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峰均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江苏无锡 214174
为推进《中学生生涯阅读与人格培养的相关性研究》课题研究深入开展,课题组五易其稿,编制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课题调查问卷,旨在了解目前中学生日常阅读情况与人格发展状况,并期冀从调查数据中发现生涯阅读与人格发展间的相关性,为课题深入推进打下良好基础。
本次调查是在无锡市初中、高中以及完全中学中抽取的36所学校中开展的,受访者涵盖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和高三等6个年级。调查共发放问卷5 400份,收回问卷5 139份,回收率达到96%。根据统计学原理,本次调查数据全面,翔实可靠。
本次问卷设计3种题型,分别为单选题、多选题和排序题。其中单选题为15题,多选题为5题,排序题为5题,共计题量为25题。问卷内容主要涉及生涯阅读与人格培养两个方面。
中学生时期,既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更是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阅读的作用强调的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与逐渐形成。就阅读实践而言,中学生的阅读常常需要一定的指导,从而清晰阅读目的,提高阅读技能,并养成阅读习惯。然而,中学生阅读不是想当然的处在一个单纯阅读的理想状态,而是身处于八九门考试功课同时进行的背景中,它常常随着学校升学率这一重要指标而波动,因此,“喜欢阅读”与“现实分数”常常交织着困惑。
阅读是一种行为,阅读目的制约和影响着阅读行为。《调查问卷》中第2、9、10题的数据分别从学生、学校、家长3个层面显示出阅读目的不统一。
第2题,学生对阅读目的的认识依次为:57%认为是丰富知识,16%认为是形成健康人格,14%认为是提高学习成绩,13%认为是休闲娱乐。
第9题,学校教师在教育学生要热爱读书时,最强调的目的是养成阅读习惯,比例为56%;其次是形成健康人格,比例为22%;再次是提高学习成绩,比例为17%;而选择不明确的比例为5%。
第10题,家长希望孩子好好读书的最大愿望是:提高学习成绩,占62%;形成健康人格,占24%;养成阅读习惯,占10%;不明确,占4%。
从以上数据来看,学生阅读倾向于丰富自己的知识,学校教师则倾向养成阅读习惯,而家长则更注重提高学习成绩。可以看出,家长趋于功利的选择面大。但是这三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如何理顺家长倾向提高学习成绩、学生倾向丰富知识、教师倾向养成阅读习惯之间的内在关联,达到形成学生健康人格,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阅读目的,这是需要课题研究关注的。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都在强调兴趣的重要性。反映在阅读上,兴趣同样重要。
《调查问卷》第3题:“中学生阅读时间很少,你一般首选哪类读物阅读呢?”文学小说,占45.7%;人物传记,占14.4%;科普读物,占24.1%;学科辅导类读物,占15.8%。表面看这是一道了解阅读选择的问题,但它同时也反映了中学生在阅读兴趣上的困惑。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求知的黄金时期,大量阅读、广泛涉猎有助于他们拓宽视野、树立目标,进而形成高尚人格。阅读文学小说、人物传记和科普读物都有助于中学生成长成才,但从调查结果不难发现,最能影响和形成人格的人物传记类读物的首选比例不足15%,甚至不及学科辅导类读物,这不能不令人忧心。
《调查问卷》第4题:“如果阅读人物传记类书籍,你最喜欢哪类人物传记呢?”选择比例依次为成功创业者(32.4%)、英雄人物(31.9%)、科学家(18.3%)、影视明星(17.4%)。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学生在阅读兴趣上存在一定困惑。学生选择“英雄人物”和“成功创业者”基本上平分秋色,这说明自人类文明诞生之日就被作为追求更高、更完美的精神境界象征的英雄人物依然为学生所崇敬;另一方面,成功创业者是否作为物质境界的象征而被推崇呢?这样的选择是统一还是矛盾呢?
