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铁路局
(太原铁路局,山西 太原 030013)
2011 年,太原铁路局按照铁道部党组关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转换经营机制,推进铁路科学发展”的决策部署,紧密结合铁路局实际,在规划建设与运量持续高位增长相适应的货运设施、提高铁路局的货运集运能力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2011 年,太原铁路局货物发送量完成5.4 亿 t,同比增运 4029 万 t,增长 8.1%,大秦线运量再次突破 4 亿 t 大关,达到 4.4 亿 t。
针对太原铁路局货源充足、装备先进、流向集中的运输特点,按照集疏运战略,加强装车源头集运设施建设,形成了规模化、高效化、网络化的大格局。
太原铁路局将北同蒲线、宁岢线和云岗、平朔支线规划为大秦线集运通道,将太中银和石太线规划为中部区域集运通道,将侯西、介西和南同蒲线规划为侯月线集运通道。针对煤炭货源西移的发展趋势,在既有大秦线源头 16 条2万吨级、46 条万吨级重载装车专用线的基础上,加强与地方政府沟通协调,围绕各地区环保标准和经济发展策略,加快重载专用线建设,做到一次规划、一次投产、一次见效、成熟一个建设一个。2011 年,在北同蒲、宁岢等线路新增了8条万吨级以上专用线,年装车能力累增 3000 万 t。
太原铁路局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发展与企业双赢关系,将年运量达到 100万 t 以上,每天装车1列以上的万吨级、2 万吨级专用线,以及每天装车2列以上的 5000 吨级专用线作为基本接轨条件和优先发展对象,积极鼓励企业扩大装车规模。2011年共完成在建专用线 12 条,其中万吨级5条、5000 吨级7条;共改造升级现有装车设备专用线 47条,2 万 t 列车和 5500 t 列车装车时间分别控制在 2 h和 2.5 h以内。目前,太原铁路局 5000 吨级以上专用线开通总数达到 174 条,较 2010 年增加 29 条,发送量占到大秦、侯月线运量的 80% 以上。
太原铁路局以路企直通模式为前提,按照智能化快速装载、大容量货源仓储、规模化作业方式要求,优化专用线接轨设计方案,万吨级以上装车点建为环形装车线,其他装车点建为贯通式装车线,做到整列装卸。专用线设备标准与站场行车设备必须相符合,具备直接发车条件,真正实现运输作业各环节的无缝衔接。
太原铁路局结合南同蒲线电气化改造,投资4.3 亿元对具备直进直出的 30 条专用线进行电气化改造,其中11条已实现了直通运输;先后取消和整合口泉、稷山、圣佛站等 10 条原有规模较小、作业效率低、装车线路短的专用线。
太原铁路局紧紧抓住太中银、晋豫鲁铁路通道、准朔铁路等新线建设机遇,全面参与、重点控股,在 35 个大型装车站规划建设 81 条专用线,年增运量达 2.4 亿 t。2011年在太中银线规划建设清徐、交城、文水、汾阳、吴城、柳林南6处大型集运站,2011年3月1日和11月2日分别开通了清徐专用线和文水货场线,交城、柳林南集运站已开工建设,其他集运站也已开展了前期工作。同时,按照由“站到站”向“门到门”转变,太原铁路局分级规划建设了11个物流中心。目前已有7个站段、15 个车站、25 个营业点开展了“门到门”运输服务,增收 5375万元。
在太原铁路局货运量连年高位增长、通道能力日趋饱和、增量空间越来越小的情况下,太原铁路局坚决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以点线能力匹配为攻关课题,逐线实地写实,逐层座谈交流,深度分析运能受限地段实际现状,反复研究扩能方案,确定实施了 36 项时间短、投入小、产出大的“短平快”项目。北部以大秦线为中心,重抓支线与正线集运能力配套建设。宁岢、岢瓦线增设了4个会让站、延长了5个车站的到发线有效长,通道能力由目前 2300万 t/ 年提升至 6000万 t/年,增幅高达160%,实现了年运量翻番目标。中部以畅通集运通道为核心,提升枢纽解编能力,对正线和专用线同步实施改造。太中银线开通后,对榆次枢纽实施一系列改造,在作业量增加 30% 的情况下,保持了高效畅通。对石太线4个站场和阳煤集团寿阳地区既有专用线同步实施改造,每日停留列车能力增加8对,区间通道能力提高 15%,专用线实现了直通运输。南部以缓解需求旺盛和运能紧张矛盾为切入点,在南同蒲线重载通道新建四站,每日区间通过能力由9对/d 提高至 22 对/d。在山西省“低保煤”运输中,20天内向山西省内惟一的一个没有煤炭产能的运城市输送了33万 t 的低保煤,受到了山西省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太原铁路局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少投入,显著提升了集运基础设施水平,不仅解决了阶段性、短时间内的运能紧张问题,更为太原铁路局集运能力快速扩充奠定了坚实基础。
太原铁路局在装车源头和通道能力不断改善的同时,太原铁路局上下瞄准效率大做文章,全方位挖潜提效,确保运输数量和质量指标的同步提升。
