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时期小提琴艺术的历史沿革初探

2012-02-22 09:45王文君廖小芒
文教资料 2012年2期
关键词:巴洛克奏鸣曲小提琴

王文君 廖小芒

摘要: 巴洛克时期的小提琴艺术在西方小提琴音乐史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巨大作用。本文对巴洛克时期的小提琴制造业、小提琴演奏技术、小提琴作品、小提琴作品体裁形式、小提琴教学、小提琴教学著作等方面的发展进行分析和阐述,以此探究巴洛克时期小提琴艺术的历史沿革

关键词: 巴洛克时期小提琴艺术历史沿革

16世纪,欧洲的小提琴开始获得独立发展。一方面,独奏的小提琴乐器开始出现,“虽然小提琴家族产生的确切时间不确定,基本上可以说它们定型于1550年左右的意大利”①;另一方面,一些优秀的作曲家开始对小提琴的创作产生兴趣,小提琴作品逐渐增多。发展到巴洛克时期,小提琴无论是乐器的质量、乐曲的数量还是演奏技巧,都已获得长足的进步,欧洲的第一个小提琴音乐的高峰开始形成。

一、巴洛克时期小提琴制造业的发展

在整个巴洛克时期,小提琴的制造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小提琴在构造上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更适合作为一门独奏乐器来演奏。比如指板加长,这样就为小提琴的换把技巧提供了更大的拓展空间;琴马加高,使得琴弦有了更大的张力;低音梁也增加了长度和厚度,这样就让声音的表现力更加丰富,音量加大,等等。另外,小提琴的弓子的设计和改造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弓杆由之前的凸形变得越来越直,并且长度加长,同时弓毛增多,这些让演奏者在演奏上,无论是音色的处理,还是技术的运用,都有了一个拓展和延伸的空间。

小提琴制造业的发源地——意大利,更是涌现出许多非常杰出的小提琴制作名家。他们为小提琴制造技术,尤其是小提琴的声音品质的发展、更新、提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最早对小提琴声音质感进行改革的是罗·达·萨洛(Gasparo da Salo,1540—1609),他所制作的小提琴音色清亮,能产生很好的共鸣效果。另外,罗·达·萨洛的学生玛吉尼(G.P.Maggini,1580—1632)所制作的小提琴声音淳厚、饱满。

对小提琴声音质感带来本质性变革的是著名的三大小提琴制造家族。一是安德烈·阿玛蒂(A.Amati,1511—1580)家族。这个家族的小提琴音色具有独特的品质:清脆而恬美。常被形容像“银铃”或“夜莺”一般。二是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Antonio Stradivari,1644—1737)家族,其制作的小提琴具有音色丰腴、反应灵敏等特点。三是安德烈·瓜内里(Andrea Guarneri,1626—1698)家族,代表人物巴托罗米欧·朱佩塞·瓜内里(Bartolomeo Giuseppe Guarneri,1698—1744)。这位制琴大师喜欢与众不同的声音品质,对于小提琴音色的灵敏度反应要求很高。因此,他所制作的小提琴在音色上糅合了明亮、轻巧、浑厚、深沉等各种不同的特点,让演奏家们对于乐器的声音潜力有了更为丰富和深层次的认识和挖掘。

除此之外,罗马的泰赫勒,法国的尼古拉·吕波,德国的雅各布·斯坦纳等制琴大师和他们的传承人,为巴洛克时期小提琴制作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完善,以及小提琴制造業的繁荣和发展同样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小提琴制造业的发展一方面提高了乐器的性能和表现力,另一方面又刺激了演奏技巧的高度发展和小提琴作品创作的繁荣。

二、巴洛克时期小提琴演奏技术的发展

有了小提琴制作业的推动发展,小提琴艺术在演奏技术上就有了一个更大的拓展空间。许多作曲家开始在自己的作品中发展小提琴的演奏技法,以丰富作品的表现力。如著名意大利作曲家蒙特威尔第(Claudio Monteverdi,1567—1643),他首创了颤弓、拨弦等技巧手法。塔尔蒂尼(G.Taitini,1692—1770)创作的奏鸣曲《魔鬼的颤音》运用了大量的双颤音技巧。普格纳尼(G.Pugnani,1731—1798)首创了“宽阔弓法”,运弓的声音雄壮、有力且宽厚。此外,法国的小提琴作曲家西莱耶(Senaille)在他的小提琴独奏奏鸣曲里,换把技术已延伸到第七把位。还有演奏家蒙东维尔(Modonville),他在小提琴奏鸣曲《谐音》中最早使用了大段的泛音技巧。

同时,许多作曲家们本身就是很有成就的小提琴演奏家。如:索米斯(G.Pugnani,1731—1798),他的演奏堪称“完整、准确、辉煌”。塔尔蒂尼(G.Taitini,1692—1770),他的双颤音演奏清脆干净,发音美妙。另外还有普格纳尼(G.Pugnani,1731—1798)、皮森德尔(G.J.Pisendel,1687—1755)等。

可以说,这个时期的作曲家及演奏家对于这些技术的产生、革新与推广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为后世的演奏技术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三、巴洛克时期小提琴作品的丰富

