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享

2012-02-15 13:42斌周
图书馆学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网络化资源共享馆藏

刘 斌周 兵

(1.辽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辽宁 辽阳 111000;2.烟台大学图书馆,山东 烟台 264005)

1 网络化是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关键

图书馆网络化程度标志着一个国家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水平。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与图书馆网络化有着密切联系,图书馆现代化必须建立在网络化的基础上,同时,也只有图书馆实现现代化,才能有效促进网络化的不断完善和扩展。文献资源共享是对文献收藏部门的整体而言,文献收藏不仅要有一个合理的布局,而且文献利用要着眼于全局,做到互相调剂、互通有无,“资源共享、信息互利”。

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它作为全球图书馆事业领域的一种共同奋斗目标,长期以来激励着众多的有心人执着探索与实践,尤其计算机自动化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被引入图书馆业务工作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事业便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迅速扩展到整个世界。衡量一个文献信息服务部门的服务能力,不仅凭借馆藏,而更多的则是以其信息资源可获知能力和可获得能力作为评估标准,通过许多非物质手段来满足信息用户的需要,在适应信息全球化、信息需要个性化发展的同时追求信息服务的高效率。

我国文献资源共建与共享事业在图书馆界的共同努力下,也已经有了长足进展,1994年起步的CER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建设和1999年启动的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是这项工作集体行动的重要标志。特别是CALIS提出的“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联合保障”方针,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建设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协作原则,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这两者基础上,1999年初全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协作会议又通过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惠,自愿参加”的协作框架模式,使协作有了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然而,由于馆藏基础条件、设备和技术力量以及地域因素的影响,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在资源共享与共建大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存在着极大的差别。在现代信息环境中,高校图书馆的图书、情报组织的网络化是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关键。只有改变自身的劣势地位,充分挖掘潜力,努力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以服务求生存、求发展,以有限的投入争取最大的产出效益,才能在资源共享的共同体中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

2 我国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的现状

我国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共享主要局限于合作编目和合作购书等低层次的项目上,高层次网上资源共享刚刚起步,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2.1 地区差异大,发展不平衡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有些地区图书馆已进行网络化建设并开展得很好,而有些地区的图书馆,由于经济落后、缺乏资金等原因,仍因循传统落后工作方式,至今尚在网络门外徘徊。图书馆网络化建设对它们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这些因素必然影响资源共享的发展。

2.2 文献加工过程中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问题

馆藏书目数据库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是文献信息资源共建的必备条件。然而,许多图书馆自选软件系统,强调各馆自动化系统的先进性,但忽视了这些应用软件在规范控制方面由于规定不同而导致的兼容性差异较大的问题,忽视了是否具备联网的条件以及数据应具备的统一标准和规范。而如果各馆之间文献资源不能实行有效衔接,就很难开展全国性、区域性、系统性的网络化书目信息服务,信息资源就得不到充分的共享。

2.3 缺乏全局观念,资源共享意识淡薄

这是实现资源共享的最大思想障碍。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仍然习惯于以馆藏多少作为评价图书馆的等级标准,满足于长期形成的封闭状态,没有把参与和支持资源共享当作自己应有的权利和义务。甚至有些大的图书馆对文献共享工作采取口头上赞同、实际上消极抵制的态度。另外,缺乏全局观念,没有处理好图书馆事业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读者个人需求和社会整体需求的关系。

2.4 缺乏权威的协作协调机构

由于我国图书馆的管理体制是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各类图书馆只强调自己的特点。相当多的图书馆仍处于封闭状态,不对社会开放。这样,造成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上分散并行,重复浪费,缺乏特色。另外,在法制上,没有形成文献资源共享的调控机制,不能以法律手段对各系统、各地区实现文献资源共享,发挥导向和制约作用。再加上文献资源共享涉及到利益分配,关系到资金、通讯、设备等方面的问题,因而需要通过社会各种力量,由图书文献工作者和资源享用者一起,在相互支援协作过程中共同建设。如果没有权威性的协作协调机构,没有法律保障,文献资源共享只能停留在理论上,难以成为现实。

