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金宝 (天津市大港环保办 天津300270)
试论大港建设生态石化城市的对策与思考
田金宝 (天津市大港环保办 天津300270)
大港是国家级石油和发电的资源和能源基地。区域石油开发、石油化工、电力等几家大企业,能源消耗占全区总消耗量的95%,三废排放量占92.5%,是影响环境指标的主要因素。对大港建设生态石化城市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大港区 生态石化城市 三废
《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要把握好以下原则:“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走科学发展之路;坚持突出发展特色,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坚持推进改革开放,用改革开放促开发建设;坚持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坚持增强服务功能,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切实发挥土地对经济建设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新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与全面发展。”这既是对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也是我们建设生态型城市的重要指导思想。
大港区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指出:“到2011年,把大港初步建成以石油化工为主体,海洋化工与精细化工有机结合,各类产业竞相发展,技术领先的国家级环保型石化基地;服务功能强,开放程度高,生态优美,人民生活宽裕的现代化滨海宜居地区城区。”
生态石化城市是一个全新的城市建设模式。大力提倡建设生态型城市,既是顺应城市演变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城市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
大港作为石化工业基地,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也就失去了魅力和活力,创建生态城市是大港在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区和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后的又一个更高的目标。发展建立生态型城市,有利于大港高起点涉入世界绿色科技先进领域,提升城市的整体素质和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力。城市作为区域经济活动的中心,同时也是各种矛盾的焦点。城市的发展往往引发人口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城市发展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反映。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关系协调与和谐的生态型城市,可以有效解决这些矛盾。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城市居民对生活的追求将从数量型转为质量型、从物质型转为精神型、从户内型转为户外型,生态型城市成为群众的生活需求。
生态城市由社会、经济和环境3个系统构成,是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交互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
生态城市建设要以循环经济为重要手段,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即经济发展“生态化”,重在质量发展,而不仅仅是数量的增长。从生态理念合理配置资源,下游企业是以上游企业的生产废料为原料,建立不同层次的循环链接。如果整个城市都按照循环经济原理设计和运作,每个企业都能按照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来管理,整个区域和城市就能实现生产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好,环境效益最佳。
环境保护模范城区是生态城市的“初级阶段”,它不仅具备较好的基础设施和环境质量,而且建立了一套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这是建立生态城市的“地基”。生态城市需有完备的城市基础设施,使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协调融合;需有较高的区域环境质量,能够保证居民在优美适宜的环境中健康舒适的生活。
生态城市的教育、科技、文化、道德、法律都将“生态化”。树立市民生态道德信念,加强生态文化道德教育,改善人们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提高公民生态意识,使保护环境和自然系统、建设生态型城市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大港在城市建设中,面临的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还十分繁重,必须引起极大重视。
促进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既是政府追求的目标,更是政府的职能。大港坚持“发展为要,环保为先”的工作思路,强化政府在城市发展、资源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社会职能。一是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加强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统筹协调区厂有关部门,从强化城市整体功能和区域自然生态状况出发,注重区域整体性,科学制定城市建设规划、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及相关的方针、政策,在宏观规划和政策调控下,创新土地利用和规划管理方式,发挥对土地收购、整理、置换的功能,加快区域内土地资源的整理,确保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现代制造业发展的需要,形成共同目标和责任,做好合理分工,密切合作,建立各方面自我约束的有效机制,实现区域内协调发展。二是建立环境保护基金,开拓直接融资方式,形成投资主体多样化和投资格局多元化。除出污染物者为投资主体外,以财政投入为引导,通过社会集资、个人投资、无偿捐赠等筹措资金,也可以明确每个公民的义务,支持环境保护基础建设,同时积极争取国际合作支持。探讨以直接融资方式进入资本市场筹措资金,有计划地引导社会闲散资金投入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产业投资资金,发展基础产业。政府负责资金投入工作的指导和协调(例如采用BOT、集合信托等方式筹集资金)。三是建立以法律、技术、管理、行为规范为基础的保障体系。结合本区具体情况,制定有利于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有关政策;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加强执法机构的能力建设;加大环保投入,搞好重点污染源的在线监测,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总量;加快建设一批环保设施,建立环境质量体系公开制度;鼓励公众舆论参与并监督环境保护工作,坚决查处环保违法行为。全面贯彻落实经济建设、城市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坚持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产业政策、城市规划等宏观重大经济社会行为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建立环境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制度;加大科技投入,推进科技进步。四是坚持落实一个发展理念,建设生态石化基地的定位和目标必须坚持发展为要,环保为先的理念,强化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建设投入机制。搞好生态区的建设。坚持在发展中优先考虑环境影响,优先节约环境资源。坚决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落实环保一票否决制。严格执行节能降耗、污染物减排目标责任制,最大限度地降低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建立完善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健全节能环保工作的实绩考评机制和问责制。