从巴洛克时期开始,小提琴的艺术创作开始涌现出大量的创作作品。意大利作曲家有:萨洛莫内·罗西(1587—1628),作有四卷奏鸣曲。毕阿吉奥马里尼(B.Marini,1597—1665),主要创作有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另外,被尊为小提琴艺术奠基人的著名的小提琴家、作曲家科雷利(A.Corelli,1653—1713)也创作了大量小提琴奏鸣曲,如作品1《12首教堂奏鸣曲》,作品2《12首室内奏鸣曲》,等等。还有小提琴家、作曲家维瓦尔第(A.Vialdi,1678—1741),他创作了小提琴协奏曲《四季》等经典作品。塔尔蒂尼(G.Taitini,1692—1770)创作有140首小提琴协奏曲和150首奏鸣曲。吉米尼亚尼(F.Geminani,1687—1762)著有24首小提琴奏鸣曲和18首协奏曲。维拉契尼(F.M.Veracini,1690—1780)著有24首小提琴奏鸣曲。另外,还有德国作曲家毕贝尔(Biber,1644—1704)、富克斯(Fux,1660—1741),法国作曲家勒克莱尔(J.M.Leclair,1697—1764)、斯纳耶(Senaille,1687—1730),英国的詹金斯(J.Jenkins,1592—1678),等等。这些作曲家们小提琴作品创作都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并为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巴洛克时期小提琴作品体裁形式的丰富和发展

巴洛克时期,有两位作曲家分别对小提琴作品中的两种重要体裁形式的确立、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一位是科雷利,一位是维瓦尔第。

意大利小提琴大师科雷利,被尊称为“巴洛克奏鸣曲的奠基人”,他的三重奏鸣曲是17世纪末意大利室内乐中的登峰造极之作。科雷利首先肯定了小提琴演奏的歌唱性特点,并将小提琴音乐语言进行重新提炼、发掘,把其中最有价值的精华元素运用到自己的奏鸣曲创作中,让小提琴艺术的发展道路更为宽广而开阔,形成了小提琴所独有的完美风格。科雷利的音乐充满着温馨、典雅和均衡之美。他的作品把形式与内容水乳交融,开启一个真正属于小提琴奏鸣曲创作的新纪元。

威尼斯学派的代表人物维瓦尔第是历史上首先创造性应用器乐独奏协奏曲的作曲家。他的协奏曲通常采用三个乐章的形式:分别是快、慢、快,成为巴洛克时期独奏协奏曲创作的主要结构形式。同时,在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作品中,简洁的主题、动感的节奏、清晰的织体、严密的结构等,成为后来许多作曲家写作的典范,人们认为他的创作是意大利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艺术中最有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

另外,还有随想曲、变奏曲、舞曲等各种体裁形式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包括法里拉(C.Farina,1580—1640)的作品《奇异随想曲》,科雷利的变奏曲《福利亚》,小维塔利(T.A.Vitali,1663—17452)创作的作品《夏空舞曲》,以及法国宫廷流行的轻松、高贵、优雅的不同舞曲,等等。

五、巴洛克时期小提琴教学的发展

伴随小提琴创作作品的大量问世,小提琴演奏家的层次和技术的不断完善,小提琴的教学范围、教学质量,以及相关的教学著作也在蓬勃地发展。包括科雷利的学生杰米尼亚尼,维瓦尔第的学生皮森德尔,斯卡拉蒂的学生杰米尼亚尼,塔尔蒂尼的学生格劳恩、纳尔迪尼、帕斯夸里尼、比尼、帕金,等等,他们为小提琴教育的传承发展奉献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

六、巴洛克时期小提琴教学著作的发展

另外,这一时期,理论家们为小提琴的艺术发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撰写了一批优秀的理论和演奏著作。包括:塔尔蒂尼著有《论装饰音》、《弓的理论》;洛卡泰里(P.A.Locatelli,1695—1740)著有《小提琴艺术》;杰米尼亚尼(F.geminiani,1687—1762)1780年出版的《小提琴演奏艺术》,是18世纪三大教科书之一,其中不仅概述了小提琴演奏技巧的基本原则,还列举了掌握这些原则的实例和完整作品。另外,杰米尼亚尼在晚年把毕生的经验以总结的方式,撰写了一批优秀的理论著作,如《真实的演奏原则》、《伴奏的艺术》等。

应该说,小提琴作曲家们的努力创作,小提琴演奏家们的极力推广,小提琴理论家们的撰文立书,以及小提琴教育家们的授业解惑,这一切都让巴洛克时期的小提琴艺术达到一个高峰,从此与声乐艺术并驾齐驱,共同发展。

注释:

①洛秦.小提琴艺术全览.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P5.

参考文献:

[1]洛秦.小提琴艺术全览.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2]张蓓荔,杨宝智.弦乐艺术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许勇三.攀登音乐艺术高峰的途径[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4]蔡良玉.西方音乐文化.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巴洛克奏鸣曲小提琴
手机上的奏鸣曲
延河晨晓(小提琴独奏)
Hey Diddle, Diddle
戏剧性十足的巴洛克艺术
巴洛克艺术的先驱
春天的奏鸣曲
“没规矩”的巴洛克
小提琴与钢琴奏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