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腥黑穗病的发生及防治对策

2012-02-14 11:23王海旺
天津农林科技 2012年4期
关键词:侵染孢子病菌

王海旺

(天津市植保植检站,天津 300061)

小麦腥黑穗病是我国小麦重要病害之一,也是天津市补充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内容之一。此病不仅使小麦减产,而且能使麦粒及面粉的品质降低,影响食用。

小麦腥黑穗病目前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在华北、华东及西南等部分冬麦区和东北、西北及内蒙春麦区发生较重,但就每个发生省、市、区而言,还局限少数麦田发生。新中国成立之前,天津市南郊区(即现天津市津南区)灰堆一带就有小麦腥黑穗病发生的记载。1955年天津市小麦腥黑穗病发病率一般为20%~30%左右,受害严重。1963年宝坻县(即现天津市宝坻区)小麦发生黑穗病4 666.67 hm2,占全区播种面积的70%左右。当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主要推广使用温汤浸种和赛力散拌种的方法进行防治,效果较好,降低了小麦腥黑穗病的危害。1977年后,尝试使用五氯硝基苯拌种进行防治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小麦腥黑穗病在普查中很难被发现,1988年,天津市一科研单位从保加利亚引进23个小麦品种,经检测带有小麦腥黑穗病菌。根据植物检疫有关规定,天津市植保植检站将全部种子给予没收并销毁。20世纪80年代末期,天津市植保植检站多次组织有害生物疫情普查再未发现小麦腥黑穗病。但是,由于近年随着小麦频繁调种、农机跨区作业,以及不经检疫擅自到腥黑穗病疫区引种和放松防治等多种原因,导致小麦腥黑穗病随种子传入天津市,2008年和2010年在天津市武清区东蒲洼镇和曹子里镇先后发现66.67 hm2小麦腥黑穗病。由于武清区是天津市主要小麦产地和种子繁育基地之一,当地农业部门控制了疫情扩散。为了防止该病进一步蔓延危害,造成更大的损失,近几年一直将小麦腥黑穗病作为小麦检疫和监测的主要内容之一。

1 危害特点

小麦腥黑穗病[Tilletia caries(DC)Tul(网腥),Tilletia foetida(Wajjr)Liro(光腥)]是严重危害小麦生产的真菌性病害。小麦腥黑穗病又因病原冬孢子的壁表有无网纹分为光腥黑穗病和网腥黑穗病。小麦腥黑粉菌含有毒素,小麦内混有菌瘿,面粉被病菌所污染,品质变劣。病菌孢子因含有毒物质三甲胺,使面粉不能食用。人食用混有病菌孢子的面粉过多,可引起泻血、吐血,直至死亡;吸入孢子过多,会出现呼吸器官过敏症。麦粒内或麦麸中混入的菌瘿或孢子含量过大,常引起家畜中毒,如含量超过0.6%,即可引起严重中毒现象。该病在全国各麦区均有发生,小麦因腥黑穗病危害曾经每年损失很大。因为该病危害大,且主要靠种子传播,所以被列入天津市检疫性有害生物。

2 发生特点

小麦腥黑穗病,俗称黑疸、乌麦及腥乌麦等,网腥黑穗病在我国南北麦区均有发生,主要危害小麦和黑麦;光腥黑穗病以北方麦区较多,且仅危害小麦。

3 发病症状

两种腥黑穗病的症状并无区别。小麦腥黑穗病主要在穗部表现症状。病株一般较健株稍矮,分蘖增多,病穗短直,颜色较健穗深,初为灰绿色,后变为灰黄色;颖壳略向外张开,颖片略开裂,露出部分的病粒(称菌瘿),初为暗绿色,后变为灰黑色,用手挤压后,易破裂,内有黑色粉末(即病菌的厚垣孢子)。菌瘿因含有挥发性三甲胺,有鱼腥气味,所以称“腥黑穗病”。

4 发生规律

小麦腥黑穗病是幼苗侵染型病害,小麦幼苗出土以前的土壤环境条件与病害的发生发展关系极为密切,其中土壤温度对发病的影响极为重要。腥黑穗病菌侵染麦苗的最低温度5℃,最高20℃,最适宜温度为9~12℃,土温较低一方面有利于病菌侵染,另一方面由于麦苗出土较慢,又增加了病菌侵染机会。因此,冬小麦迟播或春小麦早播对病菌侵染有利,往往发病较重。土壤湿度对该病发生也有直接影响。腥黑穗病菌孢子萌发需要水分,也需要氧气。土壤太干燥时由于水分不足,限制了孢子发芽;土壤太湿,由于氧气不够,也不利于孢子萌发,一般土壤持水量在40%以下,对孢子萌发侵染较为有利。因此,小麦播种时土壤温度为9~12℃、湿度为20%~22%时,病菌的侵染力最高。播种较深,不利于麦苗出土,增加病菌侵染机会,病害则加重发生。

