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2012-01-29 13:50:18耿素娟刘国庆隋立清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年25期
关键词:课件创设多媒体

耿素娟 刘国庆 隋立清

青州市口埠初级中学 山东青州 262513

1 前言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给教育带来新的革命。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将会越来越广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正确、合理地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去,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把电、光、形、声多种媒体结合起来,创造有利于学习的情景,使学生充分发挥视听作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它能把学习内容在大小、动静、虚实、远近、快慢、局部与整体、外表与内里之间相互转化,加大教学密度,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2 语文学科教学辅助手段应用的优越性

2.1 利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朱熹语)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习何等重要。但是学生在学习上普遍存在兴趣不高的问题,这与先前的陈旧教学方法有直接关系。利用多媒体的新颖性、艺术性等特点及灵活多变的使用方法,将使学生感到爱学、乐学,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多媒体能为教学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教学《爱莲说》一课,为了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笔者播放有关荷花的配乐动画片段,把荷花的美通过动静结合的画面、优美的音乐旋律真切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它们那强烈的感染力、表现力像催化剂一样唤醒学生的情感从潜意识向活化状态转化,使学生沉浸在特定的情境中。当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时教师抓住这有利时机,点击感情朗读,使“欣赏—朗读—感悟”相结合,挖掘课文的美蕴,理会作者的思想。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学效果将事半功倍。

2.2 利用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

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视听技术创设写作情境,利用活生生的画面和悦耳动听的音响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智力活动呈现最佳状态,产生强烈的写作动机。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也是广大语文教师和学生最头疼的课。学生一提作文,面露难色,这通常是由于缺乏一定的语言环境造成的。而今,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弥补了这一不足,如电视、录音、录像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为他们的写作提供材料,创设了情境,激活了写作灵感,形成富有个性的创意。

比如“家乡的风光”作文教学,给学生放一段表现自然现象和描写自然风光的音乐,请学生听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描述。在进行写人记事作文训练时,让学生看一组镜头,请他们编写出富有情节的故事。这种训练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写作的材料,解决了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而且给学生提供了创造性思维的广阔空间,在培养学生写作个性和创造性上较一般的命题作文更为有效。这时的教学跨越了时空,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其提供了活生生的写作素材,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2.3 利用多媒体,突破重点、难点

多媒体的恰当及时的运用,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学习课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望天门山》为例,在教学中,“天门”的形象,“开”和“回”是怎样与山水联系在一起的,是学生较难理解的问题。如果教师依据课文内容设计情景图,在图中,教师巧妙地将两座山绘成门样,两山夹缝中滔滔长江水急流回旋,冲破山的阻隔,一泻千里,远处,红日碧水间,一叶白帆飘荡而来。运用物象直观,由文到图,让学生理解“门”“开”“回”的意义,把学生的思维带到山青水碧、红日白帆的意境中,从而恰当地理解了课文。这样,既能疑窦,又启蒙昧,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壮美河山的热爱之情。没有这物象创设的教学情境,学生理解“门”“开”“回”的意境就要费课时费力气了。用多媒体演示,能化抽象为直观、化远为近,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

3 课件制作问题初探

3.1 计算机课件只是辅助教学部分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大量的教学信息预置在计算机内,随时调用,任意切换,将相关的图形、图像生动、直观地投影到屏幕上,学生可以从视觉、听觉多方面感受知识,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要选择最佳作用点。如课件使用不得当,就会使人感到多媒体在教学中可有可无,多此一举或有哗众取宠之嫌。在课堂教学中把多媒体课件安排在授新课之前、之后、还是之中,都必须以具体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如果要放在授新课之前,教师应提出启发性问题,使学生通过感知形成整体印象。因此要做到:1)目标明确,围绕目标展开教学;2)意义明确,所呈现的教学内容包括字幕、动画、声音、图形都要意义明确,准确无误;3)语言、图例规范。

3.2 转换教师的角色,站在学生角度设计计算机课件

多媒体计算机引进教学以后,要求教师考虑的不是自己如何教,而是学生如何学。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要求教者更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教师要转换角色,走出教师是课堂教学主体的圈子,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思想。课件设计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年龄特征,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信息的参与者和加工者。在设计课件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年龄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思维活动和推理方法。在设计课件时应尽量避免选择呆板的、静止图像,而是设计一些想象丰富、色彩鲜明、活泼可爱的动画形象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例如,“一封信的旅行”动画片的设计,就是通过一封信的自述,告诉学生信件邮寄的全过程。画面清晰、色彩亮丽、动态感强、形象直观,能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深受学生的喜爱,使学生更加喜欢这一学科。利用动化技术将微观的、宏观的、可见的、不可见的、现实的、非现实的各种人、事物的运动过程逼真地表现出来,给教育教学注入新鲜的活力,令学生耳目一新,兴趣倍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3 课件设计注意教材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语文教材知识内容丰富多彩,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可以设计片断课件,也可以设计系列课件。其特点是:1)在教学知识点多、知识容量大时运用,能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2)在揭示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或与学生生活实际距离较远的概念时运用;3)运用多媒体的优势为学生创设和谐的氛围,引导其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创设比传统教学更好的氛围,将教师用语言难以表达的事物,在最短的时间内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总之,教师在操作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时,要准确地把握好出示的时机,力争做到恰到好处,不要给人牵强附会的感觉。然而多媒体辅助教学不是万能的,它不能代替教师的教,更不能包办学生的学,它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现代教育思想指导教学活动,真正发挥多媒体这一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的桥梁作用,使教育教学达到最优化,真正做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猜你喜欢
课件创设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0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28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河南电力(2016年5期)2016-02-06 02:11:40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语文知识(2015年9期)2015-02-28 22:01:42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