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国,许 昌,邱金昌
(福建师范大学 福清分校,福建 福清 350300)
高校是发展体育事业、普及“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场所,同时发展体育产业是高校体育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1].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市场日趋昌盛,高校蕴含着许多发展体育产业的资源优势,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高校体育产业也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然而,高校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框架下运行,人们还习惯以计划经济的思维来理解高校体育的价值和管理模式,高校体育的发展相对独立于市场经济体系之外,高校体育的经济价值受到忽视甚至排斥,这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要求我们应突破观念、体制上的障碍,加强政策法规支持,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
第一,对高校体育的价值认识存在局限性.我国高校体育基本是以事业单位的组织管理形式进行管理,多数高校体育主要的任务是以完成国家赋予高校的教育使命和培养目标为主,体育课教学和课余体育训练是高校体育的重点,高校体育的教育功能占据主导地位,而高校体育中具有经济功能的一面则基本被忽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对高校体育这种价值认识具有局限性,从社会综合效益考虑,高校体育在完成教育使命的前提下理应服务社会需要,高校体育加强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互相促进,互动发展,即能有效发挥高校体育的资源优势并创造经济效益,又能进一步满足社会体育的需求.在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单纯依靠国家财力发展高校体育的模式将发生改变,高校应在市场经济中具有一定的独立生存能力,通过发展高校体育产业创造经济效益,符合高校体育的进一步发展需求.
第二,对高校体育产业的管理过于保守.长期以来高校教育被认为是一种公益性的事业,高校体育产业资本基本是由政府财政和学校财政投入,投资的性质使高校体育产业的经营性行为颇受争议,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高校体育产业的管理部门过于保守,隔离了高校体育产业与市场经济的对接.高校拥有丰富的体育资源,但高校体育具有的经济价值却无法被有效地挖掘,利用率低下,比如高校中的许多体育场馆设施除了满足教学训练及比赛外,寒暑假、周未等很多时间是处于闲置状态,造成体育资源浪费.而另一方面,我国体育场地设施数量少,社会对体育场馆设施则有很大的需求.我国每万人才拥有6.58个体育场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有1.03平方米,远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健身活动的需要[2].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在经济上还是一种负担而不是创造经济效益,在国家财力有限,学校财政紧张的情况下,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基本上处于无暇顾及状态,再加上目前高校体育收人对高校的财政贡献非常小,高校体育产业基本没有被纳人到高校的发展计划之中,而在西方国家高校体育产业受到学校极大的重视,高校体育产业也为学校创造了可观的财政收入,减少了对政府财政依赖,具有较强的自我生存能力,值得借鉴.高校体育管理部门若加强高校体育经济功能的开发,勇于融入市场经济当中,将高校丰富的体育资源与社会对体育的巨大需求之间进行有效对接,则能使高校体育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高校体育产业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其所有权的性质,使经营者的经营权、自主权受到限制,不利高校体育产业的市场化运作.从实践的层面分析,高校体育产业要与市场经济协调发展,采用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的管理方式主动适应市场需求,为体育产业的市场化运作创造条件.然而,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由于体制不畅,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往往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资产多头管理,在经营中每干一件事都要与其它部门打交道或不知找哪个部门处理,办事效率低.二是利益分配不合理,责任和权利不清,致使经营效率低下,资源闲置和浪费程度较高.由于采用市场化运作存在经营效益的不确定性,高校体育管理部们缺乏承担市场化运作所带来风险的勇气,往往与市场经济隔离开来,将完成国家赋予高校的教育使命和培养目标作为唯一使命,经营上缺乏创新,被动应付多,主动适应少.三是不能有效调动经营者积极拓展市场,创造经济效益,经营者既没有完成经营业绩的压力,也不必为发展体育产业的经费发愁,生存上有学校的财政支持,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尽管现有高校办学自主权在逐步扩大,但经营者仍然习惯于采取“等、要、靠”,依附于学校的财政拔款来获得经费.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理论研究比较滞后,政策法规不健全,造成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这已成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障碍[3].
在体育产业大国——美国,高校体育产业已成为学校支柱产业,学校25%的经费来自体育,政府和管理部门给予高校体育产业很多政策,以促进学校体育产业的发展[4].在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对高校的发展贡献较低,很大的原因在于没有完善的政策法规支持,制约了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目前高校体育产业经营基本上采用综合性的管理办法,系统性和完整性不强,缺乏专门的政策法规指导,高校体育主管部门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产生了无章可循的现象,给管理者的实践操作带来困难,不利于高校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高校体育产业发展应形成体育公益性服务与市场服务相互结合的新局面.
