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体育旅游的定义

2012-01-30 01:39韩鲁安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2年4期
关键词:旅游者定义概念

韩鲁安

体育旅游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涉及到经济、政治、体育、娱乐、审美众多领域,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精神生活的不断提高而日益扩展。因此,客观、全面地了解体育旅游实践的发展现状,对推进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1 研究体育旅游概念的思路

体育旅游的概念,是一个内涵与外延不断发展和更新的认识过程,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特殊性与普遍性、抽象性与具体性的辩证统一。20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大众旅游的兴起,人们对于旅游中的体育开始有了许多感性的认识。通过这些感性认识对体育旅游概念作出的阐释基本上还是从旅游或体育的视角来考察、认识、概括和定义的。由于体育和旅游是两个相对独立的领域,单一的从一个学科理论与概念来界定两种文化综合体——体育旅游似乎觉得有些牵强,因而造成人们对旅游和体育这两种社会文化现象融合在一起所表现出来的一些规律性特征的模糊认识。具体而言,从理性认识的角度,对于如何客观地反映和表述旅游和体育这两种社会文化现象融合在一起的体育旅游的科学内涵及其外延一直难以概括出一个准确定义。诸如人们观赏各类国内外体育比赛,人们观赏在草原绿地上骑马,在美丽的海滨游泳、划船、划艇、沙浴理疗,在森林里狩猎,在天然雪场从事各种滑雪运动,或者在具有一定规模的饭店、酒店、宾馆内从事多达几十种的体育娱乐活动等等。对于这些活动有人认为它是旅游活动,也有人认为它是体育活动,这两种看法,都有它的合理性。就是说体育活动中确实包括旅游中的上述活动,旅游活动中也确实包含上述体育活动内容,但是这两种看法都过于狭窄,难免以偏概全。

因为体育活动不仅包括旅游中的体育活动,而且还包括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或群体的运动潜能以获得优异运动成绩为目的而进行的运动训练或运动竞赛这样的体育活动——竞技体育,还有以培养下一代青少年掌握体育知识、技能、技术,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塑造良好心理品质为目的的学校体育,以及以休闲、娱乐、健康、健美、医疗、卫生、保健,发展兴趣爱好,培养审美能力为目的而进行的其他千姿百态的大众体育或社会体育。然而,旅游活动,也同样包括吃、住、行、游、购、娱乐以及交往活动、文化活动,公商务活动、宗教活动、探亲访友活动等等。很显然,旅游活动中的体育活动不能客观地表现出体育活动的全貌,可以说,它仅仅是两者的一个分支。因此,对旅游中的这种体育活动应该有一个较明确的术语,来反映它在体育与旅游两者之间的位置和关系。这个术语便是人们较为熟悉的——体育旅游。但至今关于对体育旅游概念的认识尚未形成一个比较统一的科学定义。

从旅游学的角度说,旅游是指“那些暂时离开自己的住地,为了满足生活和文化的需求或满足个人各种各样的愿望,而作为经济和文化商品的消费者逗留在异地的人的交往”。[1]井上万寿蔵1967年把旅游定义为“离开日常生活圈,按照预定的时间再返回原住地,谋求消遣、娱乐、休养的移动”。[2]1974年英国的伯卡特和迈德里克指出, “旅游发生于人们前往逗留在各种旅游地的活动,是人们离开他平时居住和工作的地方,短期、暂时前往一个旅游目的地运动和逗留在该地的各种活动”。[3]末武直义1974年把旅游定义为“其目的在于接触异地他乡人们的生活、文化、自然等,享受愉快的体验、包括知识的欲求、休闲和娱乐的消费生活等余暇活动”。[4]

1975年国际旅游组织将旅游定义为 “访问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在访问国获取报酬而进行劳务活动的人。即24小时以上12个月以内离开通常的生活环境,到自己居住国以外的国家旅行的人”。[5]1980年美国密执安大学的伯特·麦金托什和夏西肯特·格波特对旅游的定义为“在吸引和接待旅游及其访问者的过程中,由于游客、旅游企业、东道政府及东道地区的居民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6]《中国百科大辞典》将旅游定义为:“旅游是人们观赏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的旅行游览活动。包含人们旅行游览、观赏风物、增长知识、体育锻炼、度假疗养、消遣娱乐、探险猎奇、考察研究、宗教朝觐、购物留念、品尝佳肴以及探亲访友等暂时性移居活动”。[7]

