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冰
(辽宁省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015)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1]。目前,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均已实现了三网融合,我国的“三网融合”也在经历了10多年的发展进程后,从探讨阶段跨入到加速发展阶段。图书馆作为国家重要的公共信息资源提供方,应密切联系三网融合的大环境,结合新网络特点,发挥图书馆优势,探索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有效传播模式,为更多的社会人群服务。
“一线入户,三屏合一”,是三网融合发展要实现的八字目标,它将给老百姓带来很多益处。
三网融合最直接的体现是“三屏”合一,几个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共享资源,提高消费者的便利度。即口袋中的手机等移动设备、数字电视屏幕和电脑屏幕,三种终端交叉使用,无论室内居家办公,还是户外娱乐休闲,广大用户只要任意“一屏”在手,便可轻松应对随时随地产生的信息需求,即时浏览、下载或上传信息,可以说三网融合后的新网是公众通往浩瀚信息海洋的高速公路。
三网融合是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它被世界各国大力倡导、推广的出发点离不开“节约”二字。首先,“一线入户”极大地减少了网络基础建设的资金重复投入,降低维护成本;第二,“三屏合一”使老百姓可以通过电视上网,也可在电脑或手机上看电视节目,换言之,网络融合将消除不同终端接收到的信息差异,因此老百姓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购电视、电脑或手机等,节约了购买网络终端设备的资金投入;第三,对消费者来说,新网的费用一定要比单独申请三种网络服务的费用低,节省了家庭开支;第四,三网融合可以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带宽的多媒体基础平台,因此,在倡导低碳、环保的今天,三网融合是大势所趋。
网络覆盖的地区差异,主要是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导致了地区性的信息不平等现状。广大农村通常只有一网或者两网接入,只要对现有网络进行改造加工,就可以轻松呈现原来三网分别传播的内容,大大提高农村网络覆盖面,促进农村信息传播。同时,融合后的新网还将为消除因个人年龄、文化、职业层次等背景不同而造成的“数字鸿沟”做出贡献,保障不同人群享有平等的获得信息的权力。
三网融合为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架设了一个全新的平台,这个新的服务平台带给图书馆的机遇是远远大于挑战的。
就物理效应而言,三网融合是一个“三网变一网”的减法过程,融合后互联网、广电网和电信网统一成一个新网络信息平台。但就市场效应而言,由于融合后新网的高度覆盖率,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广泛分布,使空间距离不再是获取信息的障碍,因此用户数量大量增长,这对以传统阵地服务为主要平台的图书馆来说是极为有利的。融合后,新网将克服以往图书馆用户受到地域或网络条件限制的弊端,原有的数字电视网以及移动电信网的用户也将在同一平台上享受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服务,因此,三网融合是图书馆推广信息服务的好时机。
三网融合后,泛滥的网络信息资源、众多的网络信息提供商、五花八门的获取信息的渠道,这些都与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形成了竞争态势。图书馆应理性分析竞争各方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制定出长效的发展战略来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对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来说,虽然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对其构成了有力竞争,但是网络资源的非结构化、动态性以及信息组织的局部有序性和整体无序性,阻碍了人们对网络资源的认识和有效利用,导致读者无从选择和消化信息,甚至于会陷入信息迷茫的境地[2]。相反,传统图书馆提供的信息,虽然系统有序且可信度高,但只局限于馆藏的文献资料范围内,远远满足不了读者的需求。如果图书馆能综合二者所长,发挥对信息搜集和整理的特长,将良莠不齐、数量众多的网络信息加以甄别、分类等系统化处理,用以弥补馆藏资源的局限,那么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来源将因网络融合而变得更加丰富。
三网融合后,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利用各种终端上网查找资源,因此图书馆要提高信息服务的效率,对用户的信息需求即时做出反应,给出解决方案。
三网融合后,新的网络平台亟需与之相匹配的信息服务体系的建立,图书馆作为网络信息内容提供商,应从技术、内容、模式、人员等多角度做好准备,迎接三网融合时代的到来。
三网融合后,要求图书馆的网络体系功能更加强大,建立数据、语音、视频三网融合的一体化网络,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及安全性,能够满足用户大传输量的信息需求,并配套建设无线网络,使无线信号覆盖整个图书馆。同时,图书馆针对三网融合后服务方式和内容的拓展,也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持。
图书馆只有存储了大量的、系统化的,特色鲜明和具有专业深度的,适应新网络的信息资源,才能提高自身作为信息提供者的重要地位,在信息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4.2.1 加强数字资源储备
