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原料特性与紫砂作品的关系

2012-02-15 07:01:08杨尚坤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2年12期
关键词:紫泥可塑性泥料

杨尚坤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宜兴紫砂的原料是一种特有矿藏,其色泽丰富、质地独特、可塑性强,为紫砂作品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紫砂作品的创作意图,依傍着紫砂原料的特性来发挥与表现。

紫砂原料的材质具备了制陶工艺所必须的各种特性,为形成宜兴紫砂独特的制作工艺,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紫砂原料属沉积型陶土,以伊利石、高岭石为主,有良好的可塑性能。紫砂属性介乎于陶与瓷之间,其主要成分为:粘土、石英、赤铁矿、云母等,化学成份与紫砂器坯体配方接近,因此不作调配也可直接使用。紫砂泥大致分为紫泥、红泥与本山绿泥,其中又是以紫泥为主体原料。单种泥料,也具有理想的可塑性与致密度,充分满足了紫砂器各种形体的成型要求。各种紫砂泥料相互调配,使紫砂作品五彩斑斓,趣味横生。

由于紫砂原料材质有别于其它陶瓷原料,故而紫砂工艺有着独特的拍打成型法、镶身筒成型法与手捏成型法,当然也包括传统的拉坯成型法等。可以充分利用紫砂材料特性而进行各种创作与探索,这使得紫砂作品的设计与生存的空间不断的拓展延伸。所以紫砂行业越来越有活力,优秀作品层出不穷。

紫砂作品与许多艺术品一样,都以造型与材质的融合来表达创作的思想与意境。紫砂材质包含了不同的肌理与不同的色泽,形质各异的原料在各个作者手里有着不同的设计与妙用。紫砂颗粒的大小,会产生出的粗旷与细腻的质感,在设计、创作中利用泥料的不同特性,表现作者的艺术意境,以求达到天趣与艺趣的最佳交融。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紫砂艺人对各种原料的调配越来越成熟,采用渗合、调砂、铺砂、绞泥、镶嵌等特殊工艺方式,使紫砂作品产生奇特的粗细对比,明暗相交、刚柔并蓄,质朴与艳丽互存的壮观与繁荣景象。

紫砂原料中的紫泥可塑性较强、干燥收缩较小,适合用来制作各类较大的壶形。因其呈暗栗色,犹如古金铁,十分大气,尤其适宜制作仿古类的紫砂作品,如大型“东坡提梁”壶;再如清代邵大亨的名作“龙头一捆竹”壶,充分运用了紫泥较强的可塑性,将紫砂材质的特点和精湛的工艺技术结合得异常完美,宛若天成。被后人尊为楷模,其作品被后人奉为临摹学习的样本。

红泥也称朱泥,细腻柔滑,给人以清雅艳丽、吉祥富贵的韵味与象征。但红泥收缩率较大,一般只能用来设计中、小壶型作品,如明代名作“孟臣壶”,色泽艳丽、雅致可人,显示了紫砂原料与紫砂工艺的绝妙配合。

绿泥色泽靓丽,特别适用于做花货与装饰。如清代陈鸣远“蚕桑壶”的设计,就是充分利用绿泥的色泽:整体犹如一堆桑叶,桑枝为把,卷叶成流,泥色隐现,巧夺天工。

本山绿泥又称团泥,因其色泽淡雅,被吕尧臣大师设计成“熊猫壶”的壶体,并巧妙利用泥色相兼,用黑泥点缀出熊猫五官等部位,把憨态可掬的熊猫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令人爱不释手。

紫砂作品中最难成型的要数“绞泥”。要将烧成收缩率相近的各种不同泥料绞合在一起,否则极容易出现彼此连接处的瑕疵。但“绞泥”能形成变化莫测、形态飘逸的自然纹理,这是所有单色材料所不能媲美的。同时开创了紫砂壶设计的全新形式与个性风格。如吕尧臣大师设计的“玉屏移山”壶与“渔舟唱晚”壶等,都是紫砂绞泥的代表佳作。

展现紫砂作品材质美与形态美的统一,要求创作者熟练掌握各种紫砂泥料的特性,充分了解与运用紫砂原料的色泽与材质的巧妙变化,不断地研究与领悟紫砂原料的搭配与使用规律,才能在继承传统紫砂技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设计制作出更新、更好的作品。

猜你喜欢
紫泥可塑性泥料
甲基苯丙胺改变成瘾小鼠突触可塑性基因的甲基化修饰
内源性NO介导的Stargazin亚硝基化修饰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及机制
超声刺激小鼠伏隔核后c-Fos蛋白及结构可塑性改变的实验
浅谈紫砂壶手工成型中泥性的应用
紫砂泥料简析
浅谈紫泥“六瓜壶”的自然雅趣
江苏陶瓷(2018年2期)2018-05-14 12:07:27
试论宜兴紫砂泥
转GDNF基因的BMSCs移植对大鼠脑出血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泥料对陶瓷艺术的影响
基于ANSYS变温场的真空练泥机泥料挤出质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