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型号弯梁的常规转数控数字化加工

2012-02-18 08:35:30张跃兴
装备制造技术 2012年4期
关键词:端头精加工外形

张跃兴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数控加工厂,辽宁 沈阳 110850)

弯梁零件是某型号飞机的重要件,该零件无数字化模型,原工艺方案为常规加工,工作量和工人劳动强度大,加工周期长。为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加工效率,优质高效地完成加工任务,将此项零件进行常规转数控的转化工作。由于种种不利因素的限制,给转化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文中巧妙地采取措施,将存在的困难逐一破解,顺利地完成零件数字化加工的转化工作。该零件方案的转化过程,对新员工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对有经验的工艺人员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1 零件的结构特点

弯梁零件规格为600 mm×200 mm×50 mm,需5坐标机床翻面加工来完成,结构见图1零件轴侧图。

图1 零件轴侧图

2 常规转数控转化方案的确定

2.1 零件外形曲面的建立

(1)零件制造和检验依据。零件外形为变摆角,按检夹检验;内形筋条位置和两侧端头位置按样板;筋条、缘条和腹板厚度尺寸按图纸。

(2)零件外形取点建曲面。零件外形依据检夹,由于检夹外形有些位置状态不好,凹凸不平,用记号笔在检夹上做点,共438个,让测量机操作者按给定的位置手动取点测量,在同一曲面上取两排点,每排点都位于同一高度,便于以后建立曲面。

取点结束后,开始将取得的点导入CATIA,导点方式有3种:

一是将测得的点一个个按坐标输入CATIA;

二是采用点云方式将所有的点一起导入CATIA;

三是采用EXCEL模板导点。

方式一的工作量大,点的位置可以调控,点少时适用,点多时实在不可取;

方式二导入简单,工作量小,但导入的点不受控制,不可按操作者意愿来更改点位,不可取;

方式三导入点方法简单,且点位置可控。经考虑采用第三种方式进行导点。

方式三具体操作方法为:

首先将数据格式转换为EXCEL模板格式,到文件夹D:ProgramFilesDassaultSystemesB18intel_acodecommand下打开导入点数据模板GSD_PointSplineLoftFromExcel,也可将该模板拷贝到其他位置再打开。打开选项栏,启用“安全警告宏”,按模板格式将点数据导入,启用“宏”,选择“Feuil1.Main”,并执行,输入1,可在CATIA中导入点数据;输入2,可在CATIA中导入点和曲线数据;输入3,可在CATIA中导入点,曲线和曲面数据。注意,形成曲线或曲面时,数据输入时具有顺序性。

该弯梁零件采用的是第三种导点方式。点导入后,形成初级曲面,可能会发现个别点明显趋势不对,称之为坏点,编辑将坏点删除。由于取点较多,删除个别坏点并不影响大局。

(3)零件外形曲面数据反测。在已建立的初级曲面上,取点反测检夹,注意在曲率变化较大处要多取,平缓处可以少取一些;在已建成的曲面上,曲面状态不好处多取点,曲面平缓处可以相对少取点。

反测后,发现两次数据严重不符,最大处数值位置相差1.3 mm。经分析和实地考查,认为是由于测量机矢量方向导致,第一次是纯手动测量,矢量方向不准,第二次采用第一次的数据取点建立矢量方向,与零件理论矢量方向逼近,因此决定舍弃第一次数据,采用第二次反测数据。

(4)零件外形曲面调整。利用第二次反测数据,采用EXCEL模板导点方式,重新建立外形曲面,同样发现坏点要删除,并编制外形程序。

2.2 零件外形程序的编制

零件外形程序加工分4步走,分别是:

(1)粗加工,外形留有2 mm余量;

(2)半精加工,外形留有1 mm和0.5 mm余量;

