可通过路网解决京珠高速公路与本项目主线西侧交通的转换。另外,考虑到军事用地、宗祠等因素限制,故立交方案四取消主线西侧与京珠高速公路的交通功能匝道。见图6。
图6 金盆互通立交方案四
方案优点:本方案的优点与方案三一样,不再赘述,同时,造价比方案三低。
方案缺点:立交功能不全。
1)功能要求方面:方案一、二、三均能保证互通功能,方案四只能实现部分互通。
2)交通量分布、线形标准方面:方案一、方案三、方案四线形标准高,能满足交通量大的左转交通顺畅、快捷;方案二标准较低。
3)工程规模、环境保护方面:方案一、三占地较大;方案二立交高度小;方案四占地最小。
综合以上分析推荐方案一为推荐方案。
结合金盆互通立交的设计,对建设场地限制因素诸多的互通立交设计,总结以下几点思路,供类似工程参考:
1)简化立交形式,优化匝道布设,在立交整体的高度和范围上进行对比,选取适合场地条件的立交形式。
2)灵活处理限制建筑物处的匝道设计,在满足通行能力的条件下,可以适当降低匝道标准的要求,选取环形匝道。
3)如果既要保证匝道设计标准,又要避让限制因素,则可以考虑结合周边路网,取消非主流方向的匝道布设,但这种方法除非无计可施或者全互通代价太大的情况下,其他情况下仅为参考,应尽量保证立交,尤其是枢纽互通立交的全互通功能。
[1]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
[2]JTG 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S].
[3]王兵,吴善根,杨崇民.花山北枢纽互通式立交设计[J].公路,2011(5).
[4]白浩晨,张堂仁,江贤章.连州枢纽互通式立交设计[J].公路,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