《调查问卷》的第6题:“你平时读书时一般最关注书中的什么呢?”调查结果依次为关注故事情节(49.4%)、人物的思想和行为(33.6%)、描写的方式和语言(12.9%),4.1%的人选择随便看看,没有特别关注的。从中可以明显看出,将近一半的中学生更关注书中的故事情节,也可以理解为为看故事而阅读,而书中最重要的人物的思想和行为则只占到30%强。这也体现了在阅读的目的和兴趣上中学生还需要引导和培养。
阅读选择是解决“读什么”的问题,这是阅读的起点,也是贯穿整个阅读过程的一条红线,掌握了,便可使阅读效果趋于最大化。
《调查问卷》第13题:“你平时选择阅读书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中学生来说,大部分人都是跟着感觉走,比例高达82%,老师和图书馆员推荐仅占10%,要好同学的介绍占6%,而选择不知道的占2%。可以看出,学生对读物的选择上是非常缺乏引导的,很大程度上是靠自身自觉或不自觉完成的。
那么,在具体读物的选择和判断上又是如何呢?从以下三道排序题可略知一二。
排序题第22题:你选择和判断一本好书的标准依次是什么?学生选择的排序:思想内容(55.7%)>艺术风格(17.5%)>作品影响(10.1%)>作者名望(9%)>作品人物影响(7.4%)。
排序题第21题:你读书时欣赏书中某个人物,首先关注这个人物的哪个特征?然后依次关注什么?学生选择的排序:人品(63.6%)>性格(18%)>风度(6.9%)>举止(6.3%)>学问(5.1%)。
排序题第23题:你阅读中最喜欢、最崇拜的人物类型一般是怎样排序的?学生选择的排序:最善良的人物(29.9%)>最智慧的人物(29%)>最勇敢的人物(18%)>最诚实的人物(16%)>最富有的人物(7%)。
从排序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在读物选择上,首选为品德,择善而读,这与学生人格塑造的要求是成正比的;而学生阅读目的最多的选择项却是丰富知识,这说明在具体读物的选择和阅读目的指向上存在困惑。
汉代文学家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医愚。”读书有法,但无定法;读书无规,但有常规。阅读方法和意志力对于阅读行为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事半功倍是因为方法得当,事倍功半则恰恰相反。
《调查问卷》第18题:“每当你遇到各种各样困难时,你常常会怎么做呢?”选择“有能力就做下去,没有就算”和“请别人帮忙一起做”者占到26%,也就是说有相当一批中学生面对困难还是缺乏进行下去的意志力。这在《调查问卷》第19题(你看一本比较艰深的书时遇到许多不懂的地方又会怎么办呢?)也有所反映,其中直接选择“跳过去”者达到6%,在所有选项中居第二位。
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反映中学生缺乏足够的阅读意志力,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没有掌握相关的阅读方法。
前面已提到学生阅读不是以单一状态呈现,而是以学生学习任务并列的状态显示。现状如何呢?《调查问卷》第11题:“现在学业负担很重,你一般每周能有多少时间阅读课外书呢?”选择一两个小时的占39%,选择三四个小时的占28%,选择五六个小时的占15%,选择几乎没有时间的占18%。数据显示出:1)阅读与课业学习的时间分配比例困惑;2)有限的时间与海量读物的矛盾。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来说,他在脑力劳动上所花费的时间,大约有1/3是用在阅读教科书上,而2/3是用在阅读非必修的书籍上面的,因为说实在的,思考习惯的形成,在决定性的程度上是取决于非必修的阅读的。”可实际的情况不容乐观,甚至有近两成的学生几乎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那么在有限的阅读时间内,学生又是如何实施自己的阅读计划的呢?《调查问卷》第12题:“现在你平时阅读一般会怎样进行呢?”选择结果: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占62.2%;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占12.5%;随便看看,占23.5%;从来不看,占1.8%。从结果来看,能按照自己的计划或老师的要求进行阅读行为者占到近75%,但不能忽视随便看看和从来不看的人数也达到了25%以上。也就是说在4个人当中就有一人是没有计划地进行阅读行为,这个比例是相当高的。这也反映出在阅读行为的计划性上,中学生尚存在较大困惑,这正是课题研究要致力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次问卷调查参与学校类型全,学生覆盖面广,问卷的发放和回收比例高,应该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依据本次调查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教师、家长和学生个人在阅读认识上存在显著不同;2)应试背景下中学生阅读兴趣存在弱化风险;3)阅读方法和意志力的传授和训练刻不容缓。
1)加强家校沟通,找到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人关于阅读的结合点。如前所述,学生、教师和家长对于阅读的认识存在显著差异,但这个差异并非无法调和,而是可以找到最佳结合点的。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丰富知识,而知识的融会贯通必然促进理解力提升,进而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结果。因此,强化家校沟通,可以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阅读上形成合力。
2)营造书香校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教育环境可以促进兴趣的形成和持久。营造书香校园,就是用浓郁的文化氛围来引导人、感化人、塑造人,通过阅读使学生真正成为“人”。在弥漫书香的环境中,学生将更容易“爱读书、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
3)开设阅读课,在阅读方法上给予必要的指导。仅有高涨的热情,没有正确的方法,往往造成事倍功半的结果。美国未来学家,《第三次浪潮》的作者阿尔温·托夫勒先生把想要读书却不知道读书方法的人叫做文盲。由此可见,方法对于阅读者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开设语文阅读课,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重要的就是阅读方法的指导。根据不同的读物,指导学生运用泛读法、精读法、快读法、比读法等具体方法,多次训练并熟练掌握,这将成为学生一生的财富。
4)合理安排,学会海绵里面挤时间。诚然,由于中、高考的指挥棒作用,现在的中学生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在课业上。课外阅读的时间被无情地挤压,似乎很难有大段时间专门用来阅读。但正如鲁迅所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古人利用“三余”“三上”进行阅读,今人亦可效仿。只要指导思想对头了,具体方法是可以灵活多样的。
[1]杨翠萍.东西部欠发达地区少年儿童阅读现状比较分析:以广东粤西和青海西部柴达木地区城乡小学生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4):112-115.
[2]李玉花.浅论少儿自主阅读特点及其对策[J].情报杂志,2009(S2):291.
[3]章忠平.基于读者调查分析的公共图书馆讲座服务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2):100-102.
[4]张康华,赵岚,徐军英.素质提升阅读水平,阅读促进素质提高[J].图书情报工作,2012(1):141-144.
[5]安鑫,赵敏,段好宁.中学生阅读意志的调查研究[J].图书馆界,2012(1):28-2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