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闵宽芹(江苏省宝应县画川初级中学)
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积极的态度、高涨的情绪、活跃的思维,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下面简要谈谈个人对语文课堂和谐教学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和谐的构建体现在情感维的和谐、认识维的和谐、发展维的和谐三方面。情感维的和谐是指师生关系和谐、生生关系和谐。认知维的和谐是指教师目标与学生认知结构的和谐,教学内容与学生发展水平的和谐,教学手段与教法、学法之间的和谐,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和谐。发展维的和谐是指全面发展与人的个性差异的和谐。学生各项素质发展水平的和谐、教育的社会需要与学生自身需要的和谐,课堂上的三维和谐,有利于增进师生间、学生间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信任,消除彼此间的情感障碍、行为障碍和意义障碍,有利于确立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全体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得到生动活泼较为全面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语文教学是一门纯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一个追求纯美的过程。柏拉图认为,协调就是美,反之就是不美。在语文课堂教学里,应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宽松、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领会欣赏语文的美。
一切可以称其为美的作品、话语、行为等,都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如果师生不是平等的朋友关系,心理的距离必然会增大。心灵无法沟通,将极大地阻碍学生的学习发展和人格建立。
马斯洛健康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健康人心里都有一些需要,当满足了基本需要,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当学生满足了师生间平等、尊重、合作的需要,才会因此发展自尊、自重。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在和谐的学习环境里,感到自身的价值和人格得到尊重、承认,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避免无谓的争端、烦恼、恐惧。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应“以自然的坦率代替了做作的尊严”,应“保持像木匠、管道工一样普通的本色”(马斯洛语),让师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语文的学习是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个学生,师生关系应亦师亦友。我们应尊重学生的人格,更应尊重学生不同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技巧,乃至求新、求异的思维过程。对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师生可以一起谈观点、论认识、说感情,一起沉浸在作品的情感中,同悲欢、同离合。在和谐的氛围中,师生一起学习、一起探求,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在我们教学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德育工作中是非常重视集体主义教育的,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班集体,遇到问题,组织全体学生来讨论,发挥集体每个成员的力量来解决。而在日常教学和学生学习中,我们更多地强调靠个人钻研独立完成,没有重视群体之间的互相切磋、各展所长,乃至不同见解的碰撞、互相启发。语文课堂应该是活跃的思想交流的场所,是表达和表现自己的场所。善于让别人理解自己,也善于理解别人;善于帮助别人,也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这既是未来融入社会的需要,也是个人成长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就是一种快乐,一种美的享受。我们不要在语文学习中把学生变成“鲁滨逊”。
合作学习作为一个新型的学习方式,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就是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它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比如在教授《皇帝的新装》一文时,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一开始就将其分组,第一步学生们自由读,读时选择喜欢哪个角色;第二步选择角色,分角色朗读,之后同学们评价;第三步课堂讨论:“童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你对小孩的哪句话有何感触 ”;第四步进行排演课本剧的试验阶段。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我想这节课的合作学习基本完成了。当然,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在学习中合作和共享,是学习心理的一种需要,如能得到满足,将使教师和学生的身心都感到愉悦和甜美。
完美的教学过程应该是行云流水式的,其间没有任何的阻隔和块状感,它给人的感觉是自然连贯、一气呵成。
语文教学过程的流畅,讲究的是能否从整体出发将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能否用一条主线将教学内容串连起来,能否在步骤过渡间用精妙的语言将其连接起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其中有宏观的把握,也有微观的实施。在教学时,我经常先让学生总览文章,感知文章主要内容,初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缩短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得提出想解决的问题,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筛选有价值的、全班学生必须要掌握和解决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再次细读甚至多次品读课文,使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缩短到最小,让学生的情感自然融入课文的情理之中,达到“我中有书、书中有我”,人文合一的境界。在读中理解文章、掌握知识、感悟情感、品味语言、增强语感、解决问题。整个过程呈线型,而这条线就是学生的读、问、思、品、悟、解。
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多、跳跃性比较大的时候,处理不好,教学过程就会出现块状的感觉。我们在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时,应精心编排问题的顺序,并在问题的过渡上花心思、巧安排。
课堂教学内容的单一性、简单性,只会令学生觉得索然寡味。要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并使之长久地保持下去,终生不弃,甚至发展为研究的动力、方向,内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语文教材内容涉及文学、人生、自然、科学等方面,但由于种种原因,教材内容的丰富性还没有达到尽善尽美,还有许多尚待完善的地方,这也留给教师许多发展的空间。许多教师还停留在对教材的传授、分析上,而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还没有引起足够的思考,许多教师以为完成了对教材的教授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是对教学的片面理解。教学内容的丰富,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尽可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他们的阅读量、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热情,以期达到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和谐境界。
如学习《春》一文时,学生被《春》里的优美语言和作者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感情感染了。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引入描摹春天的诗文,如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作者以声写春,描写了春光、春风、春雨,表达了诗人对春光的喜爱之情。又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诗人以春风、春雨写春天。此外,杜甫的“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描写了春天阳光照射下美丽如画的江山;朱熹的“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描写春游踏青的乐趣;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作者以色彩来写春天。这些诗文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容量增加,同时也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到,春天历来是人们歌咏赞美的对象,春天在人们心目中,是值得永远向往的季节,爱春之情油然而生。
平等、合作、流畅、丰富,是语文课堂教学和谐的主旋律。我们不可能每堂课都做好,但是,如果我们不仅把它们看作一种教育理念,还将其当做一种纯美境界的追求,就一定能逐步地使每堂课做得更好,使师生真正享受到语文教学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