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小敏 余晓华
(一凡陶瓷绘画工作室 景德镇 333000)
浅谈粉彩陶瓷的装饰与演变
The decoration and evolution of soft color ceramics
余小敏 余晓华
(一凡陶瓷绘画工作室 景德镇 333000)
粉彩艺术的出现,大约在17世纪中叶的清代康熙年间(1622—1720),主要产地在江西景德镇一带,《陶雅》指出的“粉彩云者,不专指红色而言,黄绿茄紫,亦皆有粉也”;“……若将粉质羼于它色釉汁之中,则为粉彩,且或较本质尤形娇艳……”这是粉彩名称的由来。粉彩瓷以粉润雅致,色彩柔和而闻名于世,是景德镇陶工对我国陶瓷事业的一项重大创造。
从历史上来看,在宋代,出现了在瓷皿釉上进行彩绘的“三彩”,明代景德镇出现了独创釉上的“明五彩”,丰富改变了景德镇陶瓷以单色釉和青花为主的装饰方法,丰富了陶瓷的装饰形式。至清代,景德镇不仅继承了“明五彩”的传统,而且有所发展,创造了釉上的兰色和翠色,形成了人民喜爱的“古彩”(硬彩)的装饰方法,而粉彩正是由“古彩”发展而来的,其中,又融合了明代景泰蓝以及来自欧洲的珐琅彩的工艺技术,成为独具一格的釉上彩绘新品种。至雍正年间,粉彩艺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传世作品中,可看到一些绘画精细的釉上粉彩,可以和宋人花鸟相媲美,其胎质致密细润,题材多为花鸟,釉彩淡雅,表现凸起,更多的吸收了中国绘画的表现技法,使艺术形象、生动、细致,《雅陶》中所赞“娇鲜夺目,工致常殊”。
从历史情况来看,明代的五彩(大明彩),以其色彩鲜明和装饰的华丽丰满而极盛一时,但因没有黑彩和蓝彩料,装饰骨架松散,风格粗放。入清以后,随着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这种装饰形式逐渐呈现出衰败的景象。康熙五彩继承了大明彩的所有料色、配制技术、彩绘方法,又发明了黑彩和蓝彩,装饰风格为之一变,线条刚劲细腻,写景状物准确生动,色彩对比强烈,富于装饰性。
一般来讲,清康熙五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五彩瓷,无论以色彩种类、绘制技艺和艺术质量,都是各朝无法比拟的。其特点是色彩鲜明艳丽,线条刚劲有力,画面以精致的人物和花鸟、图案为主,多数为单线平涂无立体感,色料恒久如新,与粉彩比较,无论色彩与用线,都显得硬挺,故文献又称“硬彩”。
在传统绘画装饰方面,粉彩的风格是和中国绘画的工笔和写意方法紧密相连的。如雍正时,花鸟似恽南田风格;乾隆时,受沈南、邹一桂、蒋南沙等影响;道光时,人物颇似改七芗的画风;光绪时,又借鉴慧安、吴友如、杨伯润等;珠山八友的刘雨岑晚年的作品,颇有任伯年的笔意。中国画的形式和艺术特点与粉彩的装饰是相互影响、渗透。如粉彩中的人物和花鸟画都与中国画的工笔重彩人物、花鸟类同,都是白描勾勒、皴擦点染、设色渲染、采用散点透视、不受时空局限,构图上注重章法、讲究空白、追求立意及诗书画印的巧妙结合等。中国书画在粉彩装饰中的运用,使粉彩瓷器装饰形式具有了强烈的文人气息。
但是任何一种装饰手法,都有其独特的美感,也有它的局限性。而彼时和此时,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审美取向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在陶瓷艺术创作中,就某一个画种而言,一成不变的全盘继承,就会造成这个画种的“老化”而导致衰竭。因此需要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新的艺术生命。
民国初期,一群老艺术家既熟练地掌握传统粉彩的工艺技巧和绘制技能,又有中国画的创作功底,二者的结合,使粉彩创作耳目一新,构图疏密得体,用笔兼工带写、活灵而又工谨,设色优雅。既保持了粉彩的基本特色,诗、书、画、印兼备,吸收了国画名家翰墨的养料,又大胆使用了刚刚传入的西洋色料(当时称“薄黄”、现代称“新彩”)中的玛瑙红、西洋红、光明红、红黄和艳黑等色,不仅省去了粉彩中玻璃白打底再洗染的工序,画面颜色更为丰富多彩。
当代有一大批功底扎实的艺术家在从事创作的同时,并没有忘记粉彩艺术的创新,他们走出画室,向大自然和社会生活撷取素材,向中国画、油画以及其他姐妹艺术吸取养料。艺术家们完全打破了时间空间的界限,越过了民族与国界的障碍,思想完全得到了解放,创作题材更加丰富多彩,表现形式更加的千变万化,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色,运用不同的艺术语言表达各自的审美理想。同时,又不断挖掘、改造和使用新材质、新绘画工具等。
