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彦亮, 薛 用, 张 勇, 王 欢, 谭立雄
(上海大学特种光纤与光接入网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72)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1-3]在军事国防、环境监测、智能家居、医疗与交通管理以及工业控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节点测距定位技术是许多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中的基本要求.通过该技术可以获得随机布放的节点的位置(这些节点往往事先并不知道自身的位置).节点只有首先确定了自身所在的位置,才能准确地反馈监测事件所发生的具体位置.
RSSI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天线角度、发射频率、发射功率、环境障碍物等都会对RSSI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天线角度对RSSI具有很大的影响[7].当天线角度为0°时,信号衰减强度值最小;随着天线角度从0°增加到90°,信号强度衰减值越来越大;当天线角度为90°时,信号衰减强度值最大;在90°~180°之间,信号衰减强度逐渐减小,并当天线角度为180°时基本回到最小值.
理论上,增加发射功率能够增加测距范围,同时降低衰减系数,但同时也增加了信道噪声的影响以及节点的能量开销,降低了网络生命期.实际测试发现,并非功率设置到最大,所能测量的距离就最远,实际使用时要设置合理的发射功率大小.因此,把发射功率调节到最大未必就是最优方案[8].
根据无线电传播规律,在自由空间内随着发射频率的增加,信号衰减也越大,接收到的RSSI也就越小.另有研究表明,有一些特定的频率更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的影响[9].此外,环境障碍物,如人体的移动、建筑物中的家具、使用中的电子装置所产生的杂讯等也会对RSSI产生一定的影响.当障碍物为背景环境障碍物时,对RSSI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当障碍物为前景环境障碍物时,则会对RSSI造成重大的影响.
由于在不同高度情况下,地面对电磁波的吸收有很大差别,同时射频信号波长受到地表反射的影响,因此,当节点距离地面不同高度时,RSSI受到来自地面的影响也不一样.本研究通过实验分析,探讨了高度对RSSI测距的影响.
大量工程实践研究发现,无线信号传播服从概率分布,并归纳出了无线信号传播的概率模型——Shadowing模型[10],其一般形式为
式中,pr(d)为收发节点距离为d时的接收信号强度(单位为dBm),d0为收发节点的参考距离,pr(d0)为收发节点距离为d0时的接收信号强度(单位为dBm),n为由环境决定的路径损耗指数(表示路径损耗随着距离d的增加而增加的速率),XdBm为平均值为0的服从高斯分布的随机变量(其值与传播距离无关).
在实际应用中,本研究采用简化的Shadowing模型,即
并取d0=1 m,从而得到实际应用中的RSSI测距公式为
式中,A为信号传输1.0 m远处接收信号的功率(单位为dBm).
相关研究表明,RSSI和无线信号传输距离之间有确定关系.在实际应用环境中,多径、绕射、障碍物等不稳定因素都会对无线信号的传输产生影响.在妥善处理了环境因素的影响后,RSSI可以进行室内和室外的测距及定位.
本实验的发射与接收芯片选择 TI公司的CC1100芯片,该芯片是一款高性能、低功耗的射频收发器,适用于短距离通信设备的无线应用.本实验将CC1100射频收发器集成在一个长为8 cm、宽为5 cm的传感器节点上,并采用ATMEL公司生产的MEGA16作为主芯片控制无线信号的收发.
实验采取单节点发送、单节点接收的模式,每隔1 s由发送节点发送1个数据包,接收节点将接收到的数据包通过USB 2.0传送给笔记本电脑.天线高度指的是传感器节点放置的高度,即CC1100射频收发器下端离地面的高度.实验时,将节点固定在高度可调的细杆上,通过调节细杆的高度来调节天线高度.数据包发射频率设定为433 MHz,发射功率为0 dBm.
查询CC1100的Datasheet,其所要求的RSSI运算公式为
RSSIdBm=(RSSI_dec)/2-(RSSI_offset),(4)式中,RSSI的单位为dBm,RSSI_dec为从CC1100芯片寄存器中读取的十六进制数转换成的十进制数值,RSSI_offset为一些典型值,在本实验中取值75 dBm.
