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朱九生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山西省农药重点实验室,山西 太原 030031)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又称菜蛾,幼虫俗称吊丝虫、小青虫,属鳞翅目菜蛾科,是甘蓝、花椰菜、芥菜、白菜、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上的重要害虫。其幼虫多集中在心叶为害,可将叶片咬成孔洞或缺刻,甚至将叶片吃成网状,严重影响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在山西省小菜蛾属常发性和大发生性害虫,常年约发生13代,全年有2个为害高峰,即4月至6月中旬和8月中旬至11月。
长期以来,对小菜蛾多采用化学防治,由于其繁殖能力强,发育周期短,年世代数多,常年发生为害,致使农药使用频繁,加之使用不合理,其抗药性发展很快。据报道,小菜蛾对常用的各类药剂均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1]。有些农药即使在加大用量的情况下也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小菜蛾的危害,不仅增加了防治成本,对农产品安全也构成了威胁。为了指导菜农合理选择对口高效药剂防治小菜蛾,满足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需要,本试验选用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茚虫威、虫酰肼、阿维菌素5种农药对小菜蛾幼虫进行了室内药效测定和毒力测定。
供试药剂列于表1。
试虫为小菜蛾,采自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东蒲村苤蓝田,以室内饲养的F4~F5的3龄幼虫进行测试。小菜蛾是在温度为(25±1)℃、相对湿度为60%~75%、光照周期为L∶D=14 h/10h的光照培养箱中用室内盆栽的小油菜苗进行饲养。
1.3.1 室内药效测定 采用浸叶法测定药效。将每种试验药剂按要求用清水配制成厂家的推荐浓度和1/10的推荐浓度2种药液。取新鲜洁净的油菜叶片,避开主脉,用剪刀剪成3 cm×3 cm的小块,在配好的药液中浸10s后取出,自然晾干;然后将叶片置于底部垫有湿润滤纸的9 cm培养皿中,接入10头3龄幼虫;然后将培养皿置于温度为(25±1)℃、相对湿度为60%~75%、光照周期为L∶D=14 h/10h的人工气候箱中,分别在24,48,72 h后调查小菜蛾死亡情况。调查时用毛笔尖碰试虫,身体不动则视为死亡。每个浓度设4次重复,每重复10头试虫。以清水处理的叶片作为对照[2]。
表1 供试农药及类型
1.3.2 室内毒力测定 采用浸叶法测定毒力。将供试农药按有效成分配制成5~6个连续的浓度梯度,按1.3.1方法处理试虫,处理后72 h调查小菜蛾死亡情况,计算死亡率、校正死亡率。
药效数据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Duncan测验比较各处理间差异的显著性。毒力测定以浓度对数值为X,校正死亡率几率值为Y,用Excel软件计算毒力回归方程、相关系数、致死中浓度LC50及其95%置信限。
死亡率=(死虫数/总虫数)×100%;校正死亡率=(处理组死亡率-对照组死亡率)/(1-对照组死亡率)×100%。
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用药后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的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逐渐升高,72 h达最大值。其中,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种剂量和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2种剂量处理的死亡率均达100%;1.8%阿维菌素乳油高剂量的死亡率为100%,低剂量达95%;150g/L茚虫威乳油高剂量处理的死亡率达100%,低剂量降为73.5%;200g/L虫酰肼悬浮剂高剂量的死亡率为87.5%,低剂量仅有43.8%。
综合3次调查结果可知,参试的5种药剂中,对3龄小菜蛾室内药效最好的是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其次依次为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1.8%阿维菌素乳油和150g/L茚虫威乳油,药效较差的是200g/L虫酰肼悬浮剂。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对药后72 h每种农药的高剂量而言,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茚虫威、阿维菌素4种药剂的药效差异不显著,但这4种药剂的药效均显著高于虫酰肼的药效,低剂量处理之间也具有相同的趋势。
