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岸前沿木麻黄老林带下多树种套种研究

2012-01-31 15:40连春阳
绿色科技 2012年7期
关键词:刺桐木麻黄林带

连春阳

(福建省晋江坫头国有防护林场,福建 晋江 362246)

1 引言

福建省沿海地区由于地处陆海交界地带,风沙等自然灾害较为严重,以木麻黄为主要树种的防护林带在抵御大风和流沙上发挥着主要作用,有利于改善沿海生态环境[1]。但由于第一代的木麻黄林特别是临近潮水线的基干林带在20世纪60~70年代开始营造,现多衰退老化,需要更新以维持其效益。然而由于木麻黄基干林带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林带更新与其他地段林带相比在方式上有所不同,因为基干林带所处地块紧邻大海,风沙特别大,所以这部分林带更新一般不宜进行皆伐,以防止因新的林带没有及时形成而产生新的风口,而宜于采取林下套种途径通过复层林的构建待下层木开始行使防风作用后,逐渐将上层老树伐去[2]。本文以福建省晋江坫头国有防护林场34年生木麻黄基干林带为研究对象,通过林下分别套种黄槿、鸡冠刺桐、小叶榕、南洋杉和木麻黄,调查套种树种的生长量及受风害情况,从而筛选适合于沿海基干林带林下更新树种,为沿海前沿林带更新提供参考[3]。

福建省晋江坫头国有防护林场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北纬24°38′,东经118°38′,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光热资源丰富,气侯温和,雨量充沛,夏长无酷热,冬短无严寒,暖热湿润。年均气温20~21℃,最高温度35℃,最低温度1℃;7~9月平均温度27.6℃,年大于等于10℃的积温7300 ~7800 ℃,偶有霜期。年平均降水量965mm,主要集中在5~6月和7~8月,常年蒸发量大大超过降水量,年均水面蒸发量为1300 ~1400 mm,陆地蒸发量为1800 ~1900 mm;常年风大,气候较干燥,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项目区东临滨海,常受热带风暴和台风影响,每年9月到翌年2~3月风沙危害严重,风害天数150d以上。造林地位于晋江坫头国有防护林场坑边工区1大班木麻黄老基干林带内,木麻黄为1979年造林,林龄34年,距离海边10~100m,面积5.3hm2。土壤主要为风积沙土,沙粒细小,松散无结构、通透性好,但持水性差。

2 套种树种的特性

试验套种的树种主要有黄槿、鸡冠刺桐、小叶榕和南洋杉等。黄槿(Hibiscus tiliaceus)为锦葵科木槿属,常绿大灌木至小乔木,主干不明显,高可达3~4m。叶子大,心形,有长柄;花黄色,花冠钟形,蒴果,台湾乡间其叶常作为包裹糕饼之用,故又名糕仔树;刺桐(Erythrina indica Lam)为豆科刺桐属,别名山芙蓉、空桐树、木本象牙红,原产亚洲热带,中国华南地区及四川栽培较广;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为桑科榕属,别名细叶榕,榕树原产印度、马来西亚、缅甸,常绿乔木,枝具下垂状气生根。南洋杉(Araucaria cunninghamii Sweet)为南洋杉科南洋杉属,属常绿乔木,原产澳大利亚诺和克岛,它的名称繁多,按属地称谓有英杉、澳杉、诺和克杉、南洋杉。南洋杉树形高大,姿态优美。

3 研究方法

3.1 试验设计

2001年3月,在坑边工区1大班木麻黄老基干林带内分两种郁闭度0.2和0.4林下套种黄槿、鸡冠刺桐、小叶榕、南洋杉和木麻黄,每种郁闭度下每个树种种植3块小区,每个小区面积20m×20m,小区之间随机在老木麻黄林下排列。造林株行距2.5m×2.5m,挖大穴整地,放红土15kg,雨天营养袋苗造林,造林后前3年每年进行2次除草和施肥[4]。