“笔墨当随时代”,当代粉彩瓷绘艺术家在继承传统精华的基础上刻意创新,一面继承粉彩色彩丰富、粉润柔和、画工细致、娴熟流畅的传统技艺精华;一面又刻意强化作者艺术创作的主体意识、情感意境的表现。不断创新,使现代审美情趣与传统艺术相结合。力图突破传统粉彩瓷绘艺术纯用笔作画,器型相对单一,表现内容较为固定,构图传统相袭的表现形式。他们将视野扩大,与其他艺术形式相联系。在现代陶艺创作中,利用粉彩泼料法产生意想不到的肌理,和粗犷的写意青花相结合,与颜色釉相结合,再适当运用粉彩的点缀等等,使作品有了鲜明的时代特色,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如宁钢教授作品《荷韵》,器型比较现代,打破了传统粉彩瓷绘的常规造型,采用了适合画面的新颖时尚的器型;其次就是在技法和材质上的突破,使用了大量的颜色釉和泼、洒、甩等技巧,经过高温烧制来作为背景,再结合粉彩绘画然后低温烧制而成,多种技法的使用更是使得整个画面增添了视觉冲击力、丰富了画面效果。这在传统的粉彩作品中是见不到的;另外值得赞扬的就是画面内容和构图的一个创新,一改往日的老套,呈现出一种新的欣欣向荣的有现代特色的绘画气息,舍弃了传统的花纹边角,没有了工整细致的缠枝花等图案。这里表现的纯粹是现代艺术,融合了现代的艺术思想和观念,体现了现代人的审美取向。整个构图清新活泼,耳目一新。似杂乱而有序的小草,清新脱俗的荷花,休闲觅食的鹭鸟相互交错,更使整个画面看起来动中有静颇有情趣,自然的色点看似随意却充满了现代构成的感觉,使得现代装饰与粉彩紧密的结合起来。再如邹晓松教授的作品,器型看似传统实则微妙的结合了现代造型的特点,在技法和构图创新上更使得粉彩艺术跨上一个新的台阶。他打破了传统粉彩工整细腻,单一的表现技法,利用国画中的泼墨效果,把珠明料和大量的障脑油混合然后泼洒使其流动产生意想不到的肌理效果,再结合传统的粉彩绘画工艺,大面积的泼墨效果以成面,传统的勾线点染以成点线,具有了现代艺术的特征,使得画面松紧有节奏,粗细有对比,既保留了传统粉彩的粉润雅致细腻,又增添了新的绘画语言,从而提高了当代粉彩瓷绘艺术装饰的审美品位,丰富了其文化内涵。这是粉彩艺术的一大突破。
当代粉彩除了使用传统绘画装饰的笔与彩料外,还不断地对材质、技巧、造型等进行变革,尝试新的技法、新的方法、新的效果。表现在作品上便是借古今之式运以新意。有的借助其他陶瓷彩类工艺装饰、材质、材料与形式技法,有的采用乱笔、小刀以及其他工具材料,有的还在某一件绘画装饰纹饰的局部间以手指作画,为了效果而不拘一格,这些突破,是把粉彩的特性同其他绘画艺术装饰特点进行有机的结合,使得粉彩瓷绘艺术作品表现技法更加丰富起来,画面色彩开始亮起来,对比开始强烈起来,别有新意地创造了粉彩瓷画艺术的新天地,各种材料与技法的相融合使现代粉彩瓷绘艺术更有新意,更加吸引人。使得粉彩艺术的创新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另外一个重要的突破就是,历代的粉彩瓷绘装饰多具体描绘特定的历史、特定的人物,或以古典小说、神话传说、传奇故事、诗词中的人物为装饰题材内容,少有从生活中汲取营养,缺乏生活气息和时代感。而现代粉彩瓷画作品装饰题材内容从特定性向随意性发展。艺术家不用具体地表现某个年代、某个历史人物典故,代之以丰富的人物遐想寄托自己的情思。二来装饰内容的随意性使创作者可以随心所欲的表达自己的感情,自己的所见所闻,突破了民族性和地域性,完全改变了粉彩彩绘人物的传统装饰习俗,从而使创作者在艺术表现形式、作品意境、气韵格调大胆创新,走出一条新的粉彩之路来。这就要求艺术家一方面要从“小”走向“大”,即“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国古老传统的粉彩艺术要打破国际间的艺术门户,让世人都看到、欣赏到我们的优秀文化,从国内走向了国际;另一方面我们要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中看到更多更好的东西,要从“大”走向“小”,转变我们的观念,拓宽粉彩艺术发展的空间。粉彩艺术只是大海中的一滴水,是整个艺术中的一个小点,我们要把各种艺术门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以粉彩为一个基点作出更好的东西来。阿仙的粉彩人物雕塑,大胆的用真人做模特来灌注石膏,做造型,又借鉴粉彩的技装饰造型,让人意想不到,充满惊叹。
现代开放多元化的文化格局,使得当代的陶瓷艺术创作者们在艺术观念、创作思想和审美价值趋向方面发生变化,它促使粉彩创作在图案、材料、载体、技法、内容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演变,使整个粉彩的装饰风格焕然一新,成为活跃和促进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一个声势渐大、影响渐广的创作领域。研究和探寻粉彩艺术的装饰演变不仅可以继承传统艺术的精华更有利于粉彩艺术自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