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义,胡晓珍
(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金华 321004)
在全球范围内,中小企业己经成为现代经济系统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也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和重要推动力.2007年,浙江省中小企业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99.2%,工业总产值的84.9%,税收总收入的86%,中小企业对浙江省经济整体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然而,据浙江省工商局统计,2008年上半年全省歇业关停的1200余家企业中,绝大部分为中小企业,达到浙江省连续十年的历史之最.任何一个区域的长期发展都是通过企业的微观发展来实现的,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也是建立在企业转型升级的基础之上的,怎样引导中小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来实现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是目前摆在政府面前的十分迫切的课题.
自党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后,许多学者从和谐社会的角度对和谐问题进行了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和谐的重要性,以和谐理念为指导,进行和谐管理.和谐劳动关系管理是企业的竞争力之源,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终极动力.中小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管理,不仅作为丰富管理学研究的有效手段之一,而且是对中国式企业管理理论的积极探索,也是对和谐管理理论的补充.研究成果对促进我省中小企业管理转型以及和谐浙江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他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中论述了共同利益的产生机制,是和谐管理思想的萌芽[1].19世纪中叶,法国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克巴斯夏在他出版的《和谐经济论》中,认为“社会世界普遍法则是和谐协调”[2].追溯和分析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每一种管理理论都包含着一定的和谐管理理念.美国女管理学家芙丽特(1998)指出,“对于企业管理、企业组织公正的考验就是你是否具有这样的一个企业,它的所有部门都非常协调,密切的共同行动并调整彼此的行为”[3].Peter·A·Coming(1998)在总结管理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和谐(协同):一个崭新的管理理念”[4].Andrew Crouch(1998)等发表题为“公司战略再造:从竞争走向和谐”的论文,系统地阐述了公司实施和谐管理的必要性,并就公司如何构建和谐管理机制提出了独到的见解[5].Michael Goold (2003)、John·A·Weber(2000)、Peter White(2001)、Andrew·G·Qliver(2001)、Gerrit Bruggen(2001)、拜瑞·J·内勒巴夫(2000)、安德鲁·坎贝尔(2000)等从企业和谐管理的实务角度,主要研究企业与顾客、供应商、竞争者、互补者的合作竞争,建立和谐关系的策略与方法[6-12].总之,和谐思想作为一种反映经济社会普遍运行机制的管理思想,一直伴随着经济管理理论的演进过程而发展.
我国的学者受几千年来中国和谐传统文化的影响,和谐思想源远流长.但首次提出和谐管理理论的是西安交通大学席酉民教授,他(1987)根据对有关组织系统和谐运行机制的思考,提出了“和谐理论”,并在近几年加以修正和完善[13].万涛,薛顺利(2005)在《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日本型经营体系再探讨》一文中对日本型经营的发展与变化进行了研究[14].王真(2005)在《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企业组织和谐变革研究》中从和谐性来研究变革,并通过对企业组织系统性及复杂性的研究,提出了本文的企业组织变革系统模型[15].李桂华(2007)在她出版的《企业和谐管理——基于全面价值理论的研究》中,从企业全面价值理论的角度,构建了企业和谐管理的理论体系[16].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和谐的重要性,以和谐理念为指导,进行和谐管理.此外,自党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后,许多学者从和谐社会的角度对和谐问题进行了研究.
综观文献,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给予了关注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对于我们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现有的研究,对中小企业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文章颇多,对如何实现和谐以及和谐发挥效应的机理等问题却存在着不同的理解;目前学术界很少从和谐管理的角度对中小企业管理提供理论上的支撑,更很少从应用层面给中小企业的和谐管理以具体的建议和方法.在转型升级的特定时期,浙江中小企业管理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表现出高度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特征,借鉴和谐管理的一般理论,把浙江中小企业置身于当前市场竞争激烈和组织存在形式复杂的情境中,通过构建系统思考和动态发展的全局视野的浙江中小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管理架构,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洞察复杂的中小企业管理系统.
我们提出运用理论归纳与逻辑演绎相结合、比较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现有浙江中小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实践中存在问题的诊断,有效运用和谐管理理论研究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时期的特定劳动关系管理问题.首先,从阐释和谐管理的核心理念着手,探讨浙江中小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主题的辨识方法.其次,针对浙江中小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系统的现状与问题,探讨浙江中小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管理机制的设计与耦合机理,并提出整合性解决对策.再次,对实践中的浙江中小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管理机制构建问题进行实践分析与理论思考.研究试图构建浙江中小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管理架构,并通过运用和则体系与谐则体系来解决其转型升级特定时期的特定劳动关系管理问题,其分析框架如图1.