3.2 试验林调查

造林后每年调查生长状况,统计保存率和生长量。2011年3月,对林下树种进行全面调查,测试因子有每木树高、胸径、林内风速、受风害情况。风速用手持风速仪测定,风害调查按等级进行:Ⅰ级:生长正常,无风害现象;Ⅱ级:风害轻微,主侧梢微枯;Ⅲ级:中度危害,1/3以下长度主侧枝干枯;Ⅳ级:严重干枯,1/3以上长度主侧枝干枯。

4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郁闭度套种树种生长和降风分析

沿海基干林带由于地处临海区域,风沙等自然条件恶劣,该地段林带更新适合的树种比较缺乏,成为限制基干林带建设的瓶颈[5]。通过对套种在2种不同郁闭度木麻黄基干林带下的树种生长量和降风率的测定结果表明(表1),参与试验的黄槿、鸡冠刺桐、小叶榕和南洋杉生长量和降风率都比较高,鸡冠刺桐和黄槿的粗生长超过木麻黄,南洋杉和小叶榕粗生长与木麻黄也比较接近,4个树种降风率在78.6%~90.5%之间,与木麻黄的降风率相当或高于木麻黄。由此可见,套种的树种在木麻黄基干林带下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及生态防护效果。

表1 不同林分郁闭度套种的各树种生长和降风情况

4.2 套种树种受风害分析

从对不同林分郁闭度的木麻黄基干林带下套种的几个树种受风害情况的调查结果来看(表2),鸡冠刺桐和南洋杉受风害会较为严重,黄槿与小叶榕受风害相对轻微,但从多年的观测可知,林下套种的树种在秋冬季节,特别是每年的12月到第2年的3月其叶才受害,其他月份叶就恢复正常生长且保存率较高。因此,这些树种在木麻黄基干林带下生长是适宜的。

表2 不同林分郁闭度套种的各树种受风害情况

5 结语

通过沿海沙地稀疏木麻黄基干林带下套种黄槿、鸡冠刺桐、小叶榕和南洋杉试验结果表明,在郁闭度较小的木麻黄老林带下种植黄槿、鸡冠刺桐、小叶榕和南洋杉,其生长效果较好,降低风力明显,且保存率高及受风的影响较小。适合于与木麻黄老林带混合形成异龄复层林。

沙地水肥条件差、环境中携带有盐分,风沙大,所有这些限制因子决定了沙地适合的树种不多,而基干林带位置特殊性又对林带更新方式和造林树种选择提出更高的要求,为避免更新失败产生风口,一般基干林带采用隔带或林下套种更新,选择的更新树种要速生、耐一定盐分、瘠薄和抗风,目的是一方面适应沙地立地条件,另一方面能早形成新林带[6]。本试验所选树种具有一定的景观性,这对于增强林带的景观效果作用明显。由于试验时间还不长,对于后期林下树种的生长情况还要做继续观测[7]。

[1]徐燕千.木麻黄栽培[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

[2]郭瑞华.福建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现状与对策[J].林业资源管理,1996(6):34~37.

[3]刘凯昌,叶谓贤.澳门海岸防护林多树种配置造林效果分析[J].防护林科技,2001(12):9~11.

[4]叶功富,张水松.海岸带木麻黄防护林更新方式树种选择和造林配套技术研究[J].防护林科技,2000(6):51~63.

[5]郭清明.沙岸稀疏木麻黄基干林带林下套种初步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2010(4):87~89.

[6]庄晨辉.沿海防护林困难地造林技术[J].防护林科技,1993(12):41~43.

[7]林武星,洪 伟,曾国强,等.滨海沙地木麻黄基干林带不同更新方式综合评价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26):540~544.

猜你喜欢
刺桐木麻黄林带
传奇木麻黄
木麻黄记
不同配置乔灌混交林防风效益的风洞试验
闽南沿海木麻黄基干林带下潺槁造林初步研究
刺桐叶过氧化物酶对水体中联苯胺的降解
春天的木麻黄
打造珍贵彩色林带 建设浙中生态廊道
刺桐胜景 知多少
泉州刺桐花咏兼呈赵使君(节选)
外来入侵害虫——刺桐姬小蜂在福建省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