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民族民间体育的社会功能与价值研究

2012-01-30 01:39刘靓韬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2年4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土家族湘西

刘 敏,刘 娟,刘靓韬

民间体育指的是存在于一定民众日常生活当中但尚未高度组织化、制度化和专业化开展的体育活动。按照其是否具有传统性的特点,民间体育可分为传统体育和非传统体育[1]。民间体育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它的产生、发展与民族的生产、生活、政治、军事、宗教、婚配、集市贸易等紧密相关。湘西地区的民族民间体育运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是,由于交通的闭塞、经济文化的相对落后以及现代文化、观念的冲击,很多民族民间体育项目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民间体育活动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载体之一,它浓缩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也承载了一个民族的记忆, 深入研究民族体育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对弘扬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意义重大。

1 湘西地区概况及民族民间体育种类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东侧的武陵山区,与湖北省、贵州省以及重庆市接壤,位于中国从西向东逐渐降低的第二阶梯东缘,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全州被武陵山脉由北东向南西斜贯,北部地区多山,有大小山峰130多座,大山雄居州境北界,如崛起于西南贵州境内的八面山、大青山、白云山、太阳山、莲花山、腊尔山、高望界、黑桃界、摩天岭等。全州境内居住着土家、苗、汉、回、瑶、侗、白等33个民族。 这里保存了多样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其中尤以突出表现高难美度的技能为主导类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较多[1];同时,特殊的地形地貌和保存较完整的民族文化传统也让湘西地区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见表1)。

表1 湘西州国家级旅游品牌名录

湘西民族民间体育发展源远流长,这与其独特的地形地貌和历史文化发展密不可分。经历了几百年的优胜劣汰,保存下来的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对地区经济以及文化建设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2005 年,为了进一步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经国务院批准公布,湘西州进入国家保护名录的民族民间项目有:土家族打溜子、苗族鼓舞、土家族织锦工艺、土家族摆手舞、土家族毛古斯、辰河高腔目连戏、苗族银饰,共七个项目,其中民族民间体育项目五个。2006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湘西州进入湖南省第一批保护名录的项目有:苗族古老话、苗戏、苗族歌谣、苗族武术、苗族赶秋、凤凰纸扎、文武茶灯、凤凰蓝印花布、土家族咚咚喹、土家族舍巴日、土家族山歌、土家族梯玛神歌、土家族挖土锣鼓歌、土家族哭嫁歌、土家族过赶年、湘西苗族民歌、湘西阳戏、湘西苗族服饰、湘西苗族椎牛祭、乾州春会、酉水船工号子、踏虎凿花共 22 个项目,这其中包含了民族民间体育的项目占据了“半壁江山”。

2 湘西地区民族民间体育的特征

2.1 民间体育多为节日活动

湘西地区少数民族众多,民族节日多样,节日庆祝多以丰富多彩的民间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例如湘西苗族人民最热心的赶年场就是一种民间体育活动。赶年场那天,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去赶场,人们不但可以进行物质交流,还可以参加或观看打秋千、舞狮子、玩龙灯、上刀梯等活动。又如三月三的传统苗族歌舞节。苗族人民在这一天自动集中到约定的歌场上,参加对歌、听歌、跳舞、观舞等活动;而七月七的传统鼓会,苗族人民则穿着一新,欢聚鼓场,击节敲鼓,翩翩起舞,以此庆祝民族节日。这些歌舞节、鼓会现在仍流行于吉首、矮寨坡、古丈穿洞一带。土家族的节日庆祝方式也有其特色,土家族的春节其来历说法甚多,均与古代战争有关。大年三十晚上要烧旺火守年;大年初一串门拜年,以示敬重,自大年初三起跳摆手舞,到正月十五才散;而六月六是土家过小年,举行以祭祀祖先为主题的摆手活动。庆祝活动内容具有持久性、稳定性、传承性和周期性,周而复始、年年沿袭、世代相传,从而成为湘西地区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的一种传统和标志。

2.2 民族特性较强,神秘气息浓厚

湘西地区历史底蕴深厚,湘西山寨的楚巫文化自成体系,给世人以神秘魔幻之感。而湘西州是唯一能以“神秘湘西”的名称继续开发旅游业的地域,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地域特色明显[4]。

不管是体现土家族尚武精神的“烧龙”活动还是体现苗族传统的“苗族鼓舞”,都有明显的民族地域特点。这些活动都隐含着对民族传统习俗的敬仰和传承,活动最初以娱神为目的,人们相信能够以祈求和祭祀等形式得到神灵的保佑,达到风调雨顺、五谷丰收的美好愿望,从而形成了具有浓厚的民族宗教色彩和神秘气息的湘西地区的民族民间体育。随着现代居民的迁徙和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融合,民族民间体育与自然环境以及现代生活方式相互渗透,呈现出鲜活的时代特点。