我国经济学家于光远1985年指出,“旅游是现代社会中居民的一种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具有异地性、业余性和享受性等特点”。[8]李天元在其《旅游学概论》中指出,“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长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9]

从上述旅游学界对旅游定义的概念中,我们认为,旅游不只是单纯的外出活动,这种外出活动必将与旅游目的地经济、文化、环境等各种因素有关。即旅游者、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旅游企业之间存在着种种相互依托、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唇齿联系。旅游中的主体——旅游者与旅游企业和旅游地社会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经济和社会关系;旅游者和旅游企业与旅游的客体——旅游资源存在着环境与旅游互利的关系,旅游者和旅游企业与当地居民及其传统习俗文化存在着多样的文化与关系等。就这个意义而言,旅游中的体育活动也不是一种单纯的体育活动,或只具有体育本身的属性,而是带有着丰富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涵义的活动。正是这一点,才将体育旅游从体育本身的属性中划分出来,确立了它在旅游系统中的地位。

从体育的角度看,旅游中的体育,绝不仅只限于作为一种媒介,是吸引旅游者参与旅游活动,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手段,而是在于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渠道或方式,来充分地发挥体育自身的本质功能,以满足旅游者对体育的种种要求,达到休闲娱乐、锻炼身心、开拓视野、丰富文化生活的目的。正是这一点,它揭示了旅游中体育的本质。因此,无论从体育的角度,还是从旅游的角度来看,体育旅游不是将这两种社会文化现象等同起来,而是将其交叉重合在一起的共同特征表现出来,揭示其两种文化交融的一种综合关系。这种关系为体育旅游这一概念的产生提供了较为客观的依据。也就是说,体育旅游这一概念要把旅游与体育两者的本质充分地体现出来,这才是它的立足之根本。这也是我们研究体育旅游概念的基本思路。

2 体育旅游概念提出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席卷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随着人们的经济收入的增长和余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质量大大提高,旅游业和体育休闲健身也迎来了大众化的浪潮,其突出的表现是全球国际旅游者人数倍增。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资料:从1950年起到1980年的三十年间,世界国际旅游者的人数由2 530万人次增加到1980年的28 500万人次,世界旅游收入由21亿美元增长到1 024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5.9%。[10]

在如此规模宏大的旅游者群体中,以参与体育活动、观赏重大体育盛事、休闲健身为目的的旅游者人数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人们把体育和旅游综合起来考虑,所选择的出游动机就越来越多了。特别是户外运动和国际大型赛事,人们参与前者的动机很多,如健康、地位、刺激甚至是时尚。在度假时就有大约55%的人参与了航海活动(Veal,1986)。[11]Smith和Jenner(1990)做过这样的统计,“欧洲各国把体育活动作为主要旅游动机的游客,是全部游客的8.4%~56%不等(见表1)”。[12]

表1 1980年—1990年世界旅游者群体中的体育旅游者

资料来源:Smith and Jenner(1990)。

各种大型赛事为游客提供了体育度假的机会(Cha,Mc-Cleary and Uysal,1995;Tourism Canada,1992)”。[13]在这些赛事中对全世界体育旅游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力的是奥林匹克运动会。奥林匹克运动会不仅仅是全世界各个国家爱好和平与体育的人们的大团圆的盛会,同时也是吸引全球旅游者前来观赏比赛的旅游盛会。盛会给东道国带来空前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例如,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举办期间,吸引了几十万旅游者,直接带动收入约32亿美元;1990年北京亚运会时,北京旅游外汇收入超过13亿美元;根据国际奥委会出版的《奥林匹克杂志》的材料显示,旅游业从1997年算起四年中,单单因为举办奥运会给澳大利亚带来的旅游收入就达到了427亿美元。瑞士洛桑对欧洲几个发达国家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体育带来的经济效益约占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1%~2%。一次大型体育盛会能给主办地带来大规模的旅游者群体,涉及到运动员、教练、官员、记者的人数近万,同时,还会有大批的观众。成功举办一次大型体育盛会能够带动一条集交通、住宿、餐饮、购物为一体的“旅游消费链”,给举办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14]在欧美,体育旅游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市场。“以足球、斗牛、海滨游泳闻名于世的西班牙,每年接待的体育旅游者人数占旅游总人数的60%。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使德国旅游业成为真正大赢家,游客达到200万人次,消费额达到30亿至35亿欧元。在亚洲,韩国和日本仅通过联合举办2002年世界杯,就分别创造出88亿美元和245亿美元的产值”。[15]体育旅游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应极大地激发了更多的国家旅游界和体育界的人士关注体育旅游及其综合效应及其意义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世界旅游界和体育界的学者、专家开始从更高的层面重新认识、考察和研究体育与旅游相结合的现象——体育旅游的深刻内涵及其广泛的外延。

