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刚
中国古代,富豪大多两种出身:一是贪官;二是靠经营智慧而成巨富的商人。贪官大都没好下场,比如杨国忠、严嵩、王振、魏忠贤、和珅等。然而,那些靠勤劳、智慧發家的巨贾们,结局却各不相同:有的寿终正寝,美名千古,有的结局和贪官一样悲惨,究竟是啥原因造成巨贾们如此分野的结局呢?
被誉为“中国古代十大富豪”之首的子贡,是孔门的得意门生。《史记》中载“累十九年三致金,财聚巨万”,为孔子弟子中首富。最后子贡死于齐国,享年六十四岁,在当时已算高寿。死后至唐开元二十七年被追封为“黎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黎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端木子”,美名千古传。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但子贡却成功地跳出了这个窠臼,其秘诀就是一个字——“谦”。
当时,子贡在学问、政绩、理财经商等方面的表现有目共睹,甚至超过了他的老师孔子。一次,鲁国大夫孙武公开在朝廷说:“子贡贤于仲尼”。但子贡说:“我的那点学问本领,好比矮墙里面的房屋,谁都能看得见,而孔子的学问本领,好比宗庙景观,不得其门而入不得见,何况能寻得其门的又很少。”不仅如此,孔子病危时,子贡未赶回,觉得对不起老师,别人守墓三年离去,当时已成首富的子贡却为老师守墓六年。
明初首富沈万三发迹后,飘飘然炫富,常常在自家豪宅里宴请达官贵人,除了山珍海味和醇酒美人外,还拥有三班女乐,观看的人济济一堂。仅为华屋担任守卫、打更巡逻的更夫等,就多达六十几人,每晚还供应点心酒肴,一个晚上要吃掉十瓮酒和三十盘红烧蹄膀。
一次,朱元璋准备犒赏三军,沈万三闻讯后主动找到朱元璋,要求代出赏钱。朱元璋说:“朕有军百万,汝能遍及之乎?”哪知沈万三竟豪气冲天:“愿每军犒金一两!”朱元璋听后大吃一惊,怒曰:“匹夫犒天子军,乱民也,宜诛!”后来幸亏马皇后劝谏,沈万三才捡回一条命,但财产全部充公,自己被发配云南并客死异乡。
由此,“谦受益、满招损”,在子贡和沈万三这两位超级富豪迥异的命运结局中得到完美印证。
然而,决定富豪不同命运的还不仅如此,从范蠡、伍秉鉴和吕不韦、胡雪岩等富可敌国的巨贾身上,我们还可以看到,选择“激流勇退”、“远离政治”,还是“既要红顶,又要钱财”的“政治投机”,竟成了他们命运分野的密码!
范蠡,后人尊称“商圣”。他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辅佐越国勾践灭吴,功成名就之后,他毅然放弃高官厚禄,选择激流勇退成了一介平民,三次经商成巨富,从不染指政治,自号陶朱公,乃我国儒商之鼻祖。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伍秉鉴是康熙年间世界首富,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统计了一千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五十人,有六名中国人入选,伍秉鉴就是其中之一。
伍家在珠江边的豪宅,据说可与《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媲美。但伍秉鉴也遭遇了一生中最大的危机。从史料上看,伍家一直坚持与外国做茶叶等正经生意,力避卷入政治旋涡,但人算不如天算,一些伍秉鉴担保的外国商人为谋暴利,竟私自夹带鸦片。朝廷查获他和这些商人的关系后,准备拿他开刀,危急之际,冤屈不已的伍秉鉴没有辩解,他选择了隐忍。《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下令行商偿还三百万银元的外商债务,伍秉鉴主动承担了一百万银元。据伍秉鉴估算,伍家总共损失不下二百万两白银。但他的“自救”之举,使他得以抽身政治旋涡,最后混了个自然死。
【原载2012年5月22日《潮州日报·百花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