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能源管理在图书馆节能减排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2012-02-15 23:22:39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江苏常州213164
图书馆建设 2012年6期
关键词:能源管理能源图书馆

马 坤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江苏 常州 213164)

图书馆作为耗用自然资源最多的公共建筑之一,在节能减排上责无旁贷。2010 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在闭幕式上首次发出《珍惜环境资源 建设节约型图书馆》倡仪书[1],同年,文化部正式将“全国图书馆节能减排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作为科技创新项目立项研究,种种迹象表明,在图书馆界推行节能减排是大势所趋。然而,由于受制于经费等原因,很多图书馆无法实现节能减排所需的持续经费投入,理想中的绿色、低碳图书馆很难在现实中得到完美呈现。因此,运用市场机制实现能耗的有效降低已成为图书馆在节能减排领域探索的务实之举。

1 合同能源管理与节能减排

1.1 节能减排的创新机制——合同能源管理

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简称EMC)是指专业的节能服务公司通过与客户签订能源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节能改造的相关服务(如能源诊断、技术选择、项目融资以及设备的采购、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与人员培训等),并从客户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和获取利润的一种基于市场机制的商业模式[2]。在这种模式中,节能服务公司是市场化、以营利为目的、以EMC机制为主要经营模式的企业,而客户借助节能服务公司进行节能改造,享有合同期内的部分节能收益及合同期后的全部节能收益以及节能设备的所有权。与传统的节能改造模式相比,EMC是一种全新的市场经济模式,其核心是通过项目运作,在达到节能减排社会效益目标的同时,为合同双方带来经济效益。

1.2 EMC实现节能减排的主要服务模式

目前,节能公司主要采用4种服务模式提供EMC服务[3],即节能效益分享模式、能源费用托管模式、节能量保证支付模式和能源管理服务模式,其中节能效益分享模式是目前应用最多、使用范围最广的服务模式。简单地说,节能效益分享模式就是节能服务公司通过提供设备、技术和管理服务,按一定比例分享客户在合同期内的节能效益,合同期满后节能公司退出,并将节能设备赠予客户,客户对节能设备拥有所有权并享受后续的所有节能收益。

1.3 EMC在国内节能减排领域中的应用

EMC兴起于20 世纪70 年代,起源于美国,后在北美洲和欧洲得到快速发展[4],并催生出新兴的节能产业。目前,各行各业都存在着技术和财务方面可行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EMC的空间和效益巨大。90年代中期,EMC模式进入我国,国内的EMC探索始于公共部门。资料显示,中国的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机构属于高能耗单位,其消耗的电力占全国电力总消耗量的5%左右[5]。有专家估计,通过技术、管理及意识层面的改进,至少可以有30%的节能空间,其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巨大[6]。目前,EMC在国内的业务以电机系统和建筑节能为主,其中建筑节能以空调系统和采暖系统节能改造为主。

2 图书馆推行节能减排势在必行

2.1 图书馆能源消耗问题严峻

2.1.1 能源消耗总量巨大

目前,建筑用能已超过我国能源消耗总量的1/4,其中公共建筑面积不到建筑总面积的10%,但其总能耗已超过建筑总能耗的30%[7]。图书馆作为公共建筑的一部分,面积庞大,截至2009年,我国2 850个公共图书馆总建筑面积达850万平方米[8]。2010年高校图书馆发展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506所高校图书馆的现有建筑面积总计达到1 106万平方米,馆均面积约为2.19万平方米[9]。庞大的面积带来巨大的能源消耗,这一点在业内已经形成共识。

2.1.2 能源消耗种类集中

电力消耗是建筑能耗(包括图书馆建筑)的主要方面[10]。图书馆主要的耗电设备有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电梯、计算机及服务器等。许多图书馆每年的电费支出甚至超过购书经费,能源运行成本过大使得经费有限的图书馆不得不压缩资源采购经费,造成文献保障能力不足。

2.1.3 能源浪费、高能耗现象普遍存在

我国每平方米大型公共建筑的年耗电量是普通居民住宅的10~20倍,是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同类建筑的1.5~2倍[11],属于高能耗建筑。20世纪90年代后期,图书馆界出现了很多建筑面积在20 000平方米以上的单体现代化大型图书馆[12]。这些大型图书馆大多采用的是单位能耗较大的玻璃幕墙,并且为了提供舒适和人性化的阅读环境,基本都安装了中央空调和采暖系统。空调系统和采暖系统是图书馆能源消耗的主力,安装中央空调系统的图书馆比没有安装中央空调系统的图书馆的单位耗电量高出30%~40%。除了环境设计外,图书馆在照明系统的设计和管理上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如很多图书馆阅览区域和书库的照明系统多采用灯光联控方式,虽然操作方便,但是图书馆无法根据读者的数量变化对照明系统进行有效控制,存在能源过度浪费现象。而在国外,一些图书馆的书架灯采用红外控制,在阅览桌上安装自控护眼灯以供读者阅读使用,1年下来节能可观。