席酉民教授的和谐管理理论提出了解决复杂管理问题的路径:如果环境不确定性低,管理者具有对相关事物规律的知识,且该类任务可通过确定的结构、流程、制度等给出人们确定的行为路线而解决,则适合于运用谐则机制解决.如果环境不确定性高,人的能力、行为对解决问题起决定性作用,则适合于用和则机制解决.最终,通过和谐耦合机制实现组织的绩效[17].研究重点是:通过对和谐管理理论基本思想的分析与阐述,确立转型升级背景下的浙江中小企业和谐管理机制模式的理论基础.
图1 浙江中小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管理机制的研究框架和逻辑关系
在转型升级的特定时期,浙江中小企业会面临着多种管理问题和各种各样的管理任务,这些问题和任务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了问题及任务网络.在这一问题和任务网络中,必定有对解决浙江中小企业面临问题和任务及实现目标起着关键或核心作用的、中小企业在当前最急需解决的管理问题或急需要完成的任务,这就是浙江中小企业的和谐劳动关系主题,它需要浙江中小企业的领导者在对转型升级时期内外环境进行认知的基础上,加以辨识和确定.研究重点是:通过对浙江中小企业的调查走访和大量文献资料的研究,构建浙江和谐中小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其评价方法,采用专家打分、网络图、统计分析等方法,集思广益,找出浙江中小企业劳动关系管理转型中的和谐主题.
从和谐管理理论的角度看,中小企业的管理系统可分为2个方面:通过以“设计优化”为主旨的谐则机制建立起来的科学管理体系;通过以“能动致变”为主旨的和则机制构建的人性化的管理体系.研究重点是:通过对浙江中小企业的现场访谈与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并运用和谐企业指标评价体系,采用实际案例分析与统计分析法,对浙江中小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系统现状的分析,分析其制度、流程、结构、文化、激励措施和工作氛围营造等的建设情况,对浙江中小企业管理转型中劳动关系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和谐管理是围绕“和谐主题”,以“和则机制”与“谐则机制”双规则机制的互动耦合来应对其劳动关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重点是:通过浙江中小企业劳动关系管理机制的设计与耦合机理的研究,构建浙江中小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管理机制与体系.
随着浙江中小企业环境和组织本身的不断发展变化,既要关注某一时点的既定劳动关系管理问题,寻找当前转型升级特殊时期的最优解决方案,又要关注其发展演化趋势,寻求问题的最终优化结果.在解决企业某一劳动关系管理问题的实践过程中,涉及多种方法的整合使用.研究重点是:归纳和总结上述研究内容的研究结论,采用系统分析方法,提出若干解决浙江中小企业劳动关系管理转型问题的整合性对策.
研究重点是:在浙江有代表性地选择6家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研究的结果来验证和谐劳动关系管理的基本框架,并论证和谐管理对解决转型进程中的浙江中小企业劳动关系管理问题的可行性.
[1][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2][法]巴斯夏.和谐经济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3][美]格雪汉姆.玛丽·帕克·芙丽特——管理学的先知[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
[4]Peter·A·Coming.Synergy:Another idea whose time has came[J].Journal of social and Evolutionary system,1998,21(1):1-6.
[5]Andrew Crouch.Reframing the strategic problem:An accommodation of harmony and belligerence in strategicmanagement[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1998(41):3-13.
[6]MichaelGoold,Andrew Campbell.Taking stock of synergy:A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linkagesbetween businesses[J].Long Range Planning,2003(33):72-96.
[7]John·A·Weber,Utpal·M·Dholakia.Includingmarketing synergy in acquisition:A step-wise approach[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00(29):157-177.
[8]PeterWhite.Sustainability through the narket:Makingmarkerswork for everyone[J].Corporate Environmental stralegy,2001,8(1):16-23.
[9]Andrew·G·Qliver.C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market co-exist[J].Corporate Environmental strategy,2001,8(1):24-29.
[10]Gerrit Bruggen,Berend Wierenga.Matchingmanagement support systemsandmanagerial problem-solvingmodes:The key to effective decision support[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2001,19(3):22-238.
[11]拜瑞·J·内勒巴夫,亚当·M·布兰登勃格.合作竞争[M].王煌昆,王煌全,译.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
[12]安德鲁·坎贝尔,凯瑟琳·萨姆斯·卢克斯.战略协同[M].任海通,龙大伟,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13]席酉民,尚玉钒.和谐管理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4]万涛,薛顺利.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日本型经营体系再探讨[J].现代日本经济,2005(2):32-34.
[15]王真.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企业组织和谐变革研究[M].河北:河北工业大学,2005.
[16]李桂华.企业和谐管理——基于全面价值理论的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17]席酉民,韩魏,葛京,等.和谐管理理论研究[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