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一辆自行车折射出的民间善念

2012-02-27 08:16
环球时报 2012-02-27
关键词:发微善念公权力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2月24日文章,原题:丢失的自行车

近日,一起日本人在武汉丢失价格不菲的自行车事件,看似出不了厅堂,却在微博上引起疯狂转发,颇令人意外。

据中国媒体报道,17日,一名叫河源启一郎的日本男子在武汉沙湖附近的汉街丢失了价值达1.6万元人民币的自行车。他只好报警找车。两天后,失踪的自行车一夕爆红,因为有武汉网友发微博帮忙寻车,很快就有近5万人转发评论,编织成一张寻车热心网。第三天,又有网友发微博称,一个爱车朋友无意中买到丢失的自行车,表示有意归还。

自行车经历三天的奇妙旅程,终究回到主人身边,这完美结局凸显网民互动的热情和新媒体热炒新闻的巨大能量,信息散播之快所唤起的注意力,比警方查案找车还有效。尽管中国社会整体出现道德滑坡危机,但还是有不少古道热肠的好心人在做好事。

就在自行车完璧归赵后,中国舆论却几乎一面倒地把视角定在另一个侧面,质疑武汉警察“选择性办案”,这种VIP待遇是留给国际人士的。

在一片炮轰声中,舆论没看清楚的是,警方并没有破案,只是“被破案”。按媒体的报道,自行车不是警察找到的,是一个市民在黑市买到并自愿还车。日本人的爱车失而复得,靠的更多是中国社会的民间力量,而不是公权力。

小小窃案成了绝妙的公共事件,一辆自行车折射出中国社会各种侧面和想法。不过,从舆论的反应和报章的民调可得出一个离现实不远的结论:在中国弄丢东西,不能奢望警察把它找回来。既然公权力使不出力,与其只批评公权力部门,何不把关注点转向民间力量?

蕴藏在民间的善念一旦集体喷涌,是一股可催动社会向上提升的力量。舆论在积极监督和批评公权力时,也可呼吁与引导民间力量参与社会管理和建设;民间力量和公权力相互包容和配合,可以创造更和谐、稳定与互信的社会氛围。中国社会不缺善心,缺的是对社会整体的信任感。▲(作者沈泽玮)

猜你喜欢
发微善念公权力
善念,亲切如友
好书
花脚蚊
让内心充满善念
做一个常持善念的人
司法能为约束公权力做些什么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法治向度
行政诉讼法视野下的行政合同探析
标题党
精辟的爆笑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