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黎明
随着全球化的日益进程,失业率不断上升、就业质量普遍下降正成为困扰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普遍性问题。为了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在1999年的国际劳工会议上,国际劳工组织提出了以就业质量为主要内容的“体面工作”理念,并为体面工作提出了一个初始性定义:所谓体面工作是在自由平等、安全和尊严的条件下的生产性工作。其中,权利被保护、足够的报酬和提供社会保险是体面工作的主要特征,体面的、高质量的就业应该是自由的和非强迫的、机会平等的、安全的、有尊严的工作。
2004年9月,国际劳工组织和原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共同举办的 “2004年中国就业论坛”上,中国政府首次明确提出把提高就业质量作为一项重要目标,把不断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就业质量作为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当前就业质量问题是整个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世界性问题。
国外对就业质量的评价指标多数偏向于“人本关怀”,指标里大部分都是测量工作单位对职工的福利、安全与待遇情况,如:
欧洲基金会认为对就业质量的评价应包含职业和就业安全、健康和福利、工作和非工作生活的和谐、技术发展等四个方面。
Beatson通过反映劳动—回报关系的经济契约内容和反映雇主/雇员关系的心理契约内容来衡量就业质量。
Morton运用10个指标对加纳的微型和小型企业的就业质量展开了研究,这些指标分别是安全和健康、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劳资关系和结社自由、学徒剥削、保税和童工、薪酬、工作时间和休假、男工和女人的平等机会、职业安全、社会保险等。
我国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如:
程蹊、尹宁波从劳动就业环境、就业者的生产效率和劳动就业对经济生活的贡献程度来界定就业质量。劳动就业场地的安全卫生状况、就业者的劳动权益、工作的稳定程度和就业者的个人发展前景等是就业质量的常用衡量指标;劳动生产率高,就业的质量就高,反之,就业质量就低;如果某种劳动能够促进经济长期增长,就可以认定它是高质量的就业;相反,如果劳动就业使经济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就是低质量的就业。
马庆发认为,就业质量一般为职业社会地位、工资水平、社会保障、发展空间等四大方面,具体体现在职业声望、职业期望满足程度、职业成就、职业锚、专业方向与职业的适应性、人职匹配等方面。
李军峰认为,就业质量与体面工作有密切的关系。
以上国内外专家分别在各自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就业质量的定义,都很有见解和价值,我们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若干和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相关的因素:
就业质量和是否尽快找到就业岗位相关。能否尽快找到就业岗位,这是衡量就业质量高低的首要指标,如果毕业生找不到就业岗位,或者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找到工作,就业质量显然就不可能高,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职业院校教学的失败。
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工作是否对口相关。我们这里所说的工作对口主要是大类专业对口,如果毕业生的实际工作与所学专业的距离很大,这就意味着,一年或者更多时间的专业教学不见成效或者效率低下,他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就都得从头学起,这种状态下的就业质量一定也是较低的。
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工作是否稳定相关。工作跳槽是不少年轻人的常事,鉴于引发跳槽的原因很多,所以我们不能轻易判断跳槽的好坏,但是频繁的跳槽,那就肯定不是好的举措了,一定是出现了什么问题了。就企业来说,企业并不欢迎频繁的跳槽者,至少他对企业的忠诚度不够。
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是否得到晋升发展相关。能够在众多的员工中被企业家慧眼首先看中,显然这是对毕业生工作能力的肯定,晋升和发展,是就业质量最重要和最显著的指标之一,是被很多青年人尤为看重的因素。
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薪酬收入多少相关。在同一区域和同一行业,薪酬收入的多少显然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正相关。企业家往往是看毕业生对企业的贡献大小而给予相应的薪酬,一般来说,对企业贡献大的薪酬收入就高,反之就低。当然在不同的区域和不同的行业,还不能仅仅只看绝对的薪酬收入,而需要对薪酬收入作相对比较分析。
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已毕业学生是否对母校满意相关。毕业生的心理满意度往往是和职业发展、职业安全、职业稳定、薪酬收入、工作环境、劳动关系和谐、福利和社会保障、男女平等等等因素密切相连,这是毕业生自身的心理感受,满意度较高者,就业质量就高,反之就低。
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用工企业是否对职业院校满意相关。企业从能否胜任工作,能否给企业创造较高的利润来判断每个员工,企业的满意度比较直接,满意度较高的,意味着就业质量也较高,反之就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