近年来湘西打造的积极而有特色的旅游文化,紧抓“赶尸”、“巫蛊”、“落花洞女”等极其独特的巫傩文化元素,结合湘西历史故事和传说,给湘西的神秘文化增添了无穷无尽的遐想和魅力。而它们最终以体育难美技巧动作的表现形式在舞台上表达,呈现出湘西旅游文化的民族特色,彰显了湘西地域独一无二的民族文化,使得整个湘西文化充满瑰丽色彩。

3 湘西地区民族民间体育的社会功能

社会功能是指社会因素、社会成分及由它们组成的各类社会构成物,因自身特定的性质、组合方式而具有的能力以及基于其能力发挥和产生的有助于社会对环境的适应并能够满足社会及其成员需要的作用与结果。

3.1 民族民间体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相辅相成

民族民间体育的经济功能非常明显,由于其特殊的文化色彩和文化传承功能更是受到人们的青睐。在广大的湘西地区,民族民间体育表演活动作为民族庆典上不可缺少的内容,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来宾。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湘西地区第三产业值增加了132.87亿元,增长率为11%。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7.8%、28.9%和63.3%,第三产业增长迅猛。2010年全州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 255.5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3.48亿元,增长率分别达到18.4%和25.3%[9]。全州有星级饭店57家,其中四星级饭店两家、三星级饭店七家;旅行社28家;创建乡村旅游省星级景区11处;省级旅游商品购物点两家;规范乡村旅游景点17家。而在这些经济增长点的背后,极具民族特色的民间体育项目,例如苗鼓舞、摆手舞、湘西赶尸、烧龙等成为了拉动当地旅游的亮点和特色资源。旅游业的兴起伴随了经济贸易活动的繁荣,促进了商品经济的流通。它不但拉动了湘西地区的内需,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湘西地区特色体育文化的发展,提高了湘西地区人民的就业率,推动了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由此可见,湘西地区以旅游为主题的经济发展与民族民间体育的发展相辅相成。

3.2 民族民间体育能协调社会生活感情

人不能孤立于社会而存在,社会也离不开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极为重要的。在湘西地区的民族民间体育活动中,多数为集体项目,需要大家一起参与、相互协作。例如苗族木鼓表演,就是在音乐和舞蹈的结合中,由十几个人共同参与、协调合作来完成的。人们通过这种群体的集会、丰富的民间体育活动不断改善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之间的关系,使参与其中的人加强沟通、增加了解、增进感情、改善关系,从而促进了整个湘西地区的社会和谐和各民族的团结共赢。

3.3 民族民间体育具有教育功能

民族民间体育的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上。因为学校体育教学时选用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教学和按教育部体育教学大纲要求进行的教学,在对增强学生体质、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效果上是相同的,所以,在学校体育教学时,选用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教学对学生身心的自我完善,乃至提高全民身体素质都有深远的意义。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能给学生带来健康、文明、愉悦、和谐的课余文化生活,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要求,在进行体育活动的同时也传播了少数民族独有的文化和思想,从而促使校园体育文化充满活力与生机。加上其项目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内容独特,能激发广大学生的参与和观赏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湘西地区在区域社会中积极开展民族体育运动,对破除陈旧传统思想的影响起着积极作用,在汉民族文化大行其道的大氛围下,增强民族自信意识,借鉴民族民间体育对制定民族政策意义重大。

3.4 民族民间体育具有健身与娱乐功能

民族民间体育能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熟练掌握劳动技能,增强体质,提高社会生产力。民族民间体育活动有很强的健身与娱乐功能。它能锻炼全身肌肉,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提高自身的素质;长期坚持能增强心肺功能从而提高免疫力;能减少身体的耗氧量,有助于减少身体能量的消耗,这也正符合现代人营养过剩而要进行体育锻炼的要求。 与现代体育相比较, 民族民间体育则更具有娱乐性和随意性。民族民间体育项目也符合了当代都市人在高压状态下对传统民族节日活动的渴望。例如踢毽子,它可以有几个人同时参与,易学易懂。参与者在踢毽子的活动中能达到自我价值的充分展示,能够增强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娱悦身心,陶冶情操。

4 湘西地区民间体育的社会价值

社会价值是指人通过自身和自我实践活动满足社会或他人物质的、精神的需要所做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湘西民族民间体育在丰富人们生活的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其社会价值巨大。有学者把湖湘文化的基本精神概括为 “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四个方面[4],而湘西的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带有浓厚的湖湘文化色彩,其纯朴重义的民风、自强不息和勇敢尚武的精神在湖湘文化的发展与形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1 湘西民族民间体育促进了民族融合与社会团结,增强了民族文化认同感

湘西民间体育的文化功能是非常明显的,它是传统文化认同的载体,对在传统文化浸润下长大的湖湘儿女,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聚居了大量少数民族的湘西地区,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人际交往更加密切,社群荣誉感增强,强化了社会集体意识。趣味性与竞争性配合协作,提高了群体的内聚力。蓬勃开展民族体育运动,不仅给人以智慧和启迪,将民族成员凝聚在一起,更是增强民族情感,使成员获得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强力的重要手段,它是难以用经济效益估量的精神储存,对提高民族精神文明素质作用重大。

