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技与人才、资本、市场相结合中关村五年取得“三大突破”

2012-02-10 00:33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
中国科技产业 2012年9期
关键词:特区中关村科技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

五年来,中关村持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先行先试,概括起来就是“十件大事”、“三大突破”。“十件大事”:一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中关村的“1+6”系列先行先试新政策;二是率先建设中关村人才特区;三是建立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部市会商工作机制;四是与国家部委联合开展中关村现代服务业试点;五是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和新技术新产品政府采购促进工作试点;六是启动建设中关村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七是加快建设中关村科学城和未来科技城;八是率先建立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资金统筹机制;九是重组设立中关村发展集团。十是建设中关村示范区展示中心。

在以“十件大事”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下,示范区创新发展取得了“三大突破”:一是中关村对首都经济发展贡献率取得新突破;二是中关村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取得新突破;三是中关村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取得新突破。

2011年,示范区企业实现总收入超过1.96万亿元,占全国高新区的1/7,企业缴纳税收925.8亿元,增加值3062.6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9.1%,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23.7%,今年上半年示范区总收入达到1.02万亿元,同比增速超过25%,对首都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提升。

科技与人才相结合——率先建设中关村人才特区

2011年3月,中组部等15个中央部委和北京市共同出台支持中关村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组建人才特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实施13项特殊政策。积极探索以“特殊政策、特殊机制、特事特办”的方式建设人才特区,构建灵活开放的体制机制,培育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聚集地。人才特区建设为中关村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为北京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全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积累了新鲜经验。

北京市注重发挥中关村人才特区位处首都的资源环境优势,把握人才发展规律,运用“知、寻、引、用”工作方法,大力引进以海外高层次人才为代表的特需人才。总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实施重点工程聚才。认真落实中央“千人计划”,深入实施“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大力吸引和延揽拔尖领军人才。这些高层次人才分布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与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创新创业。不少海外归国人才已经取得了重要成果,入选“千人计划”和“海聚工程”的美国耶鲁大学终身冠名教授、国家作物分子设计中心首席科学家邓兴旺,研发“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成功攻关核心技术,预计成果产业化后将形成近千万元的收入规模。同样入选了“千人计划”和“海聚工程”的蔡蔚创办了精进电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带领以海外归国人才为主体的团队,研发出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的高性能电机,填补了中国的一项技术空白,目前该技术已经实现产业化。

二是广开工作渠道引才。北京市海外学人工作联席会组建代表团赴德国、澳大利亚等宣传人才特区、推介引才政策,在海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借助赴海外延揽人才的契机,成立人才联络处,目前,已经有驻硅谷、华盛顿、伦敦、多伦多、东京等7个海外人才联络机构,为留学人员回国发展提供政策咨询和具体服务,延伸了引才工作触角。依托人才联络处,北京市在海外首批聘请10名学术造诣深厚、社会影响较大的高端人才担任市政府“海外人才工作顾问”,根植、联系和引领海外留学人员,向人才特区源源不断地推荐和输送拔尖领军人才。在注重“走出去”的同时,也注重“请进来”。北京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牵头,策划举办了“2011年北京海外人才交流大会”、京港人才合作等专题活动,邀请了近千名海外华人社团组织负责人、留学人员到中关村考察创新创业环境,全年有70多个合作项目在人才特区落地。

三是依托重大专项用才。注重发挥人才特区重大科技专项和产业项目密集的优势,充分用足用好人才资源。比如,北京市牵头实施的“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即国家02号重大科技专项,聚集了29名入选“千人计划”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数量约占全国同领域入选人数的64%。高端人才带领团队,攻关核心技术,完成65纳米成套产品工艺整体研发并进入批量生产,使中国集成电路的制造水平首次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准。为增强人才协同创新的优势,人才特区推动组织创新,扶持物联网联盟、生物技术联盟等产业联盟发展,支持他们参与或承担国家和北京市重大科技专项,依靠企业的技术资源,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比如,入选“千人计划”的神州细胞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谢良志、创毅视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辉等高层次人才,引领不同领域的产业技术联盟发展,通过攻关科研项目,创制技术标准,抢占产业价值链条的高端。