加大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实施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加快建立低投入、低能耗,高效益、高回报的经济增长模式,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环境基础设施是影响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制约环境与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不能“先建设,后治理”,必须树立环境保护基础设施适度超前发展的决策思路,保证基础设施建设的适当优先投资,协调转化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在城市建设中加强生态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防治,要重视城市防灾减灾、雨排、污排和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河道环境整治、卫生设施和园林绿化等配套设施工程的建设。结合区域特点,确定防污、环保的重点,从资金上、人力上、技术上确保相应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对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要统一规划,以引导投资方向和提高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管理和经营管理,根据“谁保护谁受益,谁利用谁付费”的原则,尽可能实行商业化经营,有偿使用,以污生财、以财治污,形成环境基础设施运作、收益的良性循环。
大港是国家级石油和发电的资源和能源基地。区域石油开发、石油化工、电力等几家大企业,能源消耗占全区总消耗量的95%,三废排放量占92.5%,是影响环境指标的主要原因。规划建设中的滨海化工区,石化产业是区域经济的主体,更是大港区的资源优势,特别是百万吨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建设,将使石化主体产业迎来新一轮的发展热潮,也为石化下游产业和相关配套产业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因此更应加强区厂融合与协作。加快建立一体化发展机制,确立和落实“理念融合、产业对接、双向服务、共同发展”的思路,建立起区厂之间产业依托、建设依靠、发展依存、命运依赖、互利双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资源优势上共享,在产业发展上延伸,在项目建设上共建,形成区企一体的发展格局。要以滨海化工区建设为契机,把石化下游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一项大战略来抓,延伸产业链条,形成集群化优势。以节能、低耗、减污为目标,由末端治理为主向污染预防为主转变。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实施生产全过程和总量控制,污染集中控制与分散治理相结合,以技术、管理为手段,通过对生产全过程的排污审计,加强工业污染的防治。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控制在可能的“最低”程度上,是建设石化生态城市、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以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尽可能不用或少用对环境有害的原材料和能源,从源头堵截资源的浪费;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对造成原材料和能源浪费或污染排放过大的生产工艺与设备进行更新或改造;加强储运管理和生产组织管理,减少物料的流失和跑、冒、滴、漏事故,避免环境危害;以3R原则构建生态石化园区,初步形成“三圈”循环经济体系;对必须排放的污染物进行综合利用,对因技术条件限制而无法开展再利用的少量废弃物进行低费用、高能效的处理和处置。
园林绿化对城市环境及城市风貌的调整具有良好的支持功能。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大港建成区已具有较好的绿色基础,园林绿化颇具规模,已形成点、线、面向结合的格局。然而,大港园林绿化仍面临着极其艰巨的任务,如:因淡水缺乏、土壤盐碱带来绿化植物成活率低、植物种类单调的问题;沿河绿化差;老居民区绿地率偏低而改造困难又较大,“面”上绿化环节薄弱;城区周边绿化建设缓慢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加剧了城区园林绿化系统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直接影响了城市大环境的绿化,需要下功夫认真研究加以解决。大港园林绿化应坚持因地制宜、经济的原则,恰当选用本地乡土植物,合理引进能在大港正常生长的外地植物,绿化植物应以树为主,应将抗旱、耐贫瘠、抗污吸污、抗病虫害、耐盐碱等作为植物选择标准;坚持大环境绿化观念,以绿化“带、片、网”将三片组团式带状分布的城区有机结合,城区郊野绿化形成一个整体,提高园林绿化对城区生态环境的调节作用;坚持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原则,合理利用各种植被类型、群落结构、生态特征,造景、造园,绿化、美化、净化环境,创造大港的园林绿化特色,充分发挥园林绿化的综合功能。
区域的产业结构与其资源结构和环境容量相匹配。针对本区油、气资源逐渐减少的情况,应在充分开发利用本区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基础上,逐渐将产业重点从石油、天然气的开发转向石油化工业,因地制宜发展接续和替代产业。围绕石化产业,积极吸引高水平的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项目和研发中心、地区总部、运营中心、采购物流中心等优质项目。避免低层次、同质化的竞争,积极向产业链的高端,价值链的高额利润空间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严格项目准入,提高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和环保投资指数,从注重政策吸引向优化服务环境转变,从注重规模数量向质量效益转变,从注重单体项目向培育产业链转变,鼓励引进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好,环保指标优,财政贡献多的项目。实现招商向择优选商的转变。对那些高耗水、高耗能、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坚决实行关停并转。在招商引资中必须把环保审查放在第一位,凡是污染严重的项目,无论经济效益多好也应坚决放弃。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用先进实用技术加快农业及其他资源的开发、加工。
节约资源意味着对资源的保护和环境污染的减少,意味着今后更大的发展空间及城市更长的寿命。
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的方针,在城市建设、生产、流通、消费等各项活动中,努力做到节地、节水、节能、节材,减少资源的占有与消耗,大幅度提高资源、能源和原材料的利用率。特别是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有效缓解水资源的危机,已成为摆在全区人民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人是城市建设的主体,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能否实现协调发展,其基础在于广大群众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环保意识的提高,特别是各级领导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开展各种形式的可持续发展知识和环保宣传、教育、培训,组织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增进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自觉性和参与程度;培养造就一支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干部队伍,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融入各级领导管理决策和各部门的工作计划、规划中;大力提倡清洁生产、适度消费、勤俭节约、节能降耗、合理开发利用各种资源,引导广大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相应的道德观念,改变传统的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思维方式。
“生态型城市”关系到大港发展的切身利益,与人人有关,人人有益,行行有关,行行有责,既关系到大港的今天,更关系到大港的未来。如果我们今天不去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和资源,明天就会饱尝环境破坏、资源枯竭之痛!■
[1]大港区地方史之编修委员会.大港区志[M].天津:天津社科院出版社,2005.
[2]天津市大港区环保局2010年排污企业排污总量汇总[Z].
2012-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