2.5 社会问题

文献资源共享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面临的社会问题也不容忽视。对图书馆的领导和工作人员来说,既无外在压力又无内在动力。在开展文献信息交流、资源共享方面缺乏必要的奖惩制度与措施,从业人员即便不搞资源共享工作,对他们个人也没有什么损害,缺乏利益驱动机制的制约。这也在不同程度上阻碍资源共享工作的发展。

3 我国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的发展策略

3.1 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首先,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从战略高度重新认识文献资源共享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彻底铲除资源共享中的本位主义、保守主义、重藏轻用的观念,树立长远观念、全局观念、合作观念、开放观念、资源观念、创新观念和服务观念。其次,要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服务理念,每个图书情报部门都应把本馆藏书看作是整个图书情报系统藏书的一部分,把参与每项共享活动看作是对图书情报系统建设的贡献,树立图书馆的整体观念。

3.2 建立统一的管理体制,加强宏观调控

针对我国图书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状,要实现资源共享,须建立具有全国性、高效率、统一性的文献事业管理机构。这个机构要有充分的权威性,具有计划、协调、研究和开发以及教育、培训等诸方面的职能,拥有一定的人权、财权和统一调配文献资源权,由其组织开展联合采购、联合编目,还可以在数据库处理与加工、联合进行馆员培训和继续教育等方面进行协调。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还应建立网络资源控制中心,一方面从宏观上对网络建设布局实施调控;另一方面从微观上在网络内部建立明确的共享关系。

3.3 加强文献资源建设,推进网络化进程

文献资源是实现资源共享的物质基础,实现资源共享需要相对充足的文献资源。图书馆实现文献资源共享,在建立基础数据库的同时,还要注重建设文献资源共享网络,推进文献资源网络化进程。网络是文献资源共享的运作系统,只有将分散、多样的数据库统一起来,形成较为集中的信息网络,才能真正发挥文献资源共享的巨大作用。这就要求在搞好正常文献收集的同时,重点抓好地方及专业特色的文献收集,不仅使馆藏书目全部数字化,而且创造条件使馆藏特色文献也全部数字化。图书馆应开放各自的网络资源,促进网上资源的共建共享。

3.4 全面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工作

要实现文献资源共享,应当强化各图书馆馆藏书目数据库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是实现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先决条件,是进行资源共建和实现资源共享必不可少的环节。国际范围的资源共享必须通过国际标准来实行,全国范围的资源共享必须通过国家标准来实现。标准化工作主要体现在馆藏发展标准的确立、联合目录编制的规范化、数据库建设的标准化、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标准化以及质量管理、控制的标准化等方面。

3.5 大力加强地方文献收藏与整理

地方文献是记载和反映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及各个时期状况的信息载体,它承载着一个地区的发展脉络,是一个地区的客观缩影与文化底蕴的集中反映。正因为如此,地方文献有着资政、励志和存史的作用。一般人都认为,地方文献资源在馆藏体系中所占份额较少,因而工作强度和相应的投入容易分担和承受;地方文献资源一般为馆藏所独有,可以为大范围的资源共享建设提供支持和保证。但如果再进一步深入分析和研究,就会发现这种认识和理解并未接触到文献资源建设的实质内容,有一定的片面性,容易误导地方文献资源利用与整合,影响其正常进行。故此,基层图书馆加强地方文献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 刘彩虹,杨玉红.论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创新[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2(1).

[2] 李家清.我国文献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1).

[3] 张怀涛,黄健.网络环境下影响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的因素[J].图书与情报,2001(1).

[4] 李嘉琳.中外图书馆管理体制比较研究[J].图书与情报,2001(1).

[5] 金沛霖.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

[6] 田中雨.试析文献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图书馆学刊,2003(1).

[7] 姜纯.公共图书馆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的思考[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2(1).

[8] 吕俊生.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文献保障体系[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2).

[9] 刘嘉.论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J].图书情报工作,2001(5).

猜你喜欢
网络化资源共享馆藏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基于最优树的网络化作战装备体系结构优化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
基于HDS和CANopen多品牌PLC网络化控制实验平台搭建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