2.2 图书馆能源管理基础薄弱

2.2.1 能源管理意识薄弱

舒适的阅读环境和绿色阅读空间的营造使得图书馆对节能环保的关注度上升,其在舆论宣传上有不断增强之势。但是图书馆管理者和从业者的主观能动意识还没有有效发挥作用,这一点从图情专业期刊相关论文的发文数量就可以一见端倪。笔者以关键词为检索途径,以“图书馆”、“节能减排”、“节能”、“低碳”等为检索词在CNKI(中国知网)中对图书馆专业论文进行粗略检索,仅查找到22篇相关文献。在庞杂的图书馆学研究论文中这个数量显得微乎其微。通过对这些文献内容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研究多集中在能源管理现状调查和节能意识的倡导上,应用性研究较少。

2.2.2 能源管理制度缺失

北美洲和欧洲的多数国家在公共场所的能源运行方面有相对成熟的管理应用模式和检测标准,而我国对此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能源管理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程,需要来自于国家层面、行业层面和图书馆层面的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制约和管理。由于缺乏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图书馆运行规范,图书馆在节能减排方面缺乏务实、有效的能源控制方案,离低碳运行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2.2.3 能源管理经费不足

图书馆的经费主要由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拨付,在保证文献购置经费的前提下,灵活机动的费用少之又少,能用于改造图书馆能源系统的经费更是严重不足。同时,图书馆作为公共文献信息服务单位,其核心价值观体现于知识服务,图书馆对自身社会价值的认知和评价主要还停留在读者服务效益方面,对节能减排带来的公共效益的认知还有待提高,这也使得图书馆在经费投入上存在优先重点保障文献资源的倾向。

2.2.4 能源技术条件薄弱

现有关于图书馆建筑的研究文献对图书馆功能服务的研究居多,对图书馆建筑中节能技术运用、节能设备选择的介绍较少。图书馆在管理和服务上运用了大量的信息技术以提升图书馆的功能性,这与当前图书馆学的研究方向和热点不谋而合,但是对于节能技术和设备,相当多的图书馆管理者并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其在能源使用方面依然是以传统能源为主,没有将地热能源、水能源、大气能源等与图书馆建筑结合起来综合利用。同时,相对于图书馆数百年的发展史,虽然节能技术只有几十年的历史,但是发展相当迅速,并带来了节能行业的革命。节能技术更新频繁使得图书馆不敢轻易涉足节能领域,造成图书馆能源管理与节能技术基础条件薄弱。

2.2.5 在能源管理中重视新馆设计、忽视旧馆改造

目前部分新建图书馆采用了节能技术,如郑州图书馆新馆运用真空玻璃和综合能耗管理系统等节能手段[13];山西交通学院图书馆新馆综合运用生态策略,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和水资源实现图书馆建筑节能等[14]。一些老旧馆舍却成为图书馆节能减排的死角,很多图书馆不愿投入经费进行馆舍能源设备改造,认为这样做既影响馆舍运行,又难以在短期内看到效益。同时,图书馆节能经费申请困难,在具体实施节能改造后能否实现预期目标比较难控制,因此一些图书情报学学者倾向于在新馆建设中引入节能技术,不建议对老旧馆舍进行节能设备改造[15]。这种认识主要源于传统图书馆馆舍节能改造模式的障碍,如果图书馆能引入市场经济下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那么这种认知就会体现出明显的局限性。

3 EMC:图书馆节能减排的创新模式

3.1 图书馆节能减排引入EMC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在图书馆节能减排中引入EMC的可行性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1)能源消耗种类集中有利于实现节能控制。图书馆的能源消耗以电力能耗为主,能源消耗类型单一,使得节能改造目标明确,即在不影响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电力消耗,产生节能效益,这一点与EMC的目标一致。(2)能源消耗区域集中有利于进行能源管理。图书馆一般都是独立馆舍,开放时间和读者活动区域比较集中,读者流量具有明显的高峰期和低谷期,因此图书馆的能源管理区域与对象具有较强的可控性。(3)图书馆的运行费用独立结算、能源消耗量稳定、能源成本相对固定,从而使得节能公司能够预估节能收益,制定双赢的能源管理合同。(4)节能模式“零投资,无风险,易操作”。EMC作为 “零投资”节能模式,将图书馆在节能改造中的经济投入风险转嫁给专业的节能服务公司,合同期满后图书馆还可以继续拥有节能设备和享受后续节能收益。对图书馆而言,该模式操作简单、无风险且受益明显。

3.2 图书馆节能减排引入EMC模式的价值研究

对图书馆而言,EMC的价值在于通过市场机制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标结合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节能管理外包有利于集中精力开展核心业务工作图书馆的核心业务是知识服务及文化传承,然而社会环境的变换使得图书馆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责任。节能减排是当前国家大力推进的政策,因此图书馆在宣传节能的同时,要从自身践行,这无疑会分散图书馆管理者的大量精力。同时,由于图书馆缺乏相关的节能技术人才与知识储备,所以做好图书馆节能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都较大,效果也难以保证。EMC模式的引入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2)低碳节能使得图书馆能够切实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有利于唤醒社会公众的节能减排意识。 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的伯宁豪森论争让图书馆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社会责任:图书馆应关注社会问题,参与社会事务,紧跟时代步伐,在社会变革中主动发挥作用[16]。近年来,图书馆履行社会责任的行动一直在不断开展,作为社会公众的主要活动场所,图书馆在节能工作上做得越好,就越有利于唤醒社会公众的节能意识,使节能、低碳、环保深入人心。

