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洪军
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 天津,300170
高职学生就业问题是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高职学生就业中存在着“无业可就、有业不就”的局面。从客观方面分析,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与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愿望出现错位,导致学生所学知识和掌握的技能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难以顺利就业;从主观方面分析,学生的就业期望值常常与就业岗位产生错位,对就业岗位产生失望心理或持观望态度,导致用人单位难以招聘到急需的人员,同时毕业生大量闲置或推荐就业的毕业生流失率过高的局面也时有存在。客观原因造成的可以通过调整及时改变,是可控或可调的因素;而由主观原因造成的,就需要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强化教育疏导。
教育疏导是指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疏通学生心智,变更学生对就业的意识、情怀和选择,以达到降低或解除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用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理性、职业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促进就业工作中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1.引导作用。面临就业,高职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未来期望值很高,但面对招聘时的选择,他们或为降低期望值的就业岗位持有观望态度,或因不能达到能力要求、被迫失去期望得到的就业岗位而悲观,或因不知自身优势和劣势而不能正确与就业岗位对位感到茫然。种种不稳定的就业心理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就业抉择。引导性就是在就业指导工作中,通过教育疏导促进学生端正就业态度,引领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政策、确立价值取向和就业目标、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形成健康、稳定的就业心理,调整就业思路,以先就业后择业的理念寻求就业岗位。
2.敦促作用。在就业指导工作中,通过教育疏导敦促高职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敬业奉献、诚实守信、踏实勤恳和爱岗履责都是用人单位招聘时的重要衡量标准。受传统观念误导,高职学生择业过程中过分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好高骛远,重名利、轻事业,缺少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持有这种心态选择就业,很难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同时自以为是和唯我独尊的个性特征难以融入社会,更难以用职业道德水准去衡量或因其不接受职业素养、道德的历练,很容易在就业市场丧失机会,进而产生抱怨、颓废、自暴自弃等不良的心理特征,并导致恶性循环。所以,加强教育疏导工作,从根本上加强和改进学生的职业理念,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引导并敦促学生树立集体主义思想,遵守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水准,以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思想素质为成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激励作用。通过教育疏导,激发学生以“终身学习,全面发展”为动机,引导学生确立更加明确的学习方向、学习目标,不断补充新知识、新思维、新技法和新技能,夯实并持续扩充知识和技能领域,为谋得理想的职位奠定广泛的基础;通过教育疏导,培养学生自主创业能力,鼓励学生增加实践的锤炼和磨砺,勤勉务实和勇于自我创业,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以良好的心态参与竞争;激励学生以自我培育的自信力面对就业中的挫折,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寻求更加理想的工作岗位。
1.新型就业观教育。就业招聘市场有其固有的发展规律。国家的产业调整政策、行业内的设备先进程度、市场的产品饱和度、生产规模的拓展力等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未来的发展。这无疑会关系到对人才的专业需求状况和用人质量的变化,社会热招的岗位可能会萎缩,新型的行业岗位又面临大量的人才缺口和对人才质量的新要求;而现有的人才供应量和履职的能力常常与之错位,大量的专业人才就业难,被迫转行,同时又面临降级履职的局面。因此,在教育疏导中,一是强化就业形势宣传教育,引导学生认清就业形势,加快调整就业目标,尽快熟知就业技能,适时就业;二是强化学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教育,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我价值实现的路径和社会基础,将自我认知中的“精英意识”转化为“大众化就业或曲线就业意识”,先就业再择业或创业,在目前宽松和广阔的就业市场寻求到立足之地,尽快适应社会环境,不断增强竞争意识和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2.新型择业观教育。学生的择业是就业的瓶颈,不同的择业方向、择业理念、择业目标往往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对“白领”的追求使学生投入了最大的期望值,在选择就业方向和目标时,优越的办公环境、稳定的工作、追求团队中的理想地位、高额的报酬是学生最大的向往。但现实的情况与学生的理想或理念形成巨大的反差:一是国有概念的事业编制严格受控,录用的岗位计划很少、录用的几率很低、对人才综合素养的要求很高,从知识储备到经验累积,学生难以达到录用要求;二是企业概念的行政系统的岗位设置率、录用率也很低,对录用人员的实践要求更加严格,薪金设计低等,很难达到学生理想的报酬值。因此,新型择业观的教育疏导工作应着重解决两方面问题:一是疏通学生的“基层择业”思想,讲清基层广阔的就业空间、基层对拥有新知识结构和技能人才的渴望程度、学生在基层增加实践经验对未来发展的优势度等,鼓励学生到基层就业、从基层做起,增加经验复比;二是针对择业岗位的要求,适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和历练,在学习期间适当增设实践岗位或模拟环境,将思想教育与实际历练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应对未来就业的实践锻炼平台。
