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救援队抗灾体适能的调查报告——及对初中生抗灾体适能培养的建议

2012-02-03 07:49冯海成
中国应急救援 2012年1期
关键词:抗灾防灾减灾

冯海成 冯 翰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国民的灾害意识还相当薄弱,防灾减灾教育较为落后。2006年, 国际减灾日的主题为“减灾始于学校”,设立这一主题,是因为“防灾减灾教育文化”的培养要始于青少年。学校是可以集中进行灾害知识学习和防灾技能培训的场所[1]。5.12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地震之后,各学科在防灾、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等方面展开了全方位的研究,作为一个对体育教育有着强烈兴趣的中学生,通过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调查研究,提出在学校中可施行抗灾体适应性培养方面的一些建议。

一、调查报告

1. 调查对象、内容和方式

调查对象是:本次调查对象为中国地震局国际救援队参加过5·12汶川、玉树大地震救援的60名官兵,其中副教授或副高级职称的有14.8%,讲师或中级职称的占14.8%,助教或初级职称的占70.4%。

调查内容是:

(1)抗灾体适能的概念;

(2)初中生抗灾体适能所包含的内容;

(3)初中生抗灾体适能的影响因素。

调查方式是: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相结合。

访谈的专家有:

(1)王志秋,中国地震局应急救援司救援处处长、国际减灾委灾害评估组专家、技术组组长。

(2)贾群林,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培训处处长。

(3)王念法,胡锦涛总书记亲自颁发的抗震救灾英雄等。

(4)洪炳星,教授,防灾科技学院体育部主任。

(5)宋淑珍,教授,防灾科技学院体育部副主任。

2. 统计结果

为了调查内容的需要,结合专家的建议,我设计了以下调查问卷见表1。本次调查发放问卷60份,回收问卷60份,回收率100%。然后,对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

3. 统计结果分析

3.1 对于“抗灾体适能”的概念,有73.3%(44人)的认为可以定义为“在应对偶然的灾害发生时所必需的保持行动能力和进行自救与救他的能力[3]。”

3.2 从表2的统计结果可以得到:抗灾体适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如图1(各取前三项)。

表1 问卷调查内容

表2 问卷统计结果

图1

图2

对于上述调查的结果进一步分析,加上查阅的大量资料,得出了培养人体抗灾体适能培养结构维度划分如图2。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我认为可以将抗灾体适能的培养体系,广泛地应用于对各学校学生的防灾自救意识的培养上去,在灾难发生时,可以用平日所学,将灾害的损失减少到最低。

二、 体育教育中培养初中生抗灾体适能的途径

1. 防灾基本知识方面的培养途径

各个学校都开设体育课,在教学安排上每学期都有体育理论课,而且体育课是经常会遇到下雨下雪等恶劣天气,这时可以组织学生学习防灾抗灾的基本知识,包括对灾害的认知水平、正确的应急行为知识、制定应急预案等。实践证明,对学生进行防灾教育势在必行、是不可缺少的。在我国5.12汶川8.0级地震时,有约9万人无辜遇难,而在防灾教育宣传非常普及的日本,2006年11月15日千岛群岛发生8.1级强烈地震,也只造成800多人遇难。这说明在面临灾害时,多数人是有机会逃生的。因此,对初中生进行此方面的教育是极其重要和必要的。

2. 心理调适方面的培养途径

在初中生面临灾害时,不仅要有同灾害作斗争的坚定意志,还要有与同伴紧密合作、齐心协力的抗灾决策。紧张激烈的体育竞赛对心理品质既是严峻的考验,也是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有利时机。实践证明,通过各种体育比赛,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品质、催人奋发进取、培养集体观念、加强组织纪律、协调人际关系、提高人的心理调节能力,在适应和改造的过程中,使个体与环境和谐统一,达到精神健康。学校每年都会举行一系列的体育竞赛,如田径运动会、篮球赛、乒乓球赛、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等体育项目,在比赛过程中,暂时领先的、暂时落后的状况等,对大家的的心理调控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 体能方面的培养途径

主要是有氧运动能力,包括1000米或800米和12分钟跑、长时间的球类活动、长时间的健美操和游泳等。在初中生面临灾害时,通常会遇到缺吃少穿、没有住处、受冻挨饿的情况,这时不仅需要人们要有吃苦耐劳、合作抗灾的优良品质,还要有同灾害作斗争所必备的身体条件,尤其是有氧运动能力。有氧运动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它不仅能提高人体的心肺功能、提高各种神经中枢的协调关系、提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对外界的耐受力,还能培养人的吃苦耐劳和克服困难等意志品质。对运动员的体力是一种挑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耐力、毅力品质、抗挫折能力与抗饥渴能力等。

