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主义人生境界的论述与构想

2012-02-22 09:45陈光祖
文教资料 2012年2期
关键词:主义内心人类

陈光祖

摘要: 人类作为有情感的动物,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就不可避免地要用一种审美的眼光来审视周围的世界。人类历史上几个重要的审美阶段,也是对于其时人类的生存状态的审视和对于其时人类价值的评估。因而本文主要选取了战国庄子、魏晋玄学、唐宋佛学、晚明清言四个阶段的一些思想进行论述,以使读者对于审美主义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在认识了这些之后,尝试性地将它们分别运用于事业、日常生活、内心等方面。

关键词: 审美主义价值人生内心

一、引言

面对人类生存在大地上这个无奈的事实,人类痛诉世界的荒谬,生命的毫无价值,甚至认为人生不值得一过,生命本身就是得不偿失的,“人最大的罪恶就是:他诞生了”①。但是,在人类业已诞生的背景下,这种哀叹又是那么的无力,我们不得不放眼去观察世界,去寻找一种支撑人类生存下去的理由,于是,“意义”由此被创造,下一步就转变为人类如何生活的问题了。事业作为人类的主要生活方式,王国维曾经用三句词来描绘其相应的人生境界:用“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来描绘人的远见与自我追求,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来表现人的执著与奉献,用“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②来展现个人对于事业的反思与收获。但是,生命的复杂性就在于,它不是仅限于一个事业那么简单,它同时还要涉及日常生活和个人内心等问题。所以我们还需超越于事业和生活等等之上,以一种审美的眼光观察和体味人生。

二、审美的必要性

现代主义思潮不断地解构着事物的意义,使得一切东西都被分裂,一切价值都被消解。知识的碎片化带来了人类认知的片面化,人类在被知识包裹着的同时恰恰丢掉了知识本身,以至于人类今天显得空前的无知。而在“上帝死了”的同时,科技却披上了黄袍,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于是科技成了宗教的异化,人类成了科技的附庸。一方面,纯粹的科技正使人类丧失情感,以一种冷酷的“理性”挣扎在世界上,走进了理性的洞穴,如同进化论所宣扬的那样,把人类与野兽完全等同。另一方面,在上帝缺位的情况下,人类开始毫无顾忌地放纵自身,在“自由”和“人性”的幌子下自欺欺人,变成了自我欲望的奴隶。

审美主义不仅是应对现代解构的话语体系的一种方式,而且是完善人生的意义的需要。人类应该如何生活?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以思考人类能够如何生活为前提,因为应该做的不一定是能够做到的。审美主义人生作为一种可以期待的生活方式,能够帮助我们在生活和生命中发现价值并且创造价值,从而使得人生值得一过,同时这也是挽救当前审丑主义的无聊与空虚的一种方式。

三、审美主义的论述

1.两忘之美

“子非鱼,安知我不知鱼之乐。”③庄子大声地宣告,因为他已经忘了自己与鱼的差别,而惠施还停留在人与鱼的差别上。游鱼相忘于流水,流水相忘于游鱼,流水和游鱼不分彼此,互相交融。正是在这种自我与周遭化为一体的状态下,才能使自己成为图画中的一部分。而等齐自然界的万物,与天地并生,同万物为一,不仅是“物化”的必要条件,而且是实现逍遥游的一种途径。“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④,其实天地自然之间本来就没有所谓的差别,我们也没有必要在其中感叹时空的距离。逍遥并非是超越一切,而恰恰在于忘记一切。“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⑤,只有忘记了具体的象的时候,我们才可能够与物融为一体,也才能够获得一种逍遥于世俗的生存方式。与物相融,等齐万物,生命中的许多东西根本就不必去遗忘,因为我们对于那些无关的事物本身就没有记忆。此时,审察外界之美也就是对于自身的一种审视。

2.性情之美

顺从自然的本性而追求于更高的精神境界,可以算是魏晋时期的一个审美的特征。王戎丧子时所言:“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⑥正是这种真情的流露。通过对于其的审美,我们可以鲜明地感受到一种人的情感之美。张季鹰在洛阳见到秋风起思念家乡,说:“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⑦于是便归去,像这样具有诗意的美也只有通过这种真性情的做法才能够表现出来。凭借着真性情的流露,个人才能尽情展现,在如同醉了的世界中把握真。刘伶在《酒德颂》中说:“以天地为一期,以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⑦也是只有在醉意中才能发掘的诗意。展现自我的本来面目,并且用一双充满情感的眼睛去观察周遭的世界,我们才能更加接近自身,也才能更好地发现生活中的美,洒露性情,此时既是个人在以美的角度审视周围的世界,又是在更大的程度上让人们对于这种美好的情感進行欣赏的过程。

3.平淡之美

佛家讲究摆脱外在的束缚,因而能够将日常生活简单化,不必去追求那些冗杂的事项。各种禅机来自于最普通的事物,以至于挑水担材皆能领悟妙道。“头头非取舍,处处勿张乖。朱紫谁为号,丘山绝点埃。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⑨,至味本来无味,至音本来无音,所以当一切简单到最大限度时,个人也就愈发接近大道本来。沉浸于这种嚼得菜根香的生命之中,也就更加能够观照自己的内心。慧能所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⑩大抵也是对于刻意而为的否定和对于回归本真的一种教导。既然美存在于普通的日常生活之中,那么就需要我们去体味,需要我们去身体力行的实践,这既是我们认知它的途径,也是唯一真正接近这种美的方式。当然,仅仅作为原初的那种普通生活方式并不是目的,它还需要在其生活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反思,并且从这种反思之中不断的洞达生命的意蕴。平淡之中寄寓着简单而惊人之美,但是这种简单却需要用心去咀嚼,对其进行审美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需要对自我进行分析和超越的。

