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 成 都 6 10065)
喷水推进是近些年来急速发展成熟起来的一种特殊的推进方式,与螺旋桨推进不同的是,其不是利用推进器直接产生推力,而是利用推进泵喷出的高速水流的反作用力推动船体前进。与传统的螺旋桨推进相比,船舶喷水推进具有机动性和操纵性好、推进效率高、吃水浅、运行噪声低、抗汽蚀能力强等螺旋桨不及的优点[1]。正因如此,喷水推进在现代海军高速攻击艇、隐身型舰艇、高速运输舰、护卫舰和驱逐舰等大中型舰艇、登陆舰及两栖攻击车辆上得到广泛应用[2]。
推进泵是喷水推进装置的主体,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可分为叶片泵、容积水泵等类型。在喷水推进中,基于大推力的要求,用于喷水推进泵的泵型,主要是叶片泵,其中包括轴流泵和混流泵等。叶片泵推进器技术发展较快,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但其仍有结构复杂、拆换不便、噪声仍不能满足未来隐身要求等不足。因此发展容积水泵推进技术势在必行,本文提出的压水式推进器,就是容积式喷水推进器的一种。
压水式推进器主要由9个零件组成,如图1所示。
压水板两端的横杆8,与推杆5相连接;两个形状完全相同的驱动凸轮2,相位差90°地安装在主轴3上,并通过接触轮4与推杆5滚动接触。当电动机轴转动时,两个凸轮同步旋转,通过接触轮4推动推杆5按照一定规律上下运动,从而使压水板9实现压水推进功能。
图1 压水式推进器结构示意图
分析压水式推进器的工作原理,当推杆5推动横杆8,从而带动套环7使压水板9往复摆动时,套环之间的距离,是不断发生变化的,而在这个过程中,压水板的长度不会发生变化,因此在考虑套环7和压水板9的组合时,采用一种可相对滑动的组合方式,如图2所示。
图2 套环与压水板连接图
压水式推进器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向与船舰等航行器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喷射加速后的水流,使船体受到水流的反作用力而产生推力[3]。压水器做功过程如图3所示。
图3 压水推进原理图
设发动机转速为N(r/min),减速比为i,流体密度为ρ,主轴转速为n,主轴转动周期为T,图3所示压水过程所需时间为t,流道长、宽、高分别为a、b、h,流道横截面积为s,流道有效做功体积为V。
根据动量定理,推力的大小等于流经推进器流道的流体在单位时间内的动量变化率[4]。
整理得
式中,
Ti为喷水系统产生的推力(kN);
Q为流经流道水流的流量(m3/s);
Vi为喷水的平均流速(m/s)。
由式(8)可以看出,增大推进器推力有以下两种途径:
其一,增大流道尺寸;其二,增大发动机转速,降低减速比。
这就对材料的强度与韧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压水状态如图4所示,该状态下,左边凸轮进入远端休止,同时压水板左端与水流通道下板保持密合;右边凸轮进入推程,实现压水过程。
图4 第一次压水过程示意图
吸水状态如图5所示,该状态下,左边凸轮在弹簧的作用下进入回程;右边凸轮进入远端休止,压水板右端与水流通道下板保持密合,实现吸水过程。
图5 第一次吸水过程示意图
压水状态如图6所示,该状态下左边凸轮进入近端休止,同时压水板左端与水流通道上板保持密合;右边凸轮在弹簧的作用下进入回程,再次实现压水过程。
图6 第二次压水过程示意图
吸水状态如图7所示,该状态下左边凸轮进入推程;右边凸轮进入近端休止,压水板右端与水流通道上板保持密合,实现吸水过程。
图7 第二次吸水过程示意图
由于喷水推进技术众多的优点,以及最近20年来喷水推进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成熟,喷水推进技术在现代舰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未来应用范围和数量将会进一步扩大。
(1)压水式推进器的使用范围广泛。首先可应用于国防舰艇。将压水式推进器的原型机成果,作为国防研究立项的预研技术,其终极成果将直接应用于潜水艇或战舰的动力推进器,当需要快速潜行时,启动原有螺旋桨动力系统,当需要隐形潜行或悄悄接近目标时则启动压水式推进器,从而达到迷惑敌方的目的。
其次,该推进器同样适用于民用船舶,实现节能减排、高效低噪,替代现有高能耗、高噪声的螺旋桨动力系统。该推进器不仅适用于大型船舶,更适用于中小型船舶,如客船、游艇等。
(2)压水式推进器装配方式灵活。由于本设计为独立组装的推进单元,可形成不同动力级别的系列产品,因此可以根据不同吨位和不同战术功能,来进行单机配置或多机配置甚至混合配置。压水式推进器与螺旋桨推进联合的方式中,既有低速时用螺旋桨推进,压水式推进只用于加速和高速以及紧急机动这样的工作模式,也有低速时采用喷水推进,正常航行时仍采用螺旋桨推进这样的模式[5]。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压水式推进器的设计方法,通过对压水式推进器进行结构和运动分析,建立了推进器模型,并进行运动仿真,验证了该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与叶片泵推进器一样,该压水式推进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将该成果应用于军船和民船领域,对水上动力推进系统的改进和提高,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1]王立祥.船舶喷水推进[J].船舶,1997,(3):45-52.
[2]丁江明,王永生,刘承江,孙存楼.喷水推进在现代舰艇的应用分析[J].舰船科学技术,2006,(6):28-31.
[3]杨友胜,张俊,黄国勤,朱玉泉.水射流技术的应用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7,(2):106-108
[4]廖奋驹,一种新型的全方位喷水推进技术-适用于军辅船舶的主辅推进[J].机电设备,1992,(05):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