四是创建良好环境育才。北京市积极在人才特区培育创新文化,弘扬“北京精神”,营造适合人才成就事业的“软环境”。积极推进高校与企业人才互动、企业职称评审改革等试点,初步建立了各类领军人才培训体系。比如,联想集团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走进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讲授专业知识、传授创业技能,实现了人才之间“教学相长”。一大批中青年创新型科技人才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成长,比如,中星微电子国家重点实验室鼓励年轻的科研人员勇攀高峰,配合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制定了国家《安全防范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要求》(SVAC国家标准)并颁布实施,得到中央主要领导同志的首肯。为加快培养一批创业领军人才,人才特区举办了“中关村企业家培训班”等一系列品牌活动,整合优质的教育培训资源,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思想碰撞、学习交流的平台,支持人才用足用好各项政策,抓实建强人才团队,发展壮大创业企业。

2011年,人才特区通过各类专项计划引进海内外人才4962人,新增海外高层次人才436人。目前,北京地区共引进“千人计划”入选专家629人,约80%在中关村;301人入选了北京市“海聚工程”,约70%在中关村。中关村企业集聚各类人才115万名,其中,拥有博士学历的人才1.3万名,硕士学历人才12.8万名。一大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创业团队不断涌现,人才聚集效益进一步增强,依靠人才智力优势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趋势向好。

科技与资本相结合——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创造中关村科技金融新模式

近日,9个国家部委和北京市政府联合印发《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意见》,明确了中关村在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体系的中心地位。中关村在促进金融和科技融合、利用多种金融手段缓解企业融资难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科技与金融的结合积累了丰富的示范经验,成为了打造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领跑者、领航舰。

中关村通过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创造中关村科技金融新模式。

中关村展示中心浓缩中关村千项成果

一是初步形成了“一个基础、六项机制、十条渠道”的中关村投融资模式。“一个基础”是指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基础,以信用促融资,以融资促发展。“十条渠道”包括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境内外上市、代办股份转让、担保融资、企业债券和信托计划、并购重组、信用贷款、信用保险和贸易融资、小额贷款。在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的同时,探索建立了技术与资本高效对接的六项机制:一是信用激励机制,二是风险补偿机制,三是以股权投资为核心的投保贷联动的机制,四是银、政、企多方合作机制,五是分阶段连续支持机制,六是市场选择聚焦重点机制。

二是借助资本市场力推企业做强做大。一方面,中关村率先开展代办股份报价转让系统试点,试点工作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为统一监管下的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建设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中关村代办系统挂牌参与试点企业总数超过200家,已备案和挂牌企业134家。代办系统已逐步成为非上市股份公司股权顺畅流转的平台、创投与股权私募基金的聚集中心、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资源的“孵化器”和“蓄水池”。

另一方面,以创业板为核心,支持企业境内外上市,上市企业数量实现重大突破。近年来,中关村一直将促进企业改制上市作为投融资促进工作的重点,建立了“培育一批、改制一批、辅导一批、送审一批、上市一批”的企业上市培育工作体系。截至目前,中关村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达到223家,其中境内144家,境外79家。境内上市公司中,主板市场51家,中小板市场32家,创业板市场61家,形成创业板了“中关村板块”。上市公司群体的不断壮大,极大的激发了企业改制上市的积极性,促进了创业投资在中关村的发展,提升了中关村的投资价值。

科技与市场相结合——需求拉动创新,支持企业开拓市场

中关村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需求拉动创新,构建多层次的自主创新支持系统,创造性地探索出需求拉动创新模式,通过“有形的手”把最先进的科技成果推向市场,对被帮扶的创新型企业“扶上马,送一程”,使其更加快速、健康、持续地发展,有力推动了企业持续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同时推动区域创新不断发展,带动整个区域经济不断走向一个新的形态。

一是加大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推广工作力度为企业创造市场。积极争取北京市政府在中关村启动相关试点工作,北京市通过首购、订购、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示范、推广应用等方式和手段,推进市、区相关部门应用中关村自主创新产品。使中关村的一大批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进入地铁、机场、水处理等城市运行的关键环节,让不少自主创新型企业因此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二是支持自主创新企业承接重大工程。支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先后运用于奥运场馆建设与服务保障措施、世博会建设和服务项目,以及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青藏铁路、三峡工程、西气东输等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自主创新企业参与国家重大建设项目,起到用技术换市场、以应用推动创新的作用。例如支持水晶石承接重大工程。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数字卷轴、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镇馆之宝”动态版《清明上河图》,再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绚丽的“伦敦碗”,来自中关村的数字图像服务供应商“水晶石”,呈现了一个又一个的视觉盛宴,展示了中国企业的科技实力。

猜你喜欢
特区中关村科技
我的梦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科技助我来看云
DC炫特区
科技在线
深圳:特区医改的苦辣酸甜
科技在线
陈云不赞成发行特区货币
科技在线
图数解说中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