作为网络信息提供商,毫无疑问,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必须是以数字化为基础的。因此,图书馆要加快对馆藏资源,包括书籍、报刊、古籍、报告等的数字化建设步伐。同时,图书馆还要重视对网络资源等非正式出版物、虚拟出版物进行整合储备,以弥补馆藏资源的局限。另外,图书馆对网络上的新兴信息资源也需要搜集整理,比如目前备受关注的博客、微博、播客等,以使自己的服务与时俱进。
4.2.2 建设特色、专业数字信息资源
网络融合引起了空前的信息爆炸,此时决定信息服务水平的将是信息的质量而不是数量,是深度和特色而不是面面俱到,是系统有序而不是名目繁多。图书馆应集中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推行品牌战略,认真地制作有特色的精品,而信息服务的内在价值也正在于此。另外,图书馆要想提高其服务深度,并赢得市场,办法之一就是使自己的服务专业化,将目标集中到自己熟悉的业务领域中,集中到特定的用户群上,利用图书馆专业人才的优势来进行信息服务,通过专业化来提高服务的深度和质量,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4.2.3 开发多元化信息内容,重视多媒体资源建设
三网融合后,手机等移动通讯设备、电视和电脑等都是接收新网信息的终端,因此,图书馆要考虑到各种终端用户的使用特点,提供匹配的服务内容,如为手机用户提供简短、即时的实用信息,为PC终端用户提供详细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为电视用户提供多媒体信息资源等。
三网融合后,多媒体信息将占据信息资源的很大一部分,因此图书馆要重视对多媒体信息资源的建设。相对于文本信息,多媒体信息对于存储容量、传输带宽的要求较高。目前,包括视频点播VOD系统和远程教育系统的流媒体应用系统,为数字图书馆处理多媒体信息资源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八次全国居民阅读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中有23.0%的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这一群体中有52.0%是农村居民[2]。而广大农村,尤其是偏远农村恰恰是图书馆服务的薄弱环节,因此在三网融合后,图书馆要侧重以移动通信为基础的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来提高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利用率。
移动图书馆作为现代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一种崭新的服务系统,是指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使人们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通过使用各种移动设备来方便灵活地进行图书馆图书信息的查询、浏览与获取的一种新兴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目前,国内外的图书馆针对移动图书馆主要实现的馆藏印刷资源的检索、借阅到期提醒、预订借阅、续借服务等移动OPAC服务,基于WAP方式的移动OPAC和包含了图书馆新闻、介绍、到馆路线、手机参考咨询等服务,少量的数字化文献内容的提供。但此类移动OPAC不能称之为完整意义上的“移动图书馆”,只能算移动图书馆的外围服务。未来,移动数字图书馆最核心的是解决针对图书馆购买的各类数据库资源可以在手持设备上统一检索,并针对读者需要随时随地可以查看文献的正文,真正满足读者对“移动学习”的需求。
三网融合后,为了更加主动地为社会人群提供服务,图书馆应根据自身资源特点,并结合用户的需求,开展信息定制和推送服务来传播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例如,目前国家图书馆推出的由国图动态、文化快递、书刊推荐、资源检索等频道组成的移动服务内容,使读者可以定制频道、自主地阅读更新的信息内容[3]。
在美国有这样一种说法,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5%来自图书馆建筑,20%来自信息资料,75%来自图书馆员的素质。三网融合后,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服务成为图书馆服务的主要方式,因此对图书馆员的素质有了进一步要求。未来图书馆员的素质结构应该融知识、能力、素养三位为一体的。馆员要具有一专多知、网络型、开放型的知识结构,除了掌握图书情报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具备计算机网络系统知识、外语知识以及各种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的知识;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捕捉最新信息和熟练处理信息的能力;具备学术研究能力,包括获得最新科技成果的能力、进行学术研究的能力,从而使图书馆转为融知识和学术于一体的信息服务机构[4]。
三网融合加快了我国信息社会建设的步伐,促使图书馆信息服务迈上新台阶。图书馆应当及时把握网络融合环境下信息服务的新动向,积极面对挑战、把握机遇,探索出网络融合背景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有效传播模式,为更多人群服务。
[1] 包东智.三网融合发展现状及其影响[J].中国新通信,2010(4):5-10.
[2] 中国出版网.“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发布,http://www.chuban.cc/yw/201104/t20110421_87112.html.
[3] 冷冬梅,苏杨.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图书馆未来发展趋势[J].晋图学刊,2010(6):6-8.
[4] 钟何香.未来10年高校图书馆员发展趋势探析[J].图书馆建设,2011(1):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