根据电磁场理论,当天线高度大于2.0 m时,地面对电磁波的吸收很弱,无线信号传播受到地面的影响很小,即RSSI随着天线高度的变化很小.因此,本实验主要研究天线高度小于2.0 m时,天线高度对RSSI以及RSSI测距精度的影响.
实验时,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的高度保持一致,天线高度范围为0.4~2.0 m,每次增加0.4 m为一组.为使数据更加丰富,本实验还另外测量了天线高度为0.5,1.0和1.5 m时的3组数据,并将这3组数据作为分析时候的参考.对于每组天线高度,当距离小于5.0 m时,每隔0.5 m测量一次;当距离大于5.0 m时,每隔1.0 m测量一次.每次测量100个数据包,并求其平均值.接收节点根据式(4)将接收到的数据包转换成相应的RSSI值.
本实验采用的发送与接收天线均为全向天线.实验时,式(3)中的A值取无线收发节点相聚1.0 m时,接收节点接收到的无线信号强度值.但在实际应用中,全向天线并非完全理想,在不同方向接收到的信号可能会有小的偏差.为避免天线的非全向性带来的测量误差,使用图1所示的节点安置方法来获取A值[11],其中发送节点分别在P0,P1,P2,P34个位置发送100个数据包,接收节点位于圆心处接收数据包.将接收到的4个点的RSSI值求平均,所得到的值作为A值.测量n值时,由已知的A值和在距离为d处接收到的RSSI,利用式(3)反推即可得到n值.由于在不同距离反推得到的n值会有小的偏差,为使n值更加符合实际,本实验采取将不同距离求得的n值相加求平均的方法来获得更加精确的n值.对于每组天线高度,都采用相同的方法获取A值和n值.
当天线高度从0.4 m变化到2.0 m时,A值、n值随天线高度的变化情况如表1所示.可见,随着天线高度的增加,A值越来越大,n值越来越小.另外,当天线高度小于1.2 m时,在20.0 m的距离范围内会出现丢包,并且随着天线高度的降低,丢包率越来越大,不利于数据的收发.因此,为保证数据的正常接收,应该把天线高度设置在1.2 m以上.
图1 节点放置方式Fig.1 Pattern of nodes’placement
表1 A值、n值与天线高度的关系Table 1 Relationships between attenna heights and A or n
对天线高度为0.5,1.0和1.5 m 3种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随着天线高度的增加,RSSI的测量数据发生了变化,A值逐渐变大,n值逐渐变小.当天线高度为0.5 m时,A值为-35.29 dBm,n值最大为5.5,信号衰减很大;当距离大于5.0 m时出现丢包,且随着距离的增加丢包率变大;当距离为10.0 m时,丢包率达到90%以上.当天线高度为1.0 m时,A值为-33.29 dBm,n值为3.2,信号衰减适中;当距离大于16.0 m时发现少量丢包,随着距离的增加丢包率逐渐变大.当天线高度为1.5 m时,A值为-31.74 dBm,n值为2.4,信号衰减最小;在20.0 m距离范围内没有发现丢包.
另外,当天线高度从0.4 m变化到2.0 m时,由于路径损耗系数越来越小,RSSI测量值与理想值的偏差也越来越小,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当天线高度为0.5 m时,RSSI测量值与理想值的偏差最大,1.0 m次之,1.5 m最小.这主要是由于0.5 m时的路径损耗系数n最大,1.0 m时的n次之,1.5 m时的n最小.
通过以上实验,已经求得在不同天线高度下的A值和n值,以下将探究RSSI测距误差与天线高度的关系.以天线高度0.4 m为例,通过测量发送节点与接收节点在不同距离处的RSSI值,利用式(3)反推,即可得到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之间的测量距离d1.将接收节点与发送节点的实际距离d与测量距离d1相减并求绝对值,即求得RSSI测距误差.对于每组天线高度,都采用相同的方法求 RSSI测距误差.
图2 不同天线高度情况下RSSI变化情况Fig.2 Variation of RSSI at different antenna heights
图3 不同天线高度情况下RSSI测量值与理想值的误差Fig.3 Error between measurement and theoretical RSSI values at different antenna heights
当天线高度从0.4 m变化到2.0 m时,RSSI测距误差与天线高度的关系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随着天线高度的变化,平均测距误差和最大测距误差都呈现不规律的变化.考虑到一些环境和实验误差因素的影响,可以认为,RSSI测距误差与天线高度的变化并没有必然的联系.随着高度的变化,平均测距误差都在10%范围内,最大测距误差也都在17%范围内,这种误差还是可以接受的,RSSI测距在室外还是可以满足大多数场合的应用需求.另外,为防止丢包,应该把天线高度设置在1.2 m以上.