3 国内外有关体育旅游概念的界定

3.1 国外学者对体育旅游的定义

国外学者关于体育旅游概念的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首先在欧洲的英国、葡萄牙、西班牙、波兰、德国、瑞典、法国、瑞士等国展开。90年代以后, 日本、 北美、 澳大利亚、 新西兰等国也对体育旅游的概念开展了研究。

工藤康宏、野川春夫(2002)在“关于体育旅游研究框架研究”[14]中综述了目前世界有关体育旅游定义的研究状况。从工藤康宏和野川春夫的研究资料中看到,世界上最早对于体育旅游进行定义的是英国学者Ruskin(1987),之后世界许多国家的学者都相继对体育旅游的概念进行阐述。我们将具有代表性的国外学者对体育旅游的定义作一简介。

Ruskin,(1987)认为:体育旅游是“在人们休闲度假期间,在富有魅力的野外自然环境条件下,利用休闲娱乐设施进行有目的的体育和身体活动的行为方式”。[17]Hall,(1992) 认为:体育旅游是“不是以商业盈利为目的,而是以参加与体育相关的活动或观赏比赛为目的,暂时离开自己的住地的旅游”。[18]Wccd & Bull,(1977) 认为:体育旅游是“离开原驻地,通过参加者或观赏者体育活动而度过休假行为”。[19]Gammon & Robinson,(1997)认为:体育旅游是“以个人或小团队的形式,在离开日常生活圈外出旅游期间直接或间接参加休闲健身性体育活动的旅游(旅游的目的是体育活动)”。[15]Standevin & De Knop,(1999) 认为:体育旅游是“无论是否有组织性、有无商业目的性,凡离开自己的住地和工作地域,主动和被动地参加体育活动的旅游”。[16]野川春夫(1992)把体育旅游定义为“以参加体育活动、赛事或观赏体育比赛为旅游目的,在旅游目的地逗留的时间至少超过24小时的旅游”。[17]Mike Weed Chris Bull (1999) 认为:体育旅游是“不同的人在特殊场所的相互交往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和文化现象”。[18]

3.2 国内学者对体育旅游的定义

我国关于体育旅游的理论研究晚于西方。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关注体育旅游。1995年,我国首次召开全国国际体育旅游座谈会。座谈会上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张发强作了《关于体育旅游产业的几个问题》的报告。但这个报告没有对体育旅游的概念做出明确的定义。1998年我国学术刊物中出现了阐述体育旅游概念的论文。进入21世纪后,有关体育旅游定义的研究逐步增多。我们对这些研究按年代、时间的先后顺序加以阐述:

韩鲁安(1998)认为,体育旅游的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概括。从广义上看,体育旅游是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从事的身体锻炼、身体康复、身体娱乐、体育竞赛、体育文化交流活动和与旅游地,旅游企业和社会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总和;从狭义上看,是为满足旅游的各种体育需求,借助各种体育活动,充分发挥其功能 ,使旅游者的身心得到恢复和发展 ,从而达到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的一种社会活动。[19]阂建(2002)认为,体育旅游是人们以参与和观看体育活动为目的,或以体育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20]万怀玉等(2004)认为,体育旅游是指旅游者以参加或观赏各类健身娱乐、体育竞技、体育交流等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比如森林旅游、登山、攀岩、探险、参加体育比赛以及一些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等。[21]邓文冲(2005)认为,体育旅游是指旅游者在旅游中所从事的各种身心娱乐、身体锻炼、体育竞赛、体育康复及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等与旅游地、体育旅游企业及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22]廉恩勇等 (2006)认为,体育旅游是指旅游者在旅游中所从事的各种娱乐身心、锻炼身体、竞技竞赛、刺激冒险、康复保健、体育观赏及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等与旅游地、旅游企业、体育企业及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23]顾兴全(2007)认为体育旅游是个人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寻求愉悦体验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具有参与性和观赏性,专业性与教育性,娱乐性与健身性,惊险性与刺激性的旅游活动。[24]