第一,坚持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同发展.在计划经济时期体育几乎纯粹是福利性事业,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中具有营利性质的体育经济被人们不断地发掘出来.高校体育不仅具有满足人们对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的价值,其价值还应表现在它的经济学意义上,新时期高校体育作为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可以提高高校体育资源的使用效率,使教育资源的配置和管理更趋科学.高校体育作为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同发展关键在于当二者的价值发生冲突时的准确把握,一般来说,两者是可以互相依存的,并不矛盾,一方面体育产业可以将创造的经济效益投入到发展体育事业当中,促进高校体育的进一步发展,而高校体育的发展也能带动体育产业的更好的发展,前提是二者之间的价值取向应处于一个平衡状态,任何损害一方的行为都会对二者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例如,过度追求体育产业的经济效益,使得高校中的体育设施被挤占、挪用,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学和训练的正常进行,妨碍了高校体育作为体育事业所肩负使命的履行,这就与高校体育发展的初衷相违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把握好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价值取向的平衡点,笔者认为,总体效益最大化与均衡发展是把握平衡点的重要依据,有时为了追求体育产业的经济利润会损害体育事业的利益,有时要保证体育事业的利益也会牺牲体育产业的利润,这时需要对价值取向的成本进行测算,测算牺牲体育事业与牺牲体育产业的成本,加以衡量后以总体效益最大化为原则来定位价值取向,且这种最大化效益不能以完全牺牲一方的价值为代价,比例要适宜.
第二,经营性与非经营性合理的相互转化.高校体育产业的非经营性,表现为所提供的服务产品主要为完成国家赋予高校的教育使命和培养目标,是将高校体育产业的服务产品免费提供给高校使用的公益形为.高校体育产业的经营性,表现为所提供的服务产品主要面向体育市场,以满足市场对体育的需求为主,是将高校的体育资源通过市场化运作以获取经济效益的行为.对于高校体育产业的经营一直以来存在着一个重要的思想障碍,认为发展高校体育的经费基本由学校财政拨款,高校是事业单位,所以高校体育只能体现其公益性.然而高校体育产业的经营性实质上并不是损害其公益性,而是要更好地促进高校体育产业的公益性,因为经营性与非经营性是可以合理的相互转化.作为非经营性的高校体育产业在完成国家赋予的特定任务同时转化为经营性,可使高校体育功能向纵深发展,综合效益得到有效提高,一方面,高校体育资源利用率得到提高,缓解我国广大民众体育资源短缺的现状,同时又能获得一定的经营效益,另一方面,经营所得到的经济效益可以再投入到发展高校体育当中,促进高校体育的进一步发展,高校体育的进一步发展又能为高校体育产业的市场运营提供更好的保障,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国家和学校的财政支持使许多高校体育产业经营者安于现状,市场意识淡泊,且经营者自主权有限,怕承担责任,高校体育产业的经营效益与经营主体的经济利益也没有必然的联系,其结果是经营者被动应付、缺乏创新、开拓体育市场不积极.要改变高校产业发展的被动局面,就要在体制上进行改革创新,使经营者的利益分配与体育产业的经营效益挂钩,并明确应有的责任和权利.在实践操作中,应进一步下放权利,使经营者具有更加独立的经营自主权,对经营中学校和经营者的责任作出明确的规定,减少高校体育产业市场运营的程序,使高校体育产业在具体的操作中能按照市场的规律经营,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以提高高校体育产业经营的市场适应性和灵活性;通过分配方案改革,让高校体育产业运营所获取的经济利益与经营主体的收益捆绑在一起,改变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更好地实行物质利益按劳分配的原则,激励经营者的积极性.
高校体育的经营活动只有在完善的政策法规支持下,才能顺利开展,制定独立的、系统的、符合高校体育产业发展需要的配套政策法规,通过律法的钢性来化解经营中因高校体育产业的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而存在的问题,释放高校体育所具有的经济潜能,使高校体育产业的经营行为有章可循,让高校体育市场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道路.如高校中拥有许多高学历、高学位、高水平的体育人才,他们是体育科学前沿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高校中的体育相关研究仪器、设备、实验室等硬件建设较完善,便于进行体育科学研究,能为开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体育产品提供技术上的支持,而这些科研成果要转化为经济效益,进行市场化运作,必须要有政策法规的保障,否则就可能是违规行为,以至于科研成果只能以学术状态存在.再比如融资政策,资金是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重要保障,高校体育的资金短缺,来源单一制约了高校体育的发展.然而高校拥有发展体育产业的资源优势,而社会中的投资者拥有体育产业发展的资金优势,投资者与高校间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二者合作能让投资者和高校达到双赢,这对双方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缺乏政策支持是两者之间合作的主要障碍,政府应出台相关社会资本投资高校体育产业的支持优惠政策,保障投资者的权益,吸引社会资金发展高校体育产业,合理开发高校体育资源.
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讲究以成本效益为中心,讲究办学效率是主基调.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也应与时俱进,发挥其全方面的功能,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努力解决高校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在完成其固有的使命前提下,提高高校体育产业的市场化运作水平,开拓创新,减少对学校财政依赖,加强自身的造血功能,促进高校体育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饶平,梁朱贵.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困境及探讨[J].衡阳师范学报,2010(3):115~117.
[2]闵健,高扬,胡艳,刘利,刘撵.大型体育场馆价值取向与经营管理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8):5~8.
[3]徐杏玲.新时期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2):101~102.
[4]毕桂凤.论新形势下的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J].科技经济市场,2010(3):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