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癔症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急救护理

2012-02-10 05:26
天津护理 2012年5期
关键词:癔症针刺症状

王 乔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 300150)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官能症。患者多具有易受暗示、喜夸张、感情用事和以自我为中心等性格特点,常由于精神因素和不良暗示引起发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躯体和精神方面的症状,易反复发作,为一种功能性疾病。我院急诊科 2010年6月至2011年3月共诊治癔症患者42例,运用中西医结合急救和护理,患者全部症状缓解,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42例,男15例,女27例,年龄17~50岁。其中癔病性痉挛发作17例,伴有精神症状;情感暴发10例;癔病性瘫痪5例;发作性呼吸困难5例;癔病木僵5例。

2 治疗及转归

2.1 一般急救治疗 一经确诊,42例患者均给予吸氧、安定肌肉注射或静脉推注镇静,静脉点滴带颜色药物“苦碟子”、“参麦注射液”等,补充能量及心理暗示,疏导劝慰及善意的关心同情等方法处理,22例患者均在2 h以内症状缓解。

2.2 中医疗法 针刺穴位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解除抑制状态,使其恢复到正常的生理机能水平[1]。42例患者中20例患者采用心理暗示和药物治疗不能控制,采用针刺均于4 h内症状缓解。10例情感爆发者针刺人中、内关、合谷、涌泉穴,患者情绪均趋于稳定;5例癔症性瘫痪患者和4例癔症性痉挛患者给予针刺上肢合谷、曲池,下肢太冲、阳陵泉、环跳,患肢功能恢复正常。1例发作性呼吸困难患者针刺人中,呼吸趋于平稳。

3 护理

3.1 一般急救护理 给予吸氧,生命体征监测,建立静脉通路并遵医嘱给药,躁动患者加床挡注意患者的安全。

3.2 心理护理 患者多由急剧的精神刺激急性入院,心理活动复杂,主要表现为恐惧不安,担心病情加重,或认为是不治之症。医护人员和蔼可亲的态度,精湛娴熟的技术,热情耐心的询问,科学的讲解医学知识,使患者正确认识到自己所患癔症是完全能够治愈的,明白自己之所以患上此病是由于自己存在某些性格弱点及封建迷信思想。让患者感到医护人员可信可敬,从而获得安全感。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同时尽可能减少随员,做好患者家属、同事等人的思想工作,向他们介绍本病的特点,解除对疾病的顾虑,改变他们不正确的态度,尤其在患者发病时,避免周围人过分关心紧张而造成的不良气氛而引起的消极效应。由于患者具有高度暗示性的特点,应充分利用暗示这一手段。1例52岁女性患者与邻居发生争执后,上肢不自主抖动,经检查诊断为癔症,遵医嘱予以5%的葡萄糖加苦碟子40 mL静脉滴注,告知“药物已经用上了,很快就会起效,抖动会很快控制”,因势利导,结合患者自身情况予以劝慰,保持室内安静,1 h后症状消失。假借药物暗示治疗,侧重于语言暗示心理疏导,情绪调节,能满足患者缓解心理困扰的需求,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减少癔症的复发率,达到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2]。

3.3 过度通气的护理 5例发作性呼吸困难患者,病情发作时快速呼吸,肺通气过度,造成呼吸性碱中毒,表现为胸闷,面色苍白,肢体麻木,呼吸困难,心悸,大汗等症状。运用冥想训练调整呼吸,嘱患者全身放松,均匀呼吸,提醒患者用鼻呼吸,气体由鼻腔吸入,再由鼻腔呼出,同时从1数到10,再由10数回1,如此反复,既能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少紧张的情绪,又能减少二氧化碳的呼出。4例症状得到改善,呼吸趋于稳定,肢体放松,肢体麻木减轻,另外1例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予以针刺疗法后症状缓解。

3.4 针刺疗法的护理 20例患者采用心理暗示和药物治疗不能控制,采用针刺均得到良好的效果。针刺时严格按无菌技术进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针刺时避开皮肤瘢痕、感染、溃疡、肿瘤部位。在针刺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全身状态有无不良反应。留针时间10~20min。出针时用左手持无菌干棉球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持针柄轻微捻针,缓缓退至皮下,然后迅速拔出。出针后清点针数防止遗漏,嘱患者休息片刻后再活动。

3.5 健康教育

3.5.1 定向阶段 从患者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进行开放式沟通,引导患者宣泄各种心理感受,耐心倾听,以正性语言给以劝慰,缩短医患距离。通过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综合评估患者的个人发展史、个性特征、社会环境状况、心理需求、情绪状态、各种症状、对于文化的态度、应激反应能力、治疗依从性和社会支持程度。找出非理性思维,确定教育方案。

3.5.2 认可阶段 随着患者对医务人员的熟悉和接受,沟通可涉及病情内容。使患者认识到自己的角色所属,达到对疾病的认同。进一步帮助患者和家属了解癔症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的重要性,分析各种症状的发生原因、性质和表现形式,引导患者把病情好转与服药联系起来,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3.5.3 深入阶段 针对患者特异的非理性思维,就有关亚文化、迷信暗示与癔症的发病因素,对患者和家属进行讲解和答疑,鼓励患者正视发病基础,性格缺陷,改善环境和人际关系,在自我领悟中逐步将病态心理状态转化为生理心理状态,指导家属处理和减少应激的技巧。

3.5.4 导向阶段 当患者情绪行为及认知进一步改善,指出患者能力的潜力,回顾治疗期间的收获,指导患者进行情绪的自我调适,制定对付和减少未来应激的实际策略。

4 小结

癔症患者的临床征象多种多样,颇为复杂,既有心理、精神异常和类似神经症的各种症状,又有内脏机能失调和植物神经机能障碍的症状,其发病常与患者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因素有关。单纯使用精神药物仍无法控制病情,常可引起锥体外系症状、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及药物依赖性。因此,合理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注重心理护理,加强健康教育,增强患者的自我抗病能力,积极配合精神治疗,可达到较好的效果。

〔1〕陆萍.针灸配合心理诱导治疗癔症性失语2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26(2):106-107

〔2〕高志国.针药暗示治疗癔症临床分析[J].中医学报,2010,25(5):994-995

猜你喜欢
癔症针刺症状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茄子主要病虫害识别与为害症状
针药并用治疗癔症性失声验案1则
一场聚会引发的癔症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
职院学生癔症性晕厥临床处理
大学生癔症急性发作时的护理及复发的预防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