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敏
(衡水学院 教育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我国教师文化研究综述:现状、问题及展望
杨小敏
(衡水学院 教育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总结发现,我国教师文化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教师文化的概念、价值、特征、类型、问题及影响因素、变革等几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对教师文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教师文化研究进行了展望。
教师文化;研究综述;影响因素
教师文化是教师群体在共同的环境下,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所表现出的区别于其他职业群体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以及教师群体之间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关系模式。教师文化为教师的工作提供了意义支持和身份认同,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小气候”,同时对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学校管理都有着重要意义。
国外自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对教师文化进行真正的研究,我国虽然于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有人使用“教师文化”一词对其进行研究,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教师文化也日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在引进和借鉴国外教师文化理论的同时,研究内容逐渐丰富,不断尝试更多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研究水平不断提升,教师文化的基本理论得以形成,本土研究得到高度重视。
笔者以“教师文化”为题名检索词,通过中国知网进行文献检索,获得2000年至2012年直接相关的研究文献440篇。其中博硕论文51篇(博士论文4篇,硕士论文47篇),期刊论文389篇。综合国内相关文献,关于教师文化的研究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文化的概念
要研究教师文化,首先应该明确教师文化的内涵,这不仅有助于明晰研究范围,也有助于决定研究的方法论取向。对于教师文化的内涵,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我国学者在借鉴引用国外教师文化定义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研究,对教师文化进行了界定。冯生尧、李子建借鉴哈格里夫斯的定义,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理解教师文化[1]。从内容上理解教师文化是指在某个特定环境或者更加广泛环境中的教师群体所持有和共享的价值观念、态度、信念和行为习惯等;从形式上理解教师文化是指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之中,教师群体之间由典型的关系模式和特定形式组成的联系方式。张九州、房慧认为教师文化指在某一学校之中,教师群体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既包括教师群体所共享的价值体系以及行为规范,也包括教师之间的关系形式[2]。这个定义实质上还是对哈格里夫斯定义的借鉴。教育大词典中认为教师文化即“教师的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3]。陈永明认为教师文化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教育理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职业意识、态度倾向、行为方式等[4]。
上述可见,教师文化的定义主要有两个方向:第一个方向的教师文化是指教师在学校教学和日常教育活动中的所思、所想、所为,既包括内在深层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情感倾向,又包括其外在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第二个方向的教师文化不仅包括上述内容,还包括教师群体之间的典型意义的相互关系的类型和联系的方式。这两个方向对我们研究教师文化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二)教师文化的价值
教师文化现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人文渗透和约束性在很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学者们对于教师文化的价值给予高度评价。
良好的教师文化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孟宪乐认为教师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教师文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环境”这一论述上,阐明教师文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师共同的信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思想基石;第二,教师自我专业发展需要和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第三,教师专业精神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精神支柱[5]。
良好的教师文化有利于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张九州、房慧认为教师文化对于优化师资队伍有着重要作用。教师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文化,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调动了教师群体的内在发展动力,引导教师群体朝着正确的目标顺利前进[1]。
良好的教师文化有利于学校管理和改革。张九州、房慧认为学校教育管理质量的高低从表面上看似乎取决于某个领导,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就能知道,科学、系统、民主的教育管理规程的制定与实施必须依靠教师群体的力量,因此在学校管理和改革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和整体力量,这也正是教师文化的价值所在[1]。
