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复方药效成分研究进展

2012-01-29 11:13:50惠婷婷夏忠庭张兰兰周水平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药效指纹图谱

惠婷婷 夏忠庭 张兰兰 周水平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300410

中药复方具有很好的疗效,但是由于它的药效成分不明确,从而阻碍了中药复方的现代化。中药复方的药效成分一般指单味中药以及中药复方中产生药效的化学成分,即有效成分,如苷类、生物碱、有机酸、黄酮、皂苷等。化学成分研究有助于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突破研究现状,有利于解释中药方剂的配伍规律,以及配伍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为精简方剂、优化制剂工艺和提高制剂质量提供数据支持。在人类与疾病的斗争中中药复方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中药复方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药效成分研究是其有神奇疗效的秘密所在。因此,复方药效成分研究在中药复方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1 中药复方药效成分研究的思路

中药复方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临床需要,按照一定的组方原则与方法,由多味中药形成的化学成分组合体。笔者认为,中药复方研究的思路是以药理、药效为导向的化学成分研究,其作用是由这个特定的组合体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而中药药效成分是复方发挥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所以对复方成分,即化学成分的深人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和核心[1]。近年研究表明,中药复方化学成分并不是单味中药化学成分的简单相加,可能有新成分的产生或可能产生一些其他动态变化。同样,其整体功效也不等于单味药功效的简单相加。因此系统的研究中药复方药效化学成分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目前并没有统一的研究方法,研究者及学者达成一个原则性共识“搁置争议,全面发展”,从中医药特色理论开发,寻求符合中医药特色的中药复方药效成分研究之路。

2 中药复方药效成分研究的方法

2.1 拆方研究

拆方研究是将处方中的中药逐步减去一味或多味中药,观察疗效的变化,逐步缩小研究范围,最终搞清楚必须保留的药味,从中寻找有效成分[2]。

拆方研究主要有3个途径:①确定中药复方中的主要药物或活性物质,熊玉霞等[3]采用试管凝胶法和动态浊度法分别测定泻心汤及其拆方的含药血清体外抗内毒素活性,结果表明泻心汤组方中发挥抗内毒素作用的关键药味是大黄,其次是黄芩,大黄-黄芩为泻心汤抗内毒素的有效药对;②确定发挥增效减毒作用的最佳组合,蔡徐骄[4]研究表明,附子毒性成分的溶出和水解是一个复杂的有机过程,受糖、盐、溶剂和pH等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附子配伍大黄后确实能促进总碱的溶出和醋性生物碱的水解,能够增效减毒;③确定复方药物间的最佳剂量配比关系,敖慧等[5]通过研究小半夏汤治疗化疗后呕吐模型的药效最佳配比,结果表明按1∶2配比效果最佳。通过以上途径,最终达到精简方剂的目的,刘鹏等[6]通过对降脂清肝方及其拆方的研究,证实虽各组肝脂酶(HL)无显著性差异,但丹姜组有升高趋势,可为进一步拆方研究提供依据。

中药复方拆方研究,有助于阐明中药复方的配伍组成原理及作用机制,明确中药复方的药效成分,为提高中药复方制剂质量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创新型中药研发以及中医药理论的发展奠定基础[7]。

2.2 中药复方指纹图谱及其谱效关系

中药复方指纹图谱是复方制剂经一定处理后,采用现代的分析手段,表达的色谱、光谱或联用的图谱,用以表达复方化学成分的特征,是中药现代化的突破口与关键技术之一[8]。中药复方谱效学指将复方指纹图谱与药效结果结合起来,将复方指纹图谱中化学成分的特征与复方药效研究联系起来,建立有意义的复方谱效关系,从而反映制剂内在的质量[9]。

杨柳等[10]利用HPLC-DAD建立白芍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得到11个共有峰,采用质谱指认了9个峰。该指纹图谱特征性及专属性强,与含量测定结合可用于全面制约白芍的质量。中药质量控制是制约中药发展、走向国际市场的瓶颈。指纹图谱研究是中药质量控制的关键技术之一,可以完善表达中药的整体性特征,为现代中药的质量控制、鉴定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为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研究奠定基础。窦志华等[11]通过谱效关系分析,研究复方五仁醇胶囊及药材的含药血清指纹图谱,目的是阐明复方五仁醇胶囊保肝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结果表明,主要来自君药五味子所含的木脂素类成分。

中药谱效学是以中药指纹图谱研究为基础,并结合药理药效结果的科学研究。谱效学研究所获得的信息可以进一步阐明与机体相关的主要药效成分,为识别中药复方制剂药效成分研究奠定基础。

2.3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和血清药理学

“血清药物化学”和“血清药理学”的概念是由日本学者田代真一首次提出的[12],该方法主要是用于观测血清中外源性生物活性物质以及这些物质的作用和代谢规律,整体的过程是,给动物灌服中药一定时间后,取其血清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及其鉴定,并将鉴定出的化学成分进行药理学研究,这样就可以分析出具有药效的化学成分,从而推断出中药复方的药效成分。

常用研究方法即应用HPLC、HPLC-MS、UPLC-MS等仪器,分析动物含药血清中的成分,结合复方的药理药效,研究单个化学成分与复方药效的关系,最终确定复方药效物质基础。Yang等[13]采用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和质谱技术,研究猪口服补阳还五汤的入血成分,共有45个特征的高效液相色谱峰进行检测,其中9个峰已通过结构鉴定确定为原型成分并且与报道的相关药效成分一致,说明复方入血成分与药效成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见从中药复方的入血成分探讨其药效成分的方法是可行的。王宁宁等[14]通过研究给药后癫痫大鼠血清对离体海马脑片的作用,观察含药血清对癫痫大鼠海马脑片场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给癫痫大鼠灌胃中药复方提取液后,从眼眶静脉取出的含药血清均能使癫痫大鼠海马脑片诱发场电位的幅度明显下降,同时场电位恢复正常的时间也明显缩短(P<0.05),进而表明复方中药能降低癫痫大鼠海马脑片诱发场电位的幅度,证明该复方中药具有抗癫痫作用。