(3)有利于减轻图书馆能源消费负担 从长远来看,EMC模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低碳之路。EMC模式无需图书馆投入任何经费,便可以在合同期内分享节能收益,又能在合同期结束后拥有节能设备和后续的所有节能收益,这在减轻图书馆能源负担的同时也探索出了一条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4)有利于图书馆节能管理的多维化发展 市场经济在图书馆管理运作中的作用一直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将市场机制引入到图书馆管理中,其灵活性可以给图书馆的事业发展和管理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加拿大哲学家查尔斯·泰勒曾说过,现代社会的最成功之处就在于它有两个领域已发展成熟,一是公共空间,二是市场经济[17]。

3.3 图书馆节能减排引入EMC模式的具体实施步骤

作为新兴的合作能源管理模式,EMC在各行各业均有成功的案例可供图书馆借鉴。对于图书馆来说,其EMC具体实施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项目可行性分析阶段。遴选一些优秀的节能服务公司对图书馆实行EMC,进行可行性分析,确定项目的可行性。(2)项目方案制定阶段。节能服务公司针对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制定EMC实施方案和服务模式,同时图书馆对实施方案进行论证和评估,并委托政府公共节能服务中心进行评估和指导。(3)EMC项目合同谈判。图书馆就EMC项目合同的具体条款与节能公司谈判,主要围绕节能收益分配、具体合同期限、节能改造对图书馆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沟通和交流。(4)项目方案过程跟踪与监督管理阶段。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图书馆需要委派专人全程跟踪,以便了解相关能源技术,积累能源管理经验,为合同期后的能源设备管理做准备。

4 结 语

图书馆存在、发展的源动力来自于社会环境,图书馆的变革不只是图书馆系统的自觉、自发和自为,更源于社会环境的需求。当社会环境发生变化、环保低碳成为时尚,图书馆要敏于捕捉这种变化,从而跟上社会发展的节奏。EMC作为市场机制下的能源管理模式,其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空间很大。图书馆作为节能理念的倡导者、宣传者与践行者,应将市场经济的思想融入到图书馆低碳管理模式中,努力创新管理理念,开拓图书馆节能减排工作的新局面。

[1]中国图书馆学会. 珍惜环境资源 建设节约型图书馆[J]. 图书馆建设, 2010(12) :2.

[2]王 婷, 胡 珀.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运作机制及风险分析[J].电力技术经济, 2007(6):44-47.

[3]袁海臻, 高小钧, 杨春权, 等.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 能源技术经济, 2011(1):58-62.

[4]刘贵文, 雷 波. 欧洲能源服务公司发展对中国的启示[J]. 节能与环保, 2009(9):25-28.

[5]王文韬, 俞丽虹. 建设节约型社会: 透视政府机关资源浪费现象[J]. 理论参考, 2005(8):79.

[6]周 洁. 节能减排与合同能源管理[J]. 经济师,2009(1):68-69.

[7]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50189-200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8]周和平. 以免费开放为契机 全面提升我国图书馆公益性服务水平[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3):4-9.

[9]王 波. 高校图书馆发展报告[EB/OL].(2011-12-09)[2012-01-18].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2d9f7101011rh9.html.

[10]倪 靖. 探索高校图书馆低碳运行模式[J]. 现代情报, 2010(10):102-104.

[11]李明华. 节能减排, 图书馆建筑的未来之路[J]. 河北科技图苑,2010(3):4-7.

[12]王小惠. 对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低碳节能的思考[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1(8):55-57.

[13]李红岩. 节能减排:践行图书馆“环保”责任:以郑州市图书馆新馆建设为例[J]. 图书馆建设, 2010(12):3-5.

[14]李本强. 图书馆节能与绿色建筑设计[J]. 图书馆建设, 2010(12):13-15.

[15]杨 钊. 建设节约型图书馆的研究与实践[J]. 图书馆建设, 2010(12):6-12.

[16]宋显彪. 伯宁豪森论争评述[J]. 图书馆杂志, 2011(3):6-8.

[17]泰勒. 公民与国家之间的距离[G]//汪 晖, 陈燕谷. 文化与公共性. 北京: 三联书店, 2005:199-220.

猜你喜欢
能源管理能源图书馆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小学科学(2020年5期)2020-05-25 02:58:24
合同能源管理会计核算优化对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24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家教世界(2019年4期)2019-02-26 13:44:20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飞跃图书馆
合同能源管理在TDM交换设备退网中的应用
去图书馆
取之不尽的能源
合同能源管理在重庆配网节能中的实践应用
机电信息(2014年27期)2014-02-27 15:5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