4. 身体素质方面的培养途径

身体素质[3],是指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一般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通过对专家的访谈及调查问卷的统计发现,在面临灾害时,人们自身的反应速度、力量和耐力素质尤其重要。可采用突发信号和利用听觉、视觉等信号诱导练习者伴随信号快速运动的练习方法来提高反应速度;利用高速跑、快速高抬腿跑、快速摆臂、追逐跑或追逐接力游戏的练习方法提高奔跑速度。锻炼上肢力量可选择引体向上、俯卧撑、蹲起、跳台阶、快速跑等。 耐力锻炼可通过练习长跑、游泳、登山、健美操等得到有效提高[4]。

5. 防灾训练与演习的培养途径

途径一:在学校每学期的体育课中,可以安排一定学时的防灾训练和演习。各个学校已开设体育保健课,上课内容包括自救互救的技能,如:包扎法、止血法、人工呼吸、心肺复苏法等。每年新生军训及消防日,我父亲所在的学校防灾科技学院都要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疏散及消防演习,以培养学生防灾减灾意识,增强学生防灾减灾技能,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组织学生在获得相关信息后的3-5分钟之内,从教学楼有秩序的到达空旷场地,并取得了很好的演习效果。在体育课中,也可以有目的的组织一系列的相关训练和演习,如运用爬杆练习学生的攀爬能力和上肢力量等。另外,防灾科技学院已与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的相关负责人达成共识,利用每学期的教学实习时间,组织学生到凤凰岭基地参观与训练,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防灾抗灾技能。八中也可以联系组织类似培训活动。

途径二:灾害发生时,特别是地震灾害发生后,伴随着地形地貌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环境改变了,对人们的逃生提出了挑战。因此,培养人们的适应环境能力极其重要与必要。定向越野与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可以有效地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定向越野是一项集体能和技能于一身、体力和智力相结合的体育项目。它通常在野外长距离、长时间奔跑,上坡下坡,钻林越沟,攀岩跨坎,对人的体能是一种考验,对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等素质均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也可以培养独立思考、快速反应、果断处事的能力和勇于克服困难、坚忍不拔的顽强精神。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5]是指在远离居民点的山区、丛林、荒漠、高原、孤岛等野外环境中,在不完全依靠外部提供生存、生活的物质条件下,依靠个人、集体的努力保存生命、维持健康生活能力的训练。初中生在面临灾害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或多或少生活、生存方面的种种考验。培养初中生野外生存生活的能力,可以有效的提高其面临灾害时抗灾的能力。野外是一个处于动态变化、复杂的环境,有很多事先预料不到的情况可能发生。如何面对并处理这些情况, 是对每一位学员的严峻考验。它以自身的挑战性、冒险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等特点而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目前, 它已作为一种崭新的体育课程模式, 引进各个学校体育课程体系之中。

三、结论

1、抗灾体适能包括防灾基本知识、心理抗灾能力和生理抗灾能力三大方面的内容。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有对灾害的认知水平、正确的应急行为、应急预案;抗灾意志、抗灾决策、抗灾态度;防灾训练和演习、身体素质训练、体能水平等。

2、体育教育培养初中生抗灾体适能的有效途径有:体育理论课、体育竞赛、长时间的球类活动、中长跑、长时间的健美操、游泳、定向越野与野外生存等。

3、在学校大力开展防震减灾教育及传授实用的应急救援知识,从长远来看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如能够构建抗灾体适能的理论框架,提高广大学生面对灾害的应急能力。

[1] 陈霞, 朱晓华. 试论灾害教育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J].灾害学,2001, Vol.16(3):92-96.

[2] 冯海成、李睿恒、乔佳.初中生抗灾体适能的理论架构的研究[J]. 自然灾害学报,2008.8:142-144.

[3] 冯海成等.体育.健康促进.安全[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6,16-21.

[4] 田振生.大学体育教程.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33-34.

[5] 何刚.公安院校开设“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探讨[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 Vol.6(2):81-83.

猜你喜欢
抗灾防灾减灾
山东玉米主要逆境及抗逆减灾技术
中日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对比研究
扬州市全力做好防汛减灾准备工作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胡春华强调:切实抓好春耕生产和抗灾夺丰收工作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王文涛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 全力减灾救灾确保今年抗灾夺丰收
“党员抗灾队”活跃田头地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