4.2 湘西民族民间体育促进了道德建设

湘西地区的民族民间体育活动,能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氛围。当今社会竞争空前激烈,能否保证社会竞争的公平、公正便成为衡量一个社会和谐与否的重要标准[8]。湘西地区的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大部分是以游戏的形式存在的,而游戏就需要有大家遵守的共同的规则。正是在这种游戏公平基础上的竞争,造就了民族民间休闲体育的娱乐性。因此民族民间体育有利于培养每一位参与者的公平公正的竞争意识,有利于整个社会树立起公平公正的良好道德风尚。

在参与游戏的同时,民族民间体育也培养了共同的行为准则,在一种轻松,欢快的形态下,为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氛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3 湘西民族民间体育促进了旅游的发展

湘西地区可以开发的体育旅游资源丰富。到目前,虽已开发了一部分,可那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且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比如土家族的“毛古斯”舞,摆手舞;苗族的爬竿、接龙上刀梯、秋祭鼓节、秋千;侗族的抢花炮,多毽,草球;瑶族的人龙、大陀螺等还没有开发成体育旅游项目。此外湘西地区奇山林立,大山之间还有许多急流险滩。如能将优越的地理环境、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体育活动、深厚而神秘的湘西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独具魅力的品牌,则会对湘西的旅游发展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5 湘西民族民间体育发展与保护的对策

5.1 加强地方政府对民族体育的扶持力度

要保护好湘西地区民族民间体育以及湘西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首先各级政府在政策制定上应予以充分重视。在制定地区发展的规划蓝图中,基础建设投入比例以及一、二、三产业规划中,应注重合理协调资源分布,把弘扬地区民族民间体育纳入考虑范围,并同时出台鼓励政策,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弘扬民族体育精神。

5.2 经济支持与设施投入并重

要弘扬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必须加大地方财政对体育设施的投入。在学校、社区以及公共体育项目中加强投入,将民族民间体育的推广融入到社区体育活动的普及与发展中去,同时为专业推广人员提供就业保障和生活物质保障,添置民族民间体育项目所需要的体育器材,为民族民间体育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5.3 开发民族民间体育的经济价值

要保持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生命力,应走向社会,走向市场,在保持其原汁原味的前提下充分开发其经济价值。将民族民间体育运用到文化交流与旅游文化建设中,积极创新与民族民间体育相关的旅游节目、旅游线路,激励性地将地区文化庆典与地方特色民间体育相结合,拓展地方民族体育项目的市场需求空间。

5.4 制定民族民间体育普及教育目标

要弘扬湘西民族民间体育,须制定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并重的民族民间体育普及教育目标。在湘西地区的中小学生以及大学生的体育教育中,循序渐进的把湘西特色的民间体育项目融入体育教学中,结合文化熏陶和体育锻炼,增强体育课堂的趣味性和创新性。同时,评估课程的实施效果,并进行量化分析,如果确实行之有效,则可向更多的地区推广。

5.5 定期举办民族民间体育运动会

多举办民族民间体育运动会,能为民族民间体育运动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体育的传承必须要有所依托,把民族体育项目打造成运动会的规定比赛项目。尽管有一定的强制色彩,但能对民族民间体育的传承和发展能起到可靠的保护作用,为延续其民族民间特色提供保障。

[1] 涂传飞.民间体育、传统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体育概念再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11):27~33.

[2] 李继国.土家族民间体育文化的瑰宝一毛古斯[J].体育文化导刊,2004(10):77.

[3] 王玉龙.湖南民族民间体育对湖湘文化的影响[J].黑河学刊,2011(6):162~164.

[4] 黄炜,柳思维.“神秘湘西”旅游品牌核心价值的构建理念[J].商业研究,(4):24~27.

[5] 张小林.湘西地区群众参与传统体育活动现状与需求趋向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6):56~60.

[6] 王莉.再谈民族体育的社会功能[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6):120~122.

[7] 万义,胡建文,白晋湘.苗族鼓舞文化生态变迁的人类学研究——湘西德夯的田野调查报告[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11(6):695~699.

[8] 王亚琪,汪鸿宾.论北方少数民族节会体育的社会功能及其价值[J].河西学院学报,2011(5):34~37.

[9] 湖南省统计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hntj.gov.cn/tjgb/sgb/201103/t20110324_83662.htm,2011-3-28.

[10] 罗湖平,申晨.论湖湘精神在当代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转型[J].文史博览(理论),2010(8):13~16.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土家族湘西
“校团”协同背景下推进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发展研究
高职音乐教育发展与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研究
新时期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传承与保护策略探究
土家族情歌
冬奥背景下我国民族民间冰雪运动传承研究
三峡地区土家族摆手舞艺术特征分析
———评《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土家族房屋花窗文化内涵及其艺术美——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
欢乐湘西
走进湘西凤凰城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