从以上国内外学者对体育旅游的定义来看,目前人们对于体育旅游的定义基本上集中在以下三个焦点:(1)从时间的角度来定义体育旅游概念。体育旅游是为了利用余暇时间外出开展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2)从空间角度来定义体育旅游概念。体育旅游是一种跨越空间的移动。即从自己生活的原住地向自己向往的体育旅游目的地移动,然后,再由目的地返回原住地的一系列活动;(3)从目的角度来定义体育旅游概念。体育旅游是体育旅游主体(体育旅游者)参加或观赏各种各样的体育赛事、体育闲娱乐活动、体育文化交流活动、体育探险和刺激性活动、身体康复活动及其消费活动而引发的各种各样的商业活动。

从以上关于体育旅游定义的共同特点来看,体育旅游概念的定义与旅游界定义旅游的概念基本雷同,大体上仍是按照旅游的“三要素”来把握和定义体育旅游概念的。只不过是把旅游中的体育内涵特征加以阐述而已。即体育旅游的概念中基本上是围绕“三元论”来揭示体育旅游的内涵与外延的(见图1)。

图1“三元论”体育旅游概念的构成

从图1可以看出,“三元论”体育旅游的概念可概括为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体育旅游主体。即体育旅游是体育旅游主体为了追求更加丰富的生活,利用余暇时间而展开各种各样的行动,这是形成体育旅游的基础;第二,体育旅游客体——体育资源。体育旅游是借助体育旅游资源(体育旅游地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来开展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的。离开了体育旅游资源体育旅游就失去了“载舟之水”,体育旅游就不可能形成。所以,旅游资源是体育旅游形成的前提;第三,将体育旅游主体与体育旅游客体连接起来的纽带是旅行社或旅游产业,它们的媒介机能是旅游成立的条件。即以营利为核心的旅游产业的活动包含着旅游的整个过程。例如,为旅游者提供旅游信息和旅游交通,以及为帮助体育旅游者实现各种美好的旅游生活而提供的所有相应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商品与服务。

从上述的三个要点中可以看出,体育旅游构成的范围被限定为体育旅游主体、体育旅游客体、体育旅游媒体这三个方面。或者说,过去的体育旅游概念是围绕这三大要素而进行讨论和定义的,这些概念的共同特点是,强调这三个要素的功能,并以其功能来把握体育旅游的内涵与外延。

然而,在这里尚待研究的问题是,使今天的体育旅游成为可能的要素仅仅依靠体育旅游主体、体育旅游客体、体育旅游媒体的作用是有限的。因为,使现代体育旅游成为可能的不仅仅是以上三个要素,应当还包括制约这三个要素、推进体育旅游事业发展的区域社会及区域社会的各种相关体制、制度、规定、政策等。因为,体育旅游地的资源开发与利用所涉及到的领域除了土地资源以外,还涉及自然生态环境和各类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交通、水电、通讯、金融、社会安全等方面的保障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体育旅游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旅游地的区域社会政策、制度、规定对于体育旅游的形态、生存、振兴、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决定作用。

现代旅游如果离开了区域社会的各种公共事业活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生活环境的保全与创造,为来访的体育旅游者和当地居民提供各种生活服务的相关产业的共同协作和支持)以及影响区域社会各种公共事业活动开展的区域政策,或者说,是离开协调区域多种利益关系主体相互关系的体育旅游政策,要使体育旅游成为可能那是非常困难的。这不单单是重大国际体育赛事,如奥林匹克运动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各大洲的体育运动会等等,即便是某一体育旅游地举办体育节、体育文化交流大会等也同样离不开区域社会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体育旅游的构成应该包括与体育旅游发生密切关系的区域社会的作用(区域社会对于多种利益主体相互关系调协或调节的作用)。

体育旅游可以说是以自然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区域固有的资源为基础,为满足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各种需求而展开的一种社会文化活动。以往对体育旅游的研究中,讨论和研究体育旅游与区域固有资源、体育旅游与区域社会共同推进体育旅游的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虽有一些论述,但大多数关于体育旅游推进主体的研究,基本上集中在旅游产业、旅游地政府上,而对体育旅游地与区域固有资源有着密切关系的区域社会其他利益群体的研究较少,或者说关于体育旅游与区域社会的研究还不够充分。为此,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对过去“三元论”体育旅游定义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重新思考体育旅游的定义。