太原铁路局以大秦线和侯月线为中心,积极组织增开重载列车,太原铁路局2万 t 和 5000 t 列车开行分别同比增加 13 列和 12 列,增幅达 26% 和 24%,列车平均牵引重量提升了 5.2%,相当于增加通道输送能力 4200万 t。特别是大秦线列车追踪间隔控制在13~16 min,重车运行时间同比压缩 21.4%,极大地提高了列车运行质量。
2011 年太原铁路局共开展 10 次设备集中整治,全部由运输部门总牵头、总协调,每次根据施工特点和影响范围,创造性地制订实施分段施工、区间停车等施工期间行车组织办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运输的影响。集中修期间,大秦线在每日封锁时间长达 240 min、运能下降 20%的情况下,日均运量完成 97.3 万 t,而且较计划方案节约了 15 个天窗点,相当于增加通道能力 450 万 t。
太原铁路局充分利用路港、路企合署办公协调平台,根据市场变化、设备检修、场存能力、在港船舶等情况,动态调整装车菜单,优化进港煤种结构,提前预告到港车次,安排卸车计划,压缩卸车时间。在4个港口煤炭接卸量同比增长 12.4%的情况下,始终保持了港口存煤在合理吨位运行。
太原铁路局加大对站段运输总收入、货收率等指标的考核比重,并把年度综合评定兑现改为季度考核兑现、年度总评奖罚,形成动态激励,实现由“看结果”向“控过程”转变。在太原铁路局 11 个车务站段间增设了车号识别系统,实现对站段周转时间的全过程考核,促进各单位、各系统形成合力和整体运输效率提升。
2011 年,太原铁路局围绕扩充能力、提高效率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与铁道部党组要求仍有差距,与其他铁路局相比仍有不足。为此,结合当前运输形势,太原铁路局将进一步强化重载集运各环节的紧密结合,实现集运设施与点线配套能力的同步改造、同步提升,全力保持货运高增长态势。具体体现在2个“加快”、3 个“用足”。
太原铁路局紧紧抓住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后产能释放的有利契机,加强与铁道部和相关企业沟通联系,加快晋鲁豫通道和准朔铁路等新线 81 条专用线建设,积极协调企业新建和改造重载专用线,2012 年内计划在北同蒲线、宁岢线、平朔支线、云支线和南同蒲线等货源充足区域,新建秦家庄站忻州鑫宇等7条万吨级专用线、大营站忻州华贸等3条 5000 吨级专用线,改造3条一次性装车不足 30车货位的专用线,全力确保货运持续增量的良好发展态势。
太原铁路局以既有通道和装卸车作业量较大区域为重点,继续深入调研管内“短平快”改造项目。目前,太原铁路局已确定扩能改造项目 13 个,并由铁路局主要领导每周组织相关处室、站段和施工单位召开专题推进会,通报施工进度,商讨问题,研究措施。2012 年5月底前完成宁武、东港、曹妃甸西、曲沃、端氏和太焦线新建四站等7项站改工程,2012 年内完成朔州—宁武、原平—太原北、曹妃甸北—曹妃甸西自动闭塞改造和东港—聂庄段复线等6项通道扩能改造工程,进一步提升南北区域车流交换和港口通道能力。
太原铁路局北区以大秦线为重点,大力推行装卸站间“点对点”运输模式,在列车运行线条数不增、C80车辆不增的情况下,加强湖东二场2万 t、1.5万t 列车开行组织,日均分别达到 64 列和8列以上,可快速扩充通道运力1000 万 t。南区以侯月线为重点,积极组织企业开发日照港方向货源车流,加大 5000 t 重载列车开行对数,实施跨编组站直达运输模式,实现 2012 年侯月线太原铁路局年运量1 亿 t 目标。
太原铁路局加大京包线沙岭子、三家店、养三等基础车流装车组织,郭磊庄口交出重车列数由现在的日均 18 列增加至 22 列,可增加年运力 500 万 t;将京原线原平—灵丘段列车牵引重量由现在的4050 t 增加到 4500 t,可增加年运力 200 万 t;加强太原北、榆次、侯马北枢纽中转作业组织,用满既有枢纽中转能力,实现赛鱼、嘉峰2个分界口车流大出大入,力争实现增量 1000万 t 的目标。
太原铁路局做到与港方生产信息实时交换,随时掌握价格波动、接卸设备故障、到港船舶及各煤种垛位场存等情况,充分发挥铁路运输协调优势,引导煤矿、港口在各生产环节保持协作统一,进一步提高煤炭产运销链条运转效率。太原铁路局注重优化煤炭转港结构,组织日发运1万 t 以上的大型煤种经柳村南和东港转运;其他中小型煤种进入曹妃甸西、秦皇岛东或京唐港,实现港口卸车、场存利用、装船效率最大化。同时,坚持进港煤炭菜单装车制度,由港方根据场地存储、船舶装运情况编制次日装车菜单,保持煤炭调入、调出持续稳定。
2012 年,太原铁路局以深入推进转变铁路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核心,举全局之力、集全局之智,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真抓实干,拼搏奉献,确保完成 2012 年各项运输任务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