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大学图书馆 湖南吉首 416000)
西部地区图书馆、特别是基层图书馆由于受地方经济制约,缺乏足够的经济投入,数字资源馆藏一直是个薄弱的环节。但是近几年,国家实施的“文化共享工程”和“西部大开发”的政策,给西部地区图书馆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
我国图书馆公益性数字资源服务研究起步晚,但政府和国书馆界在数字图书馆建设、总分馆建设、服务网络建设等方面均有创新。2010年9月国务批准立项的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经过十年建设,数字资源总量达到480TB,省级图书馆已全部成为国家数字图书馆的分馆,作为西部第一家数字图书馆重庆数字图书馆应运而生,日登录人数达4500人次〔1〕。“县级数字图书馆数字推广计划”,使全国2940个县级图书馆成为国家数字图书馆的基层节点。目前全国已建成农家书屋近30万个,覆盖全国近半数行政村。文化部副部长杨志今2010年4月指出,县级数字图书馆的公益性数字资源服务已成为网络时代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2〕。
借助“数字图书馆”和“公共电子阅览室”两个工程,通过政府主导、体制改革,促进了西部地区图书馆公益性数字资源服务网络的全面展开。
西部地区图书馆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财力限制了数字资源的建设。如:贵州省公共图书馆全省只有15家图书馆完成MARC书目数据库建设,全省仅3家购买了数字资源〔3〕。
综合所有研究有关公益性数字资源服务的成果分析,制约公益性数字资源服务的因素主要有经费短缺、图书馆体制、知识产权保护、信息能力、社会化服务意识、科学管理等方面。吴自勤在论及公益性数字资源服务制约因素及对策时,认为图书馆开展公益性数字资源服务要在政府主导下才能很好地实现,进行体制改革,打破分级管理体制,建立总分馆体制等,政府通过政策的制定、经费划拔来保障数字资源服务体系的快速建立〔4〕;基层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普遍存在着“有规划无建设、有建设无管理、有设施无内容、有运营无监督”的“四有四无”现象〔5〕;学术界对拥有相对丰富数字资源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理论上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实践中由于受到制度、传统观念、服务区域等影响,公益性数字资源服务开展较少;知识产权保护和提供商经济利益的限制,局域网内IP验证加防火墙隔离的管理访问方式阻挡非法用户利用这些信息的同时,也阻挡了合法的不在馆读者〔6〕。
区域图书馆联盟正在逐步形成和发挥巨大作用,区域性数字图书馆是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又一新台阶,区域性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项目主要有建立全省传统馆藏的联合目录库,实行联合采购制度,共建特色资源数据库,数字资源整合、发布,建立数字资源建设标准体系。图书馆界学者对公益性数字资源服务研究主要体现在服务政策、服务网络、资源建设、体系构建四个方面〔7〕。如:柯平指出,文化共享工程要与国家数字图书馆并轨,共同搭建服务技术平台;贵州省图书馆刘梅就贵州省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提出开展公益性数字资源服务新模式;国家文化信息资源管理中心王芬林等人就图书馆公益性数字资源服务优惠政策从资源建设、资源传输、资源服务作了详细归纳〔8〕;东莞图书馆杜燕翔在镇、村(社区)图书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技术加管理的手段来构建数字资源社会服务网络,实现城市图书馆整体发展的总分馆运作管理机制的路子。
相对来讲城市图书馆发展要远远好于乡镇或农村图书馆的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乡镇图书馆发展相当缓慢,不能满足占人口70%-80%的农村人口的阅读需求。在公益性数字资源服务研究中,大多数学者研究的是城市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很少有学者专题研究农村数字资源服务。理论上多谈城市总分馆制,很少在地级市视域涉及县、乡镇、村寨数字资源服务,实践中只是发达城市或省级城市的公益性数字资源服务的保障机制创建,离全面普及地、县、乡镇、村寨数字资源服务还路途遥远。
长期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建制只到县一级,没有延伸到乡镇,导致乡镇图书馆发展缺乏制度保障。要改变乡镇图书馆发展缓慢的局面,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乡镇图书馆必须单独建制,从制度上确保乡镇图书馆快速发展,从而真正保障农民的阅读权益〔9〕。
调查高校图书馆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公益性数字资源服务实践,总结出成功经验和路子,探讨特殊地区的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合并的可行性。
调查研究农家书屋在西部地区的运营情况,将其建设成纸质文献和数字文献并重的服务点网络,通过“文化共享工程”的优惠政策,把农家书屋建设成集看书、读报、上网、查找信息、市场信息、农业技术培训等一体数字书屋。