4.解脱之美

在涉及摆脱纷纷扰扰的世俗生活的困扰并获得心灵的平静的问题上,晚明的清言是一个有益的启示。在将自我从周围的世俗生活中解脱出来的同时,也将自我从个人的樊笼中解脱出来。“是非场里,出入逍遥;逆顺境中,纵横自在。竹密何妨水过,山高不碍云飞”{11},这种纵横无碍的境界只有当个人从重复单调的生活中解脱出来之后才能体会得到。洞明世事,摆脱凡尘,才能不受外界的挂碍,所以“至人除心不除境,境在而心常寂然;凡人除境不除心,境去而心犹牵绊”{12}。只有个人思想的解脱,个人才可能从种种牵绊中间解脱出来;“梅花之影,妙于梅花”{13},对各种事物审视其背影或许能够比考查其本身获得更多的启示。而对于这种解脱境界的审美,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内心的渴望,“莫讶临花倍惆怅,赏心原不在枝头”{14}。以解脱的姿态来观览我们生存的世界,也可以使我们摆脱许多事物的干扰。

美的历程,即是被审美的历程;审美的历程,恰是生命的历程。美是一种心灵的微笑,反映着人的心绪和理想,其本质也在于修饰人类的生存方式。因而它来自于人的心灵的体验,也面向于人的心灵体验。

四、审美的构想

我们的文化总是在围绕着往日的废墟凭吊,似乎让人感慨当今文化的丧失,但是这作为历史文化的存在方式,我们没有办法进行超越。所以对于审美主义人生境界的构想,我们也只能沿着这条道路进行。

1.事业

以两忘之美来审视事业,与事业相互交融,忘却刻意的所作所为,游心于事业之中。因为没有了主观的我的强烈的影响,也就免去了许多因为主观偏见而造成的误差,也因为自我成为了事业的一部分,而不必再为自我与事业的分裂而矛盾。当然,这种事业不仅仅是指个人事业,也指向整个人类的事业,即共同努力创造美好的未来。另外,在个人事业方面,也不仅仅是指工作方面,因为人生即事业,所以更好地经营人生也需要两忘生死,并且使自己欣赏自我这片风景。

2.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以真性情面向他人和社会。虽然现实社会有足够的理由让人感到其荒谬,也有足够的事例让人模糊真与假的界限,但是这些都不能够打磨掉人的价值判断。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周围的世界,发现生活中诗意的事项,表露自己的真正情感与思考,这样的生活才适合人类的本性。在日常生活中,以平淡对待自我,在其普通之中体味一种质美。平淡的生活中,能够帮助自己减轻俗事的纠缠,才能够发现更多被自己所忽视的美好。站在个人普通生活与生存的问题上,我们见到了人类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事实,而日常生活作为人类最主要的存在方式,也就是人类生存状况的主要表征。发掘性情之美与平淡之美既是艺术个人生活化的需要,也是社會生活艺术化的需要。对于生活中的美的审视,也决定着个人的生活方式。

3.内心

我们的身体或许摆脱不了各种生活事物的羁绊,但是至少我们还可以使得内心得以提升。以解脱之心对待自己,欣赏解脱之美,“扫有扫无,即‘扫字而亦扫;忘形忘物,即‘忘字而亦忘”{15},从而洗去心尘,以一个清明的内心面对自己。心灵作为一个广阔的世界,需要我们自觉地去认知,因为脱离了心灵的平静,许多预定的和谐将因此而被打破。用解脱的思想去面对自己的内心,对其各个方面审视,从而破除其中的各种牵绊。自净其心,才能够面对更加广阔的天地,也可以获得更多的人生的体味。

五、结语

美是一种价值,也是一种理想,为人类的价值存在提供了一种可能。人类对于外在的万物进行审美的同时,也是对于自我价值的审视。因而,构筑审美主义的人生境界不仅是人类更好地生活的需要,而且是人类发掘生存的意义和自身的价值的需要。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审美取向,但是它们都离不开人类的情感这个基础。将整个人类审美的历史连贯起来,或许我们才能够在时间的洪流中证明尼采所宣称的:“只有作为审美现象,生存和世界才是永远有充分理由的。”{16}将业已破碎的人类审美的视域重新拾起,或许我们才能够在其中找到人类走向未来的理由。

注释:

①严春友.西方哲学名著导读.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②以上三处引自王国维.人间词话·卷上.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5,第1版:6.

③庄子·秋水.

④庄子·大宗师.

⑤庄子·大宗师.

⑥世说新语译注·伤逝第十七,中华书局,1998.

⑦世说新语译注·识鉴第七.中华书局,1998.

⑧世说新语译注·文学第四.中华书局,1998.

⑨[唐]庞蕴.杂诗.李淼编.禅诗大智慧.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⑩坛经·疑问品第三.

{11}[明]屠隆.娑罗馆清言.

{12}[明]屠隆.续娑罗馆清言.

{13}[清]涨潮.幽梦影.

{14}王阳明.次韵胡少参见过.潘立勇著.一体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6,第1版.

{15}[明]屠隆.娑罗馆清言.

{16}严春友.西方哲学名著导读.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参考文献:

[1]庄子.

[2]世说新语.

[3]坛经.

[4]娑罗馆清言.

[5]续娑罗馆清言.

[6]幽梦影.

[7]人间词话.

[8]严春友.西方哲学名著导读.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9]潘立勇著.一体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6,第1版.

[10]李淼编.禅诗大智慧.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主义内心人类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新写意主义
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近光灯主义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冬日 新碰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