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听一位朋友说起他在部队时做的一个小实验,觉得很有意味。那年朋友是部队里的卫生院,冬天他在藏区,大雪封山,断绝了一切和外界的联系。他们每日除了工作,就是望着雪山冰川发呆。有一天,无聊的他们突然争论起来,求证一片黄连素的苦,可以平衡多少葡萄糖的甜?争执不下,最后决定实地测查。
试验开始。他们用四分之一片没有包裹糖衣的黄连素碾成粉末,兑到125毫升的5%的葡萄糖水中。最先提出认为以该浓度就可消解黄连之苦的人,率先用舌头舔了舔已经变成黄色的液体。没想到她大口吐着唾沫,连连叫着。于是他们赶紧往里面兑糖。再拿起不少高浓度的糖就往黄水里倒后,又推举一个人来尝。这回试验者试完还是不停地咳嗽,咧着嘴巴吹着舌头说,太苦了,啥都别说了,兑糖吧。朋友说,那一天他们所见循环往复的场景就是,同事们不断地往小半瓶微黄的液体里兑着葡萄糖,然后伸出舌尖来舔,顷刻抽搐着脸,大叫“苦啊苦啊”……
朋友说:黄连是一味良药啊!只是千万不要人为地将黄连碾碎,再细细品尝,敝帚自珍地长久回味。太多的人,习惯珍藏苦难,甚至以此自傲和自虐。这种对苦难的持久迷恋和品尝,会毒化你的感官,会损伤你对美好生活的精细体察,还会让你歧视没有经受过苦难的人。这些就是苦难的副作用。苦的力量比甜的力量要强大得多。不要把黄连掰碎,不要让它丝丝入扣地嵌入我们的生活。
其实,许多时候生活并非那么苦楚,只是谁人为的把“黄连”给碾碎了,夸大了这苦难的味道。我们应该把这“黄连”一口吞下去,再或者裹上一层糖衣,只要你不是把它碾碎了,细细的尝,它也就不会如此淋漓尽致的影响你的生活。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我们改变不了吃“黄连”的事实,那至少我们掌握着吃“黄连”的方法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