良好的教师文化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新课程的发展是一个文化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新旧文化对立、冲突和融合的过程。郝敏宁认为课程的改革与开发需要一种社会文化或团体文化的支持,良好的教师文化能够使更多的人产生认同感,凝聚人心,无形中形成一种支持的氛围[6]。
综观以上,从指导实践的角度对教师文化的作用进行划分,这些作用结合了我国的实际,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和关注,人们已经认识到教师文化在这些方面的重要意义,并试图在这些方面采取措施发挥教师文化的指导性、凝聚性作用。
(三)教师文化的特征
教师作为一个社会群体,有属于自己的并与其他社会群体相区别的文化特征。教师文化特征的研究会让我们对教师文化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我们只有在正确把握教师文化特征的基础上,才能对其深入研究。综观国内外研究比较有代表的观点如下。
有的学者从教师文化的整体层面上分析其特征。郑金洲认为就总体而言,教师文化总是代表着学校文化,并且教师文化总是规定着学校的价值系统、确立着学校的传统等,与学校文化一样,教师文化往往与一定的社会阶层相联系,体现着某一特定社会阶层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规范。除了阶级或阶层的价值取向外,教师在文化特征上还体现着自主性和专业主义的特征[7,p264]。
有的学者侧重于教师文化的核心部分,从精神层面分析其特征。张九洲、房慧从精神层面来探讨,教师文化有精神性、融合性和可塑性的特点。精神性是就教师文化的价值观而言的,共同的价值观对教师群体有着精神导向的作用。融合性是指教师文化融合教师群体的价值观,从而形成了教师群体共同认可并且遵守的准则。可塑性是指教师文化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发展的,教师文化是可以发展变化的[1]。
有的学者通过个别案例分析展示教师文化的现实特征。唐芬芬指出教师文化凸显在课堂上的是教师权威文化,并且通过教师的言语行为表现为统整求同的思维方式,重知识重人伦的价值取向,工具性内隐性的情感倾向,群体和个人的行为方式[8]。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有学者从精神层面上指出教师文化具有精神性、融合性和可塑性的特点;有学者通过叙事研究的方法对教师文化的个案进行考察,通过个别课例分析展示教师文化保守的价值取向、个人主义的教学方式等现实特征;有学者以质的研究方法分析课堂上教师文化表现为教师权威文化,这些都说明了教师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层性。
(四)教师文化的类型
要正确地认识和理解教师文化,就必须对教师文化有比较清晰的分类。学者根据不同的标准和研究需要对教师文化进行了划分。国外学者对于教师文化的类型做出了比较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划分,我国学者在充分借鉴国外对教师文化类型的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本土探索。
有的学者按教师文化的样式或形态划分教师文化。如有学者借鉴哈格里夫斯的研究,按照其形态,将教师文化划分为以下几种:个人主义文化(individualism)、派别主义文化(balkanization)、人为合作文化(contrived collegiality)、自然合作文化(collaboration)[8]。而我国学者郑金洲认为学校中尤其是高等学校中的教师文化,依据其表现形式将教师文化分为:学术为本的文化、学校为本的文化和学科为本的文化。学术为本的文化是把追求和传播知识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注重职业上的自主性,通过自我管理表现出“学院性”;学校为本的文化是教师往往为学校的规模和类型所牵引,相应的补偿自己的价值和信仰;学科为本的文化是由于教师在从事自己学科的教学和研究中,逐渐熟识了本学科的知识,形成了专业化的语言、认知传统上的风格以及学科具体化了的民俗[6,p270-271]。
有的学者按教师文化的发展方向划分教师文化。如唐美玲把教师文化分为适应型教师文化和创生型教师文化。适应型教师文化将教师视作传授知识的机器,教师要遵循预设的课程计划和实施程序,注重“效率中心,技术理性”。创生型教师文化指教师不再是课程的依附者,而是不断提高主体参与性和反思实践,创造和生成符合学生发展和自身专业发展的价值理念、行为方式等[9]。从发展趋向上的划分,既指出了教师文化的发展方向,也隐含了当前教师文化所面临的问题。
还有学者按教师文化的结构层次划分。杨宏伟按教师文化的结构层次划分:表层教师文化、中层教师文化、深层教师文化。表层教师文化,也称显形文化或物质文化,即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教学技能等以及创造出来的物质成果;中层教师文化,亦称制度文化,是指教师的各种规章制度、规则规范,还包括教师间的人际交往和行为习惯;深层教师文化,又称精神文化,是指教师文化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情感倾向等深层次的内隐因素,它是教师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所在[10]。
由以上可见,对于教师文化类型的划分,是学者根据不同的标准和研究的需要进行的,因此教师文化的任何一种分类都不是绝对的。教师文化分类的多样性,表明了教师文化存在方式和范围的广泛性,也进一步证明了教师文化的丰富性。教师文化研究范围的扩大,可使我们从不同角度了解教师文化,以及已有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五)教师文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关于教师文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的研究,随着对教师文化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不仅对传统教师文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而且还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文化中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解析,社会的复杂性和教师自身的多种因素导致了教师文化存在很多问题。
