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学熙
天津 《城市快报》,天津300211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是15年前的867倍,我国正快速步入网络时代。在此资源共享时代,传统媒体如何应对网络科技带来的挑战,发现和报道独家新闻,是亟待思考的现实问题。
在英语中,独家新闻为Scoop,原意作名词解释,当挖土的铲子讲;用作动词,意为用铲子挖掘地下的泥土。
在国内,关于“独家新闻”的定义主要有四种类型。
1.从时间发布的角度定义独家新闻,即强调时间上的“第一”,代表观点有《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其对独家新闻的定义是“只是一家媒体报道或一家媒体率先报道的新闻”。
2.从内容上发布的角度定义独家新闻,即“人无我有”的独家新闻,代表观点有 《新闻学大辞典》。其对“独家新闻”的解释是“独家新闻是由一家新闻机构向外界发布的新闻”。
3.从具有较大影响的角度定义独家新闻,即独家新闻要产生较大的影响,也即“独家新闻,就是‘人无我有’的新闻,但并非任何一条‘人无我有’的新闻都可成为独家新闻,它必须是影响较大能引起读者广泛关注的”。
4.从新闻价值的角度定义独家新闻,即独家新闻要有较高的新闻价值。刘建明先生在其主编的《宣传舆论学大辞典》中解释“独家新闻不仅是某一新闻媒介抢先刊载或播发的独自一家的消息,还应具有特殊的新闻价值和一定的权威性”。
由此分析,独家新闻应具有四个特点:率先报道的特点;内容上的人无我有;具备较高的新闻价值;具有较大的影响。鉴于较大影响是独家新闻报道之后产生的传播效果,从新闻记者发现和报道的角度来看,并不在其考虑之中,所以,独家新闻是由一家新闻机构率先发布或独家发布的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新闻。
对于独家新闻的形式,可以分为相对独家新闻和绝对独家新闻。
1.相对的独家新闻指的是在时间上抢先于其他媒体发表的新闻,这个时间差可以是几天,几小时,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例如: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新华社先于美联社20分钟,最先向全世界报道我国射击选手许海峰获得首枚奥运会金牌的消息,获得相对独家新闻。
2.绝对独家新闻指的是那些经过记者的深入采访与挖掘,被掩盖的事实才得以公诸于众的新闻。例如:美国《纽约时报》刊登的绝对独家新闻《关于越南战争的秘密报告》。1971年,该报记者从参加起草秘密报告的高级研究人员埃尔斯伯格处得到了文件的主要部分,在《纽约时报》上公开连载,由美国国防部起草的这份47卷的秘密报告,记述了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1968年5月为止,美国在越南、老挝、柬埔寨的所作所为,披露了杜鲁门政府给法国军事援助,镇压共产党人领导的反殖民主义战争等情况。《纽约时报》的报道向世人揭示了美国侵略越南的经过,使世界舆论哗然。
从传统的角度讲,新闻获知的途径主要有:通过大的政策、决议以及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获取;通过记者耳闻目睹获取;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和与他们的接触获取。这只是获取新闻线索的几种方式,但它都强调记者主动出击、主动接触社会,强调记者的感觉能力。1而在网络条件下,记者又该如何发现独家新闻?
