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刚
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已经融入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它使教学活动增大了容量,增添了色彩,增加了生动性,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学校已经实现班班多媒体,笔者在教学中越来越认识到多媒体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提倡主体性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国际上教育改革的趋势。主体性教育的过程,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独立学习和自主活动的过程。按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从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这种方式以教师的主观意识为主,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毫无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第一生命力,没有兴趣或丧失了兴趣,学生的知识获取或智能开发将受到严重的影响。然而学生的兴趣不是自发产生的,需要教师去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小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运用多媒体教学后,可创设情景,直观形象,表现力和可控性强,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有意、有序地观察事物,同时也可使课文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字词变得容易理解。
比如“懒洋洋”一词,让学生去理解,学生没看到画面之前会用“很懒”“懒得很”等笼统的词语来表达,让学生用动作表演,他们就站在那儿一动不动。当看过画面之后,再让他们去说,他们会说“躺在地上什么也不干”“躺在地上,跷着腿,摇着尾巴,什么也不干”等,他们会用更丰富的词语来描述他们理解的词意。再让学生去演一演,他们会学着画面上的小狮子,跷着腿,哼着调,把小狮子的懒样子表现得惟妙惟肖。还有的学生自己创造出更好的语言和动作,他边摇头晃脑边说:“嗯!今天天气真好呀,晒晒太阳多舒服呀。”就这样,他们轻轻松松地就化难为易了。
学生对听故事,看动画兴趣十足,把学习材料变成动画,那效果比任何说教都有效。当学生尽情地享受到现代科技带来的美妙声光变幻后,再捧起书本细细地品味书中的内容,肯定能再次感受到其中的乐趣。而在数学教学中,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认识,表面积、体积概念的教学,都可以用多媒体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实物,再从实物抽象出图形,利用动画效果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自主有效的学习奠定基础。
对问题的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单靠语言的描述和图片的展示,很难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多媒体教学具有动感,并能将声音和画面有机结合。运用多媒体把所教学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趣味化,将具体的事物在虚与实、快与慢、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部分与整体等形式上相互转化,特别是关键问题的特写镜头,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比较复杂的、抽象的科学知识,加强认识的深刻性。
有的科学实验瞬间完成,学生根本无法了解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将这一过程用多媒体演示出来,就能化动为静、化抽象为形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时,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惑,先将问题抛给学生,在他们无法理解的时候,运用多媒体的方式将形成问题的过程一一演示,帮助学生抽丝剥茧,找出问题关键所在。这样,学生在形象化的演示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如在讲授“消化系统”时,学生都知道人每天都需要吃东西,而对吃下去的食物究竟哪儿去了却不得而知。借助录像“食物旅行记”来帮助学生理解,使他们明白食物在口腔里被嚼烂后经过咽喉先入食道再入胃,胃就像个大大的“食品粉碎机”,不停地把食物磨碎磨烂,然后送入小肠,小肠把食物中的营养都吸收了,剩下的食物废渣进入大肠,最后变成粪便排出体外。
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技术释疑,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变复杂为简单,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一些困难,加深他们对科学事物与自然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从心理和思维来分析,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是习惯于静态分析,而对于许多“瞬变”的物理现象,一些需要通过抽象思维来解决的概念感到比较困惑。因此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则能模拟常规教学手段难以完成的演示、实验,从而变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直观,为突破教学难点提供新的有效途径。
比如“透镜”中透镜成像作图是难点,它的焦点在哪里,透镜有多大,平常在黑板上的画图,以及在实验装置上比划,都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然而,用Authorware事先画好相应的光路图,然后再分成若干块,并排列好先后顺序。播放时,根据需要可以进行一块或几块地播放,而且块与块之间时间可以随意控制。因此,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把物体上反射光线通过透镜的这个瞬变的物理过程,以慢镜头的形式、用静态形式进行阶段性分析、观察和研究,学生就容易理解了。这种既可表现宏观又可表现微观的方式,非常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物理现象和规律。
多媒体教学通过演示课件,使授课方式变得方便、快捷,节省教师授课时的板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传统教学方式,往往板书较多,而这些内容一般都在课本上,当然板书可以使学的知识系统化、体系化,让学生记忆深刻,但是大量时间浪费在板书上,学生接触其他的信息量明显少,教师最多讲几个例子说明道理,显的空洞、乏味,效率低。但多媒体教学明显在这方面克服了其不足,使学生能接触感知大量有用信息,视野开阔,知识趣味性、时代性、生活性增强,很好地增强课堂的生命力。多媒体教学可以实现图、文、声、色并茂,形象鲜明,再现迅速,感染力强,打破时空限制,进一步提高学生多种感官的最大潜能,从而加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收和记忆过程。所以尽管课堂上教师提供的信息容量较大,学生也能充分愉快地接受。
比如在“透镜”一节中,用粗细适当的红线表示物体的反射光线,用激光声伴随着光线延伸,图画上或者附近加上必要的文字说明。学生经过图、文、声、色的共同刺激,各种感官都处于最佳状态。另外也节省了平常课堂上仪器搬来搬去的麻烦,免去下课之后沾一身粉末的尴尬,从而使教学结构更合理,使学生在娱乐中“消化”关于“透镜”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象征,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学生生活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科技化、知识化的时代中,教育工作者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全方位、多角度地帮助他们接受各种信息、知识,处处做有心人,将可能摄入的知识、信息用多种方法与手段传递给学生。
比如在进行“小蝌蚪找妈妈”的活动中,为了使学生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变化变成青蛙的演变过程,改变以往图片教学枯燥、呆板的模式,为幼儿提供多种媒体的工具,有walkman、有幻灯、有投影、有DVD等,让学生自由选用、自主探索。他们可高兴了,一下子被吸引住了,自己寻找伙伴,自己操作仪器,在边操作边观看边探究中,激起学生的好奇、好问和求知的欲望,进而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演变过程。
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笔者认识到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既能激发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又能满足求知欲望;既能帮助学生理解理论性的科学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善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善用思维的本性,善待可塑性特强的学生,教师仍需不断探索、实践和努力,将多媒体更有实效、更灵活、更贴切地应用到教学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