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宁宁 (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 山西太谷030801)
加强水土保持 保护生态环境
田宁宁 (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 山西太谷030801)
水土保持对于有效调节小气候,净化空气,防风固沙,保护水土资源,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和改善生态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介绍了我国水土保持的现状,分析了水土流失在破坏土地资源,降低土壤肥力等方面造成的危害,强调加强水土保持是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实现水土资源永续利用的重要基础、条件和保障。
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枯竭就意味着生命的灭绝,就会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隐患。[1]土是万物之本,土壤是世代相传的,是人类所不能出让的生存条件和再生条件。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最基本、最必要的基础,是农业和农业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制约因素,是社会和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资源。没有水和土,农业和人类就失去存在的条件。
长期以来党和国家把水土保持工作作为我国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这足以证明它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工程和一项宏伟的事业。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互为依托、密不可分、相得益彰。它是生态环境建设和维护生态平衡的基础,是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主要途径。水土保持能保护和培育水土资源,减少水旱灾害,它可有效调节地表径流和区域小气候,净化空气,防风固沙,减少沙尘暴等恶劣天气的发生。
水土保持的目的是改善人居环境,保障生物群落所依赖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以及保护水土植被资源永续利用。保持水土资源和土地的生产潜力,是农业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出路。水土保持可促进生态环境和农村经济朝着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正确认识和把握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对于改善人民生活,提高土地质量,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以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
土壤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巨大财富,目前全世界97%的粮食生产仍依赖于土壤。中国作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约有1/3的国土面积存在着水土流失问题。[2]每年土壤流失占世界总量的1/12,每年陆地入海泥沙占世界入海泥沙总量的1/2。建国以来,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不断扩大,而且分布的范围越来越广,尤其是水蚀面积由20世纪50年代的116万km2扩大到1996年的182.6万km2,而且侵蚀类型多,危害十分严重,建国以来共治理78万km2,待治理的达113万km2。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耕地减少,土地沙化,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剧各类灾害发生,导致贫穷和环境恶化,[3]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世界著名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43万km2,占土地总面积的67.2%,每年流进黄河的泥沙16亿t,年平均侵蚀模数2 371.2 t/km2,流失严重程度为世界之罕见。[4]近年来,随着城市开发建设的加快,城市水土流失问题也愈演愈烈。20世纪80年代全国因森林砍伐、开荒、公路铁路建设使水土流失面积又增加了1.5万km2,在1990年之后,情况虽有所好转,但也不下1万km2。我国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上游,长江流域多数山丘地区坡度陡、雨量大、土层薄,极易流失。黄土高原地区,大部分陡坡地仍在继续耕种。据调查山西省有25%以上的坡地66.67万hm2仍在耕种,全省年均向黄河输送泥沙3.66亿t。陕西省有25%以上的坡地42万hm2,也在耕种,年均向黄河输送泥沙4亿t以上。[5]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37%,严重的水土流失平均每年使土壤流失量达50亿t。
水土流失严重破坏土地资源和地面完整,使其支离破碎,沟壑纵横,自然降水也不能被充分利用,导致土地退化,水源涵养能力和肥力降低,土壤沙化理化结构变坏,土地日益瘠薄,有效养分迅速减少,质地变粗,通气性变差,土壤蓄水保墒能力衰减,粮食产量低而且极不稳定,甚者绝产。土地生产力随着侵蚀程度的加快而降低,生产条件严重恶化,致使水源减少。
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粮田植被、草场遭到严重破坏,森林蓄积量聚减,地面覆盖率降低,径流改变方向,生态环境失调,遇到暴雨后,洪水肆虐,极易形成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造成山洪涝等自然灾害,导致下游江河湖库泥沙淤积,加重洪涝灾害,致使当地农业生产条件严重损坏,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影响,群众的生活环境质量明显降低。
水土流失不仅破坏土壤本身,而且使土壤退化,草场沙化,生态环境失调,阻碍植被的恢复,直接影响了水资源的再分配。随着植被的破坏,截留降水、涵蓄水源、滞缓径流的功能便失去,使地表径流大幅增多,地下径流逐渐减少,由于二者之间的水量平衡关系被打破,造成土壤储水库容降低,形成土壤水分和作物需水量之间的关系改变,旱灾次数不仅增多,而且频率加快。
由于表层土壤裸露,形成大量的泥沙下泄,而地表径流流入水库、江河,造成了下游河道淤积加重,沟渠江河河床抬高,水位随之上涨,水库蓄洪、防洪的能力被削弱,致使洪水渲泄不畅,水利工程的效益因此而降低,水库的使用寿命迅速减少。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水污染严重,江、河、湖、库淤积,增大了江河泛滥的威胁。[6]一旦发生暴雨时,雨水来不及下渗,陡涨陡落,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将遭受严重损失。
加大保护现有植被的力度,严禁毁林毁草开荒,努力增加植被覆盖率和光能利用率,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制定相关保护政策,减少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调整产业结构,有效调节地表径流和区域小气候,防风固沙,降低风速,减少沙尘来源,提高环境质量,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涵养水源。建设优质高效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系统,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促使整个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保障生物群落所依赖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不可替代的基础资源。[7]没有水和土,就没有农业和人类。水土保持是实现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举措,是农业最根本的物质基础,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
肥沃的土地是人类永久的财富,防治土壤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长期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要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发挥土地的生产潜力,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科学的综合治理,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水土资源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水土保持有利于保障农业稳产高产,增加植被、地表林草覆盖率和增强土壤有机质抗蚀力,涵养水源,构筑生态修复,发展生态农业,调节小气候,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的增收,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基础条件。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自然基础,是生活质量提高的必要条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使城市资源得以可持续发展,它可减少城市水土资源的污染,改善其环境,保护城市的绿化、美化和生物多样性,能调节城市气候,净化城市空气,优化生存条件。这些伴随着城市水土保持的开展而进行的各项工作,最终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无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和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的供给和保障。而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是人类保护环境和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手段,它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前提和基础。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将会在更多的领域里紧密配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结出丰硕成果。■
[1]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发展战略研究丛刊27土壤侵蚀:世界经济的隐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5.
[2]陈雷.中国的水土保持[J].中国水土保持,2002(7):4-6.
[3]方若岭,黄元.水土保持与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21-25.
[4]陈群香.中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现状与对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J].水土保持通报,2000(3):1-4.
[5]张为明.1999年中国环境统计[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1-3.
[6]陈丽萍.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7):159.
[7]彭珂珊.浅析我国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优化中的作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3,24(1):92-97.
2012-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