1.从网络新闻中发现新闻线索
网络新闻是网站上所发布的新闻。互联网庞大的数据库信息存储几乎没有容量限制,因此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使之成为网络记者寻找和发现新闻报道的人物和事件的重要线索,也是写作新闻报道获取背景材料的有效渠道。
利用网络条件进行对新闻线索的发现,其主要的方式有E-mail采访,QQ采访,聊天室或BBS采访等。例如:2004年10月26日,在电影《时差七小时》即将上映之时,深圳市一位初中生家长在网络上公布了一封孩子所在学校学生部给家长的信。信中说深圳市有关部门联合下发文件,要求初中学生安排上课时间,自费购票观看 《时差七小时》。这位家长质疑有关部门推荐这部电影是否妥当,投资2000多万元拍一部这样的电影是否合适以及这一切与影片女主角妞妞的家庭背景是否有关。随即,这封信在猫眼看人、天涯社区等国内热门网站上迅速流传开来。其后,先后被多家传统媒体跟进报道,引起极大争议。最后,中共深圳市委召开全体会议,通报了对电影《时差七小时》及相关问题的调查和处理意见。
2.从个人信息中发现新闻线索
在网络上,发布信息有多种手段:如电子论坛、网上聊天、发送e-mail等,还有现在流行于网络时代的博客或微博,是互联网新兴的玩法,指上网的人在网上建立的个人日记,用来宣泄情绪,发表观点,往往能引来讨论者和观众。海啸后由许多灾难亲历者建立的共同讨论、宣泄的网站,将博客和微博一步步推到大众面前。网络力量的源泉不仅来自于渴求信息的人,而且来自于有信息要发表,以及有能力提供别人发表信息机制的人身上。留言贴上的内容也许在某种意义上本身就是 “独家新闻”。
1.传统条件下对新闻事实的获得
独家新闻竞争在很大的程度上表现为充分挖掘新闻事实,而要在别人竞相报道的新闻题材上挖出独家新闻,就得深入采访,向纵深掘取,把那些深藏在幕后的信息、那些受众欲知而未知的事实挖掘出来。
例如:1997年,正当中央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主要包括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时,该市商业系统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解体。正当众多媒体把解体原因归结为企业经营者的能力以及企业盲目扩张之时,徐州电台记者采写的《换一块牌子,还是那几个“孩子”》一文,就深入挖掘出这种貌合神离的股份制对企业究竟能起什么作用。作者通过采访经营者和员工得以印证:这家商场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建立真正意义上的股份制,指出经营者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企业改制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势必会影响到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这篇报道荣获1998年度全国广播电视学会一等奖。
2.网络条件下对新闻事实的获得
网络条件下,使用网络新闻资料库和电子图书资料能够提高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效率,有助于收集大量准确的信息资料,为深入获得新闻事实提供了数据基础。其次,利用网络条件来传输稿件方便、快捷,还可以形成良性的传受互动。
2001年《文汇报》记者通过电子邮件采访克隆出5头牛犊的科学家杨向中博士就是成功的一例。当记者从新华社的电讯稿中获悉杨博士成功克隆出牛犊的消息后,立即通过互联网找到杨博士所在的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的网址,再在该校转基因动物中心的网页上找到了杨博士的E-mail地址,记者便利用电子邮件向杨博士表明采访意图并列出详细的采访提纲。两天后,杨博士从荷兰参加学术会议回来,立即用电子邮件回答了采访提纲中提出的问题,还发来了自己在实验室工作的照片,《文汇报》记者根据杨博士的回答写出了独家报道。
网络条件下,在发现的基础上,要想在海量信息资源的情况下突出本媒体的特色,报道出独家新闻,传统媒体还要在报道新闻方面别巨匠心,做好独家观点和独家处理两个方面的研究。
独家观点包含言论和解读两个部分。
1.言论,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一种直接的发言方式,各种意见性信息的承载与传播方式,新闻评论在反映舆论、组织舆论、引导舆论和进行舆论监督方面有着与新闻报道不同的特殊功能,具体表现为解释功能、表态功能、深化功能、引导功能和协调功能。
近几年来,国内外的每一重大事件,几乎都在网络媒体引起强烈的反响和激烈的辩论,形成了一个舆论场。而如果受众的消息来源是网络的话,由于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布信息,受众往往会关注大众媒体,两厢对照以确定信息的真伪。传统媒体深厚、扎实,是最可靠的信息源,在任何时候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资本,这正是传统媒体的最大优势所在。
2.解读。人们需要了解新闻,更需要了解新闻背后的信息,了解新闻蕴涵的意义,了解新闻发展的趋向,了解人们尤其是媒体对新闻的态度。
现在媒体间的竞争是人们能接触到的所有传媒,既包括国外媒体也包括国内体制外媒体和体制内媒体之间争夺受众的一种较量,从时间和内容而言是信息的第一落点和第二落点之争。这里的第一落点是指最早报道,而第二落点是指最早解释。
在触手可得的新闻“大餐”面前,受众越来越需要“观点”。眼下,报纸时评版的不断推出,是对这种需求的顺应。“听到声音”、提供独家观点,是我们在研究受众需求时应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
1.内容选择的“突出主题”。在网络条件下,网络媒体充分利用了网络空间的功能。运用超链接技术,可以使网民在大量的信息中点击链接,随时跳转至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网络上的新闻不是单一地发布在网页上,而是以超文本结构的形式存在于庞大的网络空间里,展现在受众的面前。
人民网2005年5月9日报道的消息 《65%来自工薪阶层 个税改革亟待“劫富济贫”》,相关的新闻链接就有:
个税起征点列入人大审议值得期待
个税没有能缓解社会贫富差距?让税收福泽大众
实现“个税”公平的视点应该更广阔
视点:如此提高个税门槛是利是弊?
