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职能 *

2012-02-15 13:42马彦格范缜修李晓辉
图书馆学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图书馆农村信息

马彦格 范缜修 李晓辉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图书馆,河北 秦皇岛 066004)

马彦格 女,1981年生。硕士,研究方向:图书情报。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因此,高校图书馆不仅具有教育和情报职能,还有传递科技信息和社会服务的职能。

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要顺应时代发展,拓展服务领域,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在新的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职能的提升对形成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建设新农村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1 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服务的意义

1.1 信息资源共享的需要

在数字化时代,信息资源共享是时代的要求。信息资源共享是图书馆为解决信息数量的急剧增长,以及用户对信息资源的无限需求与图书馆对信息载体有限的收集和处理能力之间的矛盾,而做出的理性选择。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是适应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享,推进国家信息化的必由之路,是适应时代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1.2 推进经济、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

建设学习型社会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使公众在阅读中提升品质与素养是历史赋予图书馆的使命。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不但能极大地满足广大人民的阅读需求,而且还将为政府节约大量因新建图书馆而产生的建设和管理资金。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人才资源和信息资源的优势,提供有关经济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课题成果及其知识服务,为当地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1.3 自身发展的需要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是自身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高校图书馆通过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既服务社会,繁荣文化,又扩大了高校影响力,树立其良好的社会形象,宣传了高校图书馆知识产品,吸引更多社会力量支持图书馆事业。在服务社会的进程中也提高了图书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了馆员业务能力,对深入了解社会需求有着重要的意义。

2 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模式

2.1 网络基础服务模式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是读者呼吁共享社会公共资源的要求,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求。很多高校图书馆都在积极利用不同方式向社会开放,其中利用本馆主页作为平台,通过信息咨询、网络培训、文献传递等多种网络基础服务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居多。这些服务对高校图书馆来说只是拓展了服务人群的范围,并不增加成本,因而较早、较容易开展,可是这种服务方式对外宣传不足,关注度低,利用程度不高。

2.2 成立对外服务部门模式

一些高校图书馆对社会服务功能比较重视,服务内容深入,成立了专门的对外服务部门,目的是面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通过专门部门的成立,使服务目标更加明确,流程更加规范,服务内容更加清晰。比如,重庆大学图书馆于2005年成立了现代信息管理中心,2008年正式更名为“现代信息服务中心”,对外服务工作开展得颇有成效。

2.3 业务扶持模式

业务扶持模式是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模式中最为重要的模式。这种模式的适用性广、实践性强。通过与基层图书馆合作,参与社会服务,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贡献力量。高校图书馆利用自身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服务模式,对基层图书馆进行业务指导、技术支持等,使其尽快进入运行正轨。

2.4 依托联盟模式

各类图书馆通过共建、共知、共享组成图书馆联盟,实现各馆资源互补共存。单个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力量有限,要想取得良好的服务效果,必须通过联盟的整体合力,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和知识服务质量,更好地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吉林大学图书馆、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与吉林省图书馆等多家公共系统、高校系统、科研系统图书馆共同发起成立吉林省图书馆联盟,开展了多项富有成效的合作,使图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图书馆功能和作用得到加强。

2.5 对口服务模式

高校图书馆可以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企业等联系,形成对口关系,向对方提供文献信息、二次文献、咨询服务、专题服务、人员培训、网页制作、产品动态信息等服务。通过自身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文献加工分析能力向对方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保障,通过调研对方的需求,进行深层次的信息加工,开发出有特色和针对性的信息产品。

3 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分析

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1月,中央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强调了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12月,中央又发出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强调要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新农村建设为农村的文化建设提供了发展机遇。这些政策上的支持为农村图书馆建设营造了十分有利的发展氛围。因此,农村图书馆建设要创新发展思路,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需要的有效途径。农村图书馆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农民整体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的提高,有助于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农村图书馆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①为乡镇居民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生活环境,农村图书馆以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阵地,满足广大农民文化生活的需求,有利于推动乡镇文明建设。②扩充了农民的知识来源,是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途径,拉近了科学文化知识与农民的距离,方便了农民获取农业技术知识。③为中小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课外学习场所,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也为他们营造了浓浓的书香氛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农村图书馆的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虽然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但还有部分基层图书馆仍有馆无舍或设施简陋,很多农村图书馆都存在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图书管理员队伍不稳定、素质偏低等诸多问题。

4 高校图书馆加强社会服务功能的途径

4.1 参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是改善城乡基层群众文化服务的创新工程。高校图书馆也应通过合作开放、共建共享的方式,参与到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中,弥补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之间的文化服务资源差距,充分发挥各馆人才和信息优势,推动基层网点建设,探索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思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条件的改善,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农村很多地区都已覆盖网络,很多农民家中都已购置电脑。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成了满足基层群众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老百姓通过互联网也可以方便快捷地享受到丰富精美的“文化大餐”。

高校图书馆利用自身的优势加入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中,参与对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通过这个工程向群众提供优秀的文化服务和资源,满足基层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是提升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途径。