3.新型创业观教育。自主创业是新时期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内容。学生自主创业的优势有三:一是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提升到新的高度,在创业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的升华;二是为就业提供了新的、更多的岗位,也为后继的学生就业开辟了更好的平台;三是有效缓解了就业的压力。所以,在教育疏导工作中,应把学生的自主创业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采取有效措施,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优良的环境。新型创业观教育疏导工作应着重解决三方面问题:一是将学生自主创业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相结合,向学生全面灌输自我价值实现的根本路径是以就业为先导、以创业为根基,疏通就业与创业的关系理念,鼓励学生以创业谋求就业;二是将思想、知识、实践教育相结合,从思想教育上解决创业意识问题、从知识教育上解决创业知识结构问题、从实践教育上解决创业运作技能问题;三是创业教育与支持平台相结合,可利用创业成功人士的实践经历现身说法、为学生提供策划、管理、运营、资金链等方面提供全程服务,为学生创业解决难题、提供必要的保障。
4.就业心理与职业素养教育。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压力和职业素养,是不能忽视的问题,良好的就业心理和抗挫折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对学生就业里程十分必要。所以,就业心理与职业素养教育疏导应着重解决四方面问题:一是强化职业生涯设计教育力度,为学生量身定做自我职业发展路径提供帮助;二是强化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为学生设计对挫折、压力自我疏导的情境和技法,从根本上缓解心理压力,从容面对就业的挫折、压力;三是强化职业观教育,加强自我职业素养的储备,以诚信为本,促进沟通和合作,强化道德规范,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准,以品德为重,敬业爱岗、无私奉献、恪尽职守、遵守公德、成才立业,培养想干事、干成事和多干事的职业素养;四是加强说服能力培养,在招聘过程中养成逻辑思维强、实事求是、强化点描述等述职职业习惯,为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1.加强组织。教育疏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程序严密,对人员、硬件的要求很高,为此应加强组织领导工作。具体地讲应做好三项工作:一是领导挂帅,统一领导教育疏导工作,加强对人员的遴选、组织疏通、硬件配备、目标规划与实施和运行中的督导工作;二是系统运行,构建严密的组织系统、指导运行系统、运行保障系统和协调督查系统,构建目标体系,有效进行分解,完善过程、程序、环节,有秩序地运转;三是考核改进,完善规章制度,构建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按阶段、分步骤、依据考核指标,对运行团队进行严格地考查、兑现奖惩,通过自查、巡查、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查找存在的问题,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持续改进工作。
2.注重实效。为使教育疏导工作落地,达到有效性,应着重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做好教育疏导规划工作,首先应建立教育疏导指导组,统筹规划,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确定不同的教育疏导层级计划,在教育内容、教育侧重面、教育方式等方面做出详尽的安排,其次完善教育疏导工作制度,明确更层级机构和人员的职责范围、工作任务,使责任充分落地,其三完成师资队伍构建构想并组织实施;二是强化学生就业经验的培养和历练,在设计自荐资料、招聘应答技巧设计、培养自信力、增加面试经验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辅导、提供全程的服务,可以采用阶段性模拟实践教学方式,巩固阶段成果,可以采用模拟招聘会的方式增加实战能力,可以组织招聘观摩、组织参加公开招聘会的方式增加现场视觉力,以此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三是注重宣传工作,可以通过宣传栏循环进行职业教育主题宣传,可以通过举办交流会,让往届优秀毕业生对自身的从业经历进行总结,充分与学生互动交流,可以聘请优势企业代表就人才需求问题与学生座谈,充分沟通思想,缩短距离。通过有效的教育疏导工作,能够为学生搭建未来就业的良好平台。
3.优化环境。在学生就业过程中,校园文化、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对学生就业、择业的影响较大。相对有较丰富社会阅历、工作经验的人员而言,学生的思想状态比较单纯,思维空白点较多,富于理想化。此时,来自校园的文化环境、家庭的熏陶和亲朋好友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在教育疏导中着重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应净化校园文化,提倡主流宣传、营造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可利用影视传播媒体,组织涉及改革、营运、大型招聘节目等专题观影活动,在视觉上给学生传播企业运行基本方式、用人的基本思路和要求,形成感官意识;二是组织参加学术报告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解经济运行、改革思路、对策分析等理论平台,使学生充分了解宏观、微观形势,在思维上给学生传播就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形成新的思维定式;三是加强与学生家庭成员的沟通,利用恳谈会等方式与学生家长达成共识,同时敦促其做好社会关系成员的思想工作,营造良好的内部教育环境。当然,社会舆论等外部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学生提供公平、无障碍的就业环境。
4.创新模式。就业指导中的教育疏导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依靠就业指导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同时以何种教育方式进行教育疏导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所以,在教育疏导中着重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创新队伍建设模式,形成全员化教育格局,以就业指导教师为主体,构建由就业指导教师、教学单位领导、专业教师共同构建的多层级教育疏导队伍,从宏观的角度、专业的角度、职业的角度多方对学生进行教育疏导,使学生能够接受到形势教育、职业化教育、专业技能教育,提升就业能力;二是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深化教学方法改革,采用多媒体教学、专题片教学、案例分析法、主题报告和辩论会等方式,使学生接受知识传播教育以外,增加实战经验,在掌握系统知识基础上,在心理、技能、技巧方面得到施展的机会;三是创新实践模式,可组织学生到兄弟院校交流学习,通过与同龄学生的沟通,吸纳成熟的经验,同时应注重就业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研、挂职实习活动,通过调研帮助学生了解企业运行方式和程序,通过挂职实习,亲自参与企业的运行,增强动手能力。
[1]洪俊,曹斌,奚旺,申峻松.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研究[J].职教探索与研究,2011,(3).
[2]黄振宣.试论高职思政教育与就业教育的结合途径[J].职教论坛,2010,(26).
[3]窦娜.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契合的价值与实现[J].中国集体经济,2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