表2 RSSI测距误差与天线高度的关系Table 2 Relationships between ranging error of distance measurement based on RSSI and attenna height%
对天线高度为0.5,1.0和1.5 m 3种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随着天线高度的增加,RSSI测距误差的变化不大.当天线高度为1.5 m时,平均测距误差为5.17%(0.466 4 m),测距误差最大值出现在距离为 19.0 m处,为1.57 m;在距离为4.0 m处的最大测距误差为10.00%.当天线高度为1.0 m时,平均测距误差为6.54%(0.504 4 m),测距误差最大值出现在距离为19.0 m处,为1.42 m;在距离为4.0 m处的最大测距误差为16.25%.当天线高度为0.5 m时,平均测距误差为10.03%(0.455 0 m),测距误差最大值出现在距离为10.0 m处,为1.18 m;在距离为5.0 m处的最大测距误差为13.60%.当测量距离从0.5 m变化到20.0 m时,随着测量距离的增加,RSSI测距误差也呈现增加的趋势,但其误差百分比都能控制在17%以内,测距误差都能控制在1.6 m之内,满足基本测距要求.不同天线高度对RSSI测距误差的影响不大.另外,当天线高度为0.5 m时,由于信号衰减较大导致丢包率较高,当距离大于10.0 m时,接收节点几乎无法接收到数据包,因此,测距距离被限制在10.0 m之内.
图4 不同天线高度情况下RSSI测距误差Fig.4 Ranging error of distance measurement based on RSSI at different antenna heights
本研究在实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天线高度对RSSI以及RSSI测距精度的影响.通过实验分析,可以看出天线高度对RSSI值有很大影响.随着天线高度的增加,信道损耗因子n的值越来越小,而相同情况下的RSSI越来越大.天线高度对RSSI测距精度的影响不大,测距误差都能控制在17%以内,满足大多数场合对测距精度的要求.另外,在20.0 m距离范围内,随着距离的增加,RSSI测距误差也呈现增加的趋势.在实际应用中,为防止丢包,应该把天线高度设置在1.2 m以上.
[1] RABACYJ J,AMMERM J,PATELD,et al.Picorodio supports ad hoc ultra-low power wireless networking[J].Computer,2000,33(7):42-48.
[2] LOWK S,NGUYENH A,GUOH.Optimization of sensor node locations in a wireless sensor network[C]∥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tural Computation.2008:286-290.
[3] KENYERESJ,SAJBANS,FARKASP,et al.Indoor experimentwith WSN application [C] ∥ 2010 Proceedings of the 33th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2010:863-866.
[4] LEWISG,VLADIMIRB,JEREMYE,et al.Locating tiny sensors in time and space:a case study[C]∥Proceedings of the 2002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Design:VLSI in Computers and Processors.2002:214-219.
[5] VINITAD,JEMIMAHE,SATYAM,et al.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RSSI for distance and position estimation[C]∥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cent Trend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11:1093-1098.
[6] SMOLAUS,BEAUBRUNR.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on a wireless sensor network[C]∥2011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2011:1-5.
[7] 刘超,王敬东.考虑天线角度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方法[J].电子科技,2010,23(8):90-93.
[8] 谢钦,林靖宇.无线传感器网络中RSSI衰减特性的实验分析[J].化工自动化及仪器,2010,37(1):60-62.
[9] AWADA,FRUNZKET,DRESSLERF.Adaptive distance estimation and localization in WSN using RSSI measures[C]∥ 10th Euromicro Conference on Digital System Design Architectures,Methods and Tools.2007:471-478.
[10] SHAMIRA.无线电传播简介:专用术语、室内传播和路径损耗计算及实例[J].今日电子,2002(Z1):26-30.
[11] 方震,赵湛,郭鹏,等.基于RSSI测距分析[J].传感器学报,2007,20(11):2526-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