(3)精加工,外形到位。

零件按检夹定位,检验零件加工出的外形是否均匀,如不均匀,记录各部位差值,并将已建立的外形进行相应的调整,直到加工出的外形符合检夹,并通过检验员验证为止。

2.3 零件筋位和两侧端头的建立

(1)零件制造和检验依据。零件内形筋条位置和两侧端头位置按样板。

(2)零件筋位和两侧端头取点建曲面。选取工段加工状态好的零件1个,到测量机手动测量筋位和端头,之后建立筋位和端头曲面,趋势明显不对的坏点应删除。

(3)零件筋位和两侧端头数据反测。在已建立的初级筋位和端头曲面上取点反测零件,反测零件筋位和端头后,将新数据导入CATIA后发现两次数据最大相差1.1 mm,经过上次检夹的测量经验,可直接将第一次测量结果丢弃,采用第二次测量结果。

(4)零件外形曲面调整。利用第二次反测数据建立筋位和端头位置,同样发现坏点要删除,并编制外形程序。

2.4 零件筋位和端头曲面程序的编制

零件筋位和端头曲面程序加工同样分4步走,分别是:粗加工,外形留有2mm余量;半精加工,外形留有1 mm和0.5 mm余量;精加工,外形到位。

通过以上的加工和调试,零件外形、筋位和两端头的位置全部满足要求,并通过检验。

2.5 刀具的选择

刀具选择总的原则是:安装调整便捷,刚性好,耐用度和精度高,切削性能好。在满足加工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较短的刀具及刀柄,以提高刀具加工时的刚性。

选取刀具时,要使刀具的尺寸与被加工工件的表面尺寸相适应。

2.6 机加工方案的确定

零件在机加工时,必须要理顺先后顺序,否则,后续机加工会很有难度,甚至会导致机加工的无法进行,对零件品质造成极大的威胁。

(1)零件的定位。弯梁零件加工时定位采用同一基准,即一面二孔定位,避免出现定位误差累计,数控加工时,毛料周边加以辅助压板。

(2)程序的编制。弯梁零件程序的编制是利用CATIA V5工作站来完成的。

(3)加工策略。粗铣时主要是以去除零件工艺余量为目的,径向排刀尽可能地大一些,轴向排刀根据刀具直径、刀具刀长、零件材料性能等确定。对于相同材质刀具,当切宽一定,直径越大,下刀深越大;刀越长,切深反而越小;半精加工及精加工时,要充分利用刃长切削,即加工时,采用径向分层方式,而轴向只要没超过刃长范围,就不必轴向分层。

另外,铣削方式直接影响零件的加工品质及刀具寿命。粗铣时,刀具采用逆铣加工,将模锻件氧化皮去除;精加工,则采用顺铣加工,顺铣时,刀具的震动小,切除材料厚度由厚变薄,避免在已加工表面冷硬层上的滑走过程,提高刀具的使用寿命,并且切屑容易折断,不会粘在刀具上,避免粘刀,加工零件表面光洁度好;同时刀具后角磨损小,提高刀具寿命。

3 数模的建立

经过上述方案的试切,零件外形、筋位和两端头的位置数据,已得到采集,结合图纸信息,建立完整的数模数据,实现零件数字化。

4 结束语

弯梁零件经工段数控铣床试切,优质高效地完成加工任务,效率提高5倍,表面品质有了可靠保证,为零件顺利交付赢得了时间。弯梁零件经数控铣床试切,一次性成功,证明了工艺方案的正确性及合理性,是切实可行的方案。

在航空制造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一成不变的加工方式,只会束缚我们探索的脚步,最终必然会导致从制造业中所淘汰。因此我们要加快步伐,大胆尝试,不断创新,并加强合作与交流,使机械制造业再创辉煌。

猜你喜欢
端头精加工外形
高地压、强冲击条件下整体中置式新型端头支架应用
基于PC-Crash的公路护栏端头安全性评价方法研究
适盒A4BOX 多功能料理锅
中国品牌(2021年7期)2021-08-09 21:21:51
中煤大屯公司简易端头支架研制与应用
三次参数样条在机床高速高精加工中的应用
椭球精加工轨迹及程序设计
论袁牧之“外形的演技”
足趾移植再造手指术后外形的整形
高校学习方式从知识精加工型到知识贯通型的探讨
端头支架和超前液压支架在漳村煤矿的应用
河南科技(2014年19期)2014-02-27 14:1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