当前,有诸多学者对传统教师文化进行了反思。罗红艳根据以往研究总结了教师文化塑造面临着诸多困境:个人主义文化的倾向;派别主义的局限;教师中心主义的危害[11]。林艳指出现在教师文化所存在的问题:相互隔离、各自为阵;机械操作、按部就班;主体缺失、放弃管理;丧失动力、迷失自我[12]。李纯真指出教师文化反映的是教师的基本精神风貌和工作作风,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冲击下的教师文化,由于教师滞后的教育理念,保守的价值取向,单向、线性、静态的行为模式,被动、服从、自在的生存方式,使得教师文化出现了严重的危机与缺失[13]。对于这些问题的影响因素,有的学者指出,教师文化形成过程中的历史沉积、教师职业特性所带来的封闭模式、学校管理注重外在任务而忽视人际关系等因素造成教师文化出现问题。但是,学者们针对传统教师文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多是进行了理论上的泛泛的分析,缺少实例研究作支持。
我国学者针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文化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一些研究。房慧以新课程的理念为对照,发现教师文化中还存在许多传统的、不利于甚至与新课程相冲突的文化要素:滞后的课程意识、单向的教学方式、封闭的文化心态、保守的专业个人主义[14]。杨娜指出教师不适应新课程文化的表现,如课程意识缺失、思维方式僵化、教学方式单向、文化心态封闭等,同时指出影响这些问题的因素是工具理性主义的课程文化观、专业个人主义文化倾向、传统文化的影响、保守的学校制度文化等[15]。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看出,我国学者对于教师文化所存在的问题在价值意识、教学行为、角色定位、教师关系等方面达成了比较一致的认识,研究者们也认识到教师文化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对于其影响因素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方面进行了分析。这为我们解决问题、寻找途径提供了思路和角度。
(六)教师文化的变革
国内学者在对教师文化进行详细的考察后,都指出传统的教师文化弊端已经凸显,这已严重阻碍了教师专业发展,所以也都相应地提出了要变革教师文化的追求。这体现了时代对教师文化发展的共同诉求。
1. 从教师文化的发展方向的角度变革教师文化
教师文化是动态且持续发展的,国内很多学者认识到当前教师文化突出表现为个人主义,按照教师文化的发展方向,众多学者提出教师文化应该从“个人主义文化”和“派别主义文化”走向合作文化,从“人为合作文化”走向“自然合作文化”[16,17];有的学者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认为现阶段的适应型教师文化已经阻碍了课改,提出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文化重建应该是从适应型教师文化走向创生型教师文化[9];还有学者认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综合性、创新性和面向未来的内在要求决定了其所需要的是前喻型教师文化[18]。
2. 从教师自身的角度变革教师文化
赵文平、于建霞指出从自身角度,教师要不断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树立合作、民主、开放、创新的理念;教师还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19]。李润洲认为,重塑教师文化关键的问题是内容,即教师文化应该有什么样的变化。教师角色上,要从“工具人”转变为“目的人”;教师形象上,从外在形象而言,要从刻板单一转变为复杂多样,就内在形象而言,要从促狭无力转变为博学善能;教师交往上,要从隔离封闭转变为交流合作[20]。
3. 从教师所处的外部环境角度变革教师文化
赵文平、于建霞指出了学校要加强物质文化建设,提供齐全的教学设备,建设舒适美丽的校园,为建设良好的教师文化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还要健全教师的教育教学规范、业务进修制度、奖惩制度以及考核评价制度等制度文化[19]。姜凌指出创生型教师文化的构建策略从学校层面来看,营造人文氛围,加强师德建设,构建激励机制,开展校本培训,实施区分性评价,倡导教师自然合作[21]。
由以上研究可见,针对教师文化建设所提出的措施及策略比较全面,既有从教师群体角度来说的,又有从教师所处的外部环境——学校来阐释的,可以说是“由外而内”、“内外兼修”地促进教师文化建设。我国对于教师文化的变革趋向,一方面借鉴了国外学者的理论成果,另一方面也阐释了自己的见解,从教师的价值取向、教师角色、教师关系等方面都达到了较为一致的认识,教师文化走向合作文化更是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
(一)研究范围仍需拓宽
1. 缺少教师文化的具体的实证研究
根据所搜集的文献,我国学者对于教师文化的研究多采用文献分析和思辨研究,比较侧重于理论层面和经验总结,研究多倾向于对国外理论的引进和借鉴,对文本的解读和阐释,从理论层面上对于教师文化提出一般性的建议。但是对于教师文化的实证研究较少,缺乏对复杂真实的教师文化现象的深入了解。须知实践是理论的来源,如果没有实践,教师文化的研究就容易变成“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教师文化的研究者们有必要深入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去真正感知和体验教师的生活,从而获得具有丰厚实践基础的理论。
2. 缺少教师文化的比较研究
目前,我国学者多是单独的对教师文化的单独研究,缺少教师文化横向、纵向的比较研究。横向上可以将教师文化与学校文化、学生文化、教学文化等其他文化进行比较,纵向上可以将不同年龄段的教师文化进行比较,这些都是有待研究者涉及的领域。
3. 缺少教师文化与其他方面的关系研究
目前我国关于教师文化的研究仍多处于点的研究,缺少对面的把握与比较,亦即缺少教师文化与其他方面的关系研究。已有研究的焦点也多是教师文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研究,而对于教师文化与课程改革、教师文化与学校管理、教师文化与教师队伍建设等的关系研究则比较少有。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更多地去分析教师文化与其他方面的关系,从而更全面更系统地研究教师文化。
4. 缺少教师作为研究主体的教师文化研究
当前致力于我国教师文化研究的人员多为高校学者等教育理论工作者,而教师文化的真正主体——教师——却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教师每日浸染于教师文化之中,对于自己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更具有“发言权”。如果教师能够充分挖掘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价值,那我们就能了解到更为全面详实的教师文化,并且对于拓展教师文化的理论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倡导教师作为研究主体来研究自己的文化,这样才能使教师文化焕发生命力。
5. 缺少深入的跨学科的教师文化研究