表2 5种药剂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室内药效测定结果 %
从表3可以看出,5种药剂的毒力大小顺序为1.8%阿维菌素>200g/L氯虫苯甲酰胺>20%氟虫双酰胺>150g/L茚虫威>200g/L虫酰肼,其处理后72 h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0.128,0.152,0.223,1.151,93.340mg/L。1.8%阿维菌素的LC50最小,表明其对小菜蛾幼虫的毒力最高;200g/L氯虫苯甲酰胺和20%氟虫双酰胺LC50与1.8%阿维菌素的LC50接近,表明这3种农药对小菜蛾的毒力属同一水平;200g/L虫酰肼的LC50值最大,明显高于其他药剂,说明其对小菜蛾的毒力较低。
表3 5种农药对小菜蛾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72 h)
由于化学农药过度使用,导致小菜蛾对许多农药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3]。本试验通过室内药效和室内毒力测定,供试的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茚虫威和虫酰肼5种对小菜蛾有较高的杀虫活性的药剂,可供田间轮换交替使用。
阿维菌素是抗生素类生物农药,1991年引入我国,逐渐成为防治小菜蛾的主要药剂,但由于大量使用,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在一些地区已经非常严重,LC50值达14.258 mg/L[4],防治效果显著下降。
本试验的测定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太原地区小菜蛾种群的LC50值为0.128 mg/L,与其他地区相比,该种群对阿维菌素仍处于敏感或低抗阶段,还可继续防治小菜蛾,但要严格控制用药次数为2~3次,并提倡与其他类型农药交替使用。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虫双酰胺属酰胺类农药,是近年开发的新一代农药,具有低毒、用药量少、持效期长、对天敌影响小、与其他农药无交互抗性等优点[5]。本试验的测定结果表明,这2种农药对太原地区小菜蛾种群的LC50值分别为0.152,0.223 mg/L,与阿维菌素的LC50接近,表明这2种农药对小菜蛾的毒杀活性与阿维菌素相当。茚虫威是美国杜邦开发的噁二嗪类杀虫剂,具有结构新颖、作用机理独特、用量低,几乎对所有鳞翅目害虫都有效,与其他药剂无交互抗性,对环境、作物和非靶生物安全等特点[6],对太原地区小菜蛾种群的LC50值为1.151 mg/L,其高剂量对小菜蛾室内表现出较好的防效。虫酰肼属于昆虫生长调节剂,这类农药不是快速杀死昆虫而是通过干扰昆虫的正常生长发育来减轻害虫对农作物的为害,其选择性较高,一般不会引起抗性,且对人、畜和天敌安全,能保持正常的自然生态平衡且不会导致环境污染[7]。虫酰肼对太原地区小菜蛾种群的LC50值为93.340mg/L,虽然在5种农药中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最低,但由于它的特殊杀虫机理和对环境友好,仍可作为一种交替使用的农药。
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应选择性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综合防治,多种农药合理交替使用以增加药效,同时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8]。5种农药在田间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及其使用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王旭,高希武,郑炳宗.小菜蛾抗药性的研究[J].世界农业,1997,33(11):27-29.
[2]农业部农药检定所.NY/T1154.14—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3]闫艳春,乔传令,钱传范.小菜蛾抗药性研究进展[J].昆虫知识,1997,34(5):310-314.
[4]陈焕愈,张德雍,黄华,等.氯虫苯甲酰胺对广东小菜蛾杀虫活性和田间药效评价[J].广东农业科学,2010(2):96-98.
[5]徐尚成,俞幼芬,王晓军,等.新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及其研究开发进展[J].现代农药,2008,7(5):8-11.
[6]丁宁,孟庆伟,赵伟杰,等.噁二嗪类杀虫剂茚虫威的研究进展[J].农药学学报,2005,7(2):97-103.
[7]段湘生.虫酰肼[J].新农药,2005(4):35.
[8]黄桂香,陈许斌.几种低残留杀虫剂防治小菜蛾药效试验[J].广西农学报,2008,23(6):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