血清药理学和血清药物化学的提出,建立了新的复方药效评价体系,有助于中药复方药效成分的深入研究,为中药复方的二次开发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2.4 分子生物色谱

分子生物色谱技术在20世纪中后期问世,它的固定相是一种固着在色谱载体上的生物活性的材料作固定相,这些生物活性材料可以是活性细胞膜、活细胞,甚至活性大分子等,主要是研究药物与生物大分子、靶体或细胞间相互作用的一种色谱系统[15]。

Wang等[16]对中国传统处方龙胆泻肝汤进行全面的二维生物色谱指纹图谱分析,主要采用人血清蛋白柱和反向高效液相色谱,并结合HPLC-APCI-MS将中国传统处方龙胆泻肝汤与人血清蛋白相互结合的化合物进行分离分析,鉴定出了19种活性成分。结果表明,天然产物的生物指纹图谱分析可使用全面的二维生物色谱系统对其进行研究。Wang等[17]制订了一个全面的二维HPLC系统与固定化脂质体色谱(ILC)与RP柱串联,用于复方龙胆泻肝汤膜渗透性化合物的筛选和分析。结果表明,制订的全面二维色谱系统可识别复杂的矩阵,如传统的中医方剂提取物的膜渗透性的天然产品。

分子生物色谱技术与生物医学相结合,产生了许多新的技术与方法,并进一步推动了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从而为其走向国际市场鉴定了基础。

3 讨论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和文化沉淀的巨大财富,具有广阔的市场。中医药讲究天人合一,目的是提高生命质量,与西药相比,其副作用小,疗效稳定,然而其作用机制无法明确解释,从而阻碍了中医药推向国际市场。中药复方药效成分研究可以明确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复方物质基础是复方具有神奇疗效的秘密所在。

近年,各个学科的飞速发展,例如细胞生物学、计算机技术、基因组学、蛋白质学等,使得中药复方药效成分研究产生了许多新的技术与方法,推动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进程。随着多学科的相互渗透以及不断的深入研究,产生了许多研究中药复方的新思路与新方法,并且进一步完善了传统中医药的相关理论,使中药复方的作用更明确,疗效更佳,配伍、剂量以及工艺等更科学。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复方,解开中医药神秘的面纱,从而使中药复方研究走向科学、面向世界,真正让中医药在人类对抗疾病的过程中做出巨大的贡献。

[1]刘建勋,任钧国.中药复方作用物质基础研究探讨[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4,6(12):8-11.

[2]李伟东,蔡宝昌.中药复方研究思路的探讨[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4,15(3):216-218.

[3]熊玉霞,孟宪丽,张艺,等.泻心汤及其拆方抗内毒素作用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7,23(1):7-9.

[4]蔡徐骄.附子配伍大黄减毒增效物质基础初步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07.

[5]敖慧,李生茂,蒲强红.小半夏汤治疗化疗后呕吐模型的药效最佳配比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0,23(8):1608-1610.

[6]刘鹏,徐宗佩,任永丽,等.降脂清肝方及其拆方对脂肪肝家鸭FFA、LPL、HL 的影响[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23(9):550-551.

[7]吕祥,李柏.中药复方拆方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10):105-106.

[8]侯小平,何新新,苏薇薇.中药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技术[J].中药材,2001,24(5):370-371.

[9]何毓敏,张长城,袁丁.探讨基于谱效关系的中药质量评价的物元分析新方法[J].中草药,2009,40(8):1182-1185.

[10]杨柳,许舜军,田润涛,等.白芍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J].药学学报,2007,41(1):71-74.

[11]窦志华,罗琳,丁安伟,等.复方五仁醇胶囊含药血清指纹图谱与保肝作用的谱效关系[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29(2):116-118.

[12]王喜军,张宁,孙晖,等.六味地黄丸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J].中国天然药物,2004,2(4):219-222.

[13]Yang D,Cai S,Liu H,et al.On-line identification of the constituents of Buyang Huanwu decoction in pig serum using combined HPLCDAD-MS techniques[J].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2006,831(1-2):288-302.

[14]王宁宁,李月,姜明燕.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复方中药对癫痫大鼠离体脑片的作用[J].中药材,2008,31(4):573-575.

[15]方艺霖,张艺,肖小河,等.细胞膜色谱技术用于中药活性成分筛选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8,39(7):1119-1121.

[16]Wang Y,Kong L,Hu L,et al.Biological fingerprinting analysi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rescription Longdan Xiegan Decoction by on/offline 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biochromatography [J].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2007,860(2):185-194.

[17]Wang Y,Kong L,Lei X,et al.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system with immobilized liposome chromatography column and reversed-phase column for separation of complex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ongdan Xiegan Decoction[J].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Quality Contr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2009,1216(11):2185-2191.

猜你喜欢
药效指纹图谱
像侦探一样提取指纹
绘一张成长图谱
为什么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
药效
故事大王(2017年11期)2018-01-21 19:10:23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中成药(2017年3期)2017-05-17 06:09:01
几种杀菌剂防治香梨树腐烂病的药效对比试验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基于自适应稀疏变换的指纹图像压缩
自动化学报(2016年8期)2016-04-16 03:39:00
可疑的指纹
药效