5 侵染循环

小麦腥黑穗病以厚垣孢子附着在种子外表或混入粪肥、土壤中越冬或越夏。当小麦播种后发芽时,厚垣孢子也随即萌发,厚垣孢子先产生先菌丝,其顶端产生8~16个线形的担孢子。由性别不同的担孢子在先菌丝上呈“H”状结合,然后萌发为教习的双核侵染丝。侵染丝从麦芽鞘侵入麦苗并到达生长点,后以菌丝体形态随小麦而生长发育,到第二年春季再向上侵入幼穗,侵入子房,破坏花器,抽穗时在麦粒内形成菌瘿即病原菌的厚垣孢子,呈黑粉状。病原菌可随种子远距离传播,也可在麦衣、麦秸等病残体、粪肥以及土壤中存活。

6 传播途径

种子带菌和粪肥带菌是病害传播的主要途径,其次也可通过土壤传染。近年来,随农业机械化收割跨区作业的广泛开展,也为小麦腥黑穗病的传播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而机械收获小麦时遗留下的麦茬、麦秆及麦糠,更有利于病原菌附着于植物残体而得以积累保存。腥黑穗病厚垣孢子随田间种子发芽而萌发,并从芽鞘侵入麦苗到达生长点,到孕穗期侵入子房,破坏花器,抽穗时在麦粒内形成菌瘿。形成系统侵染到灌浆期才表现出明显症状,所以小麦一经侵染,则很难治愈。

7 防治对策

7.1 加强检疫

小麦腥黑穗病是天津市以及北京、安徽、河南、山东及黑龙江等省市的补充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内容之一,植物检疫机构应加强检疫工作,防止此病害随种子或商品粮传入天津市或调出。

7.2 使用无病菌种子和包衣种子

应选无病害的种子田块留种;播种的种子要在精选后严格进行消毒;田间管理时及时拔除病株;严禁在病区自行留种和串换麦种;禁止从病区引种。

7.3 农业防治

7.3.1 调整播种期

春麦不宜过早播种,冬麦不宜过迟播种,且播种不宜过深。播种时施用硫酸铵等速效化肥做种肥,可促进幼苗早出土,减少侵染机会。冬麦提倡在秋季播种时,基施长效碳酸氢铵一次,可满足整个生长季节需要,减少发病。

7.3.2 使用腐熟有机肥

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对带菌粪肥加入油粕(豆饼、花生饼及芝麻饼等)或青草保持湿润,腐熟一个月后再施到地里。

7.3.3 合理轮作倒茬

小麦腥黑穗病发生区应实行与油菜、大豆、马铃薯、红薯、烟草、蔬菜及苜蓿等非禾本科作物轮作的措施减轻危害。

7.4 土壤药剂处理

重病田应采取药剂拌种加土壤处理双管齐下的办法。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3)kg/667 m2;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1.5) kg/667 m2;或40%五氯硝基苯 1.5 kg/667 m2,兑细干土45~50 kg,搅拌均匀后制成毒土,随肥均匀撒入地表,然后耕翻播种。

7.5 药剂拌种

药剂拌种是预防和控制小麦腥黑穗病蔓延的一种简便、经济、有效、省工及省时的好方法,防治效果十分明显。

常年发病较重地区用2%立克秀拌种剂(10~15)g/667 m2,加少量水调成糊状液体与10 kg麦种混匀,晾干后播种。也可用种子重量0.15%~0.2%的20%三唑酮(粉锈宁)、0.1%~0.15%的15%三唑醇(百坦、羟锈宁)、0.2%的40%福美双、0.2%的40%拌种双、0.2%的50%多菌灵、0.2%的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及0.2%~0.3%的20%萎锈灵等药剂拌种和闷种,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8 收割前后防治

6月上、中旬,小麦腥黑穗病发生症状十分明显。发现零星发生田块,可拔除病株,加以集中烧毁;轻发病田,要剪除病穗烧毁,并单收单打,烧毁病麦秸和病麦糠等一切病残体;病株率20%以上的地块,应将小麦割下,集中焚烧或深埋处理;对重发田块应收割堆放集中烧毁,采取全田彻底销毁的措施。食用时将病麦通过水漂法将病粒捞出后,进行深埋处理。

猜你喜欢
侵染孢子病菌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花生黄曲霉侵染力
大白菜苗期根肿病抗性快速鉴定方法
小病菌影响鸦片战争
冬天用围巾包住口鼻为什么不好
病菌的克星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23例临床分析
Trouble in Disneyland
制作孢子印
无所不在的小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