虽然我国现阶段的教师文化研究也有从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人类学、生命哲学、身体哲学、主体间性哲学等视角的分析,表面上看研究视角的范围比较广,但是这些多是一些浅显的论述,缺乏深入的系统的研究,并且众多的文献也多是从教育学和文化学这两个角度的探讨,实际上研究视角还是比较狭窄,这就限制了我们对于教师文化的解读。多视角多学科地研究教师文化,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教师文化。这也是我们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拓展的角度。
(二)研究深度仍需加强
在教师文化的概念方面,虽然研究者众说纷纭,但是缺少对教师文化的操作性定义的研究,这使得研究者们在实际研究中比较难以把握教师文化;在教师文化的价值方面,研究者们只是提出了教师文化的理论价值,但是教师文化究竟是如何产生并影响这些理论价值的,也就是说这些理论价值的提出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持,这使得在实践中应该如何发挥教师文化的价值很难被明了;在教师文化中存在的问题方面,多是问题的理论分析,缺乏真实的问题状况的呈现以及实例辅证。
通过盘点我国教师文化研究的历程,梳理研究的主要内容,不难发现,我国学者在认真学习和引进西方教师文化研究相关理论的同时,积极探讨具有本土化特点的中国教师文化,并以此促进具有我国特色的教师文化理论的建构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我国现阶段的教师文化研究具有极大的意义,开拓了研究的疆域,为后继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理论与方法论的借鉴,使教师文化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得到了充分彰显。
根据以往研究,可以看出对于教师文化的研究仍有待深入。我们以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教师文化的研究方向:一是未来的教师文化研究应该更重视实证研究,为教师文化的研究奠定实践基础;二是要加强教师文化的横向和纵向的比较研究,以及教师文化与其他方面的关系研究,不断拓展教师文化的点线面的研究,从而更为整体、系统地分析教师文化;三是加深多视角的跨学科研究,使我们能从更为广泛的视野中解读教师文化;四是增加一线教师为主体的教师文化研究,使我们更全面更真实地了解教师文化。
[1]冯生尧,李子建.教师文化的表现,成因与意义[J].教育导刊,2002(4):32-34.
[2]张九洲,房慧.当代教师文化释义[J].现代教育科学, 2006(3):25-27.
[3]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6卷)[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2:449.
[4]陈永明.当代教师读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36.
[5]孟宪乐.教师专业化发展与策略[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204.
[6]郝敏宁.教师文化的校本建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102-104.
[7]郑金洲.教育文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8]唐芬芬.教师文化的课堂透视[D].广西师范大学,2002.
[9]唐美玲.从适应型教师文化走向创生型教师文化——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文化重建[J].基础教育参考,2006 (11):3-5.
[10]杨宏伟.谈学校教师文化建设[J].基础教育参考,2004 (9):15-16.
[11]罗红艳.教师文化塑造,意义,困境与路径[J].教学与管理,2005(2):16-19.
[12]林艳.教师文化病理现象透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7 (12):44-47.
[13]李纯真.当代教师文化的现状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09(34):53-55.
[14]房慧.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文化的建构[D].广西师范大学,2005.
[15]杨娜.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文化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9.
[16]熊梅,马玉宾.校本课程整合与合作的教师文化的生成[J].教育研究,2005(10):49-54.
[17]赵昌木.创建合作教师文化:师徒教师教育模式的运作与实施[J].教师教育研究,2004(7):46-49,20.
[18]陈力.前喻型教师文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在需要[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9):.
[19]赵文平,于建霞.多维视野中的教师文化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7(12):56-60.
[20]李润洲.我们塑造什么样的教师文化[J].教育发展研究, 2006(6):31-33.
[21]姜凌.创生型教师文化的理论建构与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
(责任编辑、校对:刘玉娟)
An Analysis of Teacher Culture Research in China: Current Situation,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spect
YANG Xiao-min
(College of Education, Hengshui College, Hengshui 053000, China)
The research of teacher culture mainly focuses on the conception, value, characters, types, problems and influence factors, development by studying the relating documents. The problems in teacher culture research are analyzed and the future for this study is prospected.
teacher culture; research summary
G650
A
1009-9115(2012)06-0129-05
2012-03-03
杨小敏(1986-),女,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