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发展与科研互动建设

2012-02-15 13:42
图书馆学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科研工作图书馆学馆员

刘 宏

(渤海大学图书馆,辽宁 锦州 121000)

刘 宏 女,1963年生。本科学历,馆员。研究方向:读者工作。

在提倡科技创新、教育发展的今天,探讨高校图书馆与学校科研工作的相互关系、互动建设的意义和具体实施办法对提高高校图书馆利用水平、充分发挥其资源效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高校图书馆与科研工作关系辨析

1.1 高校图书馆对科研工作的支撑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院校图书馆工作条例》规定:“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图书资料情报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机构,它的工作是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图书馆之所以能够胜任其职能首先就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知识资源优势。纸版图书作为高校图书馆的传统馆藏,一般已经具有了相对合理的藏书结构,能够满足学校优势学科和潜力学科的部分需求,而随着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电子资源以其功能强大、资源来源广泛、检索便利等客观优势赢得了高校师生的青睐,其利用也已初具规模。纸版图书和电子资源相互补充,构成了高校科研工作文献信息需求的强大后盾,对科研工作形成了有力支撑。

1.2 有效支撑科研工作是高校图书馆再发展的实践基础

为科研工作提供文献信息支持的同时,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和有效利用反馈将大大推动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的全方位提升,而服务水平的提升又必将推动图书馆专业化团队建设和理论认知水平的跃进,可以说,高校图书馆对科研工作的有效支撑构成了其实现再发展的坚实的实践基础。

2 高校图书馆与科研互动建设的意义

2.1 服务深入科研一线,实现全方位支撑

高校科研领军人物和参与人员是各个学科领域的专业研究人员,对各学科学术前沿一般都有较为清晰的了解,但涉及最新的学术资讯往往也是望尘莫及,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正面临学科整合的趋势,科研人员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同样需要有较为系统的把握,而这显然增加了科研人员的额外工作负担,并且更为关键的是他们缺乏系统梳理文献信息的专业能力。所以,高校图书馆与学校科研工作实现互动建设,让文献信息服务深入科研一线,闻科研人员之所需,供科研人员之所求,实现对科研的全方位支撑将具有重要意义。

2.2 信息反馈推动高校图书馆管理和图书文献信息利用

文献信息服务过程中,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和有效利用反馈将有利于修正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总体方向,完善文献信息服务的具体机制,弥补图书馆专业服务团队的经验不足,进而有利于发现提升文献信息利用率的有效途径,并从整体上推动高校图书馆管理和图书文献信息利用。

2.3 理论发现与创新是科研服务水平提升的本质反映

图书馆学涉及计算机科学、管理学、法学以及图书情报等多个学科领域,换言之,高校图书馆日常管理水平的提升是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彼此协调的结果,而高校图书馆管理和图书文献信息利用水平提升的一个最直接结果就是图书馆学专业领域的理论发现与创新。因此,科研实践的反馈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不应仅仅是管理实践提升的促成因素,也应该成为理论发现与创新的原动力。可以说,高校图书馆与科研工作互动建设基础上的理论发现与创新是高校图书馆科研服务水平提升的本质反映,也是高校图书馆深入发展的客观要求,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互动建设为图书馆学的理论创新提供了可能和发展方向。

2.4 服务水平的提升有利于结构化的图书馆学科队伍建设

高校图书馆科研服务水平的提升也是馆员相互磨合、协作的结果,是馆员经验成长、理论认知提升的过程,因此,高校图书馆科研服务水平的提升必将有利于形成结构化的图书馆学科专业队伍,这在已经或准备建立图书馆学专业的高校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3 高校图书馆与科研互动建设的途径

3.1 建设开放性信息平台,提高科研成果综合检索水平

随着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日趋成熟的信息技术为文献信息资源打破原有时空界限提供了有利条件,为扩大可供科研工作参考的文献信息规模提供了可能,文献信息来源的拓展也因此成为高校图书馆科研服务工作的着力点之一。高校图书馆应加强馆际交流,建立广泛的信息资源共建关系,打造开放性、合理化、优势互补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并不断完善相关机制,为科研工作提供可靠的文献信息支持。