进行实地调研,统一规划,研究部署地级图书馆集群化网络管理系统可行性,把西部地区图书馆建设成以地级馆为中心馆,县级馆为分馆,校、企、村等为延伸服务点的数字资源服务网络,把城市服务与农村服务并重。制定总分馆图书馆行业标准,规范管理制度。
研究公益性数字资源服务的具体实践,如数字资源建设实践和资源传输实践方面,加强政府主导下的公益性数字资源服务,因地制宜地采用电脑或电视机+机顶盒的IPTV模式,互联网模式,VPN模式进行资源传输,让每一个地方,每一个角落享受到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
西部地区图书馆公益性数字资源服务之所以落后,主要原因有领导层重视不够,藏书质量不高;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制度不健全,如我国乡镇图书馆国家没有建制,图书馆经费没有着落。服务方式单一,大多数西部地区图书馆沿袭传统的服务模式,以服务到馆读者为主要服务方式,读者阅读热情不高。笔者认为除了上述原因以外,政府主导、制度和资金保障是西部地区图书馆进行数字资源服务全面展开的关键所在。
(1)政府主导,推动图书馆集群建设
在国家对公共文化的重视下,目前全州有8个县市图书馆,47个乡镇文化站,470家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方面,已实现共享2230个村级基层网点,行政村全部建立了远程教育工作站〔10〕。笔者深入八县市图书馆实地调查,发现农家书屋、远程教育、基层网点相互之间不共享,存在着资源品种少,利用率低,开放时间没有保障,农户利用困难等诸多因素。在国家投入支持下相关工程建设虽然已取得初步成效,但由于后续运转资金没有保障,特别是乡、村一级,往往是建设起来后,就缺乏可持续性,因此政府全盘统筹辖区内的公共文化事业,使之发展更具可持续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由州政府统一规划,统筹协调,将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本地区文化事业考评中。在政策上,由州政府正式发文,明确在本地区各类型图书馆使用统一的数字资源发布和管理平台,明确在自治州各县市推行总分馆制,整合农家书屋、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党员现代远程教育中心、乡村图书室的资源,通过总馆设立“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中心”,并以政府文件使之形成制度。
(2)集中资金,建设星形的总分馆体系
建立以市立图书馆为总馆,县级图书馆为分馆,以区(乡、镇、街道)图书馆为站馆、村(社区)图书馆为室馆的多层总馆分馆制模式,通过汽车流动图书馆定期服务,形成星型结构分布式的网络架构服务体系。总分馆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在管理模式上,总馆是核心,分馆行政上隶属于总馆,按照市管县(站)、县管站、站管室模式进行逐级管理,业务上接受总馆的统一管理和指导。
针对西部地区特殊的地理劣势和先天性发展不足,在借鉴发达地区图书馆公益性数字资源服务的成功经验基础上,通过政策支持、引导,建设一种集多系统、多类型图书馆于一体的、有别于东部地区图书馆新型发展模式。在政策支持的资金集中办馆的情况下,开展保障数字资源持续性建设和常态化的社会服务研究,设立总分馆和服务点网络,做好西部地区特别是乡镇图书馆和农家书屋数字资源服务建设。
1.舒琳.重庆图书馆:要做西部的文化高地.中国文化报,2010-1-28(7)
2.庄建.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启动.光明日报,2010-12-16(3)
3.刘梅.贵州省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探索与实践 .中国出版,2010(16):64-66
4.吴自勤.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体系的构建.情报科学,2010(11):1643-1644
5.王凤娥.图书馆在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中的困境与变革.图书馆学刊,2009(8):27-29
6.孙秀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与利用的调查分析.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6)
7.裴雷,马费成.公共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开发利用对策.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6)
8.王芬林.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政策解析及对数字图书馆服务政策的思考.图书馆,2010(1):94-95
9.白珊珊,刘兹恒.政府在基层图书馆建设中的角色与责任.图书与情报,2010(4)
10.刘兹恒,朱荀.我国农村图书馆持续发展的可行措施——图书馆基金会.图书馆论坛,2009(6)
11.刘喜球.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构建初探——以湘西自治州为例.图书馆学研究,2011(12):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