4.2 指导农村图书馆业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

农村图书馆的建设切实解决了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目前,各地农村图书馆的建设层次不齐。有些地方动手早、建设快,其借阅工作已走向正规,有固定的场所和专门的管理员。有些地方农村图书馆处于建设初期,藏书不多,没有专人负责,开放时间也无保障。同时农村图书馆的管理员普遍缺乏图书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懂得图书馆的工作流程和图书管理的基本规范,致使图书上架混乱,查找不便。

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对农村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进行图书馆学理论、图书分类、标引、文献检索、计算机基础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使农村图书馆的管理更加合理有效。还可以结合农村图书馆藏书的特点和需求,编写使用手册,指导图书管理员进行科学管理。此外,农村图书馆采购图书数量少,也无经验,高校图书馆可以向其传授多年积累的采购经验,还可以与其共同采购,帮助其得到最低的图书折扣,用有限的经费购买更多的图书。

4.3 推广农业知识,培育新型农民

在科技兴农的浪潮中,新农村建设需要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是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

高校图书馆可以作为农业专家和农民的桥梁,联系农业专家将科学技术和最新的科研成果向农村传播,向村民推介新品种,传授果树科学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实用的农业科学技术。针对农民用户的特点,围绕他们所关心的疑难问题,为农民开办讲座、报告会和培训班,激发农民利用知识文化致富的兴趣和能力,使其掌握最新的实用技术和专业技能。

高校图书馆还可以发挥专业优势,根据农民需求的特点,编制二次文献,按果树种植、家禽饲养等分类编成文摘、索引或搜集整理各级政府出台的最新农业政策以及最新科技信息、供求信息、致富经验等。通过网络或印发小册子、信息咨询等多种途径,为农民提供实用的信息服务。

4.4 利用“汽车图书馆”,丰富高校图书馆服务形式

汽车图书馆又称为“流动图书馆”,主要为分区图书馆提供辅助服务,并把图书馆服务延伸到没有固定图书馆的新发展区和偏远地区。“汽车图书馆”可以作为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的一种有效途径,利用交通工具作为流动载体向社会传递信息资源,实现图书馆公益服务的全面覆盖。

“汽车图书馆”投入成本小、灵活性强、服务面广、效果明显,汽车开到哪里,图书馆的服务到哪里,不仅扩大了图书馆服务工作的覆盖面,而且缩短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5 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问题及对策

5.1 体制问题

制约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的根本原因是体制问题。我国图书馆系统的体制是依据行政隶属关系划分的。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分别隶属不同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高校图书馆无法从根本上承担起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责。

从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社会大繁荣大发展的角度来说,高校图书馆参与社会服务势在必行。要使从属于不同部门的分支机构联合起来,共同承担起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责,需要政府进行宏观协调,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使各机构能够在人员、设备、资金及文献资源等方面达成统一的共识。

5.2 观念问题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高校图书馆是仅为高校服务的机构。这种陈旧的观念是阻碍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重要因素。一方面,高校图书馆管理者和工作人员面向社会服务的意愿不强,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另一方面,社会公众对高校图书馆为高校服务的功能定位根深蒂固,没有把高校图书馆的资源看作是一种可供利用、共享的资源。

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加强宣传,调整自己的服务观念和管理策略,关心社会效应,重视服务的推广,带动广大公众积极参与。这样高校图书馆才能够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品牌效应,在不断完善社会服务的同时推销自己的知识产品。

5.3 服务能力问题

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暂不具备全面对社会公众开放的客观条件。由于近几年高校扩招,生均藏书量和图书阅览空间还不够丰富,如果对外开放,将会影响高校学生的资源享用。因此,在本校师生的文献保障尚不能完全满足的情况下,强调高校图书馆完全对社会开放是不太现实的。

高校图书馆应该在保证满足校内师生教学、科研工作需要的前提下向社会开放,在社会化服务进程中坚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灵活务实”的原则,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方式和内容。比如,分时间段面向社会开放,避开学生利用高峰期;先面向部分读者开放,逐步扩大读者范围;利用网络提供数字化服务,拓展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等等。随着国家资金投入不断增多,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能力将不断增强,服务形式也将更加丰富。

6 结语

图书馆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具有社会服务职能的高校图书馆是传承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理应在满足本校教学科研需要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推动全民阅读活动,传播先进文化,普惠全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深入研究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职能,使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并为社会服务,对实现公民基本文化权益和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韩淑芬.高校图书馆服务职业农民对策研究——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服务秦皇岛为例[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1):242-243.

[2]庞海珍.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现状分析与基本对策[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7-100.

[3]肖冬香.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农村建设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0(9):395-396.

[4]胡筱华.农业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农村建设问题探析[J].情报杂志,2010(29):218-220.

[5]何伟泉.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0(5):73-74.

[6]王姝,魏群义,沈敏.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模式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2010(17):74-77.

猜你喜欢
图书馆农村信息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图书馆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去图书馆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