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300万艘古沉船属于谁

2012-02-17 12:04
环球时报 2012-02-17
关键词:史密森印尼政府黑石

本报驻泰国特派记者 丁 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表明,全世界大约散落着300万艘未被发现的古老沉船。而南海与地中海、加勒比海并称世界“三大沉船坟墓”。中国水下考古中心推测:南海古沉船不少于2000艘,现在掌握到的有200多艘沉船的信息。每一艘沉船可能都是一个宝库,这些打捞出来的宝藏究竟应当属于谁?

目前世界上有不少专业的海底文物打捞公司,主要是西方的公司。而古巴、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则采取了雇用西方公司打捞,利润分成的作法。但这些打捞活动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

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面阻止了印度尼西亚对一艘沉船文物的拍卖。这艘沉船是一家私人勘探公司在2004年从爪哇岛北部的井里汶附近水域打捞出的,发掘出的物品中包括中国陶瓷、宗教器物、珠宝、金币和餐具等,据推测这是一艘公元10世纪时的大型商船。2007年,教科文组织就建议印尼政府不要拍卖,而将所有文物陈列到博物馆中。印尼政府坚持进行此次拍卖,但终因教科文组织的阻止而以流拍告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依据的是于2009年1月生效的《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中国参与了公约的起草。该公约虽回避了沉船的归属权,但确认沉船及其宝物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不能用来牟利。实际上是宣布沉船属于全世界所有,船上的文物应由全人类共同继承。

但是,公约的执行有两大难点,一是很多国家没有加入公约,或尚未批准公约;二是有很多打捞介乎于商业与文物考古之间。况且,发现海底文物后,必须及时采取重兵保护措施,并投入巨资进行打捞,这不是所有国家都能承担得了的,一些小国只能交给专业公司去打捞,而专业公司当然是要赚钱的。

1989年,印尼苏门答腊海域勿里洞岛渔民无意中发现了沉落在海底的公元9世纪阿拉伯商船“黑石号”,上面有很多1000多年前的中国陶器。一直在附近海域打捞沉船的一家德国公司闻讯赶来,才有了后来由印尼政府组织保护的打捞。沉船文物打捞出来后,从2002年开始,中国的几家博物馆曾先后向印尼方面提出了购买意向,当时印尼的开价高达4000万美元,而且打捞方提出要买就必须整体购买,中国的博物馆不得不最终放弃。2005年,新加坡圣淘沙公司筹资3200万美元从印尼手中购得这批文物,所有文物目前均为新加坡政府拥有。

去年,《环球时报》记者曾在新加坡艺术科学博物馆参观了“黑石号”的文物。当时展出的是6万多件文物中的一小部分,约450件,均为“中国制造”的稀世珍宝。但“黑石号”文物在准备进行全球巡回展的第二站——美国时遇到了麻烦。美国史密森学会所属的萨克勒博物馆原打算于今年年初隆重推出,但一些美国学者致信史密森学会,认为这艘沉船打捞是一次破坏性的商业打捞,而不是系统性的考古发掘,举办这一展览将严重损坏史密森学会的荣誉。据《纽约时报》报道,多家博物馆、考古和历史研究机构也要求史密森学会改变展览计划,美国考古学会还要求史密森学会阻止这一展览在其他国家进行。最终,这个学会在日前致信新加坡政府明确表示,因为“黑石号”的打捞属于商业性,不符合国际准则,因此决定不在美国展出,并建议全球其他博物馆参照美国的做法。

但是,新加坡有关专家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实际上,印尼政府在得知发现这艘沉船的消息后,立刻下令海底探险公司开始全天候打捞,并派军队保护打捞现场,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时间过长,造成文物被盗,破坏了沉船的完整性。这是一种必要的、保护性的文物打捞的紧急措施。而让沉船的文物到世界去展出,不仅会有利于更多观众了解这段历史,也会有利于研究人员从中得到更多的历史信息,揭开很多历史之谜。

相信今后有关沉船文物的拍卖与展出肯定会引起更多争议。尤其古沉船的打捞意味着巨大的金钱价值,只要能赚钱,总会有人去投机冒险,完全杜绝商业打捞可能是非常困难的。▲

猜你喜欢
史密森印尼政府黑石
史密森的神秘礼物
史密森的神秘礼物
从博物馆到媒体群
Freeport或将与印尼政府摊牌全球铜供应面临威胁
印尼发生7.9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