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言止于善治

2012-02-11 11:32郑戈
领导文萃 2012年16期
关键词:传言谣言官员

郑戈

传言是指未经证实的民间传闻,处于真假莫辩、是非难明的混沌状态。由于传言往往起于事件亲历者或其周围的人,所以它往往是新闻的线索和来源。顺着其枝蔓爬梳下去,往往能够刨出真相。难怪法国学者让-诺埃尔·卡普费雷将他关于传言的书取名为《谣言:世界最古老的传媒》。

中国古代的政治家们已经意识到传言的信息价值,并将采集和分析传言的工作制度化,比如周代的“采风谣”和汉代的“举谣言”。片面听信民间谣言而撤换地方官员,当然不符合程序正义原则,却体现了重视草民而轻贱官吏的民本思想。

官员掌握着公共资源,行使着公共权力,享有远胜于平民的信息优势,以及事后再造现场、毁灭证据的能力。

如果要求平民必须掌握了确凿证据之后才能检举揭发官员,否则便构成诽谤、诬告,其直接后果便是百姓噤若寒蝉,对官员的枉法行为不敢置评。对传言的宽容程度,体现了一个社会对民权的重视程度。对官员“名誉”的过分保护,就是对人民表达自由的过度限制。

在网络时代,本来分散的、易被遗忘的以及地方化的传言变得易汇总、传播广、可储存以及可搜索。正如霍华德·瑞恩格德在《消息灵通的乌合之众》中所言,“數十亿民众上网所带来的赋权效果也有其阴暗面,那就是监视效应……我们以前担心老大哥,即政府,而现在更需要担心的显然是我们的邻居,或地铁上的陌生人”。

在此意义上讲,对网络谣言的适当控制似乎是有必要的。但这种控制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比如新浪微博对未经证实而可能具有社会危害性的传言进行加密的技术。尤其是当传言涉及公权力行使者的不法行为时,由政府动用国家强制力来惩罚“造谣、传谣者”,反而容易使一般民众相信其真实性,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在谣诼横行的当下,我们应当反思的是:为什么很多官方媒体越来越不被信任,而微博传言却成为许多中国网民主要的消息来源?我们的政府有太多的秘密,而官方媒体成为掩饰和保守这些秘密的机器,这恐怕是主要原因。如果政府的运作真正实现了透明和公开,宪法赋予人民的公共监督权也落到实处,微博谣言等自然也就没有了市场。

传言除了包含对事实的或然性陈述,还包含议论和评价。民间的风评很难被官方完全控制和屏蔽。对某些谣言及其制造者的打压,反而会激发民众的心理反弹,使本来很快会烟消云散的东西沉淀下来,加深民众对官方举措的不满和不信任。对谣言的最有效还击,是政府的公信力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对事实真相的官方表述。这种公信力只有在健全的法治环境中才能产生和巩固。(摘自《新世纪周刊》)

猜你喜欢
传言谣言官员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让传言变福音
当谣言不攻自破之时
喂,110吗?地铁上有人在作妖
谣言
谣言大揭秘
官员在线
官员在线
官员在线
着火谜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