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应注意优化其文献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深入把握自身及具有馆际合作关系的文献信息资源数据库特点,摸索更为有效的综合检索方法,保证文献信息检索的及时性、有效性,以便更为全面地了解各学科发展趋势和最新动向,为科研人员课题立项提供可靠的依据,进而为科研人员快速、高效地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保障。

3.2 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开展专题跟踪服务

根据所属高校学科设置特点,高校图书馆应逐渐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挑选专业背景相关的馆员专门负责相关学科的资料搜集工作,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向专业化层面发展。在此基础上开展专题跟踪服务,细化数据库资源分类,建立相关资源推荐机制,优化图书文献馆藏结构,形成统一而有特色、开放而相对独立完整、具有自身特色的综合馆藏体系,使文献信息资源不仅符合当前学科建设需要,而且能适应未来学科发展,使馆藏的前瞻性能够充分展示其功能性,最终推动高校图书馆的可持续、跨越式发展。

3.3 强化服务意识,切实加强沟通

加大日常工作的服务力度是强化馆员服务意识的重要一环。流通书库在工作日要实现全时、全开架服务,数字化资源要实现系统逐步升级、及时维护、24小时服务,这样不仅有利于馆员服务意识的增强,也有利于提升图书馆服务的可信度和向心力。在此基础上,切实加强与科研人员的有效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应通过与校内教学、科研单位协调,建立学科馆员旁听学科建设讨论的常规性制度,实现馆员与科研一线零距离接触。与此同时,应建立学科馆员交流学习制度,加强馆际之间相关专业学科馆员交流,在经验交流中求进步。服务是根本,沟通是手段,相信通过加强沟通,高校图书馆的科研服务水平一定会有大幅度提升。

3.4 把握高校图书馆发展方向,提升自身科研创新能力

图书馆数字化方兴未艾,与其建设相关的课题尚待进一步深入挖掘,数字化时代的图书馆学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高校图书馆同样面临数字化发展的大势,同时由于其身处高校之中的特殊地位,肩负着重要的服务于科研的使命,有其自身发展的特点,因此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具有更为鲜明的时代特点。高校图书馆要深刻把握自身发展规律及方向,鼓励馆员投身图书馆学学科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构建结构化、梯队化的学科创新团队,提升自身科研创新能力,力争开拓出一条“实践推动创新,创新指导实践”的发展道路,推动高校图书馆发展。

[1]高春奎.高校图书馆信息工作对教学和科研的支撑作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

[2]黄正勇.浅谈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为教学和科研服务[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5(6).

[3]李燕.充分发挥图书馆服务教学科研的职能[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3).

[4]孙桂荣.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9).

[5]王春燕.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如何为学校科研服务[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6(2).

[6]杨毅,邵敏.电子资源建设的思路与实践——清华大学图书馆案例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6).

[7]祖芳宏,苏军.高校馆藏电子资源的优势及其价值[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6).

[8]赵玲,夏文秀.试论高校图书馆的开放式服务[J].图书馆学刊,2008(2).

[9]范爱红,邵敏.清华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工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1).

[10]刘杰.知识服务在图书馆的应用和实践[J].图书馆,2008(1).

[11]徐志明.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刍议[J].图书馆,2008(1).

[12]邱西西.图书馆服务效率与平等协调发展探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8(2).

[13]宫宇,宋臣国,张亮.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研究[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7(2).

猜你喜欢
科研工作图书馆学馆员
“海南乡村振兴与数字治理实验室” 辐射带动我校科研工作
西安航空学院第二届科研工作会议召开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
寂寞与喧嚣:当代图书馆学研究现状剖析
中国图书馆学之当下:反思与瞻望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3年年会暨第31次科学讨论会在贵港举行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