4 对体育旅游概念的再定义

过去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体育旅游做过定义,但是,寻找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大家都能认同的体育旅游定义却是十分困难的。笔者以为,体育旅游是把与体育旅游发生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的学问。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与体育旅游发生相互关联的各种现象,是伴随时间的变化和空间的变异而发生变化的,这种变化也必然会引起体育旅游内涵的更新。

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把体育旅游的概念定义为:体育旅游是通过体育旅游主体、客体、媒体、体育旅游地的区域社会及其政策体系协调区域的多样利益主体而形成的相互和谐的多元化关系(多元主体的多元化利益关系的和谐),并使这种和谐关系得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综合性现象(见图2)。

图2“四元论”体育旅游概念的构成

在这里笔者想强调是,今天的体育旅游对于区域社会的依存性是越来越强。这种依存性不仅仅是指体育旅游对于自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区域自然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环境等区域生活环境的依存性强,而且,还包括可以直接左右和影响区域固有资源环境的保护及其质量的提高的区域社会的体制、制度、政策等。这些推进体育旅游事业的主体结构、决策者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政策体系等区域社会资本已经成为现代体育旅游构成体中起到制约旅游的形态、作用、效果和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在体育旅游的概念中,要想除去了区域社会的作用来描绘体育旅游的整体形象,那已经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应该的。因此,本文提出“四元论”观点,来界定体育旅游的内涵与外延。

需要说明的是,“四元论”的体育旅游概念,就其社会本质而言,它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而是一种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伙伴——自然生态环境的开发、保护、利用、经营、消费的活动。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关注体育旅游的社会经济性,使其在现代体育中表现得极其活跃和与众不同,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近年来人们在关注体育旅游的社会经济、文化效应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关注到体育旅游社会经济与恶化效应背后的环境效应问题。这种效应既有正面效应,又有负面效应,尤其是它的负面效应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如何认识、评价、把握和解决好体育旅游的负面效应,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政策、制度、法律、机制、管理方法使体育旅游的积极效应达到最大化,使消极和负面影响减少或根除,以保障体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又成为许多国家政府、体育旅游产业及相关学者、专家的重点研究课题。

体育旅游以及自身的功能应达到社会主体——人(体育旅游者)与社会、产业、生态自然的和谐统一,并同步而行,这是体育旅游定义需要涵盖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今体育产业和旅游业发展的主题,即体育旅游的绿色化、生态化。

[1] 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旅游学概论[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7.

[2] 井上万壽蔵.観光と観光事業[M].东京:国際観光年記念行事協力会,1967.

[3] 张波.旅游学概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4] 末武直義.観光論入門[M].京都:法律文化社,1974.

[5] 国際観光振興.国際観光情報[J].东京:国際観光振興会,1998.

[6] 王琦,李岩.新编旅游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7] 中国百科大辞典编撰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

[8] 于光远.十年对话:关于休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9] 李天元.旅游学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10] 世界旅游组织(WTO).

[11] Mike Weed Chris Bull, Sports Tourism: Participants, Policy and Providers[M].1999.

[12] 中华励志网[EB/OL].2011-8-9.

[13] 陈宝珠.我国体育旅游开发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

[14] 工藤康宏,野川春夫.体育旅游构成的研究.顺天堂大学体育健康科学研究[J].2002,第6号:163~192.

[15] T.D.Hinch & ,E,S,Higham: Selccted definitions related to sport tourism[].2001.

[16] Standevin & De Knop,p.Sport: Tourism. hampaign, L:Human Kinetics. 1999.

[17] 野川春夫.关于体育旅游的研究[J]鹿屋体育大学研究纪要,1992,第7号:43~55.

[18] Weed Chris Bul著,戴光全译.体育旅游[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19] 韩鲁安.体育旅游学初探[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8,13(4):61~65.

[20] 阂建.体育旅游及其界定[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6(6):36.

[21] 万怀玉,等.我国体育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

[22] 邓文冲.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现状与前景[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

[23] 廉恩勇,张建忠.体育旅游研究现况的分析[J].泰山学院学报,2006(6).

[24] 顾兴全.构建体育旅游研究概念体系[J]浙江体育科学.2007,29(6):2~6.

猜你喜欢
旅游者定义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幾樣概念店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成功的定义
浅论生态旅游者的分类与识别方法
修辞学的重大定义
山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