个税调整需经人大审议800元起征点年内不会变
可以看到,正是由于网络空间存在大量的背景资料以及相关链接,使得报道的内容关系纷繁复杂,反而会造成读者对各类信息关系的解读变得不确定,逻辑混乱,甚至容易在大量的新闻事实中迷失方向,找不到新闻的主题。
而相对于网络空间的无限延伸,传统媒体恰巧可以避免这种阅读的离散性,在其有限的版面空间中适当地运用新闻链接,整合新闻事实,提炼新闻价值,从而起到突出主题、深化主题的作用。
2005年4月21日的 《长沙晚报》A11版组织了一个《和平之旅—2005连战大陆行》专题,占用了上半版。在这个专题中,头条是配了三张照片的消息—《为和平敲响平安大钟 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参观民国总统府、天始宫》。然后,下面是《新闻资料: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大陆网民:花开时节迎君归》、《香港舆论:连站此行击中“台独”势力要害》、《台湾舆论:连站一小步 两岸一大步》四篇“思维链接”。
2.版面形式的“突出主题”。内容决定形式。对独家新闻的追求和重视,必然会带来版面形式的变化。因此动笔之前,一定要认真地研究采访素材。有时,把看似互不相干的新闻事件放在一起之后,常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收获——突然发现“独家主题”。
1999年12月10日,国内不少大报都报道了叶利钦抱病访华的消息,然而这些报纸除了版面位置不同之外,基本都是对新华社通稿的照发,平铺直叙,把一则好新闻平面地塞进读者的视野。而《广州日报》的编辑除了新闻之外,还编发了叶利钦抱病访华的背景资料,配发了一则短评,告诉读者叶利钦此次访华的目的所在。顿时加强了新闻的厚重感,在众多的同题新闻中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版面形式的“突出主题”,是指不同的媒体会根据其不同的受众定位及媒体特色进行不同的报道处理,即对事实和信息进行深加工,从而有所发现,有所拓展,最终从“共有新闻”中,重新凸现新的萌芽,表露新的观点,成为独家新闻。
在网络条件下,更加体现了对硬新闻时效性和软新闻深度性的影响。面对相同的新闻素材,选择什么样的报道处理方式才能够使之尽可能避免与别人雷同,凸显独家特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新闻未成型时,无论独家的新鲜事实、独家的深度报道,还是独家的观点,最终通过版面的安排,独家的处理来综合体现,不入“八股式”的老套路,才能造成新闻的视觉冲击力,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产生新的启迪。
[1]孙茗.何谓独家新闻[J].新闻记者,2001,(03).
[2]陆斌.信息时代的独家新闻竞争[J].中国记者,2000,(09).
[3]包新才.以发展的眼光解读 “独家新闻”[J].新闻实践,2004,(07).
[4]汪家驷.独家新闻与党报创新[J].新闻战线,2005,(06).
[5]孙瑞祥.新闻传播与当代社会[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12—172.
[6]张金玺.在前期策划和后期编辑中把握独家新闻[J].新闻与写作,2004,(06).
[7]魏金成.在“同源”中追求“独家新闻”[J].新闻爱好者,20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