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的陶刻装饰

2012-02-15 07:01严志军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2年12期
关键词:器皿紫砂陶陶刻

严志军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紫砂是中华陶瓷文化艺术的瑰宝,数百年来,宜兴紫砂以其温润的色泽、精湛的工艺、独特的装饰、雅致的品味而为众多文人、品茶人和收藏爱好者所钟爱。历朝历代文人在参与紫砂器皿制作的过程中,不仅将诗词书画、铭印雕刻等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引入紫砂装饰,而且将他们的生活品味、审美趣味和哲学感悟融入到器皿的创作之中,使精美的紫砂器富含了更多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在紫砂界,“字以壶传,壶随字贵”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岁月漫漫,光阴荏苒,今天,历代文人的紫砂铭刻和装饰,因其独特的文化艺术和收藏价值,而成为收藏家手中的瑰宝。

陶刻的存在分为只是依附于器皿而存在,以自己的表现为主体存在和与器皿同时存在。

依附于器皿而存在的陶刻,是一般性实用品的装饰,失去了器皿载体,其陶刻也就无任何独立的意义。这种情况大多存在于实用性的紫砂陶,如茶壶上。

与器皿同时存在的,就是俗话说的“字依壶传,壶随字贵”的情况,是器皿与陶刻相得益彰的工艺装饰。这种陶刻装饰往往与其载体互为存在,缺少了两个要素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能提升另一半的艺术魅力。

而以自己的表现为主体存在的,则是当代出现的陶联、陶板、壁挂、竹片、字屏等独立存在的品种形式。例如,在百寿瓶上,一面陶刻了一百个不同书体的“寿”字,在鸡蛋大小的水平壶上镌刻一卷有270个汉隶的《波罗蜜心经》;在挂盘,上用汉简陶刻,或用秦代封泥印、汉印篆刻的唐人诗句;在挂屏上选用多种泥色与各种不同书体,镌刻各不相同的绘画,等等。这些以观赏和陈设之用的作品,充分张扬了陶刻装饰的魅力。

总体上讲,陶刻应分三个层次评价:艺术层次、工艺装饰层次和一般商品性实用品装饰。从艺术层次上来看待紫砂陶刻装饰,就是书法绘画与陶刻的融合。这是自曼生壶问世以后的文人和艺人的有意识结合创造的形式,也是紫砂陶具有文人气的独特气质所在。正是这种洋溢着书卷味的形式,几百年来吸引了许多名艺术家如黄慎、郑板桥、吴昌硕、任伯年、于右任、黄宾虹、蔡元培、唐云等的积极参与,与紫砂艺人合作,创造出许多精品力作,推进了紫砂壶艺的繁荣。

紫砂壶上的铭刻,早期仅限于壶的底部,为壶艺家的落款。由于紫砂茗壶的社会影响,吸引书画金石家前来定制茶壶并亲自挥毫镌刻,才渐形成一种风尚,追求书法及镌刻趣味。陶刻位由壶底部移到肩腹及盖面等显见部位,特别是壶腹,是最大的装饰空间,可以让陶刻者获得更大的自由表达的天地,内容提升到文学性的高度,题诗吟咏纪事,用以言志寄情。

紫砂壶身的陶刻工艺,体现在与壶型相匹配的布局和陶刻的经营上,讲究不同字体的陶刻韵味,大小、高低、长短的安排,参差疏密、错落跌宕、匀称呼应等布局,营造出朴茂雄强,神韵道劲、情调怡人的艺术效果。对于陶刻装饰的艺术要求而论,不应只把书法、图画、金石、木刻、图案等图像在紫砂陶上简单地搬移再现,如果不加经营,或只以师传的稿本抄录摹写,按传统习惯布局画面,把壶或花盆之可饰面当做纸张施展技艺,忘记了不同的创作对象应各有各的深度和空间要求,不能求得施艺的载体和将要装饰的图案的统一,就不能算是一件成功的高水平陶刻艺术品,而只是一件工艺品。

[1]《中国茶壶大观》 李治元 台湾长春树书

[2]《中国工艺美术大词典》 吴山 江苏美术出版社

[3]《名壶集锦》 台湾钟文出版社

猜你喜欢
器皿紫砂陶陶刻
陶刻“汉韵对瓶”的创作及评析
紫砂陶刻“稚子垂纶瓶”的创作及评析
基于竹材料在当下日用器皿中的应用研究
简析陶刻作品《枫桥花瓶》的刀法特色
浅析紫砂陶的造型与审美表达
彝族器皿
陶刻作品《十八罗汉拜观世音》的造型意蕴
论紫砂陶刻的装饰与发展
开宗立派 重构传统——吴鸣紫砂陶